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建於哪一年?
故宮是哪一年建成的? 20分
故宮始建閥明永樂4年(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故宮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面積約為72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5.5萬平方米。
故宮是那年建造的
故宮始建於明永樂4年(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 北京故宮為世界五大宮殿之首,其它四殿分別是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俄羅斯克裡姆林宮和美國白宮。 地理位置:北緯39.9 東經116.4 故宮,即指在封建王朝統治時期,前王朝皇帝所居住工作的宮殿建築群,現多指位於北京的故宮博物院。故宮始建於明永樂4年(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故宮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面積約為72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5.5萬平方米。相傳故宮一共有9999.5間房,有人做過形象比喻,說一個人從出生就開始住,每一天住一間房,不重複,要住到27歲才可以出來。由於古代建築是以“四柱一間”為標準的。實際據1973年專家現場測量故宮有房間8707間。宮城周圍環繞著高12米,長3400米的宮牆,形式為一長方形城池,牆外有52米寬的護城河環繞,形成一個森嚴壁壘的城堡。故宮宮殿建築均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故宮有4個門,正 門名午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面對北門神武門,有用土、石築成的景山,滿山松柏成林。在整體佈局上,景山可說是故宮建築群的屏障,煙霧繚繞.
故宮是哪一年建成的?
故宮始建於公元1406年(永樂四年),1420年(永樂十八年)基本竣工,歷時14年,是明成祖朱棣始建,在元大都宮殿的基礎上興建。明初主持設計者蒯祥(139暢-1481年,字廷瑞,蘇州人)。
故宮哪一年開放的
在1925年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對外開放。
故宮建於什麼時候?
故宮建於明永樂5至18年,己經有500多年曆史。
北京故宮是哪一年修建的?
* 1416年(永樂十四年),明成祖頒詔遷都北京,下令仿照南京皇宮營建北京宮殿。
* 1420年(永樂十八年),北京宮殿竣工。次年發生大火,前三殿被焚燬。
* 1440年(正統五年),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宮。
* 1459年(天順三年),營建西苑。
* 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門、文武樓、午門全部被焚燬,至1561年才全部重建完工。
* 1597年(萬曆二十五年),紫禁城大火,焚燬前三殿、後三宮。復建工程直至1627年(天啟七年)方完工。
* 1644年(崇禎十七年),李自成軍攻陷骸京,明朝滅亡。李自成向陝西撤退前焚燬紫禁城,僅武英殿、建極殿、英華殿、南薰殿、四周角樓和皇極門未焚,其餘建築全部被毀。同年清順治帝至北京。此後歷時14年,將中路建築基本修復。
*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開始重建紫禁城其餘被毀部分建築,至康熙三十四年基本完工。
* 1735年(雍正十三年),清高宗(乾隆帝)即位,此後六十年間對紫禁城進行大規模增建和改建。
* 1813年(嘉慶十八年),天理教教徒林清率起義軍攻打紫禁城。
* 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
*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清帝退位。但按照與民國簽訂的優撫條件,仍然居住於紫禁城內。
* 1923年,建福宮發生火災。
* 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驅逐清帝溥儀。
* 1925年,在原紫禁城的基礎上建立故宮博物院。
* 1933年,故宮博物院文物南遷,以躲避日本侵略。
* 1948年,故宮博物院南遷文物部分運往臺灣。
* 1949年1月,北平穩定後,故宮得到了修養。
* 五六十年代,陸續有人提出故宮改建計劃,後因種種原因擱置。
* 1961年,經國務院批准,北京故宮被定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1987年,北京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 2005年, 北京故宮開始進行為期19年的大修.
故宮是什麼時候建成的啊!
圖1:故宮午門故宮始建於公元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故宮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面積約為723,600平方米。建築面積15.5萬平方米。相傳故宮一共有9999.5間,實際據1973年專家現場測量故宮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計8707間(而此“間”並非現今房間之概念,此處“間”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間)。宮城周圍環繞著高12米,長3400米的宮牆,形式為一長方形城池,牆外有52米寬的護城河環繞,形成一個森嚴壁壘的城堡。故宮宮殿建築均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故宮有4個門,正門名午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面對北門神武門,有用土、石築成的景山,滿山松柏成林。在整體佈局上,景山可說是故宮建築群的屏障。
故宮的建築依據其佈局與功用分為“外朝”與“內廷”兩大部分。“外朝”與“內廷”以乾清門為界,乾清門以南為外朝,以北為內廷。故宮外朝、內廷的建築氣氛迥然不同。
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是皇帝舉行朝會的地方,也稱為“前朝”。是封建皇帝行使權力、舉行盛典的地方。此外兩翼東有文華殿、文淵閣、上駟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內務府等建築。
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後三宮為中心,兩翼為養心殿、東、西六宮、齋宮、毓慶宮,後有御花園。是封建帝王與后妃居住之所。內廷東部的寧壽宮是當年乾隆皇帝退位後養老而修建。內廷西部有慈寧宮、壽安宮等。此外還有重華宮,北五所等建築。[1] 圖3:太和殿* 1406年(永樂四年),明成祖頒詔遷都北京,下令仿照南京皇宮營建北京宮殿。
* 1420年(永樂十八年),北京宮殿竣工。次年發生大火,前三殿被焚燬。
* 1440年(正統五年),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宮。
* 1459年(天順三年),營建西苑。
* 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門、文武樓、午門全部被焚燬,至1561年才全部重建完工。
* 1597年(萬曆二十五年),紫禁城大火,焚燬前三殿、後三宮。復建工程直至1627年(天啟七年)方完工。
* 1644年(崇禎十七年),李自成軍攻陷北京,明朝滅亡。李自成撤退前焚燬紫禁城,僅武英殿、建極殿、英華殿、南薰殿、四周角樓和皇極門未焚,其餘建築全部被毀。同年清順治皇帝從瀋陽遷都至北京。此後歷時14年,將中路建築基本修復。
*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開始重建紫禁城其餘被毀部分建築,至康熙三十四年基本完工。 * 1735年(雍正十三年),清高宗(乾隆帝)即位,此後六十年間對紫禁城進行大規模增建和改建。
* 1813年(嘉慶十八年),天理教教徒林清率起義軍攻打紫禁城。
* 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八國聯軍在紫禁城閱兵。
*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清帝退位。但按照與民國簽訂的優撫條件,仍然居住於紫禁城內。
* 1923年,建福宮發生火災。
* 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驅逐清帝溥儀。
* 1925年,在原紫禁城的基礎上建立故宮博物院。
* 1933年,故宮博物院文物南遷,以躲避日本侵略。
* 1948年,故宮博物院南遷文物部分運往臺灣。
* 1949年1月,北平穩定後,故宮博物院恢復開放。
*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陸續有提出故宮修建計劃,後因種種原因擱置了很長一段時間。
* 1961年,經國務院批准,北京故宮被定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1987年,北京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