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精神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5-01-03

湖南人的湖南精神

淳樸重義、勇敢尚武、經世致用、自強不息、心憂天下、敢為人先

湖南精神的地域特色

現在提出文化轉型,提煉湖南精神,無疑是恰逢其時的。湖南文化資源豐富,尤其近代以來,湖南人屢屢力挽狂瀾,成就了曠世偉業,也創造了輝煌得無以復加的湖湘文化。但是,湖南精神的立論根據在哪裡?多數人並沒有深究,這是要進行深入梳理的。首先,在歷史上,湖南本來是偏居一隅的,被視為蠻荒之地,生存條件也相對惡劣,今天的青山綠水在古代不過是窮山僻水。但所謂窮則變,變則通,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湖南人磨練出了霸蠻悍勇的性格,以及奮發圖強的精神。《左傳》中描述楚人祖先“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曾國藩屢戰屢敗,打落牙齒和血吞,最後打敗了用宗教精神武裝起來的太平軍。面對強大的皇權專制和外敵入侵,湖南人在改良或者革命力量非常弱小的情況,從來都是拋灑熱血、犧牲生命,成就了彪炳千秋的史話。改革開放後,湖南經濟漸漸落後,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後發趕超、彎道超車、四個湖南、文化強省等戰略,終於在2011年湖南GDP超過上海,躍居全國第八。這些都是湖南人奮發圖強的精神的體現。從這個層面講,“篳路藍縷”、“自強不息”、“積弱圖強”、“後發趕超”、“吃得苦、霸得蠻”、“倔強霸蠻”、“堅韌不拔”都可以成為湖南精神,也是同一類型的表述。但是,大家講得多的“霸蠻”,其實是一種性格描述,而且它也有固執、蠻不講理的意思,我認為並不適合作為“湖南精神”。第二,湖南雖然地處一隅,湖南人在某些歷史時期也相當保守,但是一旦睜眼看世界,認準了某種真理,往往能夠開風氣之先,引領風潮,也就是所說的“敢為人先”。蔡元培曾在《論湖南的人才》一文中寫道:“湖南人性質沉毅,守舊固然守得很凶,趨新也趨得很急。湖南人敢負責任。”其中的原因,最根本的還是湖南的地域因素,以及由此形成的湖南人的霸蠻性格,可謂守舊也“霸蠻”,開放也“霸蠻”。一旦守舊,可以頑固到底,一旦開放,就可以敢為人先。這種人是說到做到,少有那種市儈氣的滑頭。“敢為人先”根本在於這種霸蠻性格賦予的決斷能力,在於這種書生領軍、領政的宏偉魄力。近代以來的湖南領袖人物幾乎都是讀書人,善於追求真理、接受新知,也敢於堅守真理。過去書生的形象是手無縛雞之力,“百無一用是書生”,但湖南書生卻是大異其趣,不是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而是以行動見長,把追求真理和實踐行動結合起來。一旦湖南書生接受到了新的真理,馬上就付諸行動,從魏源“睜眼看世界”,到曾左開啟洋務運動,到譚嗣同變法以死警醒國人,到黃興、宋教任流血革命搞民主憲政,再到毛澤東等湖南人領導共產黨建立新中國,都不是空談務虛、怕死畏縮,而是強悍行動,力挽狂瀾。湖南人幾乎都是一群經世致用的棟樑之才。所以,“敢為人先”既包含了湖南人敢於行動的性格因素,塑造了湖南人雖身處一隅卻在思想和行為上走在世界前面的果敢形象,也賦予了湖南人經世致用的色彩。第三,湖南人雖然偏處一隅,卻罕見地具有胸懷天下的精神,尤其是近代以來,表現得比任何時候和任何其他人才群體更鮮明:“湖湘文化中的憂世之心和憂患意識,使得湖南人有一種改造天下的衝動。湖湘子弟對地理態勢、攻守之策長久以來有著超乎尋常的興趣,好像是為了火上房的急事一樣,慨然承擔起天下興旺的匹夫之責。”根據常德城頭山古城、永州道縣玉蟾巖古稻種、懷化洪江的高廟等三大考古發現,湖南學者周行易認為五千年前的湖南並不是蠻荒之地,而恰恰是中華文明的中心,只不過古老的湖南人後來遷徙到黃河流域,發展出更為先進的中華文化,然後這種文化反過來影響了湖南。如果按照這種說法,湖南人的“天下意識”就由來已久了,而不僅僅是近代才形成的。據考古,中國最早的鼎就發現於城頭山,所謂“問鼎中原”,這種意識發源於湖南。歷史......

湖南精神的介紹

湖南精神,是優秀湖湘文化的傳承發展,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湖南的具體體現,是湖南人共有的氣質和追求。在華夏五千年文明進程中,三湘兒女前承後啟,不斷開拓,不僅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湖湘文化,而且孕育了獨樹一幟的湖南精神。這種精神,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激勵著無數湖湘子弟奮勇前行,譜寫出文明進步的華彩篇章。2012年12月,萬眾矚目的“湖南精神”表述語正式向社會發布,為“忠誠 擔當 求實 圖強”

湖南精神的精神體現

近百年前,陳獨秀先生就曾在《新青年》上發表《歡迎湖南人的精神》的文章,為湖南人歡呼叫好,並且首先還代表安徽人向湖南人致歉。湖南人甚至已引起人類學家的注目致禮,有資料顯示,美國人類學家奧天柏(Ottemberg)從血型上將全人類分為六大型,有“歐洲型”,也有“太平洋美洲型”,還有“非洲南亞型”,多是大地理範圍的,只有一個例外,以小地點名之,這就是所謂“湖南型”,包括日本人、華南人、匈牙利人和羅馬尼亞猶太人。唐人李賀有詩云:“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叫響一個人的名字,從來就不是容易的事,更何況要叫響一個種群的名號。但近現代以來,湖南人英才輩出,周敦頤、王船山、魏源、曾國藩、左宗棠、楊度、譚嗣同、宋教仁、黃興、蔡鍔、毛澤東、彭德懷、胡耀邦、朱鎔基……一個接一個,一代接一代,大智大勇,前赴後繼,於是“湖南人”成為超越地域意義的特殊名號,唱響了湖南人的光榮與夢想。當毛澤東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城樓莊嚴宣告“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時,身後站著一大批湖湘子弟,就在中共中央五大書記中,即有毛澤東、劉少奇、任弼時三位湖南人;共和國在1955年進行軍功授銜,“十大元帥”中湖南人佔三,“十大將”中湖南人佔六,堪稱“湖南人的天下”。這極其獨特,但決非偶然。當日本軍隊最後投降時,中國軍隊正是從湖南芷江出發去南京受降的,這也非偶然,日軍在湖南遭遇的抵抗和打擊最為沉重。應該說,這兩者都一定程度上呼應了楊度先生近半個世紀前作《湖南少年歌》所唱:“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湖南精神”公益行動體現:首都愛心網啟動主題欄目成為宣傳傳播湖南精神公益門戶網站,發起公益傳遞“湖南精神”倡導:善行天下 開放兼容 敢為天下先!開展系列網絡弘揚“湖南精神”的公益行動;首都愛心網開設了“湖南精神”專題欄目宣傳學習生活在世界各地湖南好人,傳播推薦弘揚踐行湖南精神優秀代表性的人優秀事蹟,以推動湖南精神走向另一個高潮;在首都愛心網官方微博及首都愛心網站長:賀一二微博開展微博傳遞“湖南精神”轉發行動!善行湖南是湖南精神另一種表現。

湖南精神是什麼?

“經世致用”是中華文化特別是湖湘文化的精華,起源於明清之際著名思想家顧炎武、王夫之等人的學說。“經世”的內涵是“經國濟世”,強調要有遠大理想抱負,志存高遠,胸懷天下,側重“形而上”;“致用”的內涵是“學用結合”,強調要理論聯繫實際,腳踏實地,注重實效,側重“形而下”。

它是湖南中南大學的校訓

湖南精神,海南精神,山西精神的內容是什麼?

很高興告訴你!

“ 信義、堅韌、創新、圖強。以 “太行精神”、“呂梁精神”、“右玉精神”聞名的山西,正在致力打造全新的“山西精神”。1月11日,山西省省長王君作了工作報告,在提及深入實施文化強身戰略,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時提出,山西在大力弘揚太行精神、呂梁精神、右玉精神的同時,還將鍛造錘鍊傳承優良傳統、體現時代風貌的“山西精神”。山西一直致力實施文化興省戰略,以往聞名全國的太行、呂梁、右玉精神,雖在某種意義上代表了山西人的精神品質,但對致力實現“再造一個新山西”而言,急需一種能夠提升山西文化形象、凝聚全省人民投身轉型跨越發展的精神來代表山西。在工作報告中提及此事,足見山西對此的重視程度。 在2012年歲末的最後一天正式對外發布。31日上午,省委宣傳部組織召開“培育山西精神、推動轉型跨越”座談會,與山西各界人士、學者、行業代表、道德模範共同探討如何進一步培育踐行“山西精神”,推動山西轉型跨越發展。座談會由山西省委常務副祕書長姜新文主持,省委常委、宣傳部長鬍蘇平、省人大副主任安煥曉、副省長張平、省政協副主席衛小春等領導出席。作為全省人民的共識,“山西精神”徵集提煉活動受到了廣大幹部群眾的廣泛關注和積極參與,省內外社會各個群體、廣大群眾通過不同的方式踴躍參與投稿,據不完全統計,全省約120萬人次參與了徵集提煉活動。“信義、堅韌、創新、圖強”,高度概括了山西人民傳承古今的核心精神:“信義”鑄就三晉之魂,以關公文化、晉商精神為代表的崇信尚義是“山西精神”的鮮明特徵;“堅韌”體現三晉之風,以太行精神、右玉精神為代表的山西人民堅強韌勁是“山西精神”的重要品格;“創新”彰顯三晉之要,從“胡服騎射”到轉型跨越發展都體現了山西人民發展進步的精神特質,是“山西精神”的不竭動力;“圖強”昭示三晉之願,是“山西精神”的永恆目標。座談會上,與會暢所欲言,表達了自己對“山西精神”深刻內涵的理解。省委黨校副校長高健生認為,“信義、堅韌、創新、圖強”的表述從三方面對我們今天培育山西精神提供了啟示:首先,表述傳承古今,要求我們把山西幾千年文明發展積累沉澱下來的基本值和核心精神與當代山西轉型跨越發展實踐結合起來;其次,表述體現了3千萬山西人面向未來、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值守,在實踐中必須守信義之德、持堅韌之魄、思創新之路、勵圖強之志;最後,表述的提煉過程是感悟、挖掘、認識和概括山西人文歷史精神的過程,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值在山西實踐的生動體現。“山西精神 ”重在實踐,需要進一步的廣泛宣傳、積極教育和努力引導。省社科院副院長賈桂梓圍繞如何傳播、弘揚“山西精神”談了看法,她認為當前培育踐行“山西精神”應該重點促進三方面的工作:首先,深入解讀山西精神的文化內核和精神實質是其在社會得到廣而告之的基礎;其次,應該舉辦形式多樣的活動傳播山西精神,比如論文徵集、研討會、辯論賽、展覽以及結合行業特色的基層活動等;最後,把踐行山西精神作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值觀的重要載體,納入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工作中,各行業、各部門應該共同努力和奉獻力量。此外,社會各界傑出代表結合他們自身的成長、工作經歷表達了對“山西精神”的獨特理解。羅克佳華工業有限董事長李瑋認為自己求學和創業的經歷正是以“山西精神”為支撐和力量,而企業8年的發展歷程也是對“山西精神”的驗證和闡述;全國道德模範、2011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孟佩傑代表全省900萬青年表達了山西年輕人將作為“山西精神”新時代的傳播者、弘揚者和踐行者,為助力山西轉型跨越發展貢獻青春智慧和力量;山西“南極科考第一人”、太原理工大學副教授竇銀科表達了科......

湖南精神的周敦頤

周敦頤(1017年―1073年),原名敦實,別稱濂溪先生,又稱周元皓,因避宋英宗舊諱改名敦頤,字茂叔,號濂溪。北宋五子之一,程朱理學代表人,道州營道樓田堡(今湖南省道縣)人。北宋思想家、理學家、哲學家、文學家,學界公認的理學鼻祖。因仕宦生涯,經常遷徒。雖收生傳道授業,但無長隨門生,有影響者不多,程顥、程頤曾以師禮事之,但實為學友。周氏學術思想,是以儒家學說為基礎,融合道學,間雜佛學。提出"無極而太極"的宇宙生成論。主要著作有《太極圖說》、《通書》。後人編成《周子全書》。周敦頤《愛蓮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影響後人。王夫之王夫之在政治思想方面,提出“循天下之公”,“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主張選賢使能,“以天下之祿位,公天下之賢者”。在哲學思想上,避朱程“理在氣先”、“道在器先”和陸王“心學良知”之說。提出“天下唯器”,“理不先而氣不後”的理論,而歸於躬行實踐,強調知行統一。其詩文亦自成家,於言意、情景、內外等深入研討,頗富新意。凡此,對近代思想均有重大影響。 雷鋒雷鋒精神具有深厚的土壤和廣泛的群眾基礎,它既是時代的產物,也是歷史的必然。雷鋒精神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徵,那就是愛與奉獻的精神,其內核是跨越時空的,雷鋒精神永不過時,雷鋒精神是永恆的。 賀淵明1997年,賀淵明調入市信訪局工作,15年來,他埋頭苦幹,以苦為樂。在辦信科工作的8年時間裡,他辦理群眾來信32118件,撰寫《信訪分析》81篇。到督查科工作後,他致力於整檔建制,制定了信訪工作督查督辦制度,明確了督查督辦的原則、範圍、程序和工作紀律,加大了督查力度,提高了信訪案件的辦理質量及辦結率。賀淵明還利用業餘時間,全面、系統地學習了相關法律、法規及勞動保障、徵地拆遷、企業改制、涉軍等方面政策,作了50多萬字的讀書筆記。2006年下半年,他向局領導建議構建信訪工作相關機制,起草了《邵陽市信訪工作責任追究辦法》等3項制度,並參與制訂了《領導接訪制度》等一系列最終在全省形成品牌的重要制度,推動了信訪工作的制度化、規範化。

湖南精神的代表人物

屈原屈原乃“三閭大夫”,以國家利益為己任,“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雖一時遭讒去職,但如果願意妥協,是可以不流放的,但他無所謂,“苟餘心之端直兮,雖僻遠其何傷?”即便流放,至少也可以不自沉吧,但他也無所謂,“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的不妥協、大義凜然及自我犧牲,為湖南人樹起了一道最鮮明甚至耀眼的精神標杆,深深地植入了湖南人的精神基因。 范仲淹范仲淹先生在洞庭湖邊的岳陽樓感慨“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或許不是偶然的。對嶽麓書院的大門聯“惟楚有才,於斯為盛”有不同的解釋,一個解釋是認為“惟”與“於”在這裡是沒有意義的語助詞,但無論怎麼解釋,可能都難以遮掩湖南人對自己的豪放期許。事實上,嶽麓書院裡面有個濂溪祠,門聯的氣魄更大,曰:“吾道南來,原是濂溪一脈;大江東去,無非湘水餘波。”相傳為清末民初湖南名士王闓運在南京對江浙精英口占,偌個滾滾長江成了湘江支流,的確氣吞山河。

長沙精神是麼子是什麼意思

精華答案 心憂天下 敢為人先

長沙把“心憂天下,敢為人先”作為其城市精神。也許不瞭解長沙的人會覺得長沙似乎有些太自傲狂妄,竟然把湖湘精神獨自攬為自身,也不怕擔當不起。細細品味,你會發現長沙敢這樣自居,也是有自己的原由的。

以嶽麓山為主軸的文明華蓋蔭庇著這個古老的城市;天心閣的滄桑把三百年城南舊事娓娓道來;開福寺的香火已飄渺了百年;火宮殿的熱鬧敘說著昔日的繁華競逐;太平街的青磚綠瓦把太平盛世描畫;定王臺百里書市墨香繚繞、百轉千回;屈賈祠堂裡埋藏著的湖湘文化的基因密碼,解讀出常年不變的人文理念;馬王堆漢妃子已等待了千年,惜今還親觸著湖湘土地上的巨大變遷。嶽麓書院的門庭古樸幽深,文明在此播種慧根,澤被萬世,苔痕階綠旁,無數革命志士的身影和話語,匯成了墓誌銘,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熱血青年,奏響了奮進的號角,給湖湘文化途上一抹紅色底蘊;而橘子洲頭,猶如這把文明華蓋的手把,頂著一座偉岸的燈塔,瀲灩著湘江的碧波更加清澈而一往無前,砥柱中流,指向大海的方向。

如此一來,“心憂天下,敢為人先”這番豪言壯語落在長沙肩頭,猶如康熙皇帝親筆題寫的“為楚有才,於斯為甚”懸至於嶽麓書院的匾牌,名副其實,無可非厚。

然而長沙似乎不甘心於在先人的光輝下沉浸,享受著餘蔭。在當今中華大地涮新輝煌時代機遇裡,她註定要有所作為,來豔襯和繼承先輩的風采,讓世人更加了解長沙的歷史文明,更加了解長沙“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豪邁精神。

1995年十萬市民投票確立的長沙精神“心憂天下,敢為人先”就典出左宗棠愛國憂民的事蹟。前句出自左宗棠年輕時的一副對聯:“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後句實際上講的是左宗棠65歲高齡時擡棺出征,收復新疆的悲壯故事。左宗棠一生屢建奇功,而他的出山,是在太平軍攻打長沙之際,滿懷“保衛桑梓”之心投湖南巡撫幕的。

湖南精神為題的作文題目

在我眼裡,友情就是財富了。真摯的友誼能使我變得更加的爽朗。

上了初中,我的第一位好朋友就是可可了。我仍然清楚地記得註冊的那一天,我和可可一起去搬班上的書,有一箱學具上需要倆人搬的,正在這時,可可笑笑對我說:“嗯,我們一起搬這學具吧?”從那一刻起,我們就是好朋友了。有人說,這樣來得快的友情是會很快地結束的。可是,我和可可之間並沒有這樣,直到現在,我還在和可可一起笑、一起鬧,嘻嘻哈哈沒個正經樣。一次,我們在做操之前,站在操場上互相捏臉,班主任正好走過來,說:“哪有這樣啊?傻得要命。”聽完了老師的話,我們仍在原地,不過是在傻笑。現在想起來,確實是傻得要命,但是誰又能說這是件蠢事?那是我們面對友情最真摯的一幕啊!

再接下來的第二位好友就是靈了。她沒有一點壞脾氣,總是很文靜地站在教室後面。我呢,總是拉著她的手,對她訴說著我的心裡話。好的、壞的,她總是靜靜地聽,微微地笑,她總是那麼樂觀向上。在她面前我毫無拘束,她也是。所以呀,斯文的我、暴躁的我、開心的我、憂鬱的我,她總是看得那麼透徹。反正有時候,我在她面前耍性子,她也總會讓我的。

當然,我的好朋友不只這兩個。

然而,我擁有的友情是可貴的。

財富,在每個人眼裡的含義是不同的:金錢、成功、親情……

相關問題答案
湖南精神是什麼?
南京城市精神是什麼?
南丁格爾精神是什麼?
北京奧運精神是什麼?
中國哲學的精神是什麼?
崇高精神是什麼意思?
墾荒精神是什麼?
真正的體育精神是什麼?
運動會精神是什麼?
憲法精神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