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小孩子容易發燒?

General 更新 2024-06-26

為什麼小孩會經常發燒? 20分

經常發燒,並不是好現象。發燒就代表著他的身體出問題了。比如感冒,比如細菌感染,病毒感染。長期發燒的話會導致氣管炎,肺炎,另外還容易引起心肌酶缺損,從而患上心肌炎。

發燒激一種警號,不可小視。

建議去大醫院,好好的檢查一下。

小孩為什麼會經常反覆發燒?

人體的下視丘有一個體溫調節中樞,作用就像冷氣機的溫度設定,正常的時候,嬰幼兒設定的溫度比成人稍高,嬰幼兒肛溫大約在攝氏三十七點五度,上下變動一度左右。成人和較大兒童口溫大約攝氏三十六點八度,上下變動零點五度。 如果設定溫度提高,例如人體感染病原,引起白血球反應,產生“熱素”,就會刺激下視丘的體溫調節中樞,當設定溫度被調到39℃時,身體藉著肌肉打顫收縮產熱,或者減少出汗散熱,將體溫提升到39℃為止。所以發燒前,可能會發冷發抖,再突然高燒,產生某些細菌毒素,這種現象特別明顯。 許多父母也觀察到,孩子容易在夜間發高燒。這是因為嬰幼兒身體含水比例較成人高,只要輕度缺水就影響散熱,容易發燒。孩子生病的時候,體力變差,睡得久。夜間長時間不進食喝水,當然體溫升高。 第1,造成發燒的因素 非疾病因素 嬰兒體溫容易受外在環境影響:溫度過高(中暑)、衣服穿太多、水份攝取不夠、水份流失(流汗、腹瀉)、房間空氣不流通、劇烈運動前後、某些特殊藥物作用,其它如預防注射也可能引起發燒。若體溫呈現不穩定狀態,則應考慮疾病的可能性。 疾病因素 ·小於3個月的嬰兒發燒 以細菌感染最常見(如B型鏈球菌);其它如呼吸道、泌尿道、腸胃道受感染或中耳炎也會引起發燒。最嚴重的感染疾病是敗血症。所以新生兒發燒時,一定要帶給醫生檢查,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大於3個月的嬰幼兒發燒 最常見的是感冒、中耳炎、泌尿道感染。中耳炎通常是因感冒的細菌或病毒由耳咽管向上感染到中耳,除了嚴重的中耳炎可以看到膿流到耳朵之外,大部份是無法從外表看到異常現象。 此外,當小朋友有原因不明顯的發燒時,驗尿檢查也是很重要的。大小孩在泌尿道感染時可能出現頻尿、小便痛,甚至於有小便失禁、腰痛的現象。小嬰兒則可能只有厭食、吐奶、腹瀉、黃疸等現象,看不出泌尿道方面的症狀,所以非常容易誤診。少部份的泌尿道感染是因為泌尿器官先天發育畸型,例如腎臟的形狀不對、輸尿管進入膀胱的角度不對等等,需要以手術治療。 第2,幾度算髮燒? 兒童的體溫在36.2℃~38℃為正常。一般定義:肛溫高於37.8℃,口溫高於37.3℃,腋溫高於36.8℃為發燒。現在用耳溫槍的機會較多,耳溫槍所量的溫度與肛溫相近,均稱為“核心溫度”(core temperature)。 第3,如何正確量體溫? 1.測量腋溫比肛溫好:因肛溫必須插入肛門內,對寶寶較具刺激性,腋溫則較溫和。 2.三歲以下寶寶適用水銀溫度計或耳溫槍:耳溫槍的準確性及安全性已被醫界肯定;水銀溫度計則較電子溫度計準確。 3.使用前將水銀柱甩至36℃以下:如此測量到的體溫才準確。 4.需測量足夠時間:若測量腋溫需夾5分鐘以上,肛溫則僅需1分鐘即可。 5.肛表要先潤滑:測量肛溫前,需先在肛表上塗上潤滑膏,然後插入肛門內2公分即可。 6.洗澡、飲食、運動後不可立即量體溫:洗澡後要半個小時才能測量體溫;吃熱的食物、大熱天剛從外面進來或運動後,其體溫在38~38.5℃之間,應先休息半小時後再量,不宜遽然診斷為發燒。 第4,一發燒就要馬上退燒嗎? 發燒是一個警訊,它在通知你身體有某部位生病了;然而發燒本身不至於傷害孩子,所以退燒是否必要,長久以來一直有爭議。主張不必退燒的學者診斷,發燒是一種正常的免疫反應,可以幫助白血球抵抗細菌。分析發燒的形態可以幫助診斷病因,一味退燒反而誤導。此外,發燒本身還有幫助殺菌及提升抵抗力的作用,所以不太高的發燒是不必急著退燒的。 不過,多數醫生贊成適度的退燒。因為發燒會增加新陳代謝,造成內在的消耗,病人頭痛、倦怠、心......

相關問題答案
為什麼小孩子容易發燒?
為什麼小孩子有白頭髮?
為什麼小孩子喜歡打人?
為什麼小孩子會有自閉症呢? ?
為什麼吃香蕉容易發胖?
為什麼小孩睡覺蹬被子?
為什麼小孩頭上長蝨子?
為什麼女孩子一定要穿小背心? ?
為什麼小孩一出生就哭?
為什麼二胎不容易懷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