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精神是什麼意思?
什麼才是媒體精神?
媒體是指傳播信息的媒介。它是指人藉助用來傳遞信息與獲取信息的工具、渠道、載體、中介物或技術手段。也可以把媒體看作為實現信息從信息源傳遞到受信者的一切技術手段。媒體有兩層含義,一是承載信息的物體,二是指儲存、呈現、處理、傳遞信息的實體。媒體精神是應該如下:
新聞的第一使命:說實話。
新聞的第一盡忠對象:人民。
新聞的本質:查證核實。
新聞的責任:獨立監察權利。
新聞的完整:從多觀點批評協商。
新聞的傳播:致力讓重大新聞有可讀性和相關性。
新聞的全面:必須完整無缺並長短適當。
新聞工作者:必須和所報道的對象保持獨立。
新聞工作者:必須能夠憑良知行事。
但是我們要看到,在很多方面,傳播手段的現代化也帶來了諸多變化和不確定性,同時給書法藝術的評價造成了極為複雜的局面。其表現如下:
其一,媒體的傳播速度與精神產品審美價值的不對稱性。現代傳媒因為技術手段先進,打破傳統傳播途徑下精神產品先在一個地區的少數人群中傳播,然後逐漸擴散到更廣大群體的侷限,具有了迅速擴散、無有界域的特徵。
其二,評價信息的多元性和虛假性。在過去,那些德高望重的學者是評價主體,他們的評價成為一種標杆,因此也成為大眾審美的引導者。現在學者的意見已失去權威的光環,成為眾聲之一,誰來評定優劣似乎已成問題。
新媒體的精神意義
以網絡交互世界為代表的新媒體時代為人類的社會生活帶來一種可能的交往意義空間,網絡世界真正將信息權以低成本的方式還原到每個個體的身上,由此而可能產生的將是一個豐富、多元化的人類社會空間。網絡支撐著的不僅是一種信息權力結構,實質上,它構築的是對時代精神的迴應機制,在這種機制之中,網絡交互行為的參與者能夠通過相互之間的溝通從而達到對於理想的公共領域的塑造。但是這種在網絡交互行為背景下對公共領域的塑造過程卻是漫長的.網絡交互行為堅持的是對個體價值尊重的立場,而其在網絡這一缺乏有效的社會關係呼應的世界中,可能導致的將是個體的異化和世界概念的孤立化。脫離於合理性以及普遍有效性標準的網絡交互世界是絕然不能等同於擁有現實社會關係的生活世界,只有建立在基於語言交往行為方法論,即哈貝馬斯“交往行為理論”內涵基礎之上的網絡虛擬世界才可能以主體間性的認識理式完成對人類主體性概念的廓清以及對網絡交往世界的重塑。從實踐層面上看,網絡世界為代表的新媒體具備交互要素稟賦,這一特性使其創造了一種替代現實交往世界的可能性。現實交往世界因為主體性意識的壓迫,已然走向價值理性合理性的反面——工具理性的非理性。互聯網時代可謂加劇了人類理性的工具化,人類對待技術的態度總是在使用與適用這兩個層面上搖擺,並且帶有明顯工具特徵。更為關鍵的是,在與技術的交往中,人類未能遵循一種可以脫離於規範的作用而以自覺力達成共識的交往標準,如何在合理的交往標準指導下實現網絡空間交往意義上的再造正是選題的實踐層面的原因。
媒介是什麼
一、媒介即藝術“媒介”一詞在很多場合下被頻繁使用,當人們在不同的環境下使用這個詞的時候,“媒介”會被賦予各種不同的含義。對“媒介”在各種情況下的含義做出統一的定義是十分不明智的。著名學者麥克盧漢說“媒介即訊息”,他是站在媒介內容的使用者的角度說出這樣的定義的。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不是從受眾的角度,而是從傳播者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這樣定義媒介:“媒介即藝術。”藝術的定義和媒介的定義一樣,是含義豐富而又充滿爭論的焦點,筆者曾經在論文中發表過如下觀點:“藝術是一個符號化的信息傳遞過程。”藝術之所以成為藝術,就在於它使用了一套獨特的符號系統,美術有美術的符號系統,音樂有音樂的符號系統,影視有影視的符號系統。同時藝術又是一個信息的傳播的過程,是藝術家對信息編碼,欣賞者對信息解碼的過程。從藝術的角度說“傳播是一種藝術”,從傳播的角度說“藝術是一種傳播”。中國傳媒大學胡智鋒教授也曾提出過“藝術傳播”的概念。媒介在藝術上不僅包括諸多門類的藝術樣式,比如報紙包括了文學的樣式,廣播包括了音樂的樣式,電視又包括了美術和音樂的樣式等。媒介而且本身就是一種藝術樣式,是一種具有獨特符號系統的獨立藝術。媒介的符號系統包括了意識形態,媒介經濟,社會效應,傳媒倫理等。意識形態在媒介的符號系統中不可避免,媒介是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築,必然要受到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的約束。媒介正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走向產業化,文化被用來經營,文化也開始直接對經濟發展做出貢獻,媒體要生存就會考慮經濟的問題。社會效應也在某種程度上對媒介經濟起作用,比如收視率的高低,然而社會效應不僅僅指人們接受信息的行為,同時還包含了使用媒介後的心理效果和行動效果,媒介所十分關注的自身“美譽度”常常和此直接相關。傳媒倫理在一定程度上被稱為“道德審判”,當新聞事件涉及到價值觀的問題,媒體常常善於給出自己的判斷。上述的四種符號被藝術化地隱含在媒介傳播的信息之中,當受眾接受信息本身的同時,它們也在對受眾發揮著不容忽視的影響。媒介的符號系統是媒介成為藝術的本質所在,它們被新聞素材所承載,同時它們傳達著新聞文本之外的信息,這種信息通常是深層的,是具有“能指”的符號所蘊含的“所指”。受眾的媒介素養決定著受眾對信息的解碼過程,媒介素養越高,解出的媒介藝術符號也越多。就好比普通觀眾和美術評論家同時欣賞一幅畫,美術評論家往往能解讀出更多的隱含信息。筆者認為媒介素養的提高首先要理解媒介的藝術符號系統,要對意識形態,媒介經濟,社會效應,傳媒倫理等如何在傳播過程中發揮作用有清楚的認識。其次要作積極的受眾,主動地使用媒介,有效地利用媒介延展我們的感官,而不是被動地接受各種媒介信息的轟炸。在後現代的語境裡,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外來文化的衝擊下,在新媒體技術花樣百出時,人們更難於找到自我的方向,很容易被不良信息干擾,提高媒介素養變得很有必要,對媒介的藝術化解讀能有效地提高對媒介的洞察力,成為積極的受眾能把我們的信息通過媒介反饋給傳播者,完成傳播學意義上的“雙向流動”。當然,媒介素養的提高還有賴於受眾個體的文化素質和所處的文化環境,文化研究在媒介理論中也具有獨特的地位。二、 媒介與文化媒介在以往的社會分類中可以被劃入文化的範疇中,文化與政治、經濟常常被人們並列使用。究竟什麼是文化,對文化的定義也是豐富多彩的。在我們對媒介的討論中,文化可以被定義為:“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形成的具有傳播特性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比如說中國有茶文化,在客人進門之後給客人上茶,主人表示禮貌,客人也這樣認為,那麼上茶這種方式就傳播了特定的信息。文化具有了傳播特性,......
什麼是媒體主辦
媒體主辦評選活動是媒體延伸其品牌影響力進行品牌營銷的主要方式之一,它的價值在於,媒體擁有一個讀者群體,媒體收集讀者的消費意見,利用媒體的話語權,將讀者對行業內各品牌美譽度、認知度以及消費意見進行整理,進而發佈,從而形成媒體的經營影響力。
它的影響力在於媒體收集的數據反映了相當一部分消費者的消費觀和消費取向,媒體以其整合力和傳播力形成強有力的消費導向,引領消費形態,從而影響著消費者的消費意識和企業的營銷行為。對於媒體而言,主辦評選活動是品牌營銷的重要方式,一方面媒體可以就此與讀者展開深入的信息互動,一方面媒體可以通過評選數據的公佈彰顯其品牌影響力。對於企業而言,媒體主辦的評選活動,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消費者的消費形態,這對企業更客觀對研究市場、研究競爭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同時,由於媒體的評選數據的公開性和傳播性,媒體主辦的評選活動對企業的市場營銷和品牌影響力形成很大的威懾力。
正是由於這種威懾力的存在,企業對各類媒體主辦的行業性評選活動,無不給予高度的關注。企業的品牌在媒體的影響力面前,從某種程度上講,是非常脆弱的,企業對媒體主辦的評選活動是持一種既愛又怕的心理。
近幾年來,隨著媒體品牌營銷意識的提升和媒體市場競爭的加劇,媒體主辦的評選活動越來越多,主流強勢媒體主辦評選活動的目的主要是提升其社會影響力和在各行各業的影響力,併為企業提供消費形態數據服務和企業消費者互動服務;而不少的弱勢媒體卻借媒體的威懾力為其廣告經營服務,弱勢媒體利用其整合讀者調查得來的數據,進行另有用心的數據分析,發佈片面的、不客觀的、甚至捏造的信息,對給予廣告投放的企業和不給予廣告投放的企業區別對待。
正是由於不少不珍惜品牌公信力的媒體的利令智昏,媒體主辦評選活動已成氾濫之勢,孰不知,媒體的生命力在於媒體的公正性和權威性,媒體品牌營銷價值在於品牌公信力的感召,媒體主辦評選活動的精髓在於通過評選活動打造一個活動品牌,從而實現媒體資源延伸和品牌價值再造,形成良性的可持續性發展。
那些以拉廣告為出發點的媒體評選活動是一種短視行為,現代的媒體經營已步入品牌競爭力營銷時代,品牌競爭力是指不斷提升媒體公信力來開拓市場、佔領市場並獲得利潤的能力,媒體的競爭力不在於透支其威懾力,而在於提升其品牌知名度、認知度、美譽度、公信力,從而以品牌影響力培養讀者和企業的偏好度和信賴度。企業投放廣告不是一次性的版面/時段購買行為,而是長期的、主動的重複購買計劃和信念。
媒體唯有珍視其品牌公信力,方能行之長遠,方能發展成為百年品牌。
精神連接什麼意思
呃,這樣看LZ是從那個方面說起了,一般這個都是說滴是在動漫中,然後動漫中滴精神連接也分好多,一般多說是指和機甲類兵器(如戰鬥類機器人)的同步,從精神方面進行融通並是兵器發揮出最大威力而進行的前期調試,一般都是以精神連接為媒介滴。
不知LZ覺得如何……
媒介產品的特點是什麼?並簡要概述如何理解
媒介產品是指媒介根據市場的需求,生產能滿足媒介消費者需求的產品和服務。媒介產品是一種精神產品。廣義的媒介產品包括新聞版面、文字版面和廣告版面、節目和廣告時段。狹義的媒介產品指報紙、電視節目、廣播節目。報紙、電視節目、廣播節目為受眾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娛樂服務、提供各門類知識,受眾付出時間和注意力來獲得讀報、收看(聽)節目。由此看出,媒介產品作為產品,首先是一種商品,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其價值是通過滿足受眾的需求來實現的,這是媒介產品的自身要素;其次,媒介產品跟其它產品一樣,要實現其價值,必須投放到市場,在市場的指揮下進行流通,這是媒介產品的外部要素。
在市場營銷過程中,媒介產品分為三個層次:
1.媒介產品的核心
指媒介產品提供給受眾的需求和滿足,而不是物品的實體。比如,購買報紙不是為了得到一份經過印刷的紙張去用來包東西或用來練毛筆字,而是從中得到各種各樣的新聞和消息,滿足讀者信息文化需求。
2.媒介產品的形式
指受眾在市場上購買的媒介產品物質實體,包括產品外形、包裝、特徵、色彩等。它們雖然不涉及產品的實質,但當產品的形式和內容協調一致時,就會給受眾帶來更大的滿足。如電視專題欄目片頭的設計,就很重視運用一些電腦特技手法予以“包裝”。
3.媒介產品的延伸
指整體產品提供給受眾的一系列附加價值,包括分發、安裝、維修和品質保證等售後服務項目。如有線電視臺為電視觀眾安裝接收設備,報社按時送報上門等。
媒介產品定位分析
經濟學中的產品定位是企業對選擇怎樣的產品特徵及產品組合以滿足特定市場需求的決策。媒介產品的定位是指生產開發相應的媒介產品去實現佔領某一細分市場目標的過程。
1.媒介產品定位的具體要求
首先,媒介組織要通過生產過程中對媒介產品特定功能的開發,在營銷過程中強化媒介產品的定位訴求,培育和發展這一媒介產品穩定的受眾市場,確立自己在媒介市場中的位置。
其次,媒介產品的定位應該與媒介產品特定的使用功能和服務功能相適應。
再次,要以市場為導向對媒介產品進行定位分析。企業要圍著產品轉、產品要圍著市場轉,市場要圍著消費者轉。這一經營管理的經驗之談,對於媒介也是完全適用的。此外對媒介產品的定位分析還要考慮到各種市場因素。主要包括:受眾市場的需求狀況、受眾市場的規模、消費能力的大小、市場的穩定性、對媒介產品價格的反應、媒介產品進入市場的時機以及受眾市場的發展潛力等。
什麼叫做精神交往?
物質交往指的是以物為媒介的人與人的交往關係,與其對應的精神交往就是指以“語言”為媒介的人與人的交往關係,如觀念、思維等。
參考資料:《傳播學教程》郭慶光
新媒體主要是指什麼??
校園媒體是什麼意思
校園傳媒(Campus Media)一詞是知名校園傳媒機構思備特校園傳媒(360young)提出的媒體概念,主要指面向高校大學生的媒體形式和針對高校大學生這一細分群體進行的市場推廣活動。
概括地說校園傳媒,是指銜接高校與社會的橋樑作用的媒介機構或構建企業與大學生互動交流的平臺。這可以是文化傳媒(傳播)公司,校園廣告(宣傳)公司,也可以是個人,學生團體,企業等各種機構和團體或個人,這裡的校園是特指高等教育院校,不包括中等職業教育、中等教育及以下的初等教育。
傳播形式:
▪ 高校DM
▪ 校園廣告
▪ 校園推廣
▪ 校園商圈
▪ 電子競技
特點:
封閉性
容量大
開發成本低
集中性
延續性
文化的獨特性
怎樣理解“媒介環境”?
請看以下詳細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加拿大著名傳播學家麥克盧漢在《理解媒介》一書中提出了媒介即是訊息的理論,媒介在人們的理解中只不過是傳播工具,在麥克盧漢的理論中,媒介的感念的內涵和外延是與通常的理解存在著差異的。只有正確的理解麥克盧漢的媒介的概念,才能理解媒介即是訊息的觀點。本文認為,在麥克盧漢認為,媒介是那些延伸人類器官的所有工具、技術和活動,它的範圍是很廣泛的;媒介即是訊息包含著這樣含義:一,一種媒介的產生會在社會中產生新的行為標準和方式;媒介(技術)創造了新的環境而環境又影響很大著人們的生活和思維方式。二,媒介之間是互相關聯的,一種媒介註定是另一種媒介的內容。媒介即是訊息的理論在指導大眾傳媒的實踐中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媒介 訊息 麥克盧漢 傳媒
加拿大著名的傳播學家麥克盧漢在20世紀60年代出版了《理解媒介》一書,這本書的出版在世界範圍內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該書中麥克盧漢以全新的視角闡述了媒介的概念,提出了許多具有突破性的觀點和理論,它的主要觀點是:媒介即是訊息;任何媒介都使人體的延伸;人類世界將會成為“地球村”。這些觀點影響著人們對科技、媒介和生活方式的理解,在眾多領域具有啟發性。其中,媒介即是訊息的理論是令人難以理解的,很多人對這個觀點認識不清,不明白作者的真正的含義和作者提出這個觀點的角度。對媒介即是訊息的觀點進行正確的理解,可以有助於我們對大眾傳媒的實踐活動的開展。
理解媒介即是訊息的觀點首先要正確理解麥克盧漢思想中媒介的概念,這樣才能夠準確的理解媒介即是訊息的理論,麥克盧漢的媒介概念是和通常的媒介的概念是有著區別和聯繫的。
一,麥克盧漢所提出的媒介是人類器官延伸的一切工具和技術,廣義的可以理解為人類所利用的一切工具。
對媒介的定義是大同小異的,一般認為媒介就是人們傳播信息的工具。在《理解媒介》一書中麥克盧漢提出了媒介是人類器官的延伸,換個表達法就是人類器官的延伸就是媒介。在這裡邏輯上是成立的。同時,麥克盧漢在書中提到了26種媒介,其中包括貨幣、時鐘、遊戲、武器等等。在這裡麥克盧漢的媒介是和傳統的媒介概念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這些差異在於,麥克盧漢認為人類的使用的工具和從事的一些活動,是人類器官的一種延伸或者說是一種外化。比如,麥克盧漢認為遊戲是“人的延伸”,他認為“和制度一樣,遊戲是社會人和政體的延伸,正如技術是動物有機體的延伸一樣。遊戲和技術都是抗刺激的媒介,或者是適應專門化行動壓力的方式;任何社會群體中都必然出現專門化行動壓力的方式;任何社會群體中都必然出現專門化的行動。遊戲是對日常壓力的大眾反應的延伸,因而成為一種文化準確可靠的模式。”(《理解媒介》 馬歇爾.麥克盧漢著 何道寬 譯 商務印書館 2001 第291頁)“遊戲是人為設計和控制的情景,是群體知覺的延伸,它們容許人從慣常的模式中得到休整。”(同上,第301頁)“遊戲是延伸,但不是我們個體的延伸,而是我們社會肢體的延伸。遊戲是傳播媒介。”(同上,第303頁)在這裡麥克盧漢把遊戲也看作一種媒介,是一種間接的媒介,它是“社會人和政體的延伸,是我們社會肢體的延伸”,“遊戲是傳播媒介”。在他看來人和人類的延伸都是傳播媒介。遊戲作為傳播媒介在我們的傳統觀念中是不可接受的。但是,正是把人類的延伸作為一個標準,許多工具和活動方式稱為了傳播媒介,這正是麥克盧漢的基本思想的獨特之處。
媒介既然是指人類的延伸,那麼很多東西就可以被看作是傳播媒介,在《理解媒介》一書中作者也正是列舉了26種他認為是典型的傳播媒介。這其中包括住宅、數字、滑稽漫畫、數字等等。
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