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的意義是什麼?
義務教育的重要意義
義務教育是依照法律規定對所有適齡兒童少年統一實施的具有普及性、強制性、免費性的學校教育,是提升國民素質的基礎,實現社會公平的起點。接受義務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實施義務教育是政府的重要職責,支持義務教育是全社會的共同任務。義務教育一直是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中之重。本世紀初,中國實現了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目標,首先解決法律規定的適齡兒童少年“有學上”的問題。在義務教育實現全面普及和免費之後,國家明確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義務教育的重中之重,要努力實現讓所有的適齡兒童少年都“上好學”的目標。義務教育是面向全體適齡兒童少年的基本公共服務,提供基本均衡的義務教育是政府的法律責任,每一個適齡兒童少年都應該享有接受質量合格的義務教育的平等機會。義務教育的屬性決定,義務教育必須均衡發展。必須看到,推進均衡發展的任務比起實現普及的任務來說,更艱鉅、更復雜,用的時間會更長。當前,區域間、城鄉間、學校間的不均衡的矛盾仍較突出,推進區域內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將伴隨著縮小學校之間辦學水平差異、整體提升教育質量的全過程;推進城鄉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將伴隨著城鄉一體化發展、逐步縮小城鄉差別的全過程;推進區域間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將伴隨著解決區域經濟社會不平衡問題、提高中西部教育水平的全過程。各地要按照《教育規劃綱要》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要求,以簽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備忘錄為契機,明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振奮精神,真抓實幹,如期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各項目標任務。
義務教育的含義是什麼?具有什麼特性?
(1)義務教育是指由國家強制實行的,適齡兒童必須接受的,國家、社會和家庭必須予以保障的國民教育。 (2)義務教育有兩個基本的特性:普遍性和強制性。普遍性是指義務教育的對象是全社會範圍內的適齡兒童,不分民族、種族、社會地位和貧富貴賤;不分男女性別,所有的適齡兒童都無條件享受和履行義務教育。強制性是指義務教育是法律規定的適齡兒童必須接受的教育,法律規定的義務教育體現的是國家的意志,保證全體公民的共同利益和要求。因此,強制性是義務教育的另一特性。
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意義
這是我國首次把免費的義務的教育用法律的浮式固定下來,也就是說適齡的“兒童和少年”必須接受9年的義務教育。義務教育法的制定標誌著我國基礎教育發展到一個新階段。
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意義和內容是什麼?
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是密切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血肉聯繫的重要紐帶,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基礎性工作。 2005年教育部印發的《關於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求各地以區域推進為重點,優先解決好縣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問題,並在此基礎上力爭在更大範圍內逐步推進。要把工作重心進一步落實到辦好每一所學校和關注每一個孩子健康成長上來,把提高農村學校教育質量和改造城鎮薄弱學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有效遏制城鄉之間、地區之間和校際之間教育差距擴大的勢頭,逐步實現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 《意見》提出以下措施:一是要求各地儘快制定本地區義務教育學校的“最低保障線”,凡是低於標準的學校都納入限期改造計劃,保證轄區內薄弱學校逐年減少,逐步使當地所有學校都達到基本要求。二是加強縣級政府對區域內教師資源的統籌,通過建立區域內骨幹教師巡迴授課、緊缺學科教師流動教學、城鎮教師到鄉村學校任教服務期等項制度,加大城鄉教育對口支援力度,強化對農村教師的培訓。三是逐步建立規範化、科學化、制度化的義務教育教學質量監測評估體系和教學指導體系,保證所有學校按照義務教育課程方案要求開齊課程,並達到教學基本要求。四是落實各項政策,對弱勢群體學生給予特別的關注。 《意見》要求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定期對轄區內義務教育學校間的辦學條件、教師水平和教學質量等方面進行監測和分析,並以適當方式予以公佈,接受社會監督。各級教育督導部門將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督導評估地方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和考核地方主要領導幹部政績的重要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