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5-01-07

教育公平的概念

所謂教育公平,是指國家對教育資源進行配置時所依據的合理性的規範或原則。這裡所說的“合理”是指要符合社會整體的發展和穩定,符合社會成員的個體發展和需要,並從兩者的辨證關係出發來統一紶置教育資源。

(1)確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2)提供相對平等的受教育的機會和條件;(3)教育成功機會和教育效果的相對均等,即每個學生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後能達到一個最基本的標準,包括學生的學業成績上的實質性公平及教育質量公平、目標層面上的平等。

教育公平的重要體現是什麼

教育公平,是指國家對教育資源進行配置時所依據的合理性的規範或原則。所謂“合理”,是指要符合社會整體的發展和穩定,符合社會成員的個體發展和需要,並從兩者的辨證關係出發來統一配置教育資源。

教育公平,包括三個層次:(1)確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2)提供相對平等的受教育的機會和條件;(3)教育成功機會和教育效果的相對均等,即每個學生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後能達到一個最基本的標準,包括學生的學業成績上的實質性公平及教育質量公平、目標層面上的平等。其中,“確保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機會”是前提和基礎,“提供相對平等的受教育機會和條件”是進一步的要求,也是“教育成功機會”和“教育效果相對均等”的前提。這三個層次,概括為:起點公平、過程公平和結果公平。

此外,對教育公平的正確認識還包括:(1)教育公平的發展有一定的相對性,(2)追求教育公平與追求教育效率是統一。

教育公平有多重含義

從教育實踐主體來看,教育公平可分為學生公平與教師公平。

學生公平是指對待和評價學生公平與否的問題;而教師公平則是指對待和評價教師公平與否的問題。

從教育活動過程來看,可分為教育起點公平、過程公平和結果公平。

起點上的公平是指每個人不受性別、種族、出身、經濟地位、居住環境等條件的影響,均有開始其學習生涯的機會。過程公平是指教育在主客觀兩個方面以平等為基礎的方式對待每一個人。結果公平即教育質量平等。

從教育公平的結果是根據一定的公平原則進行操作而產生的這一角度來看,教育公平可分為原則的公平、操作的公平和結果的公平。

教育公平原則是教育結果公平的前提條件,操作的公平需要把操作的步驟合理化,固定下來,形成公平的程序,還需要各種形式的監督機制、監督機構及配套的技術手段,進而保障結果的公平。

從是否把教育實踐的主體(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看作存在著差異,教育公平可分為同質的教育公平和差異的教育公平。

同質的教育公平是指忽略人人之間的差異,用同一的教育公平原則指導實際的教育活動。而差異的教育公平認為每個人都是各不相同的。

從實存與觀念的角度來看,以上我們所談的都是實存公平,除此之外,教育公平還有一種觀念層次的公平,它是對實存公平的一種主觀反映,是對實存公平的一種價值判斷,主要表現為一種教育公平感,即對公平問題進行評價時所產生的一種心理感受。

教育公平的觀念源遠流長,追求教育公平是人類社會古老的理念。

從歷史上看,古希臘的大思想家柏拉圖最早提出教育公平的思想,亞里士多德則首先提出通過法律保證自由公民的教育權利。在兩千年前我國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也提出“有教無類”的樸素教育民主思想。近代西方資產階級致力於尋求教育公平,18世紀末,教育公平的思想已在一些西方國家轉化為立法措施,在法律上確定了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平等機會。而我國自古代隋朝建立的科舉考試製度同樣也體現了一種教育公平的理念。到了近現代的西方社會,又在不同的時期大致出現了三種不同的教育公平觀,它們就是保守主義的教育公平觀、自由主義的教育公平觀和激進主義的教育公平觀。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共同綱領》便確定了“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新民主主義的教育方針,體現了新中國重視社會公平、教育公平的基本價值。

可以說,教育公平是一個歷史範疇,在不同的國家和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含義。它既是對社會現實的一種反映,也是對社會現實的一種超越,是社會現實與教育理想的統一,具有特定的歷史意義,包括它的歷史合理性和歷史侷限性。...

什麼才是教育公平?

隨著九年義務教育的全面普及,可是很多普通人似乎並沒有從中得到太多的實惠,教育問題依然是人們普遍關注的重要議題。義務教育使得學費免除了,可是各種各樣培訓班的收費更多了。老師們似乎更加樂忠於課外補習班的外快收入,而對正常課堂就顯得不自主的忽視,使得很多家長產生不得不去報培訓班的無奈。再還有,一些鄉村教育的教學體制得到改善,然後像教師和教室這樣一系列的教學資源並沒有得到太多改善。因而,在基礎教育全面普及的同時,對教育的標準似乎也有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呼籲教育公平的聲音也日漸高漲。

從古至今來看,教育的根本原則是樹人育人,使人明德,明理,明志。因此,教育的成功與否,必然也要以此為衡量標準,取決於思想道德、是非倫理和胸懷理想的明辨程度。單從思想道德方面來講,可以分為只顧自己私利而對他人不擇手段的;有隻顧自己私利但不會做出傷天害理之事的;有顧自己私利也會同時兼顧一點別人的感受的;還有把自己的利益跟大家的利益捆綁在一起的;也有把自身完全置身於國家民族大局利益至上的。這就是思想道德方面不同層次的境界,是非倫理和胸懷理想方面也同樣如此,而通過教育就是為不斷地昇華自己,不斷完善自己,從而實現自己人生價值觀。

那我們為什麼要明德、明理、明志呢?我們可不可以不要教育?答案顯然是“否”。如果不需要教育的話,那麼我們可能就不知道什麼是思想道德,什麼是是非倫理,什麼又是胸懷理想,這樣一來,那就很有可能做出不道德的事,做出違法亂紀的事;很有可能做出蠻不講理的事,做出野蠻或者多走彎路甚至死路的事;沒有胸懷理想的話也是同樣的道理,很能碌碌無為讓自己虛度終生。所以,儘管我們不能要求每個人都想孔子那樣高尚,像老子那樣明理,像孟子那樣遠志,但還是必須要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使得人們不違法,不迷路,不虛生。這也就是教育價值的綜合體現,所以歷朝歷代也從來都不會忽視於教育的重要原因。

而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使得人們不違法,不迷路,不虛生,這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謂的,和所必須要的基礎教育。因此,從國家的戰略角度出發,這個必須要的基礎教育忽視不得,畢竟不講道德,不明事理的人多了不利於社會的安定團結,所以也就將它升格為必須的義務教育,受法律保護的,每個人都享有的權利。將必須的基礎教育作為義務教育,教人簡單的思想品德,為人處事的基本原則;教人基礎識字通理,表達溝通和理解事物的基本規律;教人樹立理想目標,並朝著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努力,這就是我們今天義務教育所應該承擔的責任和使命。

那麼從教育的根本原則,責任使命來看,教學資源和條件的好壞,從基礎的義務教育這個層面來說,實際上並沒有太多太大的直接影響。教室新了,教學儀器和設備多了,這對於認識和明辨這些儀器設備之物理有一定幫助,但是它對提升思想道德,樹立理想方向有幫助嗎?能幫助學生提高他們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嗎?就算有所關聯,想必也是影響甚微作用不大。現實既是如此,就讓我們來看看下面的例子:

有個很有錢的富豪老闆,其子成天逃課,只顧吃喝玩樂,沉迷於網絡遊戲,全然無心學習。該老闆心想:都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那麼我就對自己孩子的學習不以為患。於是他把孩子送到了最好的學習,買最好最貴的學習資料和學習用品,請來最好的家教,為孩子創造最好的學習環境,提供最好的學習資源。可結果是,孩子在那堪稱最好的貴族學校裡,與一幫同樣為貴族公子的同學,玩鬧得更加瘋狂。本是想創造“近朱者赤”的良好環境,可事與願違,被送去的確是同樣冥頑不靈的公子闊少的貴族學校,送到了一個“近朱者赤”的不良環境。孩子成績和秉性不但沒有得到改善,相反變得更加惡化。老闆顯得有點力不從心,充滿迷茫和困惑:到底怎麼的......

教育公平有什麼積極意義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在教育領域的延展和體現。建設和諧社會所要實現的公平正義,必然包含著教育的公平正義。而教育的公平正義,決不是一種低水平的教育平均,不是回到消滅差異、消滅層次、消滅多樣、消滅特色、消滅名牌的單一而混沌的狀態。建設和諧社會所需要的教育公平和正義,應是一種比現在更好的、更高水平的教育,是一種高水平普及、高均衡發展、高質量辦學的優質教育體系。

和諧教育就是公平的教育,就是均衡發展的教育。《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特別指出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促進教育公平”,就是要求建設公平的教育和均衡發展的教育,使全體人民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教育改革的成果。

首先,教育公平是和諧社會的重要價值取向。實踐表明,現代社會人們受教育程度與其職業、收入、社會地位呈正比例關係,特別是在當今就業競爭越來越激烈的背景下,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已成為社會個體的發展前提。只有堅持教育公平,賦予每個受教育者同等的受教育機會,才能使社會成員的潛能、積極性和創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激發和釋放。

其次,教育公平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支撐。和諧社會是一個一切有利於社會進步的創造願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的社會,是一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的社會。人是社會的主體,教育作為培養人才的基礎,對構建和諧社會具有先導性作用。培養同和諧社會相適應的高素質的勞動者和專門人才,發揮我國巨大的人才資源優勢,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保證。

再次,教育公平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標誌。和諧社會是以人為本的社會,是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的社會。堅持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自由發展客觀上要求教育公平,使每個社會成員都能平等地接受教育。現代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有教無類”,即打破身份、地位、民族、性別、年齡、區域等界限,不分對象、不加限制地賦予每個受教育者以同等的受教育機會和權利,這不僅是憲法、法律所體現出的一種價值理念,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發展的一種基本指導思想。

教育公平是什麼時

凰風範奶jcanqp46

教育公平的關鍵是什麼?

教育公平的關鍵是什麼?

教育公平與正義是社會公平與正義的重要基矗解決教育公平問題,是化解人民內部矛盾、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實現教育公平當務之急是要解決好四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基礎教育投入與基礎教育工作者待遇公平問題;

第二,城鄉教育公平問題;

第三,重點與非重點學校公平問題;

第四,高等教育公平問題。

教育公平有什麼積極意義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在教育領域的延展和體現。建設和諧社會所要實現的公平正義,必然包含著教育的公平正義。而教育的公平正義,決不是一種低水平的教育平均,不是回到消滅差異、消滅層次、消滅多樣、消滅特色、消滅名牌的單一而混沌的狀態。建設和諧社會所需要的教育公平和正義,應是一種比現在更好的、更高水平的教育,是一種高水平普及、高均衡發展、高質量辦學的優質教育體系。

和諧教育就是公平的教育,就是均衡發展的教育。《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特別指出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促進教育公平”,就是要求建設公平的教育和均衡發展的教育,使全體人民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教育改革的成果。

教育公平的重點是

教育公平的核心是資源公平。首先,教育公平指國家對教育資源進行配置時所依據的合理性的 規範或原則。具體而言有三個層次:(1)確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2)提供相對平等的受教育的機會和條件;(3)教育成功機會和教育效果的相對均等。公平不可能是絕對的公平,無論是教育、資源還是經費。從現今中國的教育發展狀況來看,追求教育公平是永恆的目標。

其次,資源和經費在這裡特指教育資源與教育經費。教育經費是指中央和地方財政部門 範財政預算中實際用於教育的費用;教育資源是自有教育活動和教育歷史以來,在長期的文 明進化和教育實踐中所創造積累的教育財富的總和,其中既包括意識形態,如政策、制度、 技能、理念、歷史、人文等,也包括物質形態,如資產、費用、設施等。請您注意,經費是 以貨幣形態支付的教育費用,而如何籌措、如何分配、如何使用,則屬於資源之中的政策與 制度範圍。

再次,教育公平的主要矛盾是資源的客觀差異性。不能割裂經費與資源的關係,二者相互影響。經費必須轉化為物質形態如人員、設備等資源才能直接地作用於教育,而意識形態的資源,如歷史、政策、制度等,是經 費無法影響的。資源公平更直接地影響著教育公平。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會公平。

影響教育公平的原因是什麼

有損我國教育公平的因素

地域性不公平現象。以高考招生政策為例,現行高考招生政策是按照省份分配招生指標,高校所在地的省份往往能獲得較多的招生指標,高校較少的省份在高考招生中處於非常不利的地位,這就直接影響了不同地區的高考招生情況。高校數量多的地區,本地學生考入全國重點高校的機會遠大於人口多而高校少的省份,導致了考生為考取重點高校而進行的戶口遷移問題。高考的地域性不公平,直接影響了不同地區受教育人口的數量和質量,使教育公平難以實現。

城鄉教育資源分佈不夠均衡。長期以來,我國教育資源投入存在重城鎮輕農村的問題,城鄉之間的教育資源分佈嚴重失衡,農村的教育資金、教育硬件和優秀教師等教育資源相對稀缺,優質教育資源主要分佈在城鎮的現狀很難從根本上改變。由於教育經費嚴重不足,中西部農村地區學校還有不少是危房,教育硬件建設比較落後,農村教師工資福利待遇不如城鎮教師、少數地區拖欠農村教師工資的問題沒有得到徹底解決。

困難群體教育保障存在不足。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收入差距也在不斷拉大,這已經成為影響我國教育的重要問題。儘管我國義務教育實現了全部免費,但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都實行收費制度,而且其費用不斷提高。由於教育收費高漲,在高中階段和大學階段輟學的學生仍然不少,因此,低保人群等困難群體的教育權利保障問題亟待解決。此外,流動人口子女的教育問題儘管有所緩解,但受無法落戶等因素的影響,在一些大中城市,流動人口子女上學依然是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有的人甚至連義務教育權利都難以得到保障。

相關問題答案
教育公平是什麼?
教育拾零是什麼意思?
大學教育階段是什麼?
義務教育目標是什麼?
教育訓誡是什麼意思?
我黨教育方針是什麼?
做教育渠道是什麼意思?
家庭教育困難是什麼?
教育隨筆是什麼?
家長的教育責任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