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的特點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12-22

春節的習俗和特點。

中國春節習俗 祭 灶 我國春節,一般是從祭灶揭開序幕的。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為二十五日舉行祭灶。 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人們稱這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龕大都設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的神像。沒有灶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牆上的。有的神像只畫灶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為"灶王奶奶"。這大概是模仿人間夫婦的形象。灶王爺像上大都還印有這一年的日曆,上書"東廚司命主"、"人間監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兩旁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爺自上一年的除夕以來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護和監察一家;到了臘月二十三日灶王爺便要上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彙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送灶神的儀式稱為"送灶"或"辭灶"。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彙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的命運交於灶王爺之手。因此,對一家人來說,灶王爺的彙報實在具有重大利害關係。 送灶,多在黃昏入夜之時舉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擺上桌子,向設在灶壁神龕中的灶王爺敬香,並供上用飴糖和麵做成的糖瓜等。然後將竹篾紮成的紙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飴糖供奉灶王爺,是讓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還將糖塗在灶王爺嘴的四周,邊塗邊說:"好話多說,不好話別說。"這是用糖塞住灶王爺的嘴,讓他別說壞話。在唐代著作《輦下歲時記》中,間有"以酒糟塗於灶上使司命(灶王爺)醉酒"的記載。人們用糖塗完灶王爺的嘴後,便將神像揭下,和紙與煙一起上天了。有的地方則是晚上在院子裡堆上芝麻秸和松樹枝,再將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請出神龕,連同紙馬和草料,點火焚燒。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時一家人圍著火叩頭,邊燒邊禱告: 今年又到二十三, 敬送灶君上西天。 有壯馬,有草料, 一路順風平安到。 供的糖瓜甜又甜, 請對玉皇進好言。 送灶君時,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數名,喬裝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為"送灶神",以此換取食物。 送灶習俗在我國南北各地極為普遍,魯迅先生曾寫有《庚子送灶即事》詩: 只雞膠牙糖,典衣供瓣香。 家中無長物,豈獨少黃羊。 他在《送灶日漫筆》一文中說:"灶君上天的那日,街上還賣著一種糖,有柑子那麼大小,在我們那裡也有這東西,然而扁的,像一個厚厚的小烙餅。那就是所謂'膠牙餳'了。本意是在請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調嘴學舌,對玉帝說壞話。"魯迅詩中提到"黃羊"的典故,出於《後漢書·陰識傳》:"宣帝時,陰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臘日晨炊,而灶神形見,子方再拜受慶;家有黃羊,因以祀之。自是巳後,暴至鉅富。至識三世,而遂繁昌,故後常以臘日祀灶而薦黃羊焉。"陰子方看見灶神,殺黃羊祭祀,後來交了好運。從此,殺黃羊祭灶的風俗就流傳下來了。 唐宋時祭灶的供......

春節是幾月幾日有什麼特點

公曆2011年2月3日,星期四,辛卯年[兔年]。農曆正月初一是春節,即農曆新年,俗稱“過年”。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

春節有哪些基本的特徵

以下是一個大而全的回答

中國春節習俗

祭 灶

我國春節,一般是從祭灶揭開序幕的。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為二十五日舉行祭灶。

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人們稱這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龕大都設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的神像。沒有灶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牆上的。有的神像只畫灶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為"灶王奶奶"。這大概是模仿人間夫婦的形象。灶王爺像上大都還印有這一年的日曆,上書"東廚司命主"、"人間監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兩旁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爺自上一年的除夕以來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護和監察一家;到了臘月二十三日灶王爺便要上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彙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送灶神的儀式稱為"送灶"或"辭灶"。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彙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的命運交於灶王爺之手。因此,對一家人來說,灶王爺的彙報實在具有重大利害關係。

送灶,多在黃昏入夜之時舉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擺上桌子,向設在灶壁神龕中的灶王爺敬香,並供上用飴糖和麵做成的糖瓜等。然後將竹篾紮成的紙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飴糖供奉灶王爺,是讓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還將糖塗在灶王爺嘴的四周,邊塗邊說:"好話多說,不好話別說。"這是用糖塞住灶王爺的嘴,讓他別說壞話。在唐代著作《輦下歲時記》中,間有"以酒糟塗於灶上使司命(灶王爺)醉酒"的記載。人們用糖塗完灶王爺的嘴後,便將神像揭下,和紙與煙一起上天了。有的地方則是晚上在院子裡堆上芝麻秸和松樹枝,再將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請出神龕,連同紙馬和草料,點火焚燒。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時一家人圍著火叩頭,邊燒邊禱告: 今年又到二十三, 敬送灶君上西天。 有壯馬,有草料, 一路順風平安到。 供的糖瓜甜又甜, 請對玉皇進好言。

送灶君時,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數名,喬裝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為"送灶神",以此換取食物。

送灶習俗在我國南北各地極為普遍,魯迅先生曾寫有《庚子送灶即事》詩: 只雞膠牙糖,典衣供瓣香。 家中無長物,豈獨少黃羊。

他在《送灶日漫筆》一文中說:"灶君上天的那日,街上還賣著一種糖,有柑子那麼大小,在我們那裡也有這東西,然而扁的,像一個厚厚的小烙餅。那就是所謂'膠牙餳'了。本意是在請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調嘴學舌,對玉帝說壞話。"魯迅詩中提到"黃羊"的典故,出於《後漢書·陰識傳》:"宣帝時,陰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臘日晨炊,而灶神形見,子方再拜受慶;家有黃羊,因以祀之。自是巳後,暴至鉅富。至識三世,而遂繁昌,故後常以臘日祀灶而薦黃羊焉。"陰子方看見灶神,殺黃羊祭祀,後來交了好運。從此,殺黃羊祭灶的風俗就流傳下......

北京的春節寫出了什麼民俗特點

6 北京的春節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過春節,都有著自己獨具特色的風俗習慣。本文作者——著名語言大師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筆、“俗白”的風格、京味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幅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展示了中國節日習俗的溫馨和美好,表達了自己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喜愛。 文章以時間為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為緯線結構全文。作者先介紹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就開始了:人們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購買年貨、過小年……做好過春節的充分準備。緊接著,詳細描述過春節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吃團圓飯、守歲;初一男人們外出拜年,女人們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廟會;十五觀花燈、放鞭炮、吃元宵。最後寫正月十九春節結束。 文中列舉了大量的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情趣盎然,學生喜聞樂見。全文內容安排有序,脈絡清晰,銜接緊密,詳略得當,推進自然。語言表達樸實簡潔,生動形象,耐人尋味,字裡行間處處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春節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 選編本文的主要意圖,一是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引發瞭解民風民俗的慾望,激起探究傳統文化的興趣;二是學習按一定順序、有詳有略的表達方法,感受作者的語言特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引領學生隨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本課的教學難點:作者為突出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採用的表達方法。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 “農業展覽會”指臘八粥裡的米、豆、乾果的品種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開展覽會。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達方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老北京春節熬臘八粥這一民俗特點。 ②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不許間斷,鞭炮聲日夜不絕。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麼人睡覺,都要守歲。 從第一句話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熱鬧”。透過“萬不得已”“必定”等詞語,可以體驗到人們多麼重視除夕夜“吃團圓飯”,這裡飽含著濃濃親情,浸潤著傳統美德。按照老北京的習慣,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覺,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宿,這叫“守歲”。“守歲”有兩重意義:歲數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歲有珍惜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則是為了給父母延壽。品讀這些句子,不僅瞭解北京的春節習俗,還要深入領悟傳統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③元宵上市,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到了。 此處元宵如同南方的“湯圓”。“除夕真熱鬧”,這是春節的第一個高潮;初一拜年、逛廟會,雖“光景與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樣熱鬧,這是春節的第二個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集市上賣元宵、家家戶戶吃元宵,這是春節的第三個高潮。一個“又”字,表現出作者在結構文章、統籌內容上的匠心獨運。 ④一眨眼,到了殘燈末廟,春節在正月十九結束了。 這句話在文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殘燈:花燈逐漸少了、熄滅了;末廟:廟會的最後一天。從正月初一人們就開始逛廟會,正月初五又到處張燈結綵鬧花燈,到了正月十九,花燈逐漸少了、熄了,廟會也到了最後一天,隆重、熱鬧的春節結束了。十九天“美好快樂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過去了,作者戀戀不捨的心緒躍然句中。這個句子還與課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在臘月的初旬就開始了”相呼應,使文章結構完整,渾然一體。 (2)對詞語的理解。 春節:農曆正月初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也兼指正月初一以後的幾天。俗稱“過年”。 臘月:農曆十二月。 臘八粥:臘八即臘月初八。在臘八這一天,用米、豆等穀物和棗......

相關問題答案
春節的特點是什麼?
短文春雨的特點是什麼?
中秋節的特點是什麼?
中國花道的特點是什麼?
湘菜的特點是什麼?
英語散文的特點是什麼?
大熊貓的特點是什麼?
介紹熊貓的特點是什麼?
槐樹花的特點是什麼?
白楊樹的特點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