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該信仰什麼?
我們應該有信仰嗎?我們信仰什麼?
每個人都應該有信仰,有信仰才有追求,才有了人生的風向標
我們應該信仰什麼?
在遠古的時候,我想人們不會相信眼睛看不見的東西吧?於是,那個時候的人們只相信食物唯有吃的可以讓他們生存。但是,人們很快發現。自己單個人的力量實在微不足道,就連牝牡之事也得兩個人配合才可以進行,更別說其他的事情了。於是,最早的經濟組織誕生了。這就是以血緣為紐帶的原始的氏族。在氏族內,有一些人開始思考如何讓自己的這個組織可以更加有力量。於是,他們開始追求一些他們看不見的東西。他們在潛意識中覺得自己和自己的氏族受著一個不可預知的力量的支配。於是,他們將那個東西叫神。山野、河流、樹木、花草無不存在神。就連自己是否生兒育女,是否可以免災祛病也是被神支配。其實,神是什麼?他們並不清楚。神就是支配他們命運的不可預知的力量。經濟逐漸壯大,氏族漸次合併、聯合,就像山溪一樣,漸漸地會合成大河。氏族聯合成為了部落,部落有結合成為了部落聯盟。天下開始從雜亂無極變得有所規矩。神也從很多很繁雜變得開始相對單一起來。在部落聯盟中,開始有人有了多餘的精力來思考更加看不見和深遠的問題了。他們得讓那些只知道吃喝穿的人們相信一個東西,而這個東西可以把他們的部落聯盟在思想上結成一個整體。於是,信仰產生了。中國人開始信仰至高無上的天。他們覺得,天是所有的人們提供擁有卻不能對它可以作為的一個東西。於是,在眾多的神當中,天被選出來作為了最大部落聯盟人們共同的信仰。於是,靠著天照應,這個部落東征西伐後取得最初的天下。這些歷代想傳的聯盟主就是所謂的三皇五帝。他們各自在自己的時間段為自己的民眾思索與實踐自己的信仰。這個時候,經濟生活非常的艱苦。於是,這個聯盟主也基本沒有什麼特權。天下為公是因為沒有什麼東西可以私有,並非人心古樸不願私有。當歷史發展到了大禹王的時候,天下的財富開始多起來。於是,有了可以私天下、家天下的時候了,大禹王便讓自己的兒子承繼了聯盟主的地位,並且把這個承繼推說成天的旨意。於是,這個聯盟主就叫天子。人們信仰天就得無條件地相信天子。道家把沒有天子時候的信仰叫道。因為天子出現了,就得有一個東西與天子配套。這個東西低於周行不爽的道,道在天上,天子在人間。於是,與道相配合的就是所謂德。其實對於這個德的認識,也是在經過兩個朝代後,也就是夏朝與商朝後,在西周的初年,被儒家譽為聖人的姬旦第一次明確提出德的概念。他說要以德配天,要明德慎罰。於是,德行成為了中國人不可或缺的東西。現在也是如此,你可以沒有錢、沒有家庭、沒有事業……但是,你不能缺德。信仰道、信仰德就成為了在中國傳承悠久的文化了。道德衛士也因此產生。其實,他們都不是中國人抑或人們本來的面目或應該的事情。釣魚的姜子牙鑄就的周王朝也到了禮崩樂壞的時候了。道德都喪失了。於是,人們開始不再信仰那些虛無縹緲的道德,信仰空洞的天了。他們開始認為誰可以讓他們能夠像狗一樣活著,誰就是很好的主人。他們的天比那成了吃飯。重新回到只知道吃飯、生孩子的階段了。他們管那些可以給他們提供像狗、像牛馬一樣生活條件的人叫仁人。那些不以眾凌寡、以強欺弱、憑智辱愚的人叫義士。而姬旦封國的一位生在曹劌論戰的地界一個老先生就把這樣人叫君子。那些被賜予狗牛馬地位的人叫小人。其實,這個歷史是小人書寫的,他們用自己的勞動、用自己的血汗書寫,只是他們不自知罷了。亂糟糟的世道需要有人來規劃。於是,諸子百家誕生了。他們各說各話,有人說要清靜無為、有人說要用強權苛法、有人說應該鼓勵農桑……也有人主張善待人民,而人民也要忠於自己的主人和信仰。他們主張仁者愛人、主張仁義禮智信、主張忠孝恕廉恥……總之,他們一方面為統治者規劃一個美好的秩序,一面教化人們使之歸順。要讓人們信仰現在存在......
我們該不該有信仰,信仰是什麼?
應該有信仰,有了信仰才有做人善惡的標準。
信仰應該是宇宙的法則、自然的規律,這些是究竟的。具體的就落實到做人善惡的標準。
沒有信仰的人,活的肆無忌憚,看著眼光好像是快活了,可是沒有一個人能逃出自然規律的制裁,他的快活如果建立在違背自然(違背天意)的基礎上,法則就會予以他制裁。這就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自然的規律:因果定律、因緣果、無常和成住壞空、生死輪迴。等等
>>>因果,是說種了一個善因,將來結一個善果。種了一個惡因,將來結一個惡果。用西方的話,就是世界是你自己行為的反饋。你行善幫助了別人,這個善總有一天會回到你身上,就是幫助了自己。
>>>因緣果:是說任何一個善因,他不會無故成熟,要成熟就要有合適的機緣,才會結果。就像你種下一個梨核,如果沒有合適的水和光照,它不會長成樹,沒有合適的營養、環境,不會結出梨來。就比如中途得了蟲病、被人拔了砍了,都結不了果。世間的事情也是這樣,一定要有合適的機緣。所以,才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機未到。緣就是時機。所以,別老是看著惡人逍遙就覺得做善事沒用,那是時機不到。因此,還是老老實實做好人、行好事。
>>>無常:世間沒有一件事或物是恆久的,這一秒下一秒都是變化的。只有變化才是宇宙不變的真理。所以,不要為了一件事執著、不要為了生老病死而特別痛苦、不要為了一段感情破滅而要死要活。
>>>成住壞空:任何一件事物的發展,都是這樣一個過程:生成、發展、衰敗、消亡。無論套用在物品上還是事情上,都是這樣。這是印證了無常。所以,佛教勸人不要執著,尤其是對感情,因為現代人的戀愛、婚姻、家庭的變異越來越多,而為此要死要活、痛苦的死去活來甚至過分衝動而造成悲劇的也越來越多。如果事物了知了感情也是無常,也會衰敗和消亡,就不會那樣特別痛苦,因為它是:緣來則聚、緣滅則散,想明白了,就會平靜接受,不強求就不會痛苦。
>>>生死輪迴:人生不只是這一世,有生生世世。正因為有生生世世,所以這麼多人的出生環境、家庭條件、身份地位財富都不一樣,人生的軌跡都不一樣。在這一世看著不公平、不平等,如果你用生生世世的高度來看人生,就會放下羨慕嫉妒恨,安心於自己的一段人生。
人的這一生是否順利是否富貴,都是過去世的一個果報。你看有些人一生下來就在首富家裡,那是他前生過去生積了長久的善、有了大福報,所以今世有個好出身。如果他的福分夠大,即使今生不停的做惡(就平常說的為富不仁,這是有福沒有智慧的表現),到老還是壽終正寢。你雖然看不懂了,但從生生世世的角度來看,就能看懂。
比如一個杯子有水,福分就像杯子裡的水。福分特別大,杯子就大,做壞事就是有裂縫在漏水漏福。因為水夠多,他的一生走完了,水還剩下不少,那他今生還是好命很順利的一生,就好比日本好多當時的甲級戰犯如東條之類還能平靜舒適地活到八九十歲才死。但下一世下幾世,等待他的將是相應的惡果惡報,只是我們現在的眼睛看不到而已。而有些人,一生貧困潦倒,而且沒做啥善事,平常也做些好事,可還不得善終,所以有些人不禁驚呼老天無眼,其餘老天是非常公平的,因為此人前世積的福太少所以今生註定貧困,就像杯中水,本來水就非常少,平時也會漏水漏福(不做壞事的人好像沒有啊,呵呵)(而且人家做了壞事也不是人人都看得到),即使平時也行點善,正負的結果仍是水較少,所以此生還是不好,但因為最後的水還算可以,下一世就會改善一些。有人今生如果持有正確的信仰,能止惡修善,就是一直在增福而不減福,這......
信仰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在我們的福傳慕道中,一些慕道者,甚至一些老教友都會常常向神父提出這樣的問題:信仰能給我帶來什麼? 一位婆婆常常勸她沒有信仰的兒媳的信教,勸的次數多了,兒媳開口問:“娘!如果你讓我念經,念出兩鬥米來,我就信!”不知有多少人曾提出類似的問題:只要信教我的病就能好了嗎?如果你們的神讓我把這次生意搞定我一定信,我就想要一個兒子你們的神能不能幫忙……在此情境下人們能感受到什麼呢?實用和迷信!如果抱這這樣的態度去追求信仰,人們只能看到由愚昧帶來傳說,由傳說帶來恐懼,由恐懼帶來虔誠,由虔誠帶來狂熱,在狂熱中導致的是毀滅。這裡不是有意否認聖蹟和它的力量,而是想強調聖蹟的意義不僅僅在於給人們帶來實際的利益,最為重要的是他讓人們從倫理—心理—精神的皈依;到情感—理智—意志的皈依;再到信德—望德—愛德的皈依,在最後達到真正的信仰的皈依。如果人們擁有這樣的皈依心態,人們就會覺悟,也許信仰確實不能給人們帶來財富、權利、地位、子孫、榮譽,但信仰確實滿足了人與生俱有的本性,通過對創造主的認識和崇敬,不僅能給人帶來來世的幸福,而且也解決了人的精神需求,使人的精神得到安寧,使人的生活充滿意義和希望。光明和救援 信仰就像黑暗中的蠟燭,雖然不能給人們帶來什麼物質利益,但卻給人們心靈的眼睛帶來光明。讓人們在人生旅途的夜色中看清腳下的路,看清眼前的陷阱,看清身邊的障礙物。認清什麼是人們真正的需求,什麼是虛而又虛的誘惑,什麼是生命的果實。讓人們在失望中看到光明,在絕望中得到救援,在畏懼中感受到上主給人們生命的力量。希望和信心 美國德裔神學家普勒·泰利奇(Paul Tillich)說:“隨著科技的發展,人與人之間相互聯繫的時間和地點的差距越來越小,但人內心的孤寂卻越來越強烈。” 孤寂會導致灰心喪氣,對未來失去希望,失去奮鬥的動力。而信仰全能、全知的上主就可以使人擺脫孤寂的困擾,使人認識到生活的價值和意義,對未來充滿信心,並嘗試到由祈禱帶來的希望和信心。堅強和力量 有人說:“今世忍耐一時,後世幸福無限。”信仰能使人在生活的道路上遇到任何困難都能夠堅忍不拔,無論處於任何環境都能以積極上進的思想對待生活,這一點得到了心理學家的證實。麥卡利姆·拉茲認為,任何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許多困難,而在克服這些困難時,只有信仰能賦予人強大的精神力量。 上主樂於賜福給人,但人往往因己的罪而失去神的恩典,但若人們願意信賴天主,他的幸福必然降臨。公正和無私 人的內心渴望無私需求公正,但真正的公正無私只有在創造萬物的上主那裡才能實現。人們依靠榜樣的力量,法律制度的力量,科學機制的力量都很難實現公正無私。因為這些力量都是由人的因素構成的,只要人為的因素起了變化,這些力量就很難靠得住。而信仰能使人對上主產生敬畏,不敢作惡,不敢欺壓他人,因為他知道行不義之事終將遭到上主的審判。從這個角度來看,信仰是保障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是人類獲得幸福的源泉。彼岸和永生 在歲月的長河中,每個人不過是長河中的一葉小舟,從人伴隨著第一次哭聲,離開溫暖的母腹的此岸,到含淚歸西的彼岸。人對自己的生命態度只有兩種選擇:一是不相信彼岸的永生,為此,人只能在歲月的長河中沒有目標的划行。二是相信在彼岸有等待我們進入永生的上主。從心理學的角度看認為死亡是人生的終結的人,精神不免是空虛的,生活也是沒有任何價值的。即便名垂青史,光耀祖宗,封妻廕子,而這些又能在世上停留多長時間呢?只有彼岸才是永生,而獲得永生幸福最基本的條件是,必須信仰宇宙的創造者,必須信仰彼岸的存在,併為此而努力。從此來看,信仰的價值就不僅僅是填補精神的空虛了,而......
有一句歌詞我們的那些信仰,放棄要有多難是什麼歌?
宋:信仰愛情歌手:刀郎專輯:“信仰愛情
[AR:林肯公園]
人:信仰愛情
林肯公園 - 信仰愛曲:我不知道托馬斯心字:彭資閔
雨
真正從哪裡開始你在我身邊醒
像興奮劑麻醉自我
看到我的驚喜...... />我試著問我自己
沒有解決著迷失去了自己
他們要關閉你更怕的不是運氣勇氣
信仰我愛你
我的世界的只有你甜蜜確定不放棄
只有你甜蜜確定不放棄閉上眼睛深深的呼吸
深情關閉你的眼睛深深的呼吸
遇見你,我......我可以深情/>讓這麼幸運
給我一個機會擁抱你的生活第二
不要忽遠忽近
看不到,讓我在等待著你
愛情信念今天有意義的,因為
我相信你
我們應該樹立什麼樣的信仰?
佛法在世間,佛求來世這種說法並不對,佛是希望我們超出三界,永脫輪迴,不是希望我們求一個好的來世。
道修長生(其實一樣是脫輪迴),不是沒有成道之人,只是你未有緣見到罷了。
您肯思考信仰的問題,這是有慧根的表現,但您肯定沒有深入瞭解過各個宗教,有時間的時候,請先去了解一下,相信一定會有所收穫。但如果玩笑等閒視之,必無所獲。
另外,世界上所有正教(儒釋道耶回)都沒有欺騙人,聖人不欺我,人誠自欺也。
『道』者為本體,教者為體用,
如樹木之根為道,枝葉為教,
故曰:五教同源合一理也。
佛教曰明心見性,萬法歸一;
道教曰修心煉性,抱元守一;
儒教曰存心養性,執中貫一;
耶穌教曰洗心移性,默禱親一;
回教曰堅心定性,清真返一,五教的起源宗旨皆是一也。
五教皆是從心上修煉,得此一,即是得道,可以長生。
補充:蓮花仙佛兩皆無心,無心即無善無惡,至善無惡。
日本人忠,韓國人孝,兩者皆成發達國家,反觀中國,現在還有什麼?
權謀究竟術也,術不勝道,邪不勝正。
我們需要信仰
信仰缺失,我們需要信仰。
舉例論證,從正面角度直接論證。
當今社會迫切需要的良知、正義、愛心。
(1)精誠所至,金石為開。(2)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3)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4)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孔子周遊列國,歷經艱辛,傳播自己的思想,堅持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