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學裡學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5-01-01

在大學裡面到底應該學些什麼?

大學是人生的關鍵階段。這是因為,進入大學是你終於放下高考的重擔,第一次開始追逐自己的理想、興趣。這是你離開家庭生活,第一次獨立參與團體和社會生活。這是你不再單純地學習或背誦書本上的理論知識,第一次有機會在學習理論的同時親身實踐。這是你第一次不再由父母安排生活和學習中的一切,而是有足夠的自由處置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各類問題,支配所有屬於自己的時間。大學是人生的關鍵階段。這是因為,這是你一生中最後一次有機會系統性地接受教育。這是你最後一次能夠全心建立你的知識基礎。這可能是你最後一次可以將大段時間用於學習的人生階段,也可能是最後一次可以擁有較高的可塑性、集中精力充實自我的成長曆程。這也許是你最後一次能在相對寬容的,可以置身其中學習為人處世之道的理想環境。大學是人生的關鍵階段。在這個階段裡,所有大學生都應當認真把握每一個“第一次”,讓它們成為未來人生道路的基石;在這個階段裡,所有大學生也要珍惜每一個“最後一次”,不要讓自己在不遠的將來追悔莫及。在大學四年裡,大家應該努力為自己編織生活夢想,明確奮鬥方向,奠定事業基礎。大學四年每個人都只有一次,大學四年應這樣度過……自修之道:從舉一反三到無師自通我回答說:“如果我們將學過的東西忘得一乾二淨時,最後剩下來的東西就是教育的本質了。我當時說的這句話來自教育家B. F. Skinner的名言。所謂“剩下來的東西”,其實就是自學的能力,也就是舉一反三或無師自通的能力。大學不是“職業培訓班”,而是一個讓學生適應社會,適應不同工作崗位的平臺。在大學期間,學習專業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還是要學習獨立思考的方法,培養舉一反三的能力,只有這樣,大學畢業生才能適應瞬息萬變的未來世界。我認識的不少在中國讀完大學來美國念研究生的朋友。他們認為來美國後,不論是學習,工作還是生活他們最缺乏的是獨立思考的能力因為在國內時他們很少獨立思考和獨立決策。上中學時,老師會一次又一次重複每一課裡的關鍵內容。但進了大學以後,老師只會充當引路人的角色,學生必須自主地學習、探索和實踐。走上工作崗位後,自學能力就顯得更為重要了。微軟公司曾做過一個統計:在每一名微軟員工所掌握的知識內容裡,只有大約10%是員工在過去的學習和工作中積累得到的,其他知識都是在加入微軟後重新學習的。這一數據充分表明,一個缺乏自學能力的人是難以在微軟這樣的現代企業中立足的。自學能力必須在大學期間開始培養。許多同學總是抱怨老師教得不好,懂得不多,學校的課程安排也不合理。我通常會勸這些學生說:“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亮蠟燭”。 大學生不應該只會跟在老師的身後亦步亦趨,而應當主動走在老師的前面。例如,大學老師在一個課時裡通常要涵蓋課本中幾十頁的信息內容,僅僅通過課堂聽講是無法把所有知識學通、學透的。最好的學習方法是在老師講課之前就把課本中的相關問題琢磨清楚,然後在課堂上對照老師的講解彌補自己在理解和認識上的不足之處。事實上,很多問題都有不同的思路或觀察角度。在學習知識或解決問題時,不要總是死守一種思維模式,不要讓自己成為課本或經驗的奴隸。只有在學習中敢於創新,善於從全新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學生潛在的思考能力、創造能力和學習能力才能被真正激發出來。《禮記·學記》上講:“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也就是說,大學生應當充分利用學校裡的人才資源,從各種渠道吸收知識和方法。如果遇到好的老師,你可以主動向他們請教,或者請他們推薦一些課外的參考讀物。除了資深的教授以外,大學中的青年教師、博士生、碩士生乃至自己的同班同學都是最好的知識來源和學習夥伴。每個人對問題的理......

在大學裡學到了什麼?

在大學裡面,你能學到的東西絕對不僅僅是學習上的專業知識,更多的你還能夠學到為人處世的 的方式,其實嘛,大學在一定的程度上算是一個濃縮的社會模型,在大學 你同樣要面對各種各樣的競爭,有壓力, 能夠頂住壓力的,化解一切難題,你就有可能把壓力轉化為動力。而在大學裡你經歷的種種,你都有可能在以後的社會生活中遇到。可以 說,在大學裡的學習生活能為我們以後面對社會提前打好基礎,

大學生在大學裡應該學到什麼?

大學裡最重要的七項學習

就讀大學時,你應當掌握七項學習,包括自修之道、基礎知識、實踐貫通、培養興趣、積極主動、掌控時間、為人處世。

經過大學四年,你會從思考中確立自我,從學習中尋求真理,從獨立中體驗自主,從計劃中把握時間,從表達中鍛鍊口才,從交友中品味成熟,從實踐中贏得價值,從興趣中獲取快樂,從追求中獲得力量。

離開大學時,只要做到了這些,你最大的收穫將是“對什麼都可以擁有的自信和渴望”。你就能成為一個有潛力、有思想、有價值、有前途的中國未來的主人翁。

李開復:現任微軟公司全球副總裁,是微軟亞洲研究院的首任院長。

近日,我回復了“開復學生網”開通以來的第1000個問題。關掉電腦後,始終有一封學生來信縈繞在我的腦海裡,揮之不去:

開復老師:

就要畢業了。

回頭看自己所謂的大學生活,我想哭,不是因為離別,而是因為什麼都沒學到。

我不知,簡歷該怎麼寫,若是以往我會讓它空白。

最大的收穫也許是……對什麼都沒有的忍耐和適應……

這封信道出了不少大三、大四學生的心聲。大學期間,有許多學生放任自己、虛度光陰,還有許多學生始終也找不到正確的學習方向。當他們被第一次補考通知喚醒時,當他們收到第一封來自招聘企業的婉拒信時,這些學生才驚訝地發現,自己的前途是那麼渺茫,一切努力似乎都為時已晚……

大學是人生的關鍵階段。這是因為,進入大學是你一生中第一次放下高考的重擔,開始追逐自己的理想、興趣;這是你第一次離開家庭生活,獨立參與團體和社會生活;這是你第一次可以有機會在學習理論的同時親身實踐;這是你第一次脫離被動,有足夠的自由處置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各類問題,支配所有屬於自己的時間。

大學是人生的關鍵階段。這是因為,這是你一生中最後一次有機會系統性地接受教育和建立知識基礎。這很可能是你最後一次可以將大段時間用於學習的人生階段,也可能是最後一次可以擁有較高的可塑性、可以不斷修正自我的成長曆程。這很可能是你最後一次能在相對寬容的,可以置身其中學習為人處世之道的理想環境。

大學是人生的關鍵階段。在這個階段裡,所有大學生都應當認真把握每一個“第一次”,讓它們成為未來人生道路的基石;在這個階段裡,所有大學生也要珍惜每一個“最後一次”,不要讓自己在不遠的將來追悔莫及;在這個階段裡,為了在學習中享受到最大的快樂,為了在畢業時找到自己最喜愛的工作,每一個進入大學校園的人都應當掌握七項學習:包括自修之道、基礎知識、實踐貫通、培養興趣、積極主動、掌控時間、為人處世。

只要做好了這七點,大學生臨到畢業時的最大收穫就絕不會是“對什麼都沒有的忍耐和適應”,而應當是“對什麼都可以有的自信和渴望”。

第一項學習:自修之道

教育家B.F.Skinner曾說:“如果我們將學過的東西忘得一乾二淨時,最後剩下來的東西就是教育的本質了。”所謂“剩下來的東西”,其實就是自學的能力,也就是舉一反三或無師自通的能力。在大學期間,學習專業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還是要學習思考的方法,培養舉一反三的能力,只有這樣,大學畢業生才能適應瞬息萬變的未來世界。

自學能力必須在大學期間開始培養。許多同學總是抱怨老師教得不好,懂得不多,學校的課程安排也不合理。大學生不應該只會跟在老師的身後亦步亦趨,而應當主動走在老師的前面。鼎好的學習方法是在老師講課之前就把課本中的相關問題琢磨清楚,然後在課堂上對照老師的講解彌補自己在理解和認識上的不足......

在大學學到了什麼?

說句實話,大學也就這個樣子!

這句話不是對現實的抱怨,而是對當初憧憬的不對稱的調整。那裡不是聖地,也不是垃圾場,如果能把自己,那裡至少是一個思想訓練的場地吧,如果你有心,你能得到意想不到的,也會失去原先想得到的。

我學到了什麼呢?

1.學會了要思考。

現實是不容易識破的,特別是報紙上的種種好的壞的新聞,身邊的一些事情也不一定像你想象的那樣容易。你想要去了解身邊的每件事情,你就要用批判的眼光去看身邊的一切。否則你就是註定要陷入陷阱的小綿羊,而你還像井底之蛙一樣洋洋得意。當然對待學習,知識也是一樣的。你一定要有懷疑的精神!

2.要有自己的一點信仰。

如果你到大學連這一點信仰都沒有,你從精神上來說是行將朽木的。就和80%忙忙碌碌的人沒有區別。

3.一定要孝敬長輩!

從最現實的角度看,現在的大學生都是單身子女,而且至少80%的家裡並不時太富裕,家裡的父母把100%的賭注都放在你們的身上——他們提供了你有生以來99.9999%的生活必需,也就是說離開了他們你就是0.00001%的價值。有機會你就省下一個月的生活費,給他們添件衣,他們會無比開心——不要老是要父母為你省吃儉用!他們不要你的100%或者更高的回報,只要求能讓你好好的過——他們就是這樣賤賤的愛著你,難道你不能使他們得到滿足麼?

4.培養自己的興趣。

都長這麼大了,如果連一樣自己喜歡的東西都沒有,那也太沒用了——人這一生之中總要有一樣東西拿得出手!如果你還沒有,那還是趕快去學吧,還不晚,否則你至少在某些方面是有缺陷的。

5.看些有意思的書或文章,這是件很有意思的事。

至少可以提高你的修養和素質。這些書可以是武俠,情愛,也可以是歷史,政治,最好是不於專業相關。

6.至少要學會自習吧。

否則你很會掛的,又要花父母的錢了。大學裡的某些專業和老師實在是最無聊沒水平和落伍的,但是學校是不會因此而去改變他們的,能改變的只能是你。而且你會發現自習遠比聽課有意思(如果這個老師是沒有自我主張,只會照書上說的),你至少回去思考,聽課的話自己的思想會被牽制,除非他講得實在講得太好.

7.努力鍛鍊好身體吧。

這是對你來說最重要的財富了,沒有他,你將失去一切。這不是一句空話,如果你放縱自己,總有一天會因此付出代價的,遠比你得到的多。不行你可以試試。

8. 一定要好好學習英語。

這可能是要被千百萬學子唾棄的經驗——但是我卻是這樣認為的。英語至少是對中國的學生來說性價比最高的一門外語了,而且他非常有用!你要想有發展,英語肯定是一門少不了的技術——如果你想當技術者,你就要明白英語,因為中國的許多器械是從外國進口的;如果你想當管理者,無論如何你都要接觸西方的先進管理模式;如果你是想出國,那更不要說;若果這些都不是,那你總想看看美國人,英國人是怎樣想我們的吧,那就去看外國的資料吧——也許你會說不是有翻譯麼?但是對那些過濾過的東西,你能放心麼?就像母親把飯先放在嘴裡嘗一下又放到你的嘴裡,好吃麼?(另外在不從一點,這個讓你學好英語並不是說你一定要學得像純正的外國人一樣,那簡直就是慢性自殺,應為你至少還不具備這個條件和環境,那要怎麼樣才行呢?不說別的,拿出一張外國的報紙,你要能看懂80%吧,這也是最低的要求吧。)

9.學些基本的技巧,比如會進行簡單的計算機技巧,會些遊戲,能寫些東西。否則你被隔離在這群人的外圍。

10.不要隨大流,逞英雄。

不要每天出去吃吃喝喝就好了,生活除了這些還有很多,比如你空出些時間進行思考,給家裡打個電話,給過去的同學發封email.

11.不要拖拉時間,即使你對某個老師不尊敬,你也最好不要遲......

誰能告訴我:大學裡究竟學什麼?

大學裡到底學什麼?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金耀基說的一段話,我很認同。他說:在大學裡,實際上是學四種東西:一是學怎樣讀書。二是學怎樣做事。三是學怎樣與人相處。最後是學怎樣做人。

我們的大學生在進入大學學習以前,大多主要學習瞭如何讀書以應考,而在學怎樣做事、學怎樣與人相處、學怎樣做人方面有相當的欠缺,再加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風氣的轉變使很多人的價值觀發生了變化,人們變得越來越急功近利,越來越浮躁,對在大學裡學什麼這個問題的回答就變得越來越功利化了

大學生在學校裡學什麼?

多年“螺絲釘式”的專才教育,使得社會上至今看待大學教育,幾如職業學校,恨不得大學的專業設置像中藥鋪,當歸、熟地、大黃,分門別類,按照社會存在的職業,對口安排,學什麼的畢業分配就給你放在哪兒。人們不知道,如果這樣的話,中國的大學其實是應該取消的,因為漫說大學教師並不懂如此多的專業,就是懂,也沒有操練過。

學生不知道怎麼學的困惑,實際上還在考大學的時候就孕育好了,因為決定他們學什麼的家長,也是社會成見的接受者和製造者。一踏進大學的門檻,很多人實際上是打算在他們那點應試式的中學教育的基礎上,直接進入專業學習,將自己擠入一個格外窄小的通道。當然,現實的中國有這樣的先例和榜樣,他們的父輩就大有以狹窄的專業素質而躍升高位的。可惜是,父輩們可以,他們卻不行。時代變了,中國不僅窗戶開了,門也開了,衡量大學教育和大學生質量的尺,不再可能只用那隻老古董。

至於我們的大學當局,實際上不知道大學是該培養專才還是通才。嘴上雖然說是通才教育,但在辦學和專業設置上,卻迎合社會,把大學辦成其實很不合格的職業培訓中心。老師也不知道怎樣教:冷門專業的老師還算負責,熱門專業的老師,則經常連課都不上,出去扒分掙錢。相當多的專業課程,基本上還是一種給定真理式的教學,答案是固定、惟一的,學生想得高分,背就是了。

其實,一提到大學,首先想到的,應該是這是一個培養人的地方。培養的是人,不是機器。大學教育,首要的是要使受教者有一個健康的心智和體魄,然後才是能力培養,兩者相加,叫做“素質”;至於技能和知識,實際上只是心智和能力培養的載體。素質教育和通識教育已經嚷了有年頭了,但什麼是素質,如何做到通識,都是一筆糊塗賬。最可笑的是,大學裡安排了一堆音樂、美術和文化的欣賞課,好像聽聽歌,講點美術常識就算是素質教育了。其出發點,跟我們民間長盛不衰的鋼琴熱和美術熱一樣,不過是小家子有了點閒錢和閒時間,就拼命地在東施效顰上下功夫,而且全然不理會旁觀者的眼睛和耳朵有多麼難受。

記得原香港中文大學校長金耀基先生說過,學生在大學裡,實際上是學四種東西,一是學怎樣讀書:learn to learn;二是學怎樣做事:learn to do;三是學怎樣與人相處:learn to together;最後是學怎樣做人:learn to be。金先生所說的四件事,才是一個真正的大學應該教會學生的。一個學生,無論在邁進大學門的時候有多麼幼稚,只要在這四件事上有所進益,那麼他的大學生涯就可以說是成功的。

實現這四個learn,專業的本身,其實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學習的過程。以培養學習能力和做事能力為例,學生畢業後能否適應社會的需求,這兩個能力非常關鍵,人們在社會上,無論三百六十行做什麼工作,拆解開來,其實就是一項一項的任務,或者說“事”。這些任務所需的專業知識,在大學裡,即使學到博士階段,也是不可能完全應付得了的,所以,必須有繼續學習的能力,而尤其需要的是科學地做事能力。

在大學裡,學生需要完成許多的課程報告,撰寫學年和畢業論文(或者設計),這個過程,必須經過收集資料(包括實地調研),信息處理,確定研究路徑(方法),提出方案(提綱),修正方案,最後提交成果這樣幾個階段。其中收集資料的過程,也包含了再學習的過程。而在社會上工作面對任務時,實際上也要經過類似的幾個階段,首先收集跟任務相關的信息,然後分析處理,確定路徑,定出方案(計劃),最後完成。如果大學教育能夠在每個環節都能讓學生在能力上下功夫,學生也能夠真正認真對付,那麼學生能力的提高,是可以期待的。

可悲的是,我們現在的大學,學生的學習跟進入社會之後的工作......

大學主要有哪些科目?大學生都幹嘛?在大學裡都學習什麼?

大學會分專業,你想學什麼專業?知道專業才能知道大概的科目,而且具體到學校教學側重也有不同,建議qu你所報考的學校系部瞭解。在大學學習的是將來生存的知識,包括專業知識,人際關係處理,怎樣照顧自己,這些不全是課堂學習的,也不全是書本學習。有幫助請採納。

大學生在大學期間應該學些什麼

?這不單是大學新生關心的問題,也是學生家長和廣大高校教育工作者苦心思考的問題。經過近十年的工作實踐和認真思考,認為大學生在校期間應該學習三個方面的知識:第一是學習做人;第二是學習學習方法;第三是學習專業基礎知識。為什麼將學習做人放在首要地位呢?因為“人是各種社會關係的總和”,生活在社會當中,首要的是明白做人的道理。而且教育的核心工作就是教學生如何做人,著名的教育 家陶行知 先生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指的就是教學雙方共同的任務——做人,“悠悠萬事,以此為大”。做人是做學問的基礎,做人比做學問更重要,可以說在當今日益開放的社會中,不會做人的人將一事無成。在中小學階段,由於升學的壓力,學校和家長關心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身體健康,遠甚於關心他們的道德、人格修養和心理健康。長期的漠視,導致目前大學新生中存在比較嚴重的問題,比如不講信用、自私、輕狂、責任感不強、集體意識和協作能力差等。而大學四年後,他們將面對並置身於社會,如果在社會中摔跟頭,必然付出更大的代價。所以做人的問題,包括一些基礎文明禮貌在內,大學期間進行都要回爐鍛鍊並加以定型。從這一點上來說,大學教育壓力是相當大的。那麼何謂“做人”呢?我國古代對人性的認識是:“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與古代不一樣,當今的中國賦予“做人”以新的內容: 1 、 對其他生命個體及其勞動成果的尊重,有較強的社會公德和道德意識。這是做人的基礎或者說是對人的基本要求。 2 、 要有遠大的抱負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鼠目寸光者,終歸是碌碌無為之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才有長久的人格魅力。3 、 有廣博的知識和社會文化底蘊。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具備大智慧,才能孕育開闊的思想、遠大的目光、美好的情懷和強烈的親和力;在此基礎上,才能昇華出較強的社交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1993 年組建的 " 國際 21 世紀教育委員會 " ,於 1996 年發表調查報告,提出教育的 4 大支柱是: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和學會共處。實際上,我們所說的“做人”的問題,除了涵括其中“做事、做人、共處”外,還賦予了我國傳統文化積澱下來的對“人才”的一些特定要求,比如克己奉公、謙虛謹慎等。可以說“做人”是一種技巧高、難度大的藝術,是需要長期學習的過程。由此可見大學生學習“做人”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是一個需要付出艱苦努力、不斷學習總結的過程,也是不斷否定舊自己、痛苦錘鍊和砥礪,使自己思想境界不斷高尚起來的過程。“國際 21 世紀教育委員會”在同一篇報告中提出了 " 學會學習 " 的口號。報告還特別提出,應該擴充“終身教育”的概念內涵。這反映了人們對於當前和未來教育的認識。人們戲稱當今時代為知識爆炸時代,也有稱之為知識經濟時代,將知識的重要性提高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實際也的確如此,隨著科技的日益進步,知識更新速度也越來越快,“一招鮮,吃遍天”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在社會中每個人都必須不斷地學習,不斷充實自己。對於大學生來說,在大學階段學習的基礎和專業知識,乃是社會大課堂知識庫中的皮毛部分,更多的知識是需要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斷學習的。因此,大學生應該掌握學習的方法——即學習學習方法。大學期間學習的方法應該與中小學時期的學習方法有根本的區別。中小學階段,開設的課程量少,每天所學的知識量非常有限,當天複習複習就可以記住,然後在老師的帶領下反覆做練習,就可以應付各種考試。而在大學期間,每學期開設的課程多,老師每節課可以講幾十頁書,其信息量之大,......

在大學裡除了專業知識 還需要學習什麼呢

每所高校都會在大一甚至大二設有相應的選修課程,根據你自己的興趣愛好可以進行適當選擇;對選修課課程的學習,可以豐富你的大學生活,提高認知程度。

大學裡所說的“必修課程”,並不單指“專業”,必修課包括公共課、專業課,公共課是指學校裡同年級的學生、不分學院普遍要求學習的課程,包括大學英語、高數(經管類微積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概、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軍事理論等課程(每所高校要求學習時間不同)

專業課當然指高考填報志願的時候所選的專業,但並非一門課程,比如會計專業學生,大一可能要學習基礎會計,大二要學習中級會計及與經濟管理相關的管理學、微觀經濟學等。

非語言類專業的學生大部分只需要英語的學習,但如果私下自己想學習其他國家語言即小語種(德語、法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日語等),可以自己報班學習(我記得新東方有小語種教授)

對於轉專業,建議你報考前先了解下你要轉的專業,是否接收其他專業。一般來說,除了醫學類高校,大部分學校還是允許轉專業的,當然,前提是你大一階段在本專業足夠優秀,具體可以找本專業學姐學長諮詢下 。

大學生活豐富多彩,只要你願意,幾乎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活動可以參加,我的建議是大學生活時間有限,社團的選擇還是要根據自己的興趣,不要盲目選擇。社團大都是學長學姐開的,都由本學院老師監督,定期要組織一定次數的活動。

大一一年還是挺重要的,幾乎可以說養成大學四年的習慣,望小學妹加油啊,麼麼噠

在大學裡,學生真正應該學習的是什麼?努力的方向是什麼?

大學裡面學習到的不僅僅是專業的知識,相反,這些專業知識在你的工作或者研究生期間真的利用率很低。而更重要的是學會去體驗人生,建立交際能力,這些或許給你帶來書本上沒有的體會

相關問題答案
大學裡做什麼生意好?
兀在數學裡是什麼意思?
大學裡開什麼店最掙錢?
大學裡開什麼店好?
大學裡為什麼很多男生都要找女朋友? 70分?
張學友 的 吻別 在愛情裡是什麼意思 ?
佢在粵語裡是什麼意思?
蒲在粵語裡是什麼意思?
旦在段子裡是什麼意思?
嫕在名字裡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