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周知是什麼意思?
有人推薦周知理財,說是優酷的周知出的,收益怎樣,靠譜嗎?
周知的視頻挺火的,他們的理財產品我也注意過,沒有太大問題,收益的話建議綜合安全性來考慮,又安全又收益高才是應該追求的。
古代告示是什麼意思
古代文體十六種(3):告示
告示,是古代官府昭示民眾的一種下行公文文種。這種文體,自古有之,稱為“誥”、“告”、“諭”。《尚書》有《湯誥》,這大概是我國曆史上最早的告示吧。但在當時,是用口頭宣述的。明清時期,官府為了將某些旨意和重要事件廣泛而快速地告訴民眾,使用“告示”文書張貼在本衙門所管轄的要道路旁,以昭示民眾。清代凡新官上任前,也在衙門前張貼用紅紙書寫的告示,稱為“紅示”。
“告示”的寫作,要求“凡諸曉諭宜明白簡切,勿以詞華是炫,所謂婦人童豎可知之也。”也就是說,“告示”要寫得簡潔、明白,用語樸實,能讓人一目瞭然。
例一:
入關告諭
劉邦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誹謗者族,耦語者棄市。吾與諸侯約,先入關者王之,吾當王關中。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餘悉除去秦法。吏民皆安堵如故。凡吾所以來,為父兄除害,非有所侵暴,毋恐!且吾所以軍霸上,待諸侯至而定要束耳。
【譯文】
父老鄉親受秦朝苛嚴的法治已經很久了,非議朝政的人滅族,兩人私語的要抓住在鬧市上殺頭暴屍示眾。我和諸侯約定,先進咸陽的人就擁立他為王,(現在我先入咸陽),我應當在關中稱王。我和父老百姓相約立法三章:殺人的人死罪,傷人和偷盜的要治罪。此外的秦朝苛法全部廢除。官吏百姓都安穩依舊。我之所以進入咸陽,是替父老百姓除害,不是有什麼侵犯和殘害,不要害怕!況且我駐軍霸上的原因,是要等待諸侯到達而制定約束罷。
例二:
禁饋贈告示
海瑞
接受所部饋送土宜禮物,受者笞四十,與者減一等,律有明禁。糧里長各色人等每送薪送菜,禁不能止。窮詰所以,蓋沿襲舊日風,今日視為常事。且爾等名奉承官府,意為實有所需求。謂之意有希求者,蓋億官府不易反面。而今少獻殷勤,他日稟公事,取私債,多科錢糧、佔人便宜,得以肆行無忌也。若有美意,則周爾鄰里鄉黨之急可也。官有俸祿,何故繼富?與之官,取之民,出其一而收其十,陷阱不淺。今後凡有送薪送菜入縣門者,以財囑論罪。雖系鄉宦禮物,把門皁隸先稟明後許放入。其以他物裝載,把門人誤不搜檢者,重責枷號。
【譯文】
接受所轄部下贈送的土特產品禮物,接受的人要受笞刑四十,參與的人比笞刑減一等,法律上有明文禁止。糧長、里長各色人物經常給上司送柴送菜,制止不住。探究饋送禁止不住的原因,大概是繼承往日的風氣,如今把這饋送看作是平常事情。送禮的這班人名義上是奉承官府,意下卻實際是另有所圖。說他意下另有所圖的原因,大概料想官府不會輕易翻臉。如今稍獻殷勤,他日承辦公事,巧收私帳,多徵收些錢糧,佔別人的便宜,能夠肆意行事無所顧忌。假如真有饋送的美意,那就賙濟你那鄉鄰中的急需者。官吏有俸祿,為什麼還要不斷地增長財富?饋送給官吏的禮物,來自於百姓,(可饋送的人)送出一禮卻能收回十禮,這個陷阱不淺呀。今後凡是有送柴送菜進縣衙門的,以賄賂記罪。即使是鄉紳的禮物,守門差役也應先稟報明白經允可才能放入。送禮的人用其它東西偽裝入縣衙,守門人失責不搜驗的,戴上枷號從重責罰。
例三:
戒浮文巧言諭
洪仁玕
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國精忠軍師頂天扶朝綱幹王洪、頂天扶朝綱幼贊王蒙、殿前忠誠貳天將李,為宣諭合朝內外官員書士人等一體知悉,照得文以紀實,浮文所在必刪;言貴從心,巧言由來當禁。恭惟天父、天兄大開天恩,親命我真聖主天王降凡作主,施行正道,存真去偽,一洗頹風。是以前蒙我真聖主降詔,凡前代一切文契書籍不合天情者,概從刪除。即“六經”等書,亦皆蒙御筆改正。非我真聖主不恤操勞,誠恐其誘惑人心,紊亂真道,故不得不亟於棄偽從......
運氣是什麼意思。
這個詞的意思其實是不好解釋的,因為它眾所周知切沒有最精確的定義。運,是中國也是世界各國古代所有的一種信仰,有好運也有壞運,而運氣呢就是一箇中性詞,不好也不壞,可以好壞修飾。好運呢就是做事很順利,使人覺得很高興,很神奇,很不可思議的感覺。壞運就是做事很倒黴,很掃興,點背的感覺。總之有些詞沒必要追求解釋,你我心知肚明即可。
蒙大奇究竟是什麼意思??
蒙太奇,是電影構成形式和構成方法的總稱。
蒙太激——是法語montage的譯音,原是法語建築學上的一個術語,意為構成和裝配。後被借用過來,引申用在電影上就是剪輯和組合,表示鏡頭的組接。
簡要地說,蒙太奇就是根據影片所要表達的內容,和觀眾的心理順序,將一部影片分別拍攝成許多鏡頭,然後再按照原定的構思組接起來。一言以蔽之:蒙太奇就是把分切的鏡頭組接起來的手段。
由此可知,蒙太奇就是將攝影機拍攝下來的鏡頭,按照生活邏輯,推理順序、作者的觀點傾向及其美學原則聯結起來的手段。首先,它是使用攝影機的手段,然後是使用剪刀的手段。
當然。電影的蒙太奇,主要是通過導演、攝影師和剪輯師的再創造來實現的。電影的編劇為未來的電影設計藍圖,電影的導演在這個藍圖的基礎上運用蒙太奇進行再創造,最後由攝影師運用影片的造型表現力具體體現出來。
在電影的製作中,導演按照劇本或影片的主題思想,分別拍成許多鏡頭,然後再按原定的創作構思,把這些不同的鏡頭有機地、藝術地組織、剪輯在一起,使之產生連貫、對比、聯想、襯托懸念等聯繫以及快慢不同的節奏,從而有選擇地組成一部反映一定的社會生活和思想感情、為廣大觀眾所理解和喜愛的影片,這些構成形式與構成手段,就叫蒙太奇。
綜上所述,可見電影的基本元素是鏡頭,而連接鏡頭的主要方式、手段是蒙太奇,而且可以說,蒙太奇是電影藝術的獨特的表現手段。
既然一部影片的最小單位是鏡頭,那麼,這電影的基本元素——鏡頭,究竟是什麼呢?它和蒙太奇又有什麼關係呢7我們知道,鏡頭就是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焦距、用不同的時間一次拍攝下來,並經過不同處理的一段膠片。實際上,從鏡頭的攝製開始,就已經徵使用蒙太奇手法了。
就以鏡頭來說,從不同的角度拍攝,自然有著不同的藝術效果。如正拍、仰柏、俯拍、側拍、逆光、濾光等,其效果顯然不同。就以本同焦距拍攝的鏡頭來說,效果也不一樣。比如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寫、大特寫等,其效果就不一樣。再者,經過不同的處理以後的鏡頭,也會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加之,由於空格、縮格、升格等手法的運用,還帶來種種不同的特定的藝術效果。再說,由於拍攝時所用的時問不同,又產生了長鏡頭和短鏡頭,鏡頭的長短也會造成不同的效果的。
同時,在連接鏡頭場面和段落時,根據不同的變化幅度、不同的節奏和不同的情緒需要,可以選擇使用不同的聯接力法,例如談、化、劃、切、圈、掐、推、拉等。總而言之,拍攝什麼樣的鏡頭,將什麼樣的鏡頭排列在一起。用什麼樣的方法連接排列在一起的鏡頭,影片攝製者解決這一系列問題的方法和手段,就是蒙大奇。如果說畫面和音響是電影導演與觀眾交流的“語彙”,那麼,把畫面、音響構成鏡頭和用鏡頭的組接來構成影片的規律所運用的蒙太奇手段,那就是導演的“語法”了。
對於一個電影導演來說,掌握了這些基本原理並不等於精通了“語法”,蒙太奇在每一部影片中的特定內容和美學追求中往往呈現著千姿百態的面貌。
蒙太奇對於觀眾來說,是從分到分。對於導演來說,蒙太奇則先是由合到分,再分切,然後又由分到合,即組合。分切的最小單位是鏡頭,因此導演應寫出分鏡頭劇本。作為觀眾,應當怎樣從蒙太奇的角度來鑑賞導演的藝術呢?說到底,蒙太奇是導演用來講故事的一種方法;聽的人總希望故事講得順揚、生動,富有感染力又能調動起觀眾的聯想,引起觀眾的興趣,這些要求完全適用於蒙太奇。觀眾不僅僅滿足於弄清劇情校概。或一般地領悟到影片的思想意念,而是要求清晰而流暢地感知影片敘述流程的每一個環節和細部,—部影片的蒙太奇首先應讓觀眾看懂。
現在,一部當代的故事影片......
七七四十九天是什麼意思
七七49天的超度來源於佛教,
佛教給中國傳統喪葬禮儀程序帶來了所謂“七七追薦”。七七追薦又稱七七齋、水陸道場、水陸大會、水陸會、水陸齋儀等,是一種超度死者亡靈的大法會,主要來源於佛教信仰。在佛教的輪迴轉世觀念中,人死後在七七四十九日內,經過七個階段隨業力投生,也就是說四十九日是個緩衝期,除了極好的人立即上天,極壞的人立即下地獄外,絕大多數人經過超度可以贖罪,能投個好胎,七七追薦便是為了替死者消罪免禍、誦經修佛,以投入善良之家,因而延請和尚設齋唸經,禮佛拜仟,追薦亡靈。七七追薦在南北朝開始流行於世。
每逢七日在家裡點燈、焚紙、燒香來祭奠。孝子百日內不準剃頭刮臉,也不準赴宴飲酒、娛樂。服喪期滿,要念經,併到墳前祭奠換孝亥至百日、週年、三週年時,至親都來祭奠。遇喪人家,當年春節時一般不貼春聯,如貼只貼黃、綠紙對聯。
什麼所為什麼的成語 5分
查遍所有帶所的成語未見你要求的,詳細如下
暢所欲為 痛痛快快地做想做的事
不知所可 可:合宜,好。指不知道該怎樣辦才好
不知所云 雲:說。不知道說的是什麼。言語混亂或空洞,令人摸不著頭腦
尺有所短 比喻事物有其短處,並非在所有的情況下都是合適的
各取所需 各自選取自己所需要的
精誠所至 人的真誠的意志所到
阿其所好 阿:曲從;其:他的;好:愛好。指為取得某人的好感而迎合他的愛好。
理所必然 指按道理必定如此
力所不及 及:達到。憑自己的力量不能做到
流落失所 流轉淪落,沒有安身的地方
茫無所知 一點也不知道
不出所料 事由變化,在預料之中。
不得其所 原指未得善終,後指沒有得到適當的安頓。也指不能達到目的。
不知所措 措:安置,處理。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形容處境為難或心神慌亂。
不知所以 以:原因。不明白為什麼是這樣。指不知道原因。
不知所終 終:最後,結局。不知道結局或下落。
暢所欲言 暢:盡情,痛快。暢快地把要說的話都說出來。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短:不足,長:有餘。比喻各有長處,也各有短處,彼此都有可取之處。
從心所欲 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樣便怎樣。
答非所問 回答的不是所問的內容。
大失所望 表示原來的希望完全落空。
大勢所趨 大勢:指整個局勢。整個局勢發展的趨向。
丹之所藏者赤 比喻交朋友必須謹慎選擇。
得其所哉 所:處所,環境。找到了適合於他的地方。指得到理想的安置。
多歷年所 歷:經歷;年所:年數。經歷的年數很多。
奪人所好 強奪別人所喜歡的人或物。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談行動離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據常情所能想象的。
鋒芒所向 向:指向。指鬥爭中矛頭所指的地方。
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 指福禍互為因果,互相轉化。
各有所短 短:不足。各有各的不足。
各得其所 原指各人都得到滿足。後指每個人或事物都得到恰當的位置或安排。
各盡所能 各人儘自己的能力去做。
各取所長 指要善於運用事物或人本身所具有的長處。
各有所職 各人有各人負責的事。比喻分工明確。
各有所好 好:愛好。各人有各人的愛好。指人的愛好出自人的本性,只應聽其自然。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比喻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壞的結果。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自己不願意的,不要加給別人。
計無所出 計:計策,辦法。想不出什麼辦法。
計無所施 計:計策;施:施展。再也沒有可施展的計謀了。
見所未見 看到從來沒有看到過的。形容事物十分稀罕。
盡其所長 盡:全部用出;長:特長,擅長。把所擅長的東西全部發揮出來。
流離失所 流離:轉徒離散。無處安身,到處流浪。
理所當然 按道理應當這樣。
力所能及 在自己力量的限度內所能做到的。
老有所終 年老者能有個合適的歸宿。
千人所指 千人:眾人,許多人;指:指責。為眾人所拇,。
前所未有 從來沒有過的。
前所未聞 從來沒有聽說過。
千夫所指 為眾人所指責。形容觸犯眾怒。
若有所失 好象丟了什麼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樣子。也形容心裡感到空虛。
強人所難 勉強人家去做他不能做或不願做的事情。
人心所向 向:歸向,嚮往。指人民群眾所擁護的,嚮往的。
十目所視,十手所指 指個人的言論行動總是在群眾的監督之下,不允許做壞事,做了也不可能隱瞞。
所向披靡 所向:指力所到達的地方;披靡:潰敗。比喻力量所達到的地方,一切障礙全被掃除。
所向無敵 敵:抵擋。力量所指向的地方,誰也抵擋不住。形容力量強大,無往不勝。
屠所牛羊 比喻臨近死亡的人......
美德是什麼意思
美德 【詞語】:美德
名詞,形容詞
【註音】:měi dé
【釋義】:指高尚的道德行為和優良的道德品質。不同時代和社會有不同的具體內容。古希臘奴隸主把智慧、勇敢、節制與正義這四主德作為主要美德。中世紀基督教提倡信仰、希望和仁愛三種基本美德。中國古代儒家提出孝、悌、忠、信四種美德。在社會主義社會,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五愛是每個公民應當具備的基本美德,同時肯定勤勞、勇敢、節儉、誠實等歷代勞動人民的傳統美德。
道德感是人的獨特品質的一個組成部分。
道德的根本,是自制心和克己心,使自身的本能服從全體。
道德的最大祕密就是愛,或者說,就是逾越我們自己的本性,而溶人旁人的思想、行為或人格中存在的美。
當良心、羞恥心、責任心和事業心在你的心靈中永遠紮下根來的時候,你就會形成一種有道德的個性。
美德大都包含在良好的習慣之內。
法國教育家安德烈·孔特-斯蓬維爾提出人類的18種美德:
1、禮貌
2、忠誠
3、明智
4、節制
5、勇氣
6、正義
7、慷慨
8、憐憫
9、仁慈
10、感激
11、謙虛
12、單純
13、寬容
14、純潔
15、溫和
16、真誠
17、幽默
18、愛情
而< <美德書> >展現給我們的是人類本性中永遠不變的十大美德: 美德書>
同情(Compassion)
自律(Self-Discipline)
責任(Responsibility)
友誼(Friendship)
工作(Work)
勇氣(Courage)
毅力(Perseverance)
誠實(Honesty)
忠誠(Loyalty)
信念(Faith)
每一種美德各自成章,這些美德無疑是人類作為一個種群得以衍續和發脹的重要精神遺產.
生活中處處有美德,寬容亦是一種美德,擁有一顆寬容,忍讓的心,凡事一寬廣的胸懷去坦然面對,包容別人的失誤,改正自己的錯誤,生活才會更輕鬆.
同情是一種美德.同情可能會讓我們上當,因而我們不會同情了,也不會愛了.可是,沒有同情,就沒有善良和愛,就沒有美.那就是我們自己的死亡,當有一天,你也需要被同情,你也希望被同情時,你會這麼想麼?
美德(virtue)的拉丁文詞根是vir,意思是man(男人),所以,美德的本意是manliness,即男子氣概,力量和勇氣。美德是一種道德倫理學上的專用名詞,美德是一種修養,不是與生俱來.而是後天的學習和感悟.在獲取友誼、播撒情愛的過程中,美德總是閃爍一種奇特靚麗的光芒.眾所周知,所有外在的東西,比如皮膚的顏色、相貌的美醜、家庭背景、出生地、宗教、性別、銀行餘額等等,並不是衡量一個人真正價值的標準.只有美德,是代表我們價值永遠的商標.
男人的美德是懂得管理國家,女人的美德是懂得管理家庭。世界上有數不清的美德,每個不同年齡、不同身份的人都有不同的美德。美德是獲得美好事物的希 望和能力。正義是一種美德,誠實是一切美德的基礎,平和是一種美德 平和是待人處事的一種態度,也是做人的一種美德。 寬容是平和的外觀。平和的人厚德待物,雅量容人,推功攬過,能屈能伸。“原諒失敗者之心,注意成功者之路”,處事方圓得體,待人寬嚴得宜。...
殤暘什麼意思
五言古詩是中國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全篇由五字句構成。
漢代以前,偶有五言的詩句,但沒有完整的五言詩。五言詩是在兩漢民謠和樂府民歌中首先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據《漢書.五行志》和《尹賞傳》索引西漢成帝時歌謠,已為完整的五言形式;東漢時五言歌謠繼續產生,並被採入樂府,其中如《陌上桑》、《江南可採蓮》等,已是比較成熟的五言作品。
文人五言詩始於何時,前人的看法頗不一致。舊傳西漢枚乘、李陵、蘇武、班婕妤等人的五言作品,實際上不可靠。今存最早的文人的五言詩當為東漢班固的《詠史》∶
詠史
三王德彌薄。惟後用肉刑。太蒼令有罪。就遞長安城。自恨身無子。困急獨煢煢。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上書詣闕下。思古歌雞鳴。憂心摧折裂。晨風揚激聲。聖漢孝文帝。惻然感至情。百男何憒憒。不如一緹縈。
鍾嶸《詩品》說他「質木無文」,這說明文人初學五言詩體,技巧還很不熟練。
繼作者有張衡《同聲歌》、秦嘉《贈婦詩》和趙壹《疾邪歌》等,表現技巧日趨成熟。東漢末年無名氏《古詩十九首》的出現,標誌著五言古詩已經達到成熟階段。至建安和魏晉南北朝時期,五言詩已「居文辭之要」,成為最盛行的詩體,出現了大批名作。
五言詩可以容納更多的詞彙,從而擴展了詩歌的容量,能夠靈活細緻地書行和敘事。在音節上,奇偶相配,也更富於音樂美。因此,它更為適應漢以後發展的社會生活,從而逐步取代了四言詩的正統地位,成為古典詩歌的主要形式。初唐以後,產生了近體詩,其中即有五言律詩、五言絕句。唐代以後的五言詩便通稱為「五言古詩」或「五古」。
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起源、始末的。詩歌並不例外。如所周知,詩是一種可以歌詠的 韻文。詩和其他藝術形式一樣,起源於勞動。它是為協調勞動節奏而產生的。最初的詩 歌,是人類的集體口頭創作。舊詩起初也是如此。
在文學史上,一般提到舊詩,都把它分為兩種體裁,即"古體詩"和"近體詩"。 這所謂古體詩和近體詩,並不完全是以時代而劃分的,那只是一種體裁的叫法。大家不 要在字義上引起誤會。至於新詩,即白話文的自由詩,不在舊詩之列,也不要誤會它是 近體詩。
所謂近體詩(又稱近體詩,那是古人的叫法),這是與古體詩相對而言的。它們由齊、 樑時代的"新體詩"開始由不大講究規律的詩格,轉入極度講究的了。詩人沈約在這一方 面,建立了一套音的理論,首先就奠定了律詩的基礎。初時只限於五言,七言是由唐代 人所創造的。
律詩和絕句是近體詩的兩大部分。如果明瞭律詩的格律,絕句也可以瞭然;因為絕句是 隨著律詩而來的。
律詩的格律也分五言、七言,是一種每首八句的詩體。它們由一定的平仄和對偶,有和 諧的音節,有整齊的章句。作者不能自由地逾越其範圍和限制。
所謂平仄,就是每一個字,都有平、上、去、入四聲之分。不屬於平聲的,就是仄聲。 關於這,我們下面再作詳談。律詩、絕句每一句都受固定的平仄的限制。
所謂對偶,就是律詩中間四句,必須再字面上成為排偶一對對子,相對成為兩聯。首尾 四句不排。三、四兩句,稱為"前聯"或"頷聯";五、六句,稱為"後聯"或"頸聯"。這些對 句,好比門的雙扉,車的兩輪,凡是虛字和實字,均須銖兩悉稱。有意對、事對、正對? 反對、方法很多,這裡不妨先舉白居易一首題為《草》的五言律詩來看看: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從這首詩不難看出,第三、四句是一幅對子;第五、六句又是一幅對子。但開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