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司馬是什麼職位?

General 更新 2024-12-22

大司馬在現代是什麼職務

大司馬是中國古代對中央政府中專司武職的最高長官的稱呼。類似於後世的“天下兵馬大元帥”,現代的“武裝部隊總司令。

但更確切的說,大司馬是一個軍銜榮譽的稱呼,而不是一個具體職位的稱呼。

舉例來說: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元帥。總司令,就相當於大將軍。元帥,就相當於大司馬。

一般朝廷大司馬職位只有一個,但漢武帝時期同時有兩個,分別給與衛青和霍去病。

大將軍和大司馬分別是什麼職位?

西漢是有丞相,但到了東漢把丞相分成司徒、司馬、司空三個有名無實的官。

西漢始置。漢武帝廢太尉官,置大司馬,作為大將軍的加號,稱大司馬大將軍。後也加於驃騎將軍、車騎將軍,稱大司馬驃騎將軍、大司馬車騎將軍。東漢沿置。漢朝也有專任大司馬者,如董賢,但不常見。三國魏晉南朝時,大司馬為執掌朝政、軍政大權的重臣。南朝後無聞。 其實你百度以下效果更好

古代的"司馬""大司馬"是什麼官職

大司馬,古代官名。《周禮·夏官》有大司馬,掌邦政。漢承秦制,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漢武帝罷太尉置大司馬。 西漢一朝,常以授掌權的外戚,多與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等聯稱,也有不兼將軍號的。 東漢初為三公之一,旋改太尉,東漢末年又別置大司馬,位在三公之上。魏晉為上公之一,位在三公之上,第一品。南北朝或置或不置,北朝魏、齊的大司馬與大將軍併為“二大”,典武事,亦在三公之上。陳但為贈官。明清用作兵部尚書的別稱。

古代司馬是什麼官職

司馬:古代職官名稱。馬在中國古代的戰爭中佔據重要地位,春秋以前的職業化軍隊主要由貴族出身的子弟組成,戰爭方式主要是戰車的列陣對陣衝鋒,而古代的戰車是由馬拉的,所以馬的地位極其重要。形容哪個國家軍力強盛,就稱呼它為什麼千乘之國、萬乘之國之類,由於這層關係,司馬其實是專門負責管馬匹的官,是非常重要的軍職。殷商時代始置,位列三公,與六卿相當,與司徒、司空、司士、司寇並稱五官,掌軍政和軍賦;春秋、戰國沿置;漢武帝時置大司馬,作為大將軍的加號;後亦加於驃騎將軍;後漢單獨設置,皆開府;隋唐以後,為兵部尚書的別稱。

請採納

大司馬是什麼官

大司馬是古代對中央政府中專司武職的最高長官的稱呼。《周禮》以大司馬為夏官之長。“大司馬之職,掌建邦國之九法,以佐王平邦國。…以九伐之法正邦國”。應劭曰:“司馬,主武也,諸武官亦以為號”(《百官公卿表》)。韋昭《辨釋名》曰: “大司馬,馬,武也,大總武事也。大司馬掌軍,古者兵車一車四馬,故以馬名官。訓馬為武者,取其速行也。”漢承秦制,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漢武帝罷太尉置大司馬。 西漢一朝,常以授掌權的外戚,多與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等聯稱,也有不兼將軍號的。 東漢初為三公之一,旋改太尉,東漢末年又別置大司馬,位在三公之上。 魏晉為上公之一,位在三公之上,第一品。 南北朝或置或不定, 陳但為贈官。 明清用作兵部尚書的別稱。

大司馬和大將軍哪個官職大?

先,在南北朝,隋唐,宋元時期。沒有大司馬一職。

在有大司馬一職的朝代。我們分別討論下。

這裡要說明的是:大將軍並不是一個官職。是許多官職的總稱。主要有:驃騎大將軍,健威大將軍,中軍打將軍,扶軍大將軍等。

一:周朝首先出現了大司馬一職。並且把大司馬作為所有朝官之長,也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當時的大將軍,僅僅是軍階。大司馬遠大於大將軍。

二:漢朝時候,在西漢武帝劉徹首先設置了大司馬。不過這個大司馬是由大將軍兼任的官號。往往加與大將軍,驃騎大將軍等官職之前。

在東漢至南北朝的時候,除了驃騎大將軍比三公(包括了大司馬)略低以外,其他都在三公之上。

明清兩代,大將軍是戰時官階。戰鬥結束就予以撤銷。而大司馬這個官職並不出現在官階表中,只是作為兵部尚書的一種稱呼。而大將軍與兵部尚書誰大,是要看這個大將軍的固定官階的。兵部尚書為從一品。因此,除非是正一品的官員放外帶兵,授大將軍銜的情況下,大將軍是沒有大司馬大的。(明清的時候,正一品往往是虛職,贈給死人的。。。。)

另提一句,大將軍地位最低的朝代,是北周。僅僅是兩軍統領(全國共24軍)。而地位最高的朝代是宋元時代,是武散官之首,但是沒有統兵實權

在古代司馬是什麼職務

司馬----官名。西周始置,與司徒、司工並稱“三有司”。掌軍政與軍賦,為朝廷大臣,常統率六師或八師出征。《詩?大雅?常武》:“王(周宣王)謂尹氏(太史),命程伯休父:左右陳行,戒我師旅,率彼準浦,省此徐士。”毛傳:“程伯休父始命為大司馬”》諸侯國與卿大夫也都設有“三有司”。春秋時諸侯多設置,宋有大司馬、少司馬。楚有大司馬、左右司馬,其職位僅次於令尹。卿大夫亦有司馬或馬正,為武職。戰國時魏、燕有司馬、楚有左右司馬。

古代大司馬的官職大還是大將軍官職大?急需啊! 40分

太尉,中國秦漢時中央掌軍事的最高官員,秦朝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併為“三公”。後逐漸成為虛銜或加官。太尉之名最早見於《呂氏春秋》。漢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後不再設置 。西漢早期,設太尉官多半和軍事無關,故帶有虛位性質,不同於丞相、御史大夫等官職。武帝時以貴戚為太尉,一變過去由力戰武功之臣充任太尉的慣例,而又和丞相同等,這也和西漢早期有所差別。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將大司馬改為太尉。東漢時期,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太尉管軍事,司徒管民政,司空管監察,分別開府 ,置僚佐。後曹操撤銷三公制,自任丞相。魏文帝時期曾短暫恢復,後又撤銷。自隋撤銷府與僚佐,便漸次演化成優寵宰相、親王、使相的加官、贈官。元不常置。明廢。

大將軍,是中國古代各朝經常設置的武官職名,其實際職權變化很大,但多為高級軍事指揮甚至最高軍事統帥。歷史上各時期多見以“某某將軍”尊稱為“某某大將軍”的習慣,但是秦漢與三國時期的大將軍職位有很大差異。

古代領兵之最高統帥。始於戰國,是將軍的最高封號,漢代沿置,職掌統兵征戰。事實上多由貴戚擔任,掌握政權,職位甚高。《漢官儀》載:“漢興,置大將軍大將軍霍光,位丞相上。”《文獻通考》卷五十九雲:“大將軍內秉國政,外則仗鉞專征,其權遠出丞相之右。”漢武帝時以大司馬為大將軍衛青所兼官號,其後霍光、王鳳等均以大司馬、大將軍預聞政事,為中朝官領袖。亦有在大將軍之上冠以稱號者,如驃騎大將軍之類。東漢時多由貴戚充任。具體名號有建威大將軍、驃騎大將軍、中軍大將軍、鎮東大將軍、撫軍大將軍等等。 三國至南北朝時,大臣秉政,多加以“大將軍”之號,最高軍職,三軍最高統帥,夏侯敦、姜維、朱然都曾任此職。北周時行府兵制,編24軍,每軍設開府1人以統領、二開府則由一大將軍統領。24軍共有12大將軍,兩大將軍由一柱國統之。隋代左右武衛、左右武侯等各置大將軍,為統率禁軍之高級將領。唐代之府兵12衛,每衛有上大將軍1人,大將軍1人,將軍2人。禁軍之左右羽林軍、左右龍武軍等亦設大將軍,往往以宦官任之。宋代之16衛大將軍已屬空銜,無統兵實權。唐至元,定大將軍為武散官之首階。明清兩代於戰爭時由皇帝特派大將軍統兵,或於大將軍上再加稱號,如清代,肅親王豪格為靖遠大將軍,惠親王綿愉為奉命大將軍,皆統兵作戰,戰後即廢。

大司馬是古代對中央政府中專司武職的最高長官的稱呼。《周禮》以大司馬為夏官之長。“大司馬之職,掌建邦國之九法,以佐王平邦國。…以九伐之法正邦國”。應劭曰:“司馬,主武也,諸武官亦以為號”(《百官公卿表》)。韋昭《辨釋名》曰: “大司馬,馬,武也,大總武事也。大司馬掌軍,古者兵車一車四馬,故以馬名官。訓馬為武者,取其速行也。”

《周禮·夏官》有大司馬,掌邦政。 漢承秦制,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漢武帝罷太尉置大司馬。 西漢一朝,常以授掌權的外戚,多與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等聯稱,也有不兼將軍號的。 東漢初為三公之一,旋改太尉,東漢末年又別置大司馬,位在三公之上。 魏晉為上公之一,位在三公之上,第一品。 南北朝或置或不置, 陳但為贈官。 明清用作兵部尚書的別稱。

在西漢時太尉和大司馬不同時設置,兩者互相代替,太尉相當於大司馬,都是最高武官。

西漢武帝劉徹於建元二年(前139)罷太尉,元狩四年(前119)始置大司馬。大司馬與大將軍聯稱為大司馬大將軍,常用為加官,授與掌權的外戚。漢武帝用以代替金印紫綬的太尉而設置的大司馬卻“無印綬,官兼加而已”,僅僅是一個備受尊崇的名號,本身並無軍政實權,其性質是加官。其地位的高低要靠所加將軍的地......

古代的大司馬 大司空 主管什麼?

大司徒即丞相,相當於總理,大司馬即太尉,最高軍事首長,相廠于軍委常務副主席(主席當然上皇帝兼任),司空是御史大夫,負責監督前兩位

相關問題答案
古代大司馬是什麼職位?
大司馬是什麼官?
古代稱下課是什麼?
古代反義詞是什麼意思?
古代說的之是什麼意思?
古代拿弓箭是什麼生肖?
古代說鄙人是什麼意思?
司馬是什麼官?
行軍司馬是什麼意思?
大司馬用什麼鍵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