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孤獨症患者?
孤獨症患者的有哪些特質
心理學研究發現,孤獨症的實質的損害是認知障礙,表現在早期的分享性注意和扮演行為上。分享性注意是指與他人共同分享對某種事物的興趣,當孤獨症面對一種物品時不是與他人分享興趣,而是要得到它,這種障礙是孤獨症的早期症狀之一。 談及自閉症/孤獨症,人們往往聯想到的是,怪癖,不和群等,筆者在這裡給我們開啟了另一扇窗口,讓我們看到自閉症患者與生具有的諸多鑽石之處。 如果您已經聽夠有關自閉症/孤獨症的種種問題,那麼這篇文章帶給你的無疑是些好消息。所有自閉症患者,似乎具有一種積極的--不同尋常的特質,這些特質很少出現在正常的人群中,卻普遍閃耀在自閉症者身上。這些plusses非常值得慶賀一番。 自閉症者充滿激情 自閉症者很少撒謊 我們都強調真相的價值,但我們幾乎都會撒些小小的謊,但自閉症者除外。對他們來說,事實就是事實。所以當一句很好聽的話從自閉症者口中說出,那可就真是件好事了。 自閉症者大多活得真實 通常,人們會為社會輿論與閒言碎語困擾,忽略眼前的實際存在,而自閉症者大多都擁有理想的正念,他們會更專注於事實真相。 自閉症者很少對他人品頭論足 誰誰的很胖,誰很富裕,誰又聰明伶俐,...等等。自閉症者並不像通常人們這樣看重這些區別。事實上,他們常常會透過這些表面外觀,發現真實的人。 通常人們買了一輛汽車,玩遊戲或者加入一個減肥俱樂部,並不都是自己的真實需要。但自閉症者則更在乎自己的真正喜歡,興趣和熱情-,而不會去攀比跟風。 自閉症者大多擁有非比尋常的記憶能力 人們經常會忘記方向,或未能注意到顏色,名字及其他細節,而自閉症者往往更加註重於細節。在所有關鍵細節上,他們可能有著比同齡人強得多的記憶力。 自閉症患者不那麼物質主義 當然,這不是普遍的--但總的來說,自閉症者遠遠比一般同齡人更少地關注外表。因而他們不會像通常人們那樣,對品牌,髮型和其他奢侈品看得很重要。 自閉症者往往一根筋 大多數自閉症者不會玩那些聲東擊西,顧左右而言其他的遊戲,-並且他們也不認為你是在玩遊戲。這在感情如兒戲,人情變幻無常的現實社會, 無疑就像火星人一樣讓人感到清新和美妙。 自閉症者都很耿直 自閉症者開啟了一扇精神領域的新大門 生活中有那麼一個自閉症者,無論對我們心靈世界,還是我們的觀念,信仰和期望,都產生了深刻積極的影響。至少對於我來說,因為有了一個自閉症兒子,讓我從凡事應該的生活定式中解放出來,變得實事求是。
什麼是孤獨症
孤獨症與其它病症的區別
孤獨症與智力殘疾
智力殘疾(一般智商<70且社會適應行為較差 )屬於精神發育遲滯,在感知、社交、興趣、語言等方面的發展與智商成正比,發展的次序正常、願意溝通交往,只是能力有限。孤獨症兒童中有1/5智力基本正常,其餘,伴有智力缺陷,感知,思維、興趣、情感、語言等發展不平衡與智商不成正比,智商正常的(一般>70)孤獨症兒童交往溝通行為模式等與智力殘疾兒童有本質的不同,主要是缺乏意願,沉溺於自我世界。
孤獨症與多動症
多動症兒童主要表現為行為興奮、多動、孤僻、不合群,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作業不認真。但他們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教育干預,症狀會漸漸減輕消失。孤獨症兒童:有多動現象佔36%-47%,不超過半數,而呆板動作、刻板的語言、強迫性、儀式性動作的出現率卻高達88%以上,明顯高於半數,而且這些症狀多數不隨年齡增長而改變,採取有效的教育干預可以部分緩解。
孤獨症與聽覺障礙
孤獨症兒童一般無聽力損失,發音器官功能正常,也可以說話,但主要是交往障礙,缺乏交往慾望,囿於自我世界。聽覺障礙兒童由於有聽力損失,影響了說話的能力,但是他們有交往慾望,經過康復後,能結合手語進行正常的交往。個別聽力殘疾兒童,因聽覺障礙又沒經過有效的康復,長期形成性格內向,往往不願交往,但與孤獨症兒童有本質的區別。
孤獨症與精神障礙
過去曾有人將孤獨症與兒童精神分裂症混同。二者的症狀有相似之處,如眼神不謀合,興趣範圍狹小等,但是二者在出現率性別差異不同(孤獨症男、女孩兒比例為4:1,精神分裂症男女相當)。遺傳關係不同(孤獨症與遺傳關係不大,精神分裂症有明顯家族遺傳傾向)。精神分裂症常有幻聽、妄想症狀,而孤獨症很少出現。今後隨著研究的深入將對二者認識更加進一步,並從醫療教育方面加以區別對待。
孤獨患者是什麼意思
表面上看起來很好,可原來沒人能走進自己的內心。把自己偽裝的很好,其揣自己的孤獨只有自己懂。借用一句陳奕迅《孤獨患者》的歌詞,外向的孤獨患者有何不可。
什麼是自閉症
我是上海星家園的一名特教,對自閉症有些自己的看法。如果社會交往正常,只是語言發育遲緩肯定就不符合自閉症的診斷標準,而語言能力和智力正常,社會表現退縮也不是自閉症,不存在輕度和輕微一說!而且自閉症基本上可以稱得上是先天性疾病。
很多家長把孤僻內向和自閉症混淆了起來,就像早些年家長會把一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和多動症混淆起來一樣。現在的孩子獨生子女居多,很多也是生活在城市,往往還是隔代教養,這樣的孩子或多或少會有一些不合群、內向、自理能力差等小毛病,一旦到了幼兒園,往往會有一個適應過程,和那些適應能力特別強的孩子相比,有些家長就會產生錯覺,懷疑孩子是不是得了自閉症。
內向和孤僻的孩子通過父母引導,環境適應等方法是可以改善的,具體的方法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而定,沒有一個通用的辦法,但毫無疑問的是家長不要給孩子貼標籤,應該多花時間陪陪孩子,多和孩子溝通,幫助孩子形成開朗外向的性格。
所以在不確定孩子是否得了自閉症的話最好還是找正規康復機構諮詢專業人士
成年人患自閉症的表現有哪些?
自閉症不僅僅是兒童才會患上的心理疾病,自閉症並不缺乏成年的患者,也許你會更關注成年人患自閉症的表現,那麼微微健康網小編就來為你介紹一下吧。 由於是心理問題,所以成人自閉症的表現有很多種,比較常見的是不願意參加社交活動,也不願再接觸社會新生事物,對於一些必須應酬的活動也敷衍了事。在家庭生活中也缺少活力,總是愛找茬,有些成人自閉症患者還偶爾會感覺身體不適。這種成人自閉症的病因是自己心裡一道過不去的坎,是自己鑽牛角尖給自己設的障礙,以及退縮、迴避的心理機制和消極的認知偏差等。 成人自閉症的調節方法也有很多,這要根據自閉症患者的病因,病情來選擇。您可以發展你的興趣愛好,保持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保持健康的體魄和心理。和卓越競爭而不是和人競爭,進步才是最大的勝利。與自己較量而不是和別人較量,戰勝自己才是最大的贏家。學會閒聊和關心別人,別把自己看的太重,儘量不要給別人自私的感覺,在自身經濟能力允許的情況下,不妨找個時間去尋歡作樂,比如節假日去旅遊、到一個嚮往已久的地方去遠足,學會使自己心平氣和,保持一顆平常心,對小事不要過分計較,難得糊塗嘛。不要歪曲別人的批評,要知道能親耳聽到別人對自己的正面的客觀的評價是多麼的難得,應心平氣和,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自閉症最近幾年的發病率是越來越高了,會給患者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傷害,成年人患上自閉症也會影響其正常的生活狀態,需要及時的治療。
自閉症,自閉症的孩子都什麼表現
警惕,孩子不愛說話,對人沒禮貌,目中無人,可能是兒童自閉症。胡亞美兒童醫學研究院上海診療中心專家指出,自閉症又稱孤獨症或孤獨性障礙,是廣泛性發育障礙的代表疾病。人們對自閉症的普遍瞭解就是自閉症兒童不愛說話,不善交流,和家人不親暱,社交技能和社交手段差,許多家長由於對疾病的不瞭解,缺乏判斷鑑別疾病的知識,未能及時發現孩子的異常情況,一再延誤治療時期,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傷害。 王女士的孩子四歲了,在鄰居們眼裡就是一個安靜,害羞內向,不怎麼愛說話的男孩,王女士也表示,孩子出生後性格很靦腆,不愛說話,看見陌生人會害怕,平日裡不也怎麼還其他的孩子玩,剛開始是我們覺得這個好事,孩子乖巧懂事,會安靜的玩遊戲和看書,不像其他的孩子到處玩,把身上弄的髒兮兮的,但是孩子2歲後還不會叫爸爸媽媽,我們帶孩子去看醫生,醫生檢查說孩子的餓聲帶和喉腔都發育正常,並無異樣,當時我們認為孩子可能是發育的晚,3歲的時候孩子會叫爸爸媽媽了,當時我們很開心,可是沒多久我們發現孩子太過於安靜了,就像個木偶娃娃一樣,沒有多少的喜怒,對人視若無睹,目中無人,後來去大醫院檢查,醫生說孩子患有自閉症。 胡亞美兒童醫學研究院上海診療中心專家介紹,兒童自閉症一般發病於36個月以內,2歲是自閉症的高發時期,由於2歲是兒童學習語言的初始時期,考慮到孩子的年齡、學習語言能力和速度問題,不愛說話或語言表達能力差,不善交流這些症狀都容易被家長忽視。那麼生活中兒童患有自閉症有什麼表現呢?家長又該如何去判斷孩子有自閉症狀呢? 醫學臨床上,自閉症主要有三大核心症狀,即,社會交往障礙、交流障礙、興趣狹窄和刻板重複的行為方式。並伴有智力、行為和感官異常等。 社交障礙: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方式、技巧和經驗都是一個逐步積累汲取教訓的過程,以幼年時期為甚,不愛說話,比喜歡與人交往和交流,不與人接觸,躲避他人的靠近會導致兒童在幼年時期的無法正常的進行社交活動,血多自閉症兒童在幼年時期就表現為不喜歡和同齡的小朋友玩耍,躲避他人的目光接觸,抵觸和抗拒他人的靠近,對周圍的事情毫無興趣等,不利於其社交活動和技能的發展,成年後社交障礙突出,出現社會退縮行為。 交流障礙:交流障礙有語言交流障礙和非語言交流障礙之分。語言交流障礙表現在幼兒缺乏與他人的交流及其技巧,喜歡獨自玩耍,不參與群體性遊戲,與家人不親暱,缺乏親子感情,部分幼兒常出現語言晚發育的現象。非語言交流障礙,幼兒常以哭鬧或尖叫行為表達自己的不滿或需求,缺乏相應的面部表情,肢體語言也極少。 刻板重複的行為方式:對通常兒童都喜歡的遊戲或電視,自閉症兒童表現的毫無興趣,他們喜歡玩同幾種遊戲,穿同樣的衣服,吃同幾種飯菜,走同一條路線,對房間物品的擺設必須一致,這些習慣一旦被改變,他們無法適應會以哭鬧和反抗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部分幼兒常對一些不作為玩具的物品表現的感興趣,對一些非生命物品產生依戀行為,對一般兒童都喜歡的動畫片表現的毫無興趣,喜歡看新聞或科教類的電視節目,存在刻板重複性的行為方式。 智力異常:智力異常可有智力低下或智力超群。部分幼兒的智力明顯低於正常水平,但也有少數兒童存在記憶力、音樂等方面智力超常的現象,而共同表現是智力各構成要素的發展極不平衡。例如,某些患兒在機械性記憶的某些方面表現優異,能迅速報出幾十年前的某一天是星期幾,或在幾分鐘內背出幾十趟火車的到站時間,但其他認知功能表現極差,無法接受正常教育,也無法適應未來的社會生活。 行為異常:多動、注意力分散行為在多數患兒較明顯,常成為家長、醫生關注的主要問題,也因此常被誤診為兒童多動症。此外,發脾氣、攻擊、......
自閉症是什麼 10分
自閉症又稱為孤獨症,是一種神經發育障礙。自閉症的核心症狀表現為社會交往及交流障礙,興趣狹窄、行為刻板、認知障礙等。大部分自閉症患者在生活中都會出現感知覺、聽覺、視覺等基本認知能力的缺陷。下面講述的是自閉症患者在認知能力上異於常人的表現。
一、視覺注意能力
自閉症患者在加工中央視區外的刺激時,很少受到視區中央刺激的影響,因此自閉症患者較容易將注意力分配到中央視區以及中央視區以外的地方;而普通人較自閉症患者容易受視區中央刺激的影響,所以常人總是將注意資源分配在中央視區中。該情況的出現說明了自閉症患者比較常人更加有策略地將注意力範圍保持在均等的水平上,自閉症患者既能完成對中央視區的刺激加工又能順利完成對中央視區外的刺激活動。
二、視錯覺
在視覺加工方面,常人較為容易受到錯覺的影響而產生判斷的偏差,但自閉症患者幾乎不會受到視錯覺的干擾,可以清晰、準確、快速地作出正確判斷。自閉症患者比普通人較少受三維錯覺的影響,這是因為常人都有自上而下視覺加工的習慣,而自閉症患兒在多數情況下都是自下而上的視覺加工能力。所以自閉症患者視錯覺被削弱,受三維錯覺干擾判斷少。
三、空間推理能力
鑲嵌圖(拼圖)是考察孩子視覺空間推理能力的重要方式。研究人員發現,自閉症患者從複雜的拼圖中找出某個圖片的能力比同齡人優異,自閉症患兒所找出拼圖的時間更短並且精確性更高。有的自閉症患兒在拼成人版的拼圖中,成績甚至高於普通成人,表現出強大的空間推理能力。
四、操作能力
積木設計主要是考察孩子操作能力的一項方式。當積木設計以大的整體形式呈現時,自閉症患兒對積木還原的表現會比常人優異。這是因為自閉症患兒有將原圖分解為一小部分的強大分解能力。同時研究人員還發現,天才型自閉症患兒在積木還原上的表現比一般自閉症患者或學習障礙者優異。
五、整體與局部的運動知覺
目前發現,自閉症患者在一階(變化亮度形成局部運動)運動方面識別任務上與常人沒有表現出顯著性的差異。但在二階(變化對比度形成局部運動)運動的加工上,自閉症患者存在明顯的缺陷,這是因為自閉症患者更需要比常人更高的對比度才能識別運動方向。在另一方面,常人對整體運動刺激較為敏感,而自閉症患者卻明顯沒有常人運動刺激的敏感,自閉症患者通常需要比常人更強烈的刺激方可有刺激感。
六、整體與局部的知覺加工
自閉症患者在整體與局部的知覺加工方面也與常人有著不一樣的加工特點。常人在看到所要加工的物體時,一般都是先加工整體然後再進一步加工局部或細節。但自閉症患者則反其道而行,一般先加工局部或細節,然後再從局部加工到整體加工,很少有自閉症患者是在整體水平上對物品進行加工處理。這說明了自閉症患兒在將局部信息整合成整體信息的知覺功能上有缺陷。
有興趣可以交流一下哦。
什麼是自閉症?
兒童孤獨症又稱為兒童孤獨症,是在兒童期發生的一種較為嚴重的發育障礙性疾病,主要表現是兒童沒有主動與他人交往的意願,並伴有感覺、智力、語言和行為的異常,由於孩子在1歲多的時候就有可能出現自閉症的某些症狀,因此常會被爸媽們忽略,結果錯過了合適診療時機,為孩子的成長帶來無法言喻的終身痛苦。事實上,儘早發現兒童自閉症並不困難,只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仔細觀察,多加留心,就能儘早發現孩子的自閉症傾向。成都西南兒童醫院特設每週四為“自閉症專病專診日”,由發育行為科主任顏澤明攜手科室醫師及四川省醫院兒科主任彭幼輝聯合會診(僅限下午)。本會診踐行國家衛計委和科技部“精準醫學”計劃,為患兒情況進行全方面綜合評估,制定針對性個體化治療方案,及家庭康復指導,讓家庭護理與專業醫學治療更好的結合,幫助孩子早日康復
孤獨患者是指什麼
您好,孤獨患者應該屬於精神病的一種,這種人只和自己打交道,從來不和別人打交道。當然了,家裡的人還是可以的,比如說是母親,父親,姥姥等。
據聽說有的孤獨患者,在家裡還要弄個小房子,自己睡在裡邊。他說的話,別人聽不懂,或者是理解很難。
說老實話,這種病人很可憐的,沒有朋友,整天孤孤單單,很是可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