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到現在有多少年?
張仲景距離現在多少歲
張仲景(約公元150~154年——約公元215~219年),大約活了60多歲
張仲景是在多少年去世的?幾十歲死的?
張仲景(約公元150~154年——約公元215~219年),大約活了60多歲
歷史有多少年了
時期與具體事件 ●第一章 史前時期的人類
500萬年前~公元前5000年遠古(500萬年前~公元前5000年)
早期人類的進化
南方古猿、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舊石器時代與血緣家族的演變、舊石器時代早期血緣家族的出現、舊石器時代中期、舊石器時代晚期、母系氏族公社、母系氏族公社的產生、新石器時代近親結婚的禁止及對偶婚的產生。原始農業的出現、原始畜牧業的出現、父系氏族公社金石並用時代的來臨、父系氏族公社的形成私有制的產生、軍事民主制國家產生、原始社會的文化、原始的宗教、原始繪畫、原始雕刻,原始音樂。
●第二章 古代文明的出現
公元前5000~前500年
亞洲 (公元前5000~前500年)
蘇美爾·阿卡德城邦的建立和統一、蘇美爾的政治結構神廟、大經濟阿卡德統治、南部兩河流域烏爾第三王朝、古巴比倫王國時期、古巴比倫王國的興起、漢謨拉比的統治、亞述帝國亞述國家的產生和演變、亞述帝國的建立、新巴比倫王國、新巴比倫王國滅亞述、古代兩河流域的文化、楔形文字、吉爾伽美什史詩、古代兩河流域的科技、巴比倫的天文學、巴比倫的數學成就、腓尼基文明、腓尼基的興起、腓尼基發達的經濟、赫梯和古巴勒斯坦赫梯的興亡、古巴勒斯坦的統一猶太教的產生、古代印度文明、早期哈拉巴文化階級的產生和國家的出現、四大吠陀婆羅門教的創立、列國時代的印度十六國的建立、摩竭陀國稱霸城市的再度興起、沙門新思潮佛教的產生與釋迦牟尼、中國第一王朝——夏朝、大禹治水、階級社會的產生、夏啟建國、少康中興、夏桀亡國、商朝的興衰、成湯建商商朝的滅亡、商朝的農業生產技術、神奇的甲骨文、發達的青銅文化、禮樂統治下的西周等級森嚴的分封制、周公制禮作樂、西周的宗廟祭祀、國人暴動與宣王中興、三星堆文化、紛亂的東周、平王東遷、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清淨無為”的道家、孔子創立儒學、《考工記》問世、波斯帝國的興衰、波斯帝國的建立、大流士一世改革、大流士的對外政策、波斯帝國的經濟、波斯帝國的衰亡。
非洲(公元前5000~前500年)
國家的產生和早期王朝時期前王朝文明、提尼斯王朝的建立、古王國時期的經濟社會、古王國的經濟、古王國的瓦解、法老和金字塔中王國時期、第一中間時期和人民起義、埃及的再度統一、中王國時期的對外戰爭、中王國時期的農業和手工業、中王國的滅亡、新王國的盛衰強盛的第十八王朝、新王國的冶金業和紡織業、發達的商業和海外貿易、埃赫那吞宗教改革、垃關兩斯二世與赫梯爭霸、新王國的衰亡、後期埃及塞易斯王朝、後期埃及前期的經濟、波斯征服埃及、波斯對埃及的統治、埃及人民反抗、波斯的鬥爭後期、埃及滅亡、古埃及的文化早期的象形文字、圖騰崇拜到自然崇拜、宏偉的雕塑建築和精湛的工藝、藝術、發達的天文曆法、非洲的其他文明、撒哈拉農耕社會、努比亞文化、凱爾邁文化、迦太基文明的興起、迦太基的政治制度、迦太基在北非的擴張,迦太基的貿易和探險。
歐洲(公元前5000~前500年)
愛琴文明、克里特文明、邁錫尼文明、邁錫尼的墓葬、特洛伊戰爭、古希臘城邦、國家的出現、城邦的形成、斯巴達城邦、國家的形成、雅典城邦國家形成、梭倫改革、希臘城邦的繁榮、希波戰爭戰後、希臘的城邦經濟、奴 隸制度的發展、城邦民主政治的發展、希臘諸城邦的沒落、雅典的海上霸權、伯羅奔尼撒戰爭、戰後諸城邦的危機、後期希臘城邦的爭霸和衰亡、古典時期及以前的希臘文化、希臘的宗教與神話、發達的戲劇、精美的建築和雕刻、史學的繁盛,哲學的興起。
美洲(公元前5000~前500年)
美洲的早期文明、亞洲人的遷入、奧爾梅克文明、特奧......
張氏到現在有多少年代了
張儀(前?~309年),戰國時魏國大梁(今河南開封)人。政治家、外交家、縱橫家、謀略家。鬼谷子門生,相秦惠王,以連橫之策遊說六國,使六國背叛縱約以事秦。惠王卒,六國複合縱以背秦,群臣讒之,乃去秦而為魏相。
張良(前 - 前 186年),字子房。漢初名臣,政治家、謀略家。漢初三傑之一。本是韓國公子,《史記.留侯世家》記載:“張良者,其先韓人也。大父開地,相韓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父平卒。[2]良年少未宦事韓。秦滅韓,良欲為覬齁仇,乃使人擊始皇於博浪沙,不中,遂更姓名,隱於下邳,而受太公兵法於圯上老人。後為高祖策畫定天下,被譽為“第一謀士”。封留侯,晚好黃老,學辟穀之術。卒諡文成。
張闢彊(前202年——?)漢初人。留侯張良之子。 為漢惠帝侍中(約相當於皇帝身邊的祕書),年少聰慧有遠見,曾為丞相陳平解呂后之疑,保全了一班老臣。[3]
張蒼(前256年—前152年),西漢丞相,封北平侯,陽武縣(今河南省原陽縣)福寧集鄉張大夫寨村人
張騫(?~前114年),字子文,西漢成固(今陝西省城固縣)人。武帝時以軍功封博望侯,旋拜中郎將,出使烏孫,分遣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等,自此西北諸國方與漢交通,使漢朝能與中亞交流,並打通前往西域的南北兩條通路,引進優良馬種、葡萄及苜蓿等。
張耳(前264年-前202年),大梁(今河南開封西北)人。楚漢戰爭時被項羽封為常山王,後歸漢,封為趙王。漢高帝五年薨,諡曰景王。習稱趙景王
。張道陵(34~155年),道教的真正創教人,第一天師。本名陵,東漢沛國(今安徽省宿縣西北)人。以符水禁咒法惑人,從學者須出五斗米,故世稱五斗米道。亦稱張天師。著《老子想爾注》等。
張衡,東漢建初三年(公元78年)生;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卒。字平子,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漢族。他是中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製圖學家、詩人、漢朝官員,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渾天儀、地動儀、指南車發明人。著述極豐,科研成果極多,有“科聖”之稱,有“張衡環形山、張衡小行星”命名
張仲景,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稱為醫聖。相傳曾舉孝廉,做過長沙太守,有張長沙之稱。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鉅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在方劑學方面,《傷寒雜病論》也做出了巨大貢獻,創造了很多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的方劑。其所確立的六經辨證的治療原則,受到歷代醫學家的推崇。
東方朔(前154——前93),本姓張,平原厭次(今山東惠民縣)人。西漢辭賦家,官至太中大夫,後人輯有《東方太中集》。
張角(?—184),號天公將軍,鉅鹿(今河北平鄉縣)人,黃巾起義軍首領,太平道創始人。
張魯(?-216年),字公祺,祖籍沛國豐縣(今江蘇省豐縣)。張道陵孫,第三代天師(稱為系師)。道教奠基人,集大成者。東漢末年道教領導人,割據勢力。改革道教,教化百姓,興建義所,診治病患。漢末有“天下人望盡在張魯”之說。後漢中降於曹操,張魯有十子。時人語曰:“張氏十龍,儒雅溫恭。” 張遼(169-222年),字文遠,三國魏國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城大夫莊)人,曹魏著名將領,五子良將之一。官至徵東將軍。
張郃(?-231),字雋義,三國魏國河間鄚(今河北任丘北)人。曹魏名將,五子良將之一。官至徵西將軍。
張飛(?~221年),字益德,一作翼德,三國蜀漢涿郡(今河北省涿縣)人。少與關羽俱事劉備,號萬人敵。官至車騎將軍,封......
艾灸有多少年的歷史,出生在哪?開花在哪?推廣在哪
艾灸,在中國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了
1973年在我國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了《足臂十一脈灸經》、《陰陽十一脈灸經》兩部帛書,這是迄今發現的最早有關經脈論述的專著,也是世界上首次記載灸療的醫學典籍。《足臂十一脈灸經》記錄了78種疾病,《陰陽十一脈灸經》記載了147種疾病,其治療方法都是艾灸。可見中國人用灸治疾至少有2500多年的歷史。
到了漢代,我國著名醫學家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書中,非常清晰地指出了哪些病“可火”與“不可火”的治療原則,其所言之“火”便是後人所說的灸法。
東漢這個醫生是在什麼情況下發明瞭餃子?東漢時代離現在又有多少年?
餃子的起源傳說
東漢末年,張仲景告老還鄉後,在家鄉白河岸邊見百姓挨飢受寒,耳朵凍爛,在冬天,他叫弟子在南陽東關附近搭棚派藥,用羊肉、驅寒草藥煮熬成“祛寒嬌耳湯”,加入用饀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據說吃後身體會發熱,兩耳變暖。張機派藥持續到年三十。年初一時,人們開始仿嬌耳樣子做過年的食物,並在初一早上吃,稱之為“餃耳”、“餃子”。
東漢(25年-220年)是中國古代的一個朝代,與西漢合稱兩漢,又稱後漢。東漢與西漢之間為新朝,後為東漢所取代。西漢建都長安,東漢建都東方的雒陽,故而得名。東漢是當時世界上的強大國家,而前期的光武中興和明章之治,亦是中國史上的盛世。
東漢距今已有將近兩千年。
從唐朝到現在名醫有多少
張寶藏,字澹,唐櫟陽(今陝西臨潼)人,約生活於公元六世紀。唐貞觀年間(627~649),寶藏年已七十,任金吾長,因治好了太宗李世民的氣痢病,被授三品文官鴻臚卿,他是我國醫學史上官爵最高者。一、治病有方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的腸胃出了毛病,宮中的御醫輪番上陣,卻都不見明顯的效果。唐太宗下詔徵醫方,有誰獻出的方子能將病治好,必定會有重賞。 張寶藏當時在金吾衛當長史,經常在太宗身邊執勤,已經快七十歲了。他聽到皇上的病狀後聯想到自己也得過類似地病,服用了一種叫乳煎蓽茇的湯藥很是見效,就把這個方子獻了出來。蓽撥是一種草本植物,入藥後能夠治療嘔吐洩瀉。唐太宗服用了乳煎蓽撥湯藥之後,果然病癒,心情愉悅之下,下令張寶藏官升五品。魏徵覺得給張寶藏升官不符合朝廷的制度,就把這件事壓了下來。大約過了一個多月,唐太宗的腸胃病又犯了,這回他直接讓人熬製了乳煎蓽撥湯藥服用,又是一喝就好。病好之後唐太宗就想為什麼又犯了病,是不是那個環節出了問題,這麼一想就想到獻出藥方的張寶藏,前一陣子說是給他個五品官做做,可一直沒有看到下面報上來,莫不是上天在懲罰自己言而無信?於是李世民就問魏徵。魏徵解釋說,臣等當時接到皇上的聖旨本該立即落實執行,可是不知道聖上的意思是讓他作文官還是作武官,這事兒就拖了下來。唐太宗一聽這話就生氣了,這不明擺著有意拖延嗎。太宗一氣之下開始訓人,他說有人治好了宰相的病就當了三品官員,朕可是當今的天子,朕的命難道還不如你們這些宰相重?你們不是說搞不清讓張寶藏當文官還是當武官嗎,那就明確一下,給個三品文官,去當鴻臚卿。 鴻臚卿是鴻臚寺的負責人,鴻臚寺的主要職責是負責接待前來朝見唐朝天子的外國人,以及掌管皇家和三品以上官員的喪葬事宜。唐朝中央設有九個寺,分別為太常、光祿、衛尉、宗正、太僕、大理、鴻臚、司農、太府,在這九個寺中,鴻臚寺的地位排在後面。張寶藏一劑單方“牛乳煎蓽茇”治癒唐太宗的“氣痢”,一時傳為佳話。二、藥理分析張寶藏所獻方子非常簡單,只有兩味藥:牛奶半斤,與蓽茇三錢(9克)同煎空腹頓服。對於腹瀉不止伴有放屁過多的病症有奇效。 唐代文學家和名醫劉禹錫對這件事有所記載,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讚揚此方可“調脾胃,和陰陽”。說:牛乳蓽茇治“氣痢”有效。他認為“氣痢”是由於寒熱不調起,牛乳,性微寒,有補虛損、益肺胃、生津潤腸之功效。蓽茇,性溫熱,有溫中散熱、下氣止痛之效。用牛乳和蓽茇一寒一熱使陰陽得到調和,所以適用此症。
唐朝名醫崔知悌
一、《纂要方》十卷,見《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以為"崔行功撰",不確。新舊《唐書·崔行功傳》都未說他知醫。而崔氏方中,列有崔知悌的官階家世,必不致誤。多紀元胤《中國醫藉考》說,此書亡佚。
二、《骨蒸病灸方》一卷,並見新舊《唐書》。《通志·藝文略》作《灸勞法》一卷,《宋史·藝文志》有《崔氏骨蒸方》三卷。《外臺祕要》作:《崔氏別錄》、《灸骨蒸方圖》,方中侍郎知悌撰。《中國醫藉考》說亡佚。《國史經籍志》作:崔知悌《灸勞》一卷。
三、《產圖》一卷,並見新舊《唐書志》。《崇文總目》作《產鑑圖》,《中國醫籍考》說亡佚。此書可以於《外臺祕要方》中見其梗概。
四、《崔知悌集》五卷,見《唐書·經籍志》。
五、《法例》二卷,見《唐書、經籍志》,為乙部的書,與諸人合撰,而《新唐書·藝文志》著錄,以為崔知悌《法例》一卷。
崔知悌自少善於鍼灸,尤其擅長炙骨蒸之法。其所著《崔氏纂要方》中,也以《炙骨蒸病方》為最著名。另有單行本《崔氏別錄》,《外臺祕要方》採入,題名《炙骨蒸法圖》......
你知道餃子有多少年的歷史嗎
餃子源於古代的角子,又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約公元150~154年——約公元215~219年)首先發明的;
如傳聞可靠,按照醫聖的生卒年推斷,從餃子誕生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了,但最早的餃子用法並不是食用,而是與藥用。據傳,張仲景用麵皮包上一些藥物用來治病,避免病人因為苦味而影響吃藥;
餃子真正成為飯桌上的食物,最早應該追溯到三國時期,至南北朝時,才開始“天下通食”;如果按照成為食物來追溯,應該有1700多年的歷史。
綜述,1800年左右是個較確切的時間。
中國有多少個藥王?
孫思邈,京兆東原(今陝西省耀縣孫家塬)人,是我國乃至世界歷史上著名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歷史上,被人們尊為“藥王”。 生平及其創作 孫思邈生於西魏大統七年(公元541年),卒於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享年一百四十一歲。葬於故里孫原村孫氏祖塋。孫思邈幼年體弱多病,湯藥之資而罄盡家產。他自幼聰明過人,日誦千言,西魏大將獨孤信贊其為“聖童”。他通曉諸子百家,博涉經史學術,兼通佛典。由於幼年多病,十八歲立志學醫,二十歲即為鄉鄰治病。他對故典醫學有深刻的研究,對民間驗方十分重視,一生致力於醫學臨床研究,對內、外、婦、兒、五官、鍼灸各科都很精通,有二十四項成果開創了我國醫藥學史上的先河,特別是論述醫德思想、倡導婦科、兒科、鍼灸穴位等都是先人未有。一生致力於藥物研究,曾上峨嵋山、終南山、下江州,隱居太白山等地,邊行醫,邊採集中藥,邊臨床試驗,他是繼張仲景之後中國第一個全面系統研究中醫藥的先驅者,為祖國的中醫發展建樹了不可磨滅的功德。 孫思邈醫德高尚,他認為,醫生須以解除病人痛苦為唯一職責,其它則“無慾無求”,對病人一視同仁“皆如至尊”,“華夷愚智,普同一等”,他身體力行,一心赴救,不慕名利,用畢生精力實現了自己的醫德思想,是我國醫德思想的創始人,被西方稱之為“醫學論之父”,與希波克拉底齊名的世界三大醫德名人之一,中國古代當之無愧的著名科學家和思想家。孫思邈一生淡泊名利,多次推卻做官召請,周宣帝時,徵召他為國子博士,唐太宗欲授於爵位,唐高宗欲拜諫議大夫,卻固辭不受,一心致力於醫學。 孫思邈一生勤於著書,晚年還隱居於陝西耀縣五臺山(藥王山)專心立著,直至白首之年,未嘗釋卷。一生著書八十多種,其中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影響最大,兩部鉅著60卷,藥方論6500首。《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合稱為《千金方》,它是唐代以前醫藥學成就的系統總結,被譽為我國最早的一部臨床醫學百科全書,對後世醫學的發展影響很深遠。 影響 孫思邈是中華醫學發展先河中一顆璀璨奪目的明星,在中外醫學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功勳,千餘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高度評價和崇拜。唐太宗李世民贊孫思邈“鑿開徑路,名魁大醫。羽翼三聖,調合四時。降龍伏虎,拯衰救危。巍巍堂堂,百代之師”。宋徽宗敕封為“妙應真人”,被後世尊稱為“藥王”。現今我國各地都有祠堂紀念。陝西耀縣藥王故里孫原村現存有藥王孫思邈誕生遺址、幼讀遺址、藥王墓及孫氏塋園,藥王碑苑和宏偉壯觀的藥王紀念中心藥王祠堂,每年農曆二月二開展規模宏大的藥王孫思邈文化節紀念活動。平時有來自日本、臺灣、香港和全國各地的遊客絡繹不絕。 藥王孫思邈對我國醫藥學貢獻的“二十四個第一”: 1、醫學鉅著《千金方》是我國曆史上第一部臨床醫學百科全書,被國外學者推崇為“人類之至寶”; 2、第一個完整論述醫德的人; 3、第一個倡導建立婦科、兒科的人; 4、中西醫結合工作第一人; 5、第一個麻風病專家; 6、第一個發明手指比量取穴法; 7、第一個創繪彩色《明堂三人圖》; 8、第一個將美容藥推向民間; 9、第一個創立“阿是穴”; 10、第一個擴大奇穴,選編鍼灸驗方; 11、第一個提出複方治病; 12、第一個提出多樣化用藥外治牙病; 13、第一個提出用草藥喂牛,而使用其牛奶治病的人; 14、第一個提出“鍼灸會用,針藥兼用”和預防“保健灸法”; 15、系統、全面、具體論述藥物種植、採集、收藏的第一人; 16、第一個提出並試驗成功野生藥物變家種; 17、首創地黃炮製和巴豆去毒炮製方法; 18、首用胎盤粉治病; 19、最早使用動物肝治眼病,現在證明富含維生素甲p 20、第一個治療腳氣病並最早用彀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