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的墓在哪裡?

General 更新 2024-12-26

成吉思汗陵墓在哪裡?

在眾多古代帝王陵中,如果說秦始皇陵墓的挖掘最為人們所期待的話,那麼成吉思汗陵墓可以說是更為人們所魂牽夢繞。更廣泛一點說,在整個中國曆代帝王陵墓中,只有元代帝王的陵墓是未被我們所知道確切位置的。而元代帝王中無疑成吉思汗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那麼對於他的陵墓的探尋也就牽動著世界各國曆史愛好者們的目光。700多年來,帶領蒙古鐵騎橫掃歐亞創立蒙古帝國的成吉思汗究竟埋身何處,成為數百年來考古學上的一大謎團。

公元1226年的深秋,蒙古帝國的大軍從草原出發,浩浩蕩蕩開往遙遠的西夏。這支隊伍由成吉思汗親自統帥,這是他一生中最後一次出征,誰也不會想到,成吉思汗從此再也沒有活著回到他心愛的大草原上。就在這個冬天,六旬的成吉思汗在征伐途中,依然外出獵野馬,來到一個名叫阿爾不合的地方。當成群的野馬疾馳而過的時候,成吉思汗的坐騎青豹花馬忽然受驚。這時正是嚴冬,控制不住馬兒的成吉思汗被拋了下去。

這是致命的一跤,成吉思汗全身都疼痛異常,而且還高燒不退。當戰爭進行到中途,他又患上了當地的流行病。在這樣雪上加霜的情形下,雖然攻克了西夏,他自己卻也就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公元1227年夏,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離開了他心愛的草原。在臨終前的最後一刻,他自知將死,就把兒子們找來,留下著名遺言。病危的成吉思汗想到了他一生事業尚未完成的征服大業,他向幼子拖雷等人祕授了攻取開封的戰略。

他對拖雷等人說:“金精兵在潼關(潼關是河南陝西一側的門戶),南據險山,北限黃河,難以遽破。從此進兵,勢難取勝。應假道於宋。宋金世仇,必能許我。可由宋道下兵河南南部,由河南南部直取開封。屆時金急,必徵屯集於潼關之精兵。然以數萬之眾,千里赴援,為時已晚。即使彼潼關援兵趕到,必定人馬疲憊而不能戰。如此,則破開封易矣。”這就是成吉思汗彌留之際在病床上向其子拖雷和眾將等人口授的最後的作戰計劃。6年後,拖雷率領眾將很好地實施了這一計劃。

關於成吉思汗死後所葬之處,有許多種猜測。傳說700多年前,成吉思汗率軍遠征西夏途經伊金霍洛(今鄂爾多斯高原),目睹這裡水草豐美,花鹿出沒,心裡特別高興,陶醉之際,失手將馬鞭掉在了地上。部將剛要拾起馬鞭,卻被成吉思汗制止了,並即興吟詩一首:“梅花幼鹿棲息之所,戴勝鳥兒孵化之鄉,衰亡之朝復興之地,白髮吾翁安息之邦。”

後來成吉思汗遠征西夏時病死途中。成吉思汗的話不能違背。諸子和諸將據大汗命令,先後決定將遺體葬在薩里川,在伊金霍洛地方葬衣冠。據說,路經伊金霍洛,靈車突然深陷泥潭中,用五匹馬拉仍紋絲不動。大家即以此為衣冠冢,並建陵園,那裡有八個白色的蒙古包,被蒙古族視為全民族的聖蹟,稱為“八白室”。留下衛隊中的500戶在此專門侍奉,稱作“達爾扈特”。

鄂爾多斯學研究會祕書長楊·道爾基曾介紹說,坐落在鄂爾多斯高原上的成吉思汗陵,是從窩闊臺汗13世紀30年代為其父汗靈櫬建造的四白室(四座白色的氈帳)演變而來的,而守衛成陵的達爾扈特人則是成吉思汗8位功臣的後裔。

到2006年,成吉思汗離開人世已近780年,相應地,達爾扈特人守護他的英靈也經歷了整整780年。這期間,達爾扈特人歷經元、明、清、中華民國到新中國,一直代表全體蒙古族同胞守護成吉思汗陵世代相傳到現在。現在成吉思汗陵第38代守靈人就是達爾扈特的楚倫巴特爾。

關於我國內蒙古鄂爾多斯的成吉思汗陵,可以說是現今世界公認的一座權威的成吉思汗陵墓,雖然此處並沒葬有成吉思汗的骸骨,但這裡棲息的是成吉思汗的靈魂。成吉思汗陵能夠保存下來與達爾扈特人世代的看護是分不開的。雖然有達爾扈特人世代的保護,成吉思汗陵還是有著......

成吉思汗的真正墳墓到底在什麼地方

對於成吉思汗墓地的具體位置,多年來大致有四種說法:一是位於蒙古國境內的肯特山南、克魯倫河以北的地方;二是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境內;三是位於新疆北部阿勒泰山;四是位於寧夏境內的六盤山。700多年來,一直沒有找到成吉思汗陵的主要原因是元朝皇家實行的是密葬制度,即帝王陵墓的埋葬地點不立標誌、不公佈、不記錄在案。 在蒙古國肯特山的依據是,有關史料記載,成吉思汗生前某日,曾經在肯特山上的一棵榆樹下靜坐長思,而後忽然起立,對手下隨從說:“我死後就葬在這裡。”南宋文人的筆記中也記載,成吉思汗當年在西夏病逝後,其遺體被運往漠北肯特山下某處,在地表挖深坑密葬。其遺體存放在一個獨木棺裡。所謂獨木棺,是截取大樹的一段,將中間掏空做成棺材。獨木棺下葬後,墓土回填,然後“萬馬踏平”。在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境內的依據將在後文中詳細表述。 在新疆北部阿勒泰山脈所在的清和縣三道海附近的依據是有考古專家在該地發現了一座人工改造的大山,推測有可能是成吉思汗的葬身陵墓。佐證之一是馬可·波羅在他所著的《馬可·波羅遊記》中寫道:“在把君主的靈柩運往阿勒泰山的途中,護送的人將沿途遇到的所有人作為殉葬者”。 在寧夏六盤山的依據則是,有記載說,成吉思汗是1227年盛夏時,攻打西夏時死於六盤山附近。有考古專家據此認為,按照蒙古族過去的風俗,人去世3天內就應該處理掉,或者天葬,或者土葬,或者火化,為的是怕屍體腐爛,靈魂上不了天堂。因此,成吉思汗去世後就地安葬的可能性很大。 美國富翁考古隊敗走麥城 一位蒙古學專家預言:成吉思汗的陵墓裡可能埋藏著大量奇珍異寶,裡面的工藝品甚至比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馬俑還要壯觀。這並非危言聳聽,因為成吉思汗的陵墓裡可能埋藏著他東征西討,從20多個王國得來的無價珍寶,這也是吸引考古界多年來前赴後繼、苦苦尋覓的原因。 據國內外多家媒體報道,2000年8月,美國的探險家、億萬富翁穆裡·克拉維茲率領他的由科學家、考古教授和翻譯組成的考古探險特別小組,信心十足地來到烏蘭巴托尋找成吉思汗陵墓。克拉維茲的計劃起先遇到蒙古政府的抵制,後來他幾乎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積蓄,在蒙古生活了6年,才說服了蒙古政府並吸引了兩位著名的當地歷史學教授加入探險。 2001年8月16日,克拉維茲的考古隊在烏蘭巴托東北300多公里處的森林中發現了一個城牆環繞的墓地,裡面包括幾十座沒有打開過的陵墓。探險隊由此向外界宣佈“找到了成吉思汗的陵墓”,但後來被證明是匈奴墓。 2002年4月,這個考古隊在蒙古首都烏蘭巴托東北322公里處的肯特省巴士利特鎮(音譯)發現了一個由城牆環繞的墓地,裡面至少包括30座沒有打開過的陵墓。這個古墓被稱為“非常可能是成吉思汗的陵墓”。然而,4個月後,考古隊突然放棄挖掘行動並撤出蒙古。有傳言說,在考察過程中,美國考古隊的一些工作人員被陵墓牆壁中忽然湧出的許多毒蛇咬傷,並且他們停放在山邊的車輛也無緣無故地從山坡上滑落,所以考古隊決定放棄挖掘。 因此有傳言說是成吉思汗顯靈了。不過,真實情況據說是考古隊受到了蒙古政府和民間的阻止。因為按照蒙古的傳統觀念,挖掘土地會帶來壞運氣,而觸動祖先的墳墓會毀滅他的靈魂。所以,當蒙古國民眾得知這一消息後,紛紛強烈反對挖掘,蒙古國政府也勒令考古隊停止挖掘並撤出那個地區。因此,主要投資者克拉維茲不得不宣佈停止考察活動。 蒙古貴族死後密葬的傳統 傳說,成吉思汗下葬時,為保密起見,曾經以上萬匹戰馬在下葬處踏實土地,並以一棵獨立的樹作為墓碑。為了便於日後能夠找到墓地,在成吉思汗的下葬處,當著一峰母駱駝的面,殺死其親生的一峰小駱駝,將鮮血撒於墓地之上。等到第二年春天綠草發......

成吉思汗是怎麼死的?他死後葬在哪?

成吉思汗是在攻打西夏是中箭而死,蒙古族有三種葬法,而成吉思汗死後採用的是密葬,即將其屍骨埋入土中,後用馬將其踏平,遂無人可分辨,現在的成吉思汗陵只是他的衣冠冢,存放著他生前穿過的衣物.

人們為什麼找不到成吉思汗的陵墓

我國封建社會後期,元明清三代建都北京。明朝皇帝的陵墓在昌平,清朝皇帝的陵墓在遵化和易縣,它們都離北京城不太遠。那麼,元朝皇帝的陵墓在什麼地方呢? 或許有人會說:“元太祖成吉思汗的陵墓不就在內蒙古自治區伊金博洛族嗎?”其實,那是一座紀念性的建築物,成吉思汗的屍體並沒有埋葬在裡面。今天我們還沒有發現任何一座元朝皇帝的陵墓,所以元朝皇帝的陵墓在何處,對我們來說,還真是個謎。造成這個謎的原因,是蒙古族“深埋不見墳”的喪葬習俗。這種習俗起源於成吉思汗。 1227年8月25日(夏曆七月己丑),成吉思汗病逝於清水縣行營。臨死時,他叮囑部將“密不發喪”,實行“密葬”。根據《多桑蒙古史》記載:“諸將奏柩歸蒙古,不欲汗之死訊為人所知,護柩之士在此長途中,遇人盡殺之……葬後周圍樹木叢生,成為密林,不復辨墓在樹之下。” 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大都(今北京)之後,仍然延襲“密喪”的習俗。明朝葉子奇《草木子》中記載:元朝皇帝駕山崩,“用囉木兩片,鑿空其中,類人形大小合為棺,置遺體其中……加髹漆,畢,則以黃金為圈,三圈定(箍兩頭、中間)”。然後,掘深溝一道埋葬,“以萬馬蹂之使平。殺駱駝於其上,以千騎守之。來歲草既生,則移帳散去,彌望平衍,人莫知也。” 元朝皇帝的葬禮十分簡樸,不起墳頭,不造明樓,不浪費耕地,又安全保密。連其子孫都不知其陵墓在何處,更何況外人和後人呢?當然,也許有一天,考古工作者會發現元朝皇帝的陵墓,那肯定會是條大新聞。

成吉思汗的陵墓有沒有被髮掘,在什麼地方?

對於成吉思汗墓地的具體位置,多年來大致形成了4種說法:一是位於蒙古國境內的肯特山南、克魯倫河以北的地方;二是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境內;三是位於新疆北部阿勒泰山;四是位於寧夏境內的六盤山。700多年來,一直沒有找到成吉思汗陵的主要原因是元朝皇家實行的是密葬制度,即帝王陵墓的埋葬地點不立標誌、不公佈、不記錄在案。 在蒙古國肯特山的依據是,有關史料記載,成吉思汗生前某日,曾經在肯特山上的一棵榆樹下靜坐長思,而後忽然起立,對手下隨從說:“我死後就葬在這裡。”南宋文人的筆記中也記載,成吉思汗當年在寧夏病逝後,其遺體被運往漠北肯特山下某處,在地表挖深坑密葬。其遺體存放在一個獨木棺裡。所謂獨木棺,是截取大樹的一段,將中間掏空做成棺材。獨木棺下葬後,墓土回填,然後“萬馬踏平”。 在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境內的依據將在後文中詳細表述。 在新疆北部阿勒泰山脈所在的清和縣三道海附近的依據是有考古專家在該地發現了一座人工改造的大山,推測有可能是成吉思汗的葬身陵墓。佐證之一是馬可·波羅在他所著的《馬可·波羅遊記》中寫道:“在把君主的靈柩運往阿勒泰山的途中,護送的人將沿途遇到的所有人作為殉葬者。” 在寧夏六盤山的依據則是,有記載說,成吉思汗是1227年盛夏,攻打西夏時死於六盤山附近。有考古專家據此認為,按照蒙古族過去的風俗,人去世3天內就應該處理掉,或者天葬,或者土葬,或者火化,為的是怕屍體腐爛,靈魂上不了天堂。因此,成吉思汗去世後就地安葬的可能性很大。

成吉思汗墓究竟藏在哪裡?

700多年前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撒手人寰,由於實行“密葬”,成吉思汗墓究竟藏在哪裡?為後人留下長久謎團。幾百年來人們四處打探但是一無所獲。

最近一條爆炸性的新聞在國內媒體出現:日本和蒙古聯合考古隊宣佈在蒙古首都烏蘭巴托附近發現了成吉思汗的墓地。據稱如果屬實,相信將成為轟動世界的考古發現。

目前所發現的證據還不足以證明就是成吉思汗墓。

據報道,在距蒙古首都烏蘭巴托以東250公里的阿弗拉格地區發現的遺蹟,日本考察隊的隊員們找到了一處人工修建的平臺,據認為它可能是成吉思汗死後用來進行祭祀儀式的地方,此外還有一些埋有馬匹骸骨的土坑。

“發現戰馬就有可能是成吉思汗的墓地?這缺乏必然聯繫。”內蒙古社科院研究員潘照東表示了明確的質疑。他認為,根據歷史記載,成吉思汗是1227年盛夏季節來到六盤山避暑時去世,六盤山位於今天我國甘肅清水縣。而此次日本和蒙古考古隊是在蒙古北邊發現墓地,兩者距離遙遠。潘照東說,按照蒙古族過去的風俗,人去世三天內就應該處理掉,為的是怕屍體腐爛,靈魂上不了天堂。對於成吉思汗這樣的偉人,按照傳統風俗,應該考慮到這些因素。但是,從六盤山到現在據稱發現了墓地的這個地點,路程相當遙遠,按照當時的交通條件,三天內很難到達。盛夏季節,幾千里路,要保證遺體不腐爛,同時過山涉水,還要穿過沙漠,這些問題三天之內很難解決。

電視劇《成吉思汗》的編劇朱耀廷研究蒙古史20多年,他也認為,僅僅從消息內容來看還缺乏可信度,根據史料記載,還有很多蒙古的統治者和高級將領埋葬在現在的烏蘭巴托附近,這些人的墓地有隨葬的馬匹等物非常正常,不能據此就看作是成吉思汗的墓地,不能說發現馬匹骸骨就說發現了墓地。成吉思汗等人的墓地是深埋密埋。在清朝以後受到中原文化的影響,有些也立陵墓,過去是“不封不樹”,地面上不應該有現在有些報道中稱發現的“祭祀用大石頭”,既然有這麼顯眼的標誌,就不能稱其為密葬了。前兩年,美國考古隊稱發現成吉思汗墓碑,後來被證明是匈奴墓碑。

成吉思汗墓眾說紛紜。

埋葬成吉思汗的地方說法很多。各國考古專家針對關於成吉思汗墓地確切位置的圈定,比較認同四個地點。一是位於蒙古國境內的肯特山南,克魯倫河以北的地方;二是位於蒙古國杭愛山;三是位於中國甘肅的六盤山;四是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鄂托克旗境內的千里山。潘照東傾向於認為,成吉思汗的墓地在鄂爾多斯,位於鄂爾多斯高原的鄂托克旗發現的石窟附近可能是成吉思汗真正的墓地。遺蹟離鄂爾多斯市境內的成吉思汗陵不足200公里,地貌、地名等特徵,與《蒙古祕史》、《史集》、《蒙兀兒史記》等史料中有關成吉思汗葬地的描述極其吻合。石窟曾是成吉思汗養傷時所住。

在阿爾寨山的第28號石窟中,有一幅壁畫與成吉思汗的安葬關係密切。潘照東認為,這幅壁畫應該是《成吉思汗安葬圖》。

潘照東認為,成吉思汗的墓地有可能在附近。這裡曾是成吉思汗的大後方,駐紮了重兵,而且距離六盤山的距離在三天之內完全可以到達。

朱耀廷傾向於認為成吉思汗埋葬在了烏蘭巴托附近的薩里川,這裡是成吉思汗的老家,也就是成吉思汗的出生地。他也同意衣冠冢就在鄂爾多斯附近,鄂爾多斯的著名的“八百室”。也就是屍體在一處,用過的物品在另外一處專門供後人祭祀。

我國內蒙古已有一座“成吉思汗陵”。不過內蒙古的“成陵”是“衣冠冢”,類似於敖包(蒙古人祭祀先人的場所),並非埋葬地,只是安奉衣冠,陵墓內沒有屍骨。

專家認為發現成吉思汗墓必須具備幾大要素。

1227年,成吉思汗南征西夏時逝于軍中。《元史》記載,“太祖22年圍西夏,閏五避暑於六盤山......

鐵木真的陵墓到底是在哪裡?

成吉思汗陵(西里爾蒙古文:Чингис хааны онгон,英文:Mausoleum of Genghis Khan) ,簡稱成陵。是蒙古帝國第一代大汗成吉思汗的衣冠冢,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草原上,距鄂爾多斯市區40公里。由於蒙古族盛行“密葬”,所以真正的成吉思汗陵究竟在何處始終是個謎。史料記載吸收成吉思汗最後一口氣——也就是靈魂的駝毛,幾百年來就收藏於成吉思汗陵。現今的成吉思汗陵經過多次遷移,直到1954年才由青海的塔爾寺遷回故地伊金霍洛旗。陵園佔地約5.5公頃,對研究蒙古民族乃至中國北方遊牧民族歷史文化,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核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緊鄰的成吉思汗陵旅遊區為5A級景區。

成吉思汗的墳墓在哪裡?

700多年來,世界上許多考古學家一直在苦苦尋找成吉思汗陵墓,遺憾的是始終未有確定結論。近年來,又有考古專家推測元代皇帝陵墓的可能分佈地點在張家口、保定、承德、山海關以內圈中。日前,有關人士在張家口市宣化縣境內發現眾多痕跡,疑與成吉思汗陵墓有關,或可為這個千古之謎提供答案。 謎團之一:神祕的羊房堡村 羊房堡村位於張家口市宣化縣大倉蓋鄉,據史料記載,羊房堡村宋遼時期就已存在,明朝時該村構建了用石頭築成的堅固城堡,堡的北面還有面積很大的城郭。 幾百年來,羊房堡村流傳著“給主子修墳,一輩子零三天”的怪異俚語,而當地人也一直保持著死後三天下葬的喪葬風俗。 馬兒山位於羊房堡村東。在從村子去往馬兒山的路上,記者隨處可見白骨,顏色略發黃,骨質酥脆。據村民介紹,此地被稱為“亂墳崗”,上世紀60年代,全國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村民將此處攤平種地時曾犁出幾百處大面積的白骨堆。據前來的有關專家估計,約有數十萬人曾埋葬於此。 金國時期最重要的通道——金大道從羊房堡村及位於該村附近的馬兒山東南穿過。這條大道北通內蒙古及東三省,向南分為兩條道路,一條過雁門關到大同,一條過居庸關到北京,同時,這條路還可西過張家口到包頭、鄂爾多斯。 元朝時,金大道不知何故改道30餘公里,其餘路線不變,只是繞過羊房堡村及馬兒山,改道距羊房堡村20公里的宣化縣常峪口村。但從羊房堡村及馬兒山前經過的這條金大道仍被使用,其北達元中都、上都(現內蒙古多倫縣)、東三省,南、西仍達北京、大同、包頭、鄂爾多斯。 謎團之二:馬兒山上的生肖圖 馬兒山距張家口市區11公里左右,山主體面南背北,兩側有大山相傍。從遠處看,羊房堡村四周的山體構成一個巨大的太師椅模樣,村莊被置於太師椅中,而馬兒山主體也像是被置於另一個小太師椅中。 據當地村民介紹,馬兒山得名於其形狀。從遠處看,該山形狀酷似一匹正在低頭飲水的駿馬,駿馬東側還有一匹幼馬緊偎身後。站在距山體幾公里以外的地方看,主山坡上由西至東隱現出一個個巨大的生肖圖案,可以辨出來的有馬、兔、豬、蛇、雞、鼠、虎,還有幾處圖案已經不能被清晰辨認。 這些生肖圖分佈於山體上端,圖身由山黏土及均勻的石塊鋪滿,在滿是草木的山坡上被清楚地勾勒出來。有關專家取圖身的土樣進行化驗,證實該土曾經過火炒,為熟土質,故圖身多年以來從未生過草木。此與秦始皇陵墓上的封土做法如出一轍。 循此,考古人士發現了一個有趣的事實:山體上的生肖圖案與部分蒙古帝王生辰年生肖驚人吻合。從成吉思汗起計,成吉思汗與在其身後即位的窩闊臺相同生肖為馬;元世祖忽必烈生肖為豬;武宗海山生肖為蛇;仁宗生肖為雞;英宗生肖為兔;泰定帝生肖為鼠。由於部分生肖圖案已模糊,不能完全一一對應。 據瞭解,馬是蒙古民族最崇尚的動物,對蒙古人來說,葬在以馬命名的山上無疑是無比榮光的事情。 謎團之三:被削去的山脊與巨大的石料場 在馬兒山的東南側,有一座鄰山被削去了大半,從山腳下直至海拔百米處。據當地村民介紹,多年來,該村從未從此山上取石做料,而且,從如此高山上大面積取石,即使拿到機械發達的當下也是個難題。該山石質為白色石灰岩,村民曾在山底發現大量石灰窯,有可能是修陵燒石灰所用。 記者看到,在馬兒山前約一公里處,厚度均勻、面積大小不等的片狀石堆隨處可見。像一個巨大的人工石料場,石片、石條上人工斧鑿的痕跡很明顯。考古人士曾將山上石質與該石片做對比,馬兒山石俗稱“羊石”,質軟,色紅似羊肉;而石片質堅,色青,明顯不屬同一山體。 在馬兒山左下腳一處平坦地方,可以找出散落的石磨、石臼、缸、鍋、盆,像是一個巨大的就餐場地......

成吉思汗墓在哪

沒人知道,最大的可能在外蒙。

相關問題答案
成吉思汗的墓在哪裡?
成吉思汗陵墓在哪裡?
成吉思汗是中國哪個朝代的 ?
成吉思汗的意思是什麼?
成吉思汗的被動叫什麼?
成吉思汗的後代有多少?
成吉思汗的汗怎麼讀?
成吉思汗哪國人?
成吉思汗哪個朝代?
成吉思汗是哪裡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