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為什麼不統一朝鮮?
為什麼清朝不統一朝鮮
建立了宗主關係幹嘛要打啊,不划算,再說朝鮮族的戰鬥力歷來很強儲一個倔強的民族,要德服和威服,不能征服,恩威並施,而且地緣決定了朝鮮封建時代不能融入中國的
明朝,清朝為什麼不滅了朝鮮
朝鮮半島資源匱乏,實在沒有佔領的慾望。而且朝鮮軍事實力太弱,朝野黨政頻繁,王室很識時務,總會提前臣服,臣服後也沒有背叛過明清兩朝。
滿清為什麼能滅掉中國卻滅不掉朝鮮
滿清在宋朝時期是女真人,在遼代以及金朝時期就多次進犯朝鮮,欺負朝鮮人。不過朝鮮不過區區彈丸之地,臣服了就行了,沒必要非得拿下,拿下了也很容易脫離的。隋唐時期,光唐朝初年就花費了70年跟朝鮮進行戰爭,雖然唐高宗李治最後奪回遼東,但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李世民雖然也曾經一度包圍平壤,但是仍舊未能攻克。
清朝為什麼不統一朝鮮半島,日本與朝鮮半島兩千年
中國從唐朝之後,就已經放棄了統一朝鮮半島的可能性。
原因就是:支出大於收益,所以,對於朝鮮半島的政權,我們一直採取的“納貢”政策。
清朝為什麼不佔領朝鮮
滿清在宋朝時期是女真人,在遼代以及金朝時期就多次進犯朝鮮,欺負朝鮮人。不過朝鮮不過區區彈丸之地,臣服了就行了,沒必要非得拿下,拿下了也很容易脫離的。隋唐時期,光唐朝初年就花費了70年跟朝鮮進行戰爭,雖然唐高宗李治最後奪回遼東,但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李世民雖然也曾經一度包圍平壤,但是仍舊未能攻克。
清朝時期朝鮮是不是中國的?
不是。
朝鮮從西漢時期就是中國的藩屬國。在清朝,朝鮮除了向清朝朝貢和賀正朔無外交。清朝朝廷有什麼大事曉諭全國的同時,必發詔書告知朝鮮;朝鮮大事亦呈告清朝。朝鮮國王即位要清朝冊封,清朝負責朝鮮的安全。但是朝鮮並不是屬於中國的,清朝的版圖也不包括朝鮮部分。
清朝沒有攻打朝鮮嗎
1627年丁卯(明天啟七年,朝鮮仁祖五年,後金天聰元年)正月初八,皇太極以朝鮮“助南朝兵馬侵伐我國”、“窩藏毛文龍”、“招我逃民偷我地方”、“先汗歸天……無一人吊賀”四項罪名,對朝鮮宣戰。他命阿敏、濟爾哈朗、嶽託等人率軍東征,阿敏率領三萬餘騎渡過鴨綠江,攻佔義州,濟爾哈朗則率領大軍進攻毛文龍駐紮的鐵山。毛文龍退居皮島。阿敏認為皮島隔海相望,沒有水師,無法進攻,而義州則被後金輕易攻取,說明朝鮮防禦力量很弱,足以取勝。因此,後金把進攻目標轉為朝。阿敏率領大軍南下,一面放兵四掠,一面以待朝鮮請和。仁祖得到後金大軍南下、定州失守的消息,驚恐萬狀,將后妃送到江華島避難。阿敏部將乘勝前進,先後攻佔安州、平壤,至中和乃停止前進,駐營安扎。此時仁祖也已逃往江華島,並命使臣到後金營中投書求和。雙方經過一個多月的談判,朝鮮迫於後金的軍事壓力,基本上答應了後金提出的入質納貢、去明年號、結盟宣、約為兄弟之國等要求,惟有永絕明朝一條不同意。最後阿敏讓步,向朝鮮表示“不必強要”。三月初三,仁祖率領群臣和後金代表南木太等八大臣在江華島焚書盟誓。雖然阿敏在盟誓上署名了,但是對朝鮮誓文不滿意,便令八旗將士分兵擄掠三日,使朝鮮京畿道海邊一帶“盡成空壤”。隨後後金撤軍到平壤,奉皇太極命令不再後撤,揚言“大同江以西,不可復還”,又逼迫朝鮮簽訂了平壤誓約,在中江、會寧開市、索還後金逃人、追增貢物。這次入侵,在朝鮮歷史上被稱為“丁卯胡亂”或者“丁卯虜亂”。
1636年丙子(明崇禎九年,朝鮮仁祖十四年,後金崇德元年),皇太極正式由汗改稱皇帝,改國號大清,族名滿洲。他事先將此事通報朝鮮,希望朝鮮參與勸進。朝鮮聞訊大譁,積累近10年的憎惡、羞辱情緒一併迸發。朝鮮臣僚紛紛痛切陳詞,“使彼虜得知我國之所秉守,不可以幹紀亂常之事有所犯焉。則雖以國斃,可以有辭於天下後世也”。在一片慷慨激昂的氣氛下,仁祖拒不接見後金使團,不接受其來書。後金使團憤然離開漢城,沿途百姓“觀者塞路,頑童或擲瓦礫以辱之”。該年四月,皇太極在瀋陽正式舉行稱帝大典,朝鮮使臣羅德憲、李廓拒不下拜。皇太極非常氣憤,認為這是朝鮮國王有意構怨,決定舉兵再徵朝鮮。該年十二月二日,皇太極親自統帥十萬大軍親征朝鮮。清軍渡江後,揚野戰之長,舍堅城而不攻,長驅而南,僅僅十二天便抵達王京城下。京畿之內“上下惶惶,罔知所為,都城士大夫,扶老攜幼,哭聲載路”。仁祖再次將王妃、王子和大臣妻子送往江華島避難,自己則率領文武百官退守南漢山城等待各路勤王軍的到來,同時派出崔鳴吉等人赴清營談判,拖延時間。朝鮮請和書中寫道“朝鮮國王謹上言於大清寬溫仁聖皇帝:小邦獲戾大國,自速兵禍,棲身孤城,危迫朝夕……如念蒙丁卯誓天之約,恤小邦生靈之命,容令小邦改圖自新,則小邦之洗心從事,自今始矣。必欲窮兵,小邦理窮勢極,以死自期而已”云云。皇太極見朝鮮君臣求和之切,毫無鬥志,乃對其迫降,下令清軍包圍南漢山城,伐木列柵,繞城駐守,山城內糧草斷絕,不得不殺馬充飢。各路勤王軍隊也被清軍擊敗,朝鮮君臣只有坐困孤城。仁祖曾經爬到南漢山城的南門,看到城下清軍黑壓壓一片,不禁長嘆。清軍在望月峰上升白旗書招降二字,又致書仁祖,令其出城投降。仁祖則復書“重圍未解,帝怒方盛”,所以不能出城請降,“古人有城上拜天子者,蓋以禮有不可廢,而兵威亦可怕也……”。見朝鮮方面還在糾纏於出城投降的細節,不耐煩的皇太極下令用火炮攻城,同時清軍又攻佔了江華島,俘虜王妃、王子、宗室76人,消息傳來,見大勢已去,仁祖只好求和。1637年正月三十日,仁祖率領群臣出南漢山城,徒步前往漢江東岸的三田浦清營拜......
中國古代為什麼一直沒有徵服朝鮮
朝鮮有被中國直接統治過。
商朝末期,商紂王的叔叔箕子因政見不合,帶領5000餘人出走,成為了繼微子啟後的一大反對派勢力,其勢力範圍在現在的長白山一帶。武王伐紂成功後,曾經去尋找箕子,後來在武王勸說下,箕子同意歸附周王室。諸侯分封時,箕子被封為諸侯,其封國就在現在的朝鮮境內,向西與燕國接壤。史書上把它叫做“箕氏朝鮮”。此後的八百年裡,箕氏朝鮮一直是以周朝的諸侯國存在的。
秦末漢初,一支起義軍兵敗在燕人衛滿率領向東退卻,乘機滅掉了箕氏朝鮮,並重新建國,並以平攘為都城。史書上把它叫做“衛氏朝鮮”,其勢力範圍擴張到了現在的漢城一帶。在現在的朝鮮和韓國的史學界,都稱這兩個時期為殖民時代。
漢武帝時,發兵滅掉衛氏朝鮮,在朝鮮半島北部設立樂浪、玄菟、臨屯、真番四郡。衛氏朝鮮移民南遷,建立以辰韓、馬韓和弁韓為中心的辰國,史稱“三韓”時代(現在的韓國國名出處)。漢末,由於漢朝的解體,辰國也發生分裂,一分為三,是為新羅,百濟和高句麗,史稱三國時代。
唐高宗時,新羅在唐朝協助下,相繼滅掉百濟和高句麗,第一次統一了朝鮮半島,定都慶州,史稱新羅時代。
9世紀,農民起義,在朝鮮半島上相繼又建立了後百濟和高麗王朝,史稱後三國時代。926年,高麗統一朝鮮半島。此後,高麗相繼被契丹和女真人擊敗,成為了遼和金的屬國。1280年,高麗被元朝所滅,成為元朝的一個省。
1387年,為蒙古勢力的附屬,高麗王派大將李成桂帥兵攻打明朝。李成桂拒絕出兵,發動兵變,1392年自立為王,定國號“朝鮮”,史稱李氏朝鮮(李姓也由此成為朝鮮和韓國一個大姓)。1591年,曰本入侵朝鮮,明出兵援助,擊敗曰軍。從此,朝鮮成為明朝的潘屬國。有自己的各項權利,但不能稱帝,只能稱王。
1618年,朝鮮出兵援助明朝同後金作戰,由此得罪了後金,1636年,清軍滅掉朝鮮,朝鮮成為了清朝的屬國。
清朝末年,曰本在侵朝和甲午戰爭中獲勝,日本就成為了朝鮮新的保護國。1897年,朝鮮皇帝高宗在俄羅斯支持下宣佈獨立,脫離曰本控制,改國號為“韓國”,從此,朝鮮變成了韓國。
1905年,曰本重新取得對韓國的控制權,並於1910年正式吞併韓國,史稱“曰韓合併”。在此期間,曰本對韓國實行了殘酷的殖民統治,方方面面都全部曰化,包括語言、文化、生活習慣等等(我們在韓劇中可以看出來,即便到了現在,韓國人的生活習慣和曰本都差不多,睡塌塌米、跪坐、極端的男權主義等等)。
1945年,曰本投降,朝鮮半島獲得光復。在美蘇支持下,以三八線為界成立了兩個意識形態對立的政權,南部仍以韓國為名,北部則以古代的朝鮮為名。1950年6月25曰,朝鮮向韓國開戰,朝鮮戰爭爆發。由於韓國軍隊瞬間崩潰,美軍介入,最終也導致了中國的介入。1953年7月23曰,雙方停戰,以三八線為界,由聯合國委派瑞士和瑞典駐軍設立軍事警備區,監督雙方的動向。從此,朝鮮半島一分為二,由原來的統一國家人為的分成了兩個獨立的主權國家。1969年,韓國的經濟首次超過朝鮮,1992年,中韓建交,中國正式承認韓國。
由於朝鮮地方偏僻多山。人煙稀少。周邊民族繁多。統治起來不划算。不但沒有稅收,還要國家給予補貼。所以歷史上中國一直沒有像日本那樣強烈吞併朝鮮的意願。
為什麼滿清可以滅的中國卻滅不掉朝鮮 還有歷代中國 連幾乎滅了德國的蒙古都沒有滅掉朝鮮 還讓他的國王
因為,滿清沒那麼強大的足夠多的兵力四處出兵,滿清初期只有不到100萬的人口,能有多少軍隊呢?佔領整個中國後,需不需要駐軍??所以,滿清採取的是:佔領中國為大,其它周邊的,只要朝貢就可以了。也算是名義上的佔領吧。至於,蒙古為什麼沒有滅掉朝鮮?那是因為,朝鮮有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偏安一隅、並且還天寒地凍、就算拿下朝鮮,也得不償失。和親政策,古則有之,因為佔領中原的政權,時間一長,必須被同化了,否則也呆不長,所以,中原的政權慢慢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都把尚武精神消磨的一乾二淨,為了保住自己的統治地位和短暫的和平,只有和親是個緩兵之計了唄。但是,你仔鄲看,和親真的只是緩兵之計而已,因為和親的對象,一般也不是特別強大,他真的要攻打中原也是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的,所以,就構成了,短暫的和平,雙方各有所需,和親就有了一定的政治背景了。看在我手打這麼多的份上,把分給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