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古文中的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09-27

“是”在古文中是什麼意思

◎ 是 shì

〈名〉

(1)商業、職業或政府的事務、業務或國務 [affairs]

“國是”並不是一般的國事,而是治國的大政大策。“是,則也”(《爾雅·釋言》),而“則,常也”,“法也”(《爾雅·釋詁》)。

君臣不合,則國是(國家正確的方針大計)無從定矣。——范曄《後漢書》

(2)又如:是事(事事,凡事);國是

(3)姓

◎ 是 shì

目前姓氏在中國人口普查中,總數非常少,已屬極其稀有的姓氏。例如:是灝亮

〈代〉

(1)此,這 [this;that]

是謂伐德。——《詩·小雅·賓之初筵》

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孟子·告子下》

安有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驚者。——漢· 賈誼《論積貯疏》

而獨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唐·柳宗元《小石城山記》

(2)又如:是日(此日,這一天);是夕(這天晚上);是處(這裡;此處);是長是短(這樣長這樣短;如此這般);是月(這個月);是年(今年);是可忍,孰不可忍

◎ 是 shì

〈形〉

(1)會意。小篆字形,從日正。本義:正,不偏斜。

(2)同本義 [right]

是,直也。——《說文》。按十目燭隱曰直,以日為正曰是。

而疑是精粗之體。——《禮記·玉藻》。疏:“謂正也。”

上九,濡其首,有孚失是。——《易·未濟》

(3) 對的,正確的 。[correct]

王弗是。——《國語·楚語》。注:“理也。”

使目非是,無慾見也。——《荀子·勸學》。注:“謂正道也。”

立是廢非。——《淮南子·脩務》。注:“善也。”

彼人是哉。——《詩·魏風·園有桃》

雖不謂吾言為是,而亦無詞相答。——清· 林覺民《與妻書》

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4)又如:是非堆(招惹是非的人);是非垓(是非窩);是非渦(矛盾糾紛的中心);是非場(矛盾糾紛的場所);

(5)概括之詞。凡是,任何 [every;any]。如:是人(猶人人,任何人);是事(事事;凡事);是件(件件);是處(到處;處處)

◎ 是 shì

〈動〉

(1)贊同;認為正確;肯定 [praise;justify]

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後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清· 劉開《問說》

(2)又如:是古非今(崇尚古代的,貶低現代的);是是非非(肯定正確的,否定錯誤的。指評定是非);各是其是;深是其言

(3)訂正 [correct]。如:是正(訂正;校正)

(4)遵從,以為法則 [follow]

不法先王,不是禮義。——《荀子》。楊柳橋詁:“《爾雅》:‘是,則也。’”

(5)關係詞。表示肯定判斷之詞 [be]

正是四國。——《詩·曹風·鳲鳩》

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清· 林覺民《與妻書》

汝是大家子,仕宦於臺閣。——《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6)又如:今天是端午節;只能是他來電話

(7)表示兩種事情同一,或後者說明前者

原其理,當是為谷中大水衝激,沙土盡去,唯巨石巋然挺立耳。——宋· 沈括《夢溪筆談》

(8)又如:他不是學生

(9)表示陳述的對象屬於“是”後面所說的情況。如:院子裡是冬天,屋子外是夏天

(10)表示所說的幾樁事物互不相干。如:對是對,錯是錯,不能混為一團

(11)表示存在 [be;exist]。如:房子前面是禾場

(12)表示讓步 [be…,but]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美景虛設。——宋· 柳永《雨霖鈴》

(13)又如:料子是好料子,就是貴了點

(14)表示適合 [be suit]。如:放的是地方

(15)嘗試。用同“......

古文中其是什麼意思

【其】

(一)用作代詞,又分幾種情況:

1.第三人稱代詞.作領屬性定語,可譯為"他的","它的"(包括複數).

①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廉頗藺相如列傳》)

2.第三人稱代詞.作主謂短語中的小主語,應譯為"他""它"(包括複數).

①秦王恐其破壁.(《廉頗藺相如列傳》)

3.活用為第一人稱或第二人稱.譯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①今肅迎操,操當以肅還付鄉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赤壁之戰》)

4.指示代詞,表示遠指.可譯為"那""那個""那些""那裡".

①及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遊褒禪山記》)

②今操得荊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戰》)

5.指示代詞,表示近指,相當於“這”“這個”“這些”.

①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說》)

5.指示代詞,表示"其中的",後面多為數詞.

①於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石鐘山記》)

(二)用作副詞.

1.加強祈使語氣,相當於“可”、“還是”.

①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其:可要)

2.加強揣測語氣,相當於“恐怕”、“或許”、“大概”、“可能”.

①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師說》)

②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莊暴見孟子》)

3.加強反問語氣,相當於“難道”、“怎麼” .

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三)用作連詞.

1.表示選擇關係,相當於“是……還是……” .

①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馬說》)

2.表示假設關係,相當於“如果”.

①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餘之專耳.

(四)助詞,起調節音節的作用,可不譯.

①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離騷》)

【何其】譯為“多麼”.

①至於誓天斷髮,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傳序》)

或在古文中的意思是什麼?

(1)

用作虛詞 [or] (1)∶表示選擇或列舉。如:或是(連詞。表示選擇或並列關係);或乃(或者。常用於句首表示變換敘述內容) (2)∶在不同或不相似的事物、狀況或行動之間的一個抉擇。如:有病或無病,他不都應該在這裡 (3)∶近似、可疑或不肯定。如:在五天或六天之內 (4)∶兩個詞或兩個短語同義、等義或替換的性質

或盡粟一石。――唐·韓愈《雜說》

君實或見恕。――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或異二者之為。――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或能免乎。――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2)

又如:跌下懸崖或峭壁

(3)

表示假設。猶倘若,假使 [if]。如:或若(假使,倘或)

huò

(1)

或許,也許。表示不肯定 [perphaps]。如:或是(或許;也許是);或恐(也許;可能);你仔細找一找,或能找到

(2)

間或,有時 [occasionally;sometimes]

或長煙一空。――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或至相毆。――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3)

又如:或時(有時)

huò

(1)

通“惑”。迷惑 [puzzle]

夜半,而城上四面鼓譟,敵人必或。――《墨子·備蛾傳》

無或乎王之不智也。――《孟子·告子上》

擅創為令,迷或其君。――《管子·回稱》

買則失實,賣則失理,其疑或滋益甚。――《鹽鐵論·錯幣》

貧賤吾恐其或失也。――《大戴禮記·曾子制言》

別從東道,或失道。――《漢書·霍去病傳》

惟恐或後。――清·周容《芋老人傳》

(2)

又如:或或(迷惑。或,通惑);或亂(昏亂;惑亂);或疑(懷疑,疑惑;有人懷疑)

huò

語氣詞,在否定句中加強否定語氣

莫或興之。――清·黃宗羲《原君》

莫或除之。

或許

huòxǔ

(1)

[perhaps]∶可能但不肯定;也許

他或許沒有趕上火車

(2)

[maybe]∶不一定

他或許能來

或曰

huòyuē

[someone says] 有人說。這是設問。或,不定代詞,不是連詞裡的“或”

或則

huòzé

[or] 或許(表選擇)

明天我或則去圖書城,或則去圖書館

或者

huòzhě

[maybe;perhaps] 也許

或者其於道不遠矣。――唐·柳宗元《柳河東集》

或者曰。――清·洪亮吉《治平篇》

你趕快走,或者還能趕上末班車

或者

huòzhě

(1)

[or]∶在可供選擇的東西、狀況或過程中的挑選

決定學醫或者學法律

(2)

[either…or…]∶連接詞、詞組或分句,表示從兩種以上的事物中選擇一種,或兩種以上的事物同時存在

這個任務可以交給小李或者小張

huò ㄏㄨㄛˋ

(1)

也許,有時,表示不定的詞:~許。~者(a.也許;b.連詞,用在敘述句裡,表示選擇關係。均亦單用“或”)。~然。~則。

(2)

某人,有的人:~告之曰。

(3)

稍微:不可~緩。不可~忽。不可~缺。

多半是“有時”啦...

把在古文中是啥意思?

(一) 【把】:【篆書】字形從手,巴聲。【形聲】。 【本義】:抓住,拿:把酒問青天|把盞言歡|把握。 【轉註】:①控制,掌握:把犁|把舵②看守:把風|把門③手推車,或物的柄:車把|火把4.可以用手拿的小捆:草把|稻把⑤量詞:出把力|一把米⑥介詞,和將相當:把話所明白 【假借】:放在量詞百、千、萬等數詞後面,表示約略估計:丈把高|個把月|百把兩 (二) 【把(木霸)】字形從手,霸聲。【形聲】。同音假借,簡化為把。 【本義】:器具上便於用手拿的部分:刀把子|印把子 【轉註】:花,葉或果實的柄:花把|梨把

相關問題答案
用古文中的意思?
實在古文中的意思?
不然在古文中的意思?
而古文中的意思是什麼?
外見在古文中的意思?
是秋在古文中的意思?
向在古文中的意思?
如何在古文中的意思?
可憐在古文中的意思?
顧在古文中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