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教育法制觀念?

General 更新 2025-01-17

什麼是教育法治觀念

什麼是法制觀念?

首先要知道什麼是“法制”,“所謂法制,是統治階級運用法律手段治理國家的基本制度和方法”。

1 它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從靜態上看,它是法律和制度;另一方面,從動態上看,它是國家機關制定的嚴格執行和遵守的法律制度,依法對國家進行治理的一種方式和原則。是立法、執法、守法和法律監督等一系列活動過程的有機統一,其中心環節是依法辦事。

那麼,法制觀念就是指人們對法制的看法和態度,其核心是對依法辦事的態度。

什麼是法制教育?

現代學校教育是一個複雜而又開放的社會系統。作為這一系統基本要素的教育內容,會隨著社會發展進步和社會成員素質提高而不斷地吐故納新,保守的、甚至反動的教育內容將逐漸地排除出系統之外,科學的、進步的教育內容又會被系統主動吸收。1999年3月,“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治國方略正式寫進現行憲法,法制教育作為實現這一治國方略的重要途徑而被吸納到現代學校教育系統當中,成為現代學校教育內容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

一、法制教育在現代學校教育中的地位

法制教育在現代學校教育中的地位是由現代學校法制教育的功能決定的。我們認為,現代學校法制教育對建立法治國家、造就法治人才和培養守法公民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現代學校法制教育是弘揚法治精神,徹底摒棄“人治”思想的基本途徑。法治精神是指尊崇法律、維護法律的勇氣和毅力。“假定人人都有這種勇氣和毅力,經過相當時間,便可形成一種風氣。風行既久,便會變成習慣。這種習慣一日不形成,法治之實現便一日靠不住,真正的法治是把這種習慣作為條件的”(蔡樞衡)。法治精神是推動法治化進程的源動力,是一種可以沉積的民族文化。中國有著幾千年的專制傳統,卻沒有民主法治的文化遺產,從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傳統文化演繹下來的中國現代文化,不可避免地存在著重人治輕法治的封建殘餘,如果再不強化法制教育,法治精神就無從談起,法治國家就難以實現。現代學校教育的系統性、有組織性、規模性和科學性等顯著特點,使現代學校法制教育在培養受教育者的法治精神中具有特殊的作用。通過學校法制教育,向社會輸送一批又一批具有法治精神的社會成員,就能使整個社會逐漸形成良好的法律文化和法治環境,逐步消除封建人治思想,為最終實現法治國家奠定堅實的基礎。

其次,現代學校法制教育為國家造就合格的法律操作者和守法公民。法治國家是法律主治而不是權力主治的國家,是法律操作者主導而不是行政官僚主導的國家。西方社會幾百年的法治實踐經驗和現代中國二十多年的現代法治建設歷程表明,法治需要執法公僕,需要護法忠臣,需要弘法良才,“必須造就一大批合格的法官、檢察場和律師。”而所有這些法律人才的搖籃就在學校,根本途徑就是學校的法制教育(包括法律教育)。同時,開展法制教育,使社會成員在學法、懂法的基礎上,運用法律武器,參與國家和社會管理,保護自身合法權益,勇於同違法犯罪行為作鬥爭,自覺維護法律尊嚴,這是實現法治國家的基礎性工程。儘管自1986年開始的三次全國性的普法宣傳和正在進行的“四五”普法已經取得明顯成效,但最富有實效的途徑仍然是學校的法制教育,無論從“英才教育”意義上,還是從“普及教育”意義上,唯有學校法制教育才能持久而有效地擔當起培養“法治英才”與“法治公民”這一歷史使命。

第三,現代學校法制教育是教育青少年學生知法、守法,減少青少年犯罪的最有效途徑。青少年犯罪是我國當前最為嚴重的社會問題之一,從數量上看,青少年作案成員佔全部刑事犯罪作案成員的比例逐年增長,在九十年代一個時期以來曾經高達73%。他們以“財”、“色”、“霸”為作案目的,以暴力型、故意型、團伙型為主要方式,嚴重影響社會穩定。同時,犯罪趨於低齡化,在校學生犯罪佔青少年犯罪人數的比例大有增長之勢,江澤民同志在2000年初關於教育問題的談話中所舉的幾個實例,更讓我們對在校學生的法律素質充滿憂慮。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局面,社會變革的原因固然有之,但更主要的一個因素就是我國學校多年來忽視甚至放棄法制教育的結果。 “加強法制重要的是要進行教育,根本問題是教育人,法制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小學、中學都要進行這個教育。”鄧小平同志......

什麼是教育法制的概念

1、小學階段法制教育基本內容

小學生處於知識文化學習、思想觀念形成的初期,理解能力較低,心靈純潔。法制教育內容的遴

選,可以注重基本的道德觀念、淺顯易懂的知識結構、與少年兒童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行為規範。具體

內容可以考慮:《憲法》的國旗、國徽、國歌、首都,民族平等,公民基本權利與義務等;《道路交通

管理條例》的交通信號、交通標誌和交通標線,行人和乘車人等;《環境保護法》的防止環境汙染和其

他公害;《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擾亂公共場所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他人人身權利、侵犯公私財

物、妨害社會管理秩序、違反消防管理等行為;《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對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預防

;《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

2、中學階段法制教育基本內容

中學生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識水平,精力充沛,活潑好動,勤於探索。法制教育內容重在培養良好

的道德情操,牢固的規則意識,公正的基本觀念。具體可以考慮:《民法通則》的基本原則、民事法律

行為、有關民事權利等;《刑法》的基本原則、常見具體犯罪 的成立條件等;《婚姻法》的結婚、家

庭關係;《行政處罰法》的行政處罰種類和設定、行政處罰的適用;《義務教育法》的有關少年兒童接

受教育的權利與義務;《著作權法》的著作權人及其權利、著作權歸屬、權利限制;《消費者權益保護

法》的消費者的權利、經營者的義務;《勞動法》的未成年工特殊保護、職業培訓、社會保險和福利:

《國防教育法》的學校國防教育;《兵役法》的有關服兵役權利與義務、平時徵集、高等院校和高級中

學學生的軍事訓練、軍事院校從青年學生中招收學員等。

3、大學階段法制教育基本內容

大學場具有較強的理解能力與理性思考能力,思想逐步成熟,也面臨著更為廣泛的社會生活。法

制教育的內容應當以實用性、系統性、知識性為重心,樹立合理的法律價值觀,掌握基本的法律技能。

具體地說,結合兩課的法律基礎課程,總體上教學內容可以涉及專業法律教育的15門核心課程,由此構

成大學法制面的教育。然而,鑑於法學的技術性、專業性等特徵,而集中投入的教學資源又不可避免地

存在一定的限度,因而在已有小學、中學法制教育的基礎上,較為系統地掌握法學的支柱學科的基本理

念與技術,可以作為大學法制點的教育。這些支柱學科是,法理學、民法學、刑法學、行政法學、訴訟法學。

什麼是教育法治觀念

什麼是法制觀念?

首先要知道什麼是“法制”,“所謂法制,是統治階級運用法律手段治理國家的基本制度和方法”。

1 它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從靜態上看,它是法律和制度;另一方面,從動態上看,它是國家機關制定的嚴格執行和遵守的法律制度,依法對國家進行治理的一種方式和原則。是立法、執法、守法和法律監督等一系列活動過程的有機統一,其中心環節是依法辦事。

那麼,法制觀念就是指人們對法制的看法和態度,其核心是對依法辦事的態度。

教育的法律法規主觀值基礎是什麼

從主觀方面來看,教育目的首先是教育活動中人的價值選擇。人們在考慮教育目的時往往會受其哲學觀念、人性假設和理想人格等等觀念和價值取向的影響。在社會主義國家,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於全面發展的人格理想是教育目的確定的重要依據。

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用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律的基礎知識來教育年輕後代,使他們從小就受到民主的訓練和守法的教育,懂得和善於履行社會主義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增強法制觀念,養成自覺遵守法律的行為習慣。是德育的內容之一。社會主義國家根據社會主義民主的原則,建立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關係和個人與社會之間的正確關係;而社會主義民主的建設,又必須同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相結合。對學生,通過小學的思想品德課、中學和大學的法律常識課和憲法講座、少先隊和共青團的班級活動,以及課外、校外活動等進行民主與法制的教育。

法律對社會的教育功能是什麼意思

構建和諧社會,需要不斷提高全體公民的法律意識。法具有懲戒功能,同時也有著規範和引導功能,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大多數內容是引導人們如何行為,法律僅靠公務員、法官、檢察官來執行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廣大公民遵紀守法、依法辦事,法律才能充分發揮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過程中的功能和作用。

因此,必須通過開展深入持久的普法教育,提高全體公民的法律素質,增強全體公民的法律意識,使全體公民養成依法辦事的良好行為習慣。只有這樣,法律才能得到普遍的遵守,公平正義才能真正得到實現,人與人之間才能和諧相處,社會秩序才能正規有序。

法制教育內容一句七字 5分

法制教育是以普及法律常識,增強人們的法律意識,培養人們維護和遵守法律的行為習慣目的的宣傳教育活動。這是預防犯罪的重要措施。法制教育的基礎工作是普及法律常識,也包括遵守法律的習慣養成和評價。普及法律常識根據不同的對象,進行不同法律常識教育,不搞一刀切。對未成年人進行法律常識教育,在內容上應以他們生活、學習有直接關聯的未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刑法以及交通法規等法律法規為重點,使他們通過耳熟能詳的法律知識的學習,初步樹立法制觀念和守法意識。開展法制教育要規範和科學。要通過準確、通俗的法律知識宣傳和法律行為評價,指導未成年人的行為。要堅持實踐原則,採取多種形式走出課堂、書本,提高法制教育的效果。這當中,正面教育十分重要。法制教育固然要運作案例進行教育,但必須是用分析、批判的立場、觀點,情節介紹要適度,避免案情的消極影響,避免未成年人的模仿和嘗試。

談談中小學教師如何做到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執教

上傳: 汪有振 更新時間:2012-6-9 17:36:11 汪有振所謂‘依法執教’,就是教師要依據法律法規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其含義有二,一是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要在法律法規所允許的範圍內進行;二是教師要善於利用法律手段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所謂‘以德治教’就是指教師的教學行為要符合《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具體要做到:依法執教,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嚴謹治學,團結協作,尊重家長,廉潔從教,為人師表。”一、教師要實現依法執教首先:要提高教育法律意識,增強教育法制觀念。教育要真正納入法制軌道,也必須首先轉變思想,樹立教育法律意識,增強教育法制觀念。教師在學習過程中,首先對一些重要的法律概念、法律理論應做重點理解和掌握。應完整準確地把握其本質含義以及它們之間的內在邏輯關係。其次,要正確處理好學習教育法律專門知識和一般法律知識的關係。教育法律專門知識和一般法律知識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所以,既要學習一般法律知識,也要掌握具有特殊性的教育基本知識。其次:依法執教,要注意以德治教。面對現在的孩子,教師不應一味地感嘆或抱怨,而應不斷提高和完善自我,變被動為主動,努力創造一種適合不同時期、適合各種兒童的多樣性的教育。我們教師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全面認識和評價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正確樹立教師威信;二是保持童心,勇於學習接受新生事物,增加與孩子的共同語言;三是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靈活轉換教師角色,追求教育上的創新;四是深入家庭和社會,以積極的姿態成為實現家庭、學校、社會教育三位一體的中樞和紐帶。再次:教師要做到依法執教,還應依照法律進行教師職業行為選擇。處理事情時要講究一定的尺度。做老師的應視其情節的輕重,對學生進行耐心教育,引導學生走回正軌。二、學會運用法律,做到依法執教。首先教師要學會懂法,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多讀一點與法律有關的書刊,多瞭解與教育有關的法律問題,起碼要知道體罰學生,變相體罰學生的不妥性和不良的後果性。對學生應一視同仁,不論學生的貴賤,貧富,善惡,智愚,均給予教育,不應有所歧視。我們教師要做到依法執教,以德育人,就要樹立公正公平的觀念。這樣才能在工作中堅持真理,秉公辦事,賞罰分明,平等待人。三、學會尊重學生,做到依法執教。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一定要時刻牢記——尊重學生、愛護學生、理解學生。這就要求教師責無旁貸把學生教育好。讓學生從小就樹立法律意識,遵紀守法。從遵紀守法中獲取別人的尊重和理解。教師要從語言上愛護學生,從實際中愛護學生,樹立學生的正確人生觀。教師絕不可以有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的現象。教師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並組織學生開展有益的社會活動。教師的職責不僅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教師在遵紀守法的同時,更重要的是維護法紀。教師應當結合自己教育教學的業務特點,把政治思想教育與法紀教育貫穿在教育教學活動之中;教育學生不僅守法而且護法。只有這樣,才能減少未成年人犯罪。 四、教師還要做到與學生“教學相長”的建議。教師應當從三個方面做起:第一,為學生創設平等和諧有安全感的教學氛圍,在教學中要科學運用“無錯原則”,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允許學生犯錯;第二,要給學生創設寬鬆自由的成長環境。要尊重、理解、關注、幫助、支持、賞識學生,使學生感到被接納、被信任;第三,要給學生創設參與交流的時間和空間。教師要鼓勵學生敢於質疑,培養學生的批判和勇於接受挑戰的精神。只要教育孩子的方法得當,教師就不會感到“孩子難教”了。總之,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要真正做到依法執教,必須樹立教育公平公正觀念,......

如何增強法制觀念

如何增強法律意識

如何增強法律意識?我們首先應該知道什麼是法律意識

,

法律意識是社會意識的一種形

式,

它是人們的法律觀點和法律情感的總和,

其內容包括對法的本質、

作用的看法,

對現行

法律的要求和態度,

對法律的評價和解釋,

對自己權利和義務的認識,

對某種行為是否合法

的評價,

關於法律現象的知識以及法制觀念等。

我們大學生群體對法、

法律或其現象的反應

形式,即心理、知識、觀點和思想,包括對法律的情感、認知、評價和信仰等的內心體驗。

這種反應和體驗是積極的,能動的

.

近年來學生犯罪成為人們廣泛關注的問題,

有沉迷於網絡遊戲,

模擬網絡殺人遊戲殺人

的;

還有因為打牌而把舍友都殺了的馬加爵;

將硫酸潑向熊貓的清華學生劉洋……這許許多

多的學生犯罪案例讓我們感到觸目驚心的同時,

也不得不使我們反思,

造成這些悲劇的原因

是什麼?怎麼樣去提高我們學生的法律意識,避免走入歧途?

作為一名大學生,

我不得不反駁一些學校的教學方式,

法律課上內容單調,

課堂過於單

板,

老師授課的方式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另外,

法律課的課時相對來說也比較少,

想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很精湛的學到一些有用的法律知識是很不現實的。

這就是現在大學生法

律意識淡薄,學習法律知識興趣不大的一大原因。

如何提高我們的法律意識,我提出我個人的幾個觀點:

首先,

高校要重視對學生法律課的講授,

增加學時,

改變傳統教學手段和方法。

目前我

國高校法律課程面臨的一個問題是授課課時少,

造成教師為了完成教學計劃任務授課時匆忙

倉促,講解不透徹。教師不能僅僅是為了幫助學生應付考試了事,要從根本上讓學生明白,

學習法律的目的是為了應用於社會,

維護自身的合法權利。

基於學校法律課的枯燥無味,

們很有必要進行課程教學改革。

也就是說為了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

教師在教學手段上應該

採用案例教學法,

運用身邊發生的法律時事進行講解,

這樣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使

得理論聯繫了實際,

在課堂上讓學生就案例分析,

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另外在條件

許可的情況下,

可以請辦案人員進行課堂講法,

舉辦一些法律專題的知識講座。

組織學生模

擬法庭辦案,

讓學生從中學習知識等等。

其實,

在教學手段和方法上是有很多選擇的,

關鍵

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次,學校要為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創造氛圍,為學生提高法律意識提供更多的機會。

學校要儘量多地舉辦一些法律專題的知識講座和宣傳活動,

將娛樂和學習相結合在一起通過

一些趣味性較濃的活動,

讓學生在娛樂過程中瞭解和學習法律知識,

提高學生對法律知識的

學習興趣。

第三,

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

做好對學生的心理輔導,

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大學生違

法犯罪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法律知識的缺失,但是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學生的心理素質不過硬。

大學生正處於一個世界觀和人生觀逐步成型的時期,

在這個時期,

面臨著學習、

戀愛和就業

等眾多的心理壓力,一旦處理不當的話很容易就會越過法律的束縛進行違法犯罪活動。

第四,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是一個龐大的系統教育工程,法律教育不僅是學校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整個社會都應該關心的問題。學生走出校園步入社會,如果法制教育沒有做好,

危害的是社會。

因此社會也有責任來引導和教育青年學生走上一條正確的人生道路,

社會上

要做的就是提供一個良好的法制環境,

堅決打擊一些容易對青年學生容易造成誤導的違法活

動。

對網吧和酒吧等娛樂場所要加強監管,

避免青年學生受到其中的影響。

......

相關問題答案
什麼是教育法制觀念?
什麼是教育實驗報告?
什麼是教育教學敘事?
什麼是辯證法的觀點?
什麼是教育資源?
什麼是教育管理?
什麼是教學法部隊?
什麼是教育教學成果獎?
什麼是教育學?包括哪些專業? ?
什麼是社會營銷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