反證黎曼猜想?
在一個簡單的商品交換中,為什麼處於等式左邊的商品是處於相對價值形式?
1+1為什麼等於2?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卻又奇妙無比。在現代的精密科學中,特別在數學和數理邏輯中,廣泛地運用著公理法。什麼叫公理法呢?從某一科學的許多原理中,分出一部分最基本的概念和命題,對這些基本概念不下定義,而這一學科的所有其它概念都必須直接或間接由它們下定義;對這些基本命題(也叫公理)也不給予論證,而這一學科中的所有其它命題卻必須直接或間接由它們中推出。這樣構成的理論體系就叫公理體系,構成這種公理體系的方法就叫公理法。1+1=2就是數學當中的公理,在數學中是不需要證明的。又因為1+1=2是一切數學定理的基礎,所以它也是無法用數學的方法證明的。至於“1+1為什麼等於2?”作為一個問題,沒要求大家必須用數學的方法證明,其實只要說明為什麼1+1=2就可以了,可以說這是定義,也可以說這是公理。不過用反證法還是可以證明的:假設1+1不等於2,則數學就是一鍋粥,凡是用到數學的地方都是一鍋粥,人類社會就亂了套了,所以1+1必須等於2。1+1=2看似簡單,卻對於人類認識世界有非同尋常的意義。人類認識世界的過程就像一個小孩滾雪球的過程:第一步,小孩先要用雙手捧一捧雪,這一捧雪就相當於人類對世界的感性認識。第二步,小孩把手裡的雪捏緊,成為一個小雪球,這個小雪球就相當於人類對感性認識進行加工,形成了概念。於是就有了1。第三步,小孩把雪球放在地上,發現雪球可以粘地上的雪,這就相當於人類的理性認識。雪可以粘雪,相當於1+1=2。第四步,小孩把粘了雪的雪球在雪地上滾一下,發現雪球粘雪後越來越大,這就相當於人類認識世界的高級階段,可以進入良性循環了。相當於2+1=3。1,2,3可以排成一個最簡單的數列,但是可以演繹至無窮。有了1只是有了概念,有了1+1=2才有了數學,有了2+1=3才開始了數學的無窮變化。物理學與1+1=2的關係人類認識世界的過程是一個由感性到理性,有已知到未知的過程。在數學當中已知1、2、3,則可以至於無窮,什麼是物理學當中的1、2、3呢?我認為:質量、長度、時間等基本物理概念相當於1,它們是組成物理學宏偉大廈的磚和瓦;牛頓運動定律相當於2,它使我們有了真正的物理學和科學的物理分析方法;力學的相對性原理相當於3,使牛頓運動定律可以廣泛應用。在經典物理學中一切都是確定無疑的,有了已知條件,我們就可以推出未知。等到相對論的出現,一切都變了。現在相對論已經深入人心,即便是那些反對相對論的人,也基本上是認可相對論的結論的,什麼時間可變、長度可變、質量可變、時空彎曲……經典物理學認為光速對於不同的觀測者是不同的(雖然牛頓是個唯心主義者)。相對論則認為光速對於不同的觀測者是不變的(雖然我們是唯物主義者)。我們丟掉了經典物理學所有不變的東西,換來的是相對論唯一不變的東西----光速。我覺得就象是用許多西瓜換來了一個芝麻一樣,而且這個芝麻是很抽象的,它在真空中,速度最快,讓你根本捉不到、摸不到。我認為牛頓三條運動定律是真理,是完美的,是不容置疑的。質疑牛頓運動定律的人開口閉口說不存在絕對靜止的物體,也不存在絕對不受外力的物體,卻忘了上學時用的物理教材,開頭都有緒論,緒論中都說:一切物質都在永恆不息地運動著,自然界一切現象就是物質運動的表現。運動是物質的存在形式、物質的固有屬性……還提到:抽象方法是根據問題的內容和性質,抓住主要因素,撇開次要的、局部的和偶然的因素,建立一個與實際情況差距不大的理想模型來研究。例如,“質點”和“剛體”都是物體的理想模型。把物體看作質點時,質量和點是主要因素,物體的形狀和大小時可以忽略不計的次要因素。把物體看作剛體——形狀和大小保持不變的物體時......
梅森數2^73-1能被439、3359或3943哪一個整除?
439
求小於10¹²的全部質數
質數的個數是無窮的。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中有一個經典的證明。它使用了證明常用的方法:反證法。具體證明如下:假設質數只有有限的n個,從小到大依次排列為p1,p2,……,pn,設N=p1×p2×……×pn,那麼,N+1是素數或者不是素數。
如果N+1為素數,則N+1要大於p1,p2,……,pn,所以它不在那些假設的素數集合中。
如果N+1為合數,因為任何一個合數都可以分解為幾個素數的積;而N和N+1的最大公約數是1,所以N+1不可能被p1,p2,……,pn整除,所以該合數分解得到的素因數肯定不在假設的素數集合中。
因此無論該數是素數還是合數,都意味著在假設的有限個素數之外還存在著其他素數。所以原先的假設不成立。也就是說,素數有無窮多個。
其他數學家給出了一些不同的證明。歐拉利用黎曼函數證明了全部素數的倒數之和是發散的,恩斯特·庫默的證明更為簡潔,HillelFurstenberg則用拓撲學加以證明。
對於一定範圍內的素數數目的計算
儘管整個素數是無窮的,仍然有人會問“100,000以下有多少個素數?”,“一個隨機的100位數多大可能是素數?”。素數定理可以回答此問題。
素數兩性定理
6(x)+-1=(pP)6乘以完全不等數加減1是一對孿生素數。
其中,6(X-1=(P 6乘以陰性不等數減去1等於陰性素數;
6X)+1=P)6乘以陽性不等數加上1等於陽性素數。
(X=/=6NM+-(M-N)陰性不等數不等於陰性上下兩式;
X)=/=6NM+-(N+M)陽性不等數不等於陽性上下兩式。
(x)=/=6NM+-(M+-N) 完全不等數不等於陰陽上下四式產生的數。
(N,M兩個自然數,N=《M)
素數分佈規律
以36N(N+1)為單位,隨著N的增大,素數的個數發波浪形式漸漸增多。
孿生質數也有相同分佈規律。
以下15個區間內質數和孿生質數的統計數。
S1區間1——72,有素數18個,孿生素數7對。(2和3不計算在內,最後的數是孿中的也算在前面區間。)
S2區間73——216,有素數27個,孿生素數7對。
S3區間217——432,有素數36個,孿生素數8對。
S4區間433——720,有素數45個,孿生素數7對。
S5區間721——1080,有素數52個,孿生素數8對。
S6區間1081——1512,素數60個,孿生素數9對。
S7區間1513——2016,素數65個,孿生素數11對。
S8區間2017——2592,素數72個,孿生素數12對。
S9區間2593——3240,素數80個,孿生素數10對。
S10區間3241——3960,素數91個,孿生素數18對。
S11區間3961——4752素數92個,孿生素數17對。
S12區間4752——5616素數98個,孿生素數13對。
S13區間5617——6552素數108個,孿生素數14對。
S14區間6553——7560素數113個,孿生素數19對。
S15區間7561——8640素數116個,孿生素數14對。(以上沒有校正,可能有誤差。)
素數分佈規律的發現,許多素數問題可以解決。
在一個大於1的數a和它的2倍之間(即區間(a, 2a]中)必存在至少一個素數。
存在任意長度的素數等差數列。(格林和陶哲軒,2004年[1] )
一個偶數可以寫成兩個合數之和,其中每一個合數都最多隻有9個質因數。(挪威數學家布朗,1920年)
一個偶數必定可以寫成一個質數加上一個合成數,其中合數的因子個數有上界。(瑞尼,1948年)
一個偶數必定可以寫成一個質數加上一個最多由5個因子所組成的合成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