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德是什麼意思?
做功德是什麼意思
【功德】
1、修行是功,身心清淨是德。
2、滅除內心的愚痴是功,智慧現前是德。
3、德者得也,修行有所得,故曰功德。
人死三年要做功德是什麼意思
這是民俗的一種說法。
1、所謂“做功德”,就是讓你做一場法事,不過應該不是為這位死者做超度了。
2、因為佛教中,人去世49天都會進入輪迴,如果要超度,務必在49天內舉行,那麼產生的受益是最大的。
3、所以應該理解為,人去世了三年,應該做一場法會,或是超度,或是放生,然後將功德迴向給這位逝者的累世累劫的冤親債主,幫他做做好事,多增加福報和功德。
老人死做公德下雨是什麼意思
菩薩降甘露
如何做功德
第一、以物質金錢來做功德:過去佛教設有磨坊、當鋪,乃至施茶、修橋等,以利益眾生;近年來,佛教徒也會以物質金錢做功德,支持各地道場發揮弘法利生的功能,如舉辦文教活動、慈善救濟等。另外,現代人工作忙碌,不克參加各種公益活動,有的人也會把平時的儲蓄挪出一樣獲福無量,功德一樁。第二、以服務奉獻來做功德:所謂「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今天社會上,有一種善良風氣是很可貴的,即不少人會到各個機關團體去擔任義工,到醫院裡做義工,到寺院裡做義工,甚至到學校裡擔任愛心媽媽;到沙灘、山林、公園裡、大街小巷去掃地、清理垃圾等等,都是以服務奉獻來做功德。第三、以語言讚美來做功德:有錢,用得不當會造罪;出力,你出力、他出力,也沒有那麼多事情可以做;因此,比出錢、出力更高一層的功德就是語言讚美。說好話不怕多,一家說好話,家庭和樂;人民說好話,國家安定;全世界的人都說好話,世界則能祥和歡喜。眾多功德中,以語言讚美最為重要,例如普賢十大願中的「稱讚如來」;佛弟子以梵唄唱誦讚歎佛法僧三寶;甚至每部經後面都有一段「歡喜讚歎,信受奉行,作禮而去」等字句;釋迦牟尼佛比彌勒菩薩早成佛,就是多修了讚歎功德。不必花任何金錢、力氣,就能做功德自利利他,是多麼經濟實惠。第四、以心意祝福來做功德:或許你說我沒有錢、不會做事,也不會說話,沒關係,別人做好事時,我心裡歡喜,就是最大的功德。所有功德中,以心的祝福,功德最大,因為物質的佈施功德,是有形、有相、有量、有邊的,而心的祝福卻是無形、無相、無量、無邊的。比方說:「在三寶加被下,希望你健康快樂」、「誠心希望你福慧雙增」等,乃至別人做功德,我們心存歡喜讚歎,這也跟對方一樣具有同等的功德。
潮汕地區有人去世時的"做公德"習俗全過程是什麼?
潮汕民間的磬事活動俗稱“作公德”,始於元末明初。傳說宋代元番入侵中原,大肆屠殺漢人。後來,被殺的漢人後代子孫為了紀念被慘殺的先人,就仿照佛教的盂蘭盆會目蓮祭母的故事形式,聚眾唸經,祈求佛祖懺悔先人靈魂,為死者消除孽障,祈望佛祖接引亡靈往西方樂土。這種形式後來逐漸演變,形成了民間作公德的風俗。
“做功德”,就是亡人家屬請和尚、供生唸經解救先人靈魂的一種迷信活動。
功德活動分為“慢齋”、“四出齋事”、“求懺解結”三種形式。
慢齋
隊伍約13—15人,人數需奇數;唸經者,名曰“供生”,供生身穿淺墨水色長衣,布鞋白色襪,全套鑼鼓,上午時分來到主持作蓋事人家中坐定,主家的孝婦、孝子、孝孫均要在場,從中午開始,供生一邊擊鼓樂,一邊誦唸經文。
慢齋的功德鑼鼓有:蘇鼓一個、銅鑼四面、馬鑼一個、鑼畔一個、大小拔各一副,配以搖琴、胡琴、嗩吶。供生唸的經文有《三千諸佛經》、《呢陀佛經》、《三味水懺經》、《供說消災經》、《北斗長壽經》、《普門佛法經》、《普門真經》、《金則妙曲》、《十五真經》等。此磬一般從中午作到第二天凌晨(民國時有錢人家有作三五天至半個月的)。
“四出齋事”
一般是供生三至五人,手扶木魚、口唸真經,經文主要有四篇:《呢陀佛經》、《三千諸佛經》、《普門真經》、《金剛妙曲》,只配蘇鼓鑼鈸伴奏,從上午作到下午炊煙起時(下午四時許)收場。
“求懺解結”
一般一二人登場念些經文,只用小鑼撥擊彈,時間三個鐘頭。
做功德讀什麼經
做功德唸誦迴向文就行 可以每天唸誦心經 普門品功德迴向··············
大回向文:
願以此功德迴向給十方法界一切眾生,迴向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迴向三寶眾龍天,守護伽藍諸聖眾,三途八難具離苦,四恩三有盡沾恩.三遍
做功德,唸的是什麼經可以告訴我嗎?
任何佛經都有功德。
對於給亡者積德,地藏經,心經,少不了。還有阿彌陀經。
自己在家唸的話,地藏經就可以了,很長的。不是專業人士,不可能完全按照寺廟的做、
如何做功德
佛眼看世界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她自顧自地往前走,眼看她急著想從不二門前的石階下山,我只好上前和她比手畫腳地說:“歐巴桑,這邊的石階有100多層,對您可能不太方便。那邊有一條斜坡路比較好走,我帶您去,好嗎?”我帶著她走了一段路,才放心回去。數年後,我到馬來西亞弘法,她來電邀我見面,捧出一個牛皮紙袋,對我說:“這些給您辦教育。”打開紙袋一看,竟然是80萬元的教育基金。她,就是黎姑。做功德、做善事要把握機會。社會上有一些人對於“及時行善”非常疏忽,對於“及時行樂”倒是非常認真。有的人想要做善事,但是一拖再拖,等到真正要發心的時候已經沒有錢了。特別是做官的人要懂得及時行善,所謂“公門好修行”,否則等到官位一去,哪裡還有權勢做好事呢?至於商業巨賈,也不要等到別人求助於你才去施捨,自己有餘就應及時行善。錢財如流水,流水一去不容易再回來,為什麼不及時行善呢?與王永慶同為臺灣石化產業的先驅者趙廷箴曾經說過:“我們會賺錢,但是我們不會做善事,我們需要宗教界來幫我們做功德。”可見社會上有很多人還是樂善好施的,只是不得其門罷了。其實,功德的範圍很廣泛,並不僅限於金錢,所以人人都有能力做功德。其一,以物質金錢來做功德。過去佛教設有磨坊、當鋪,乃至施茶、修橋等,以利益眾生;近年來,佛教徒也會以物質金錢做功德,支持各地道場發揮弘法利生的功能,如舉辦文教活動、慈善救濟等。另外,現代人工作忙碌,不能參加各種公益活動,有人也會把平時的儲蓄拿出一部分作為善款佈施,或以物質資助生活上有困難的人。小小布施,對佈施者而言不算什麼大事,但如“貧女點燈”一般,一錢布施同樣獲福無量。其二,以服務奉獻來做功德。所謂“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今天社會上有一種善良風氣是很可貴的,即不少人會到各個機關團體去任義工:到醫院裡做義工,到寺院裡做義工,到學校裡擔任愛心媽媽,到沙灘、山林、公園、大街小巷去掃地清理垃圾等等,都是以服務奉獻來做功德。其三,以語言讚美來做功德。有錢,用得不當會造罪;出力,你出力他出力,也沒有那麼多事情可以做;因此,比出錢、出力更高一層的功德就是語言讚美。說好話不怕多,一家說好話,家庭和樂;人民說好話,國家安定;全世界的人都說好話,世界則能祥和歡喜。其四,以心意祝福來做功德。或許你說我沒有錢,不會做事,也不會說話,沒關係,別人做好事時我心裡歡喜,就是最大的功德。所有功德中以心的祝福功德最大,因為物質的佈施功德是有形、有相、有量、有邊的,而心的祝福卻是無形、無相、無量、無邊的。比方“在三寶加被下,希望你健康快樂”、“誠心希望你福慧雙增”等,別人做功德我們心存歡喜讚歎,這也跟對方具有同等的功德。但是,樂善好施也要有原則,不能隨便地施捨,否則會生反效果,或是增加別人的困擾,或是引起他人的反感。《增一阿含經》裡即說,不可以對無法生起信仰的人佈施佛法,因為會引起他的嗔恨之心。猶如一個人患有癰瘡,還沒有痊癒,又拿刀子去刺傷,會使他更痛不可忍。所以,佈施是有層次的:一、施捨真理是上等佈施。佛教認為上等的佈施是給予心靈啟發的“法施”,這是許多人最為欠缺的。一個人即使有再多的錢財、再高的地位,不能明理,不能安心自在,也是貧窮。真理是每個人都需要的,假如能把真理佈施給人,把知識技術傳授給人,則不僅能改善人們的生活,還能開發人們的智慧,以此利益更多的人。這就是上等的佈施。二、急公好義是中等佈施。當我們看到社會上諸多的不公平,應該勇敢地伸張正義。看到國家的公益團體、弱勢團體生存困難,也應該給予贊助,助其發展,以發揮社會急公好義的精神。這是中等的佈施。三、濟貧救窮是下等......
遵守社會公德應該怎樣做
社會公德的內容是對公共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提出的基本規範和要求。在我國現代社會中,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為:
文明禮貌
社會公共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應該和諧相處,舉止文明以禮相待。自覺杜絕說髒話、隨便猜疑、欺騙他人等惡習。這是處世做人最起碼的要求。
助人為樂
助人為樂,見義勇為是社會成員在公共生活交往中用以調整相互關係的最一般的行為規範之一。在公共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應該團結友愛,相互關心,相互幫助。愛人者人恆愛之,信人者人恆信之。現實生活中不可能人人都時時快樂、事事順心,難免會遇到這樣和那樣的困難和問題,總有需要人幫助、救濟的時候。這就需要人們之間互相幫助,扶危濟困,樂善好施,以助人為樂。對不法行為,每個公民都應當分清是非,挺身而出,智鬥勇鬥,見義勇為,都有責任和義務自覺維擴社會治安。
愛護公物
愛護公共財物是社會公德極其重要的內容。尤其在公共場合更要注意這一點。要愛護國家及公共財產不受侵犯。
保護環境
為了保持社會公共生活的環境整潔、舒適和乾淨,保障社會成員的身體健康,每個公民都應當講究公共衛生、保護生活環境,這也是社會公共生活中人們應當遵循的最基本的行為規範。講究公共衛生,造成優美環境,是人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證;是社會風尚的一個重要方面,體現出一個民族的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
遵紀守法
法律是對公民行為的必要約束及規範,是對道德的補充。自覺遵守法律法規、紀律,是社會公德最基本的要求。公共生活中人們要能順利地進行社會活動,就必須要有規矩可循,就必須遵循一定的行為規範。每個社會成員既要遵守國家頒佈的有關法律、法規,也要遵守特定公共場所的有關規定。人們只有依照法律、法規及紀律的有關規定行事,才不妨礙他人的正常活動,也保障自己所要從事的某項活動;才不會紿社會和他人造成損失和傷害,保持社會公共生活相對穩定和和諧,並保證社會的健康發展。遵紀守法反映了人們的共同要求,體現了人們共同的利益。每個社會成員都應自覺提高法律意識、增強法紀觀念,自覺用法紀來指導和約束自己的行為,自覺履稜法紀規定的義務,敢於並善於運用法律武器同各種違法亂紀現象作鬥爭,並能正確運用法紀手段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真正做到知紀懂法,遵紀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