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產期是什麼意思?
請教圍產期是什麼意思
圍產期在我國是指懷孕滿28周(胎兒體重達到或超過1l60克)至產後7整天的這段時期。劃分方法略微有所不同。海段時期對孕婦和胎兒來說是最危險的時期,很多孕婦可能出現某些併發症,威脅著自身及胎兒的安全,影響胎兒的健康成長和發育。如果早期發現,及時治療,一般可以安全度過這一時期。
圍產期的界定標準
目前國際上圍產期的定義有好多種,我國所採取的是孕婦懷孕滿28周到產後一週的這段時間。
產褥期指產婦自胎盤娩出到全身器官(不含乳房)逐漸恢復未孕狀態所需的時間。—般需6—8周。
現今為更好地做好產婦的健康護理,常以"圍產期"作為護理分期.
圍產期也是一個時間的概念,根據各個國家的經濟水平有不同的定義。這個概念是由計算新生兒的存活率而產生的.我們國家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指導認為,妊娠28周到新生兒出生一週為圍產期,也有的計算到孩子滿月。
圍產期的基本定義
身體健康的夫婦,有正常性生活就可以使婦女受孕、懷胎,稱為妊娠。妊娠是胚胎和胎兒在母體內發育成長的過程。卵子受精是妊娠的開始,胎兒及附屬物自母體排出是妊娠的終止。妊娠全過程非常複雜,是變化及協調的生理過程。每位即將做父母的年輕夫婦,如果能對妊娠全過程有所瞭解,有利於順利渡過妊娠期,確保母子平安,生一個健康的小寶寶。1、妊娠過程從月經初潮至生殖器官發育成熟的時期稱為青春期。女性青春期開始排卵,卵巢一般每月產生一個成熟的卵子,排卵時間一般在來月經前的第14天左右。女性的內生殖器官包括:子宮、輸卵管與卵巢。子宮是胎兒生長髮育的地方,似一個鴨蛋大小,形狀似倒置的梨子。在妊娠後隨著胎兒的長大,子宮也逐漸長大。卵巢是排卵的器官,還分泌女性激素,以維持女性的生理特徵。輸卵管是輸送卵子的器官,通過輸卵管的傘端可以把卵巢排出的卵子拾拿到輸卵管內。(1)受精排卵期夫妻同房後,精子射入陰道,精子離開精液經宮頸管進入官腔。從官腔遊離進入輸卵管,遊向輸卵管的壺腹部,精子可以生存48小時。卵子由卵巢排出後生存24小時,由輸卵管的傘端拾卵作用,進入輸卵管,在壺腹部與精子相遇結合成為受精卵。藉助輸卵管的蠕動和纖毛的推動作用,向子官腔方向移動。受精第四天進入官腔,約在受精後第6~7天開始種植在於宮內膜上,第11~12天完成,稱為著床。這是妊娠的開始,也就是一個小生命的開始。(2)胎兒及附屬物隨著胎兒在子宮內逐漸發育,胎兒的附屬物,即胎盤、臍帶和羊水也逐漸形成。胎兒所需要的氧氣和養料,全部靠母體供給才能生長髮育,這種聯繫的樞紐就是胎盤。胎盤緊附在於宮壁上,是胎兒與母體間進行物質交換的重要器官。胎兒所需要的營養,氣體交換和代謝產物的排洩,都通過胎盤來完成。胎盤有屏障作用和防禦功能。胎盤是一個屏障,可以使一些微生物或某些分子量大的藥物不能通過胎盤,從而保護胎兒不受影響。母血中的免疫抗體能通過胎盤,使胎兒從母體得到抗體,獲得生後短時間內被動免疫。胎盤還可以合成激素和酶,促進胎兒生長,分娩和促進乳汁分泌。妊娠足月時胎盤呈圓形或橢圓形,約重450~650克。臍帶是胎兒和母體連接的紐帶。臍帶內有三根血管通過,一根靜脈和二根動脈,起著溝通母子間血液循環的作用。足月胎兒的臍帶約長30~70釐米。胎膜是由二層膜組成的,絨毛膜和羊膜。羊膜內有羊水保護胎兒,使胎兒在羊水中像游泳一樣,可以自由活動,以免肢體粘連。羊水可以保護胎兒不受外界壓力的衝擊,使胎兒皮膚保持一定的溫度,保持恆溫。羊水是胎兒重要的自然保護液,防止乾燥,分娩時羊水還可以潤滑產道。在妊娠中期以後,羊水主要來源於胎兒的小便,並不斷的被胎兒吞嚥。羊水中有胎脂、胎兒脫落的上皮、黴毛、毛髮等。羊水量一般為500~1000m1。(3)胎兒發育描述胎兒的發育特徵以周(7天)計算。妊娠8週末,胚胎初具人形,頭大佔整個胎體的一半。可分辨出眼、耳、鼻、口,四肢已具雛形。超聲顯像可見早期心臟形成,並有搏動。妊娠12週末,胎兒身長約9釐米,體重約20克。可以清楚看見胎兒的手和足。外形上可以辨別性別。妊娠16週末,多數孕婦可以感覺到胎動。B型超聲下可辨別性別。妊娠20週末,胎兒身長約25釐米,體重約300克,皮膚暗紅,全身有磊毛,開始出現吞嚥和排尿功能,聽診器通過腹壁可以聽到胎心音。妊娠28週末,胎兒身長約35釐米,體重可達約1000克。如果此時出生的胎兒,在特殊的護理下,有可能生存。從28週末到36週末出生的均為早產兒。妊娠36週末,胎兒身長約45釐米,體重約2500克。如果此時出生,基本可以生存。妊娠40週末(280天),妊娠已足月,胎兒已發育成熟。身長約50......
“圍產”是什麼意思?
圍產期是指懷孕28周到產後一週這一分娩前後的重要時期。
圍產期保健的目的是降低嬰兒及母親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圍產期保健是指產前、產時和產後的一段時間內,對母親、胎兒和新生兒進行一系骸的保健工作,使母親健康和胎兒、新生兒的成長髮育得到很好的保護。
圍產期要注意什麼?
不要見風不要受涼。注意休息。不吃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