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秦論講的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5-01-03

過秦論講的什麼

《過秦論》是賈誼政論散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全文從各個方面分析秦王朝的過失,故名為《過秦論》。此文旨在總結秦速亡的歷史教訓,以作為漢王朝建立制度、鞏固統治的借鑑,是一組見解深刻而又極富藝術感染力的文章。

《過秦論》上篇先講述秦自孝公以迄始皇逐漸強大的原因:具有地理的優勢、實行變法圖強的主張、正確的戰爭策略、幾世秦王的苦心經營等。行文中採用了排比式的句子和鋪陳式的描寫方法,富有氣勢;之後則寫陳涉雖然本身力量微小,卻能使強大的秦國覆滅,在對比中得出秦亡在於"仁義不施"的結論。中篇剖析秦統一天下後沒有正確的政策,秦二世沒有能夠改正秦始皇的錯誤政策,主要指責秦二世的過失。下篇寫秦在危迫的情況下,秦王子嬰沒有救亡扶傾的才力,主要指責秦王子嬰的過失。

過秦論的作品賞析

《過秦論》是一篇史論,其主旨在於分析“秦之過”。上篇通過對秦國興盛歷史的回顧,指出秦國變法圖強而得天下,“仁義不施”而不能守天下。而在中篇和下篇,作者則具體地論述了秦統一之後的種種過失。中篇指出秦統一天下,結束了多年的戰亂,本來處在很好的形勢中,但秦始皇沒有制定出正確的政策,反而焚書坑儒,以暴虐治天下;到了二世時,仍不能改正原先的過失,終致國家傾覆。《過秦論》的下篇後部分,作者承接前文,指出在“諸侯並起,豪俊相立”的時候,如果子嬰能改變原來錯誤的政策,“閉關據厄”“荷戟而守之”,是可以守住三秦之地的,以後“安土息民”,徐圖發展,甚至可以重新恢復國家的統一。但遺憾的是,秦朝鉗口閉言的一貫政策,導致上下“雍閉”,子嬰孤立無親,終於不免滅亡的命運。文章總論了秦的興起,滅亡及其原因,鮮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論點:“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其目的是提供給漢文帝作為改革政治的借鑑。 從明、清到當代,幾乎所有的古文選本都收錄了《過秦論》(上篇),因此前人對它的評語很多。如清人姚鼐在《古文辭類纂》中評它為“雄駿宏肆”,近人吳闓生在《古文範》的夾批中評它“通篇一氣貫注,如一筆書,大開大闔”。歸納大多數評論者的意見,主要說這篇文章氣勢充沛,一氣呵成,一篇氣“盛”的文章。從語言的角度看,所謂氣盛的文章,多用排比句或對偶句,本篇固不例外(如第2段中從“於是六國之士”以下,先用一“有”字領起,貫穿下面三句,羅列了大量歷史人物,就是排比句式;如“蒙故業”以下四句,每兩句一對仗,就是對偶句式。也有排比兼對偶的句式,如開頭說秦孝公“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即是)。但這只是從表面現象去理解,在古典散文名篇中,用排比句或對偶句的文章並不少,卻不一定篇篇氣盛。如孔稚圭的《北山移文》,造句或排或偶,然而讀起來並不感到氣勢磅礴。可見用排比句和對偶句只是增強文章氣勢的因素之一,屬於外在的藝術技巧,而不是主要因素。本篇之所以氣盛而傳誦不朽,之所以使人覺得有說服力,有三個原因。第一個是最主要的,即這篇文章雖是議論文,其中卻用了十之七八的篇幅來敘事。用敘事來議論,是本篇最大的特點。作者用千餘字的篇幅敘述了從秦孝公到秦亡國這一百多年來的歷史,概括地說明了秦由盛而衰的全過程和主要現象,同時還貫穿了作者本人的觀點來說明其興衰的關鍵所在,這就幫助我們對這一段歷史有比較清楚的認識。這個特點為什麼能使文章讀起來有氣勢呢?關鍵在於:一、作者既能用概括扼要的筆墨來表達豐富的內容,讓讀者感到短短一篇文章竟然內容豐富,自然覺得它飽滿充沛,思路自然而然地跟隨著作者的筆鋒,因此會顯得氣“盛”;二、賈誼對秦國由盛而衰、由興而亡的敘述條理清晰,他抓住一條縱的線,即從秦孝公之興到秦王朝之亡,始終是按照時間的順序來安排文章的層次先後的;而對某一特定時間內的某一點,又突出地加以鋪陳發揮,使人不僅看到“線”,還看到“線”上的一個個用濃墨重彩著重描述的“點”。於是讀者會不由自主地順著作者所安排的次序往下推,往下讀,作者不中斷,讀者便不能中斷,作者不節外生枝,讀者就不能旁及其餘。因此,這也給人帶來了氣盛的感覺。第二個使讀者感到文章氣盛的原因,亦即本篇所具有的另一特點:賈誼在用寫賦的手法來寫說議論文。寫賦是需要鋪張和誇大的,這篇文章通篇都採用了這種手法。比如第1段“有席捲天下”四句,“席捲”“包舉”“囊括”“併吞”等詞,基本同義;“天下”“宇內”“四海”和“八荒”,也是同一個意思。同一個意思而一連寫上好幾句,既有排比又有對仗,這就是寫賦的誇張手法。下面第2、第4、第5等段中,都有類似的句子,不勝枚舉。所謂“鋪......

《過秦論》為什麼不叫 《秦過論》 或《論秦過》?魯迅評《過秦論》除了“西漢鴻文”還說了什麼?

個人分析“過”有兩層意思

第一層就是過失,通過秦朝的興衰,指出秦朝的過失,解釋秦朝不能持續的原因,以警醒漢文帝,正所謂“前世之不忘,後事之師也。”

第二層意思,秦朝已經是歷史了,是過去的前世。當世是大漢天下,如果叫 <秦過論> ,在統治者眼裡,未免有秦高漢低的嫌疑,所以作者可能考慮到這一點,把過字放在最前。

至於“論”這個字,按照當時的習慣來說,“論”代表的是觀點,同現在的“論”字含義不同,現在的“論”是議論、討論,但是秦漢時期,“論”是學術觀點,是文章的定義,是定式,是權威,比如XX論著,有點類似於現在的“XX學”“XX專家說”之類的,不是單純的討論議論。

魯迅曾說,賈誼與晁錯的文章“皆為西漢鴻文,沾溉後人,其澤甚遠。”

個人觀點,勿噴。

過秦論作者是誰?寫了什麼?

《過秦論》作者賈誼

是賈誼政論散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全文從各個方面分析秦王朝的過失。

《過秦論》的“過”字怎麼解釋

《過秦論》的“過”字是動詞,意思是:過失,過錯。

《過秦論》是賈誼政論散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全文從各個方面分析秦王朝的過失,故名為《過秦論》。此文旨在總結秦速亡的歷史教訓,以作為漢王朝建立制度、鞏固統治的借鑑,是一組見解深刻而又極富藝術感染力的文章。

《過秦論》上篇先講述秦自孝公以迄始皇逐漸強大的原因:具有地理的優勢、實行變法圖強的主張、正確的戰爭策略、幾世秦王的苦心經營等。行文中採用了排比式的句子和鋪陳式的描寫方法,富有氣勢;之後則寫陳涉雖然本身力量微小,卻能使強大的秦國覆滅,在對比中得出秦亡在於“仁義不施”的結論。中篇剖析秦統一天下後沒有正確的政策,秦二世沒有能夠改正秦始皇的錯誤政策,主要指責秦二世的過失。下篇寫秦在危迫的情況下,秦王子嬰沒有救亡扶傾的才力,主要指責秦王子嬰的過失。

過秦論 始皇的理想是什麼

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中塑造的人物,生於1205年。她身世不幸,幼年父母死於瘟疫。遇到落難的楊康之父楊鐵心而被收為義女,更名穆念慈。

“比武招親”,成全了穆念慈的初戀,也是悲劇激化的開始。比武場上身姿靈動,但心也許早已有了醉意。人終究是躲不過緣分的,那一場比武,改變了她的一生。以為,心中的少俠已經出現,卻不知道面前的是一個玩世不恭的王孫子弟,在未來的路上,他與她,註定會有異常痛苦的愛。在利益面前,他居然棄國求榮,心中的少俠在淚水中灰飛煙滅,但是愛,卻在痛苦中越陷越深。她越想要伸手去挽他,就越是挽不到他的手,但是她還是愛著他,哪怕要為了他放棄一切,也在所不惜。認定了就不會放手,是她悲劇的根本。

楊康因穆念慈老勸他放棄榮華富貴,不要認賊做父,於是支走了穆念慈,後又合謀殺了五怪(幹盡了壞事!),最終自作自受!念慈未婚先孕(雖說有過拜堂之禮,但那是勉勉強強),可在古代是貞節最重要!有了愛情,只要和楊康在一起,什麼都不重要。

相關問題答案
過秦論講的是什麼?
博弈論講的是什麼?
論語講的是什麼道理?
過界男女講的是什麼?
童話鎮美劇講的是什麼?
前度講的是什麼?
一雙繡花鞋講的是什麼?
童年講的是什麼意思?
莫斯科陷落講的是什麼?
梔子花開講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