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水質泡綠茶最好?
泡綠茶水溫多少最佳
一)泡茶“三要素”
好茶必須有好水和好的茶具,但是如果只有這些,而沒有掌握好泡茶技術,還是得不到好的效果。泡茶技木包括三個要素:第一是茶葉用量,第二是泡茶水溫,第三是沖泡時間。茶葉用量就是每杯或每壺中放適當分量的茶葉,泡茶水溫就是用適當溫度的開水沖泡茶葉,沖泡時間包含有兩層意思,一是將茶時泡到適當的濃度後倒出開始飲用,二是指有些茶葉要衝泡數次,每次需要泡多少時間。
1.茶的用量
要泡好一杯茶或一壺茶,首先要掌握茶葉用量。每次茶葉用多少,並沒有統一標準,主要根據茶葉種類、茶具大小以及消費者的飲用習慣而定。茶葉種類繁多,茶類不同,用量各異。如沖泡一般紅、綠茶,茶與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50~60,即每杯放3克左右的幹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飲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如用茶壺,則按容量大小適當掌握。用茶量最多的是烏龍茶,每次投入量幾乎為茶壺容積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多。總之,泡茶用量的多少,關鍵是掌握茶與水的比例,茶多水少,則味濃;茶少水多,則味淡。
2.泡茶水溫
以剛煮沸起泡為宜,用這樣的水泡茶,茶湯香味皆佳。如水沸騰過久,即古人所稱的“水老”。此時,溶於水中的二氧化碳揮發殆盡,泡茶鮮爽味便大為遜色。未沸滾的水,古人稱為“水嫩”,也不適宜泡茶,因水溫低,茶中有效成份不易泡出,使香味低淡,而且茶浮水面,飲用不便。泡茶水溫的掌握,主要看泡飲什麼茶而定。高級綠茶,特別是各種芽葉細嫩的名綠茶,不能用100度的沸水沖泡,一般以80度左右為宜。茶葉愈嫩、愈綠,沖泡水溫要低,這樣泡出的茶湯一定嫩綠明亮,滋味鮮爽,茶葉維生素C也較少破壞。而在高溫下,茶湯容易變黃,滋味較苦(茶中咖啡鹼容易浸出),維生素c大量破壞。正如平時說的,水溫高,把茶葉“燙熟”了。泡飲各種花茶、紅茶和中、低檔綠茶,則要用100度的沸水沖泡。如水溫低,則滲透性差,茶中有效成份浸出較少,茶味淡薄。泡飲烏龍茶、普洱茶和沱茶,每次用茶量較多,而且茶葉較粗老,必須用100度的沸滾開水沖泡。有時,為了保持和提高水溫,還要在沖泡前用開水燙熱茶具,沖泡後在壺外淋開水。少數民族飲用磚茶,則要求水溫更高,將磚茶敲碎,放在鍋中熬煮。一般說來,泡茶水溫與茶葉中有效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呈正相關,水溫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湯就愈濃,反之,水溫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湯就愈淡,一般60度溫水的浸出量只相當於100度沸水浸出量的45~65%。這裡必須說明一點,上面談到,高級綠茶適宜用80度的水沖泡,這通常是指將水燒開之後(水溫達100度),再冷卻至所要求的溫度;如果是無菌生水,則只要燒到所需的溫度即可。
3.沖泡時間和次數
茶葉沖泡的時間和次數,差異很大,與茶葉種類、泡茶水溫、用茶數量和飲茶習慣等都有關係,不可一概而論。如用茶杯泡飲一般紅綠茶,每杯放幹茶3克左右,用沸水約200毫升沖泡,加蓋4~5分鐘後,便可飲用。這種泡法的缺點是:如水溫過高,容易燙熟茶葉(主要指綠茶):水溫較低,則難以泡出茶味;而且因水量多,往往一時喝不完,浸泡過久,茶湯變冷,色、香、味均受影響。改良沖泡法是;將茶葉放入杯中後,先倒入少量開水,以浸沒茶葉為度,加蓋3分鐘左右,再加開水到七八成滿,便可趁熱飲用。當喝到杯中尚餘三分之一左右茶湯時,再加開水,這樣可使前後茶湯濃度比較均勻。據測定,一般茶葉泡第一次時,其可溶性物質能浸出50~55%;泡第二次,能浸出30%左右,泡第三次,能浸出10%左右;泡第四次,則所剩無幾了。所以,通常以沖泡三次為宜。如飲用顆粒細小、揉捻充分的紅碎茶與綠碎茶,用沸水沖泡3~5分鐘後,其有效成份大部分浸出,便可一次快......
什麼樣的水泡茶最好?
喝茶人人都會,但要衝泡得好喝,並非易事。茶葉沖泡大有學問,同樣一款茶葉,如果用水不同,泡出來的茶湯也會有別,當然,還有和水的溫度、時間、投茶量及人的心情有關。
俗話說八分茶遇十分水,茶亦十分;而十分茶遇八分水,茶只八分。可見水的好壞直接影響茶的色、香、味,尤其對茶湯滋味影響更大。古人十分注重泡茶用水選擇,陸羽曾在< <茶經< p>茶經<>
中明確指出: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用水講究五字箴言,水質要清、活、輕,水味要甘和洌。
一般說來,經過沙石自然過濾的山泉水是最佳泡茶用水。天然水中泉水是比較清淨的,雜質少,透明度高,汙染少,水質最好。但現在這樣的天然山泉水已經不多見了。
平時我泡茶大都喜歡用農夫山泉水(也可選擇你喜歡的),用它來泡茶,能把茶葉內蘊含的味道最佳釋放出來,天然優雅的茶香和甘醇的滋味,讓你滿口含芳,喉韻無窮,喝茶成為真正的享受;而用燒開的自來水泡茶,茶的清醇要淡薄一些,茶湯色澤及滋味都不佳,對好茶而言,可謂是一種浪費。
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說:精茗蘊香,借水而發,無水不可與論茶也。而明代張源在《茶錄》中言: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體。非真水莫顯其神,非精茶曷窺其體。可見佳茗必須有好水相匹配,方能相得益彰;反之,有了好茶,若不得好水,佳茗也不佳矣。小貼士:在選擇泡茶用水時,不妨先來了解水的硬度和茶湯品質的關係。天然水可分硬水和軟水;含有較多量的鈣﹑鎂離子的水稱為硬水;不容或只含少量的鈣﹑鎂離子的水稱為軟水。如果水的硬性是由碳酸氫鈣或碳酸氫鎂引起,稱為暫時硬水。暫時硬水經過煮沸,所含碳酸氫鹽,就分解成不容性碳酸鹽,這樣硬水變成軟水。平時用鋁壺燒水,壺底之白色沉澱物,就是碳酸鹽。(A)水的硬度會影響水的PH值(酸鹼度)
,而PH值又影響茶湯色澤。當PH大於5時,茶湯色澤加深,PH值達到7時茶黃素就會自動氧化而損失。(B)水的硬度會影響茶葉有效成份的溶解度。軟水中含其他溶質少,茶葉有效成份的溶解度高,故茶味濃;而硬水含有較多量的鈣、鎂離子,茶葉有效成份的溶解度低,故茶味淡。如水中鐵離子含量高,茶湯會變成黑褐色,這是茶葉多酚類物質與鐵作用的結果。所以泡茶用水以軟水、暫時硬水為佳。
什麼樣的水泡茶最好喝
山泉水,這種水本身就帶有自然的甘甜,而且無異味。
在城市裡可能找不到,就買農夫山泉這種水泡茶試試,肯定要比自來水強很多。
沖泡茶葉選用哪種水質的水較好
選用白瓷、青瓷和玻璃茶具 選用山水為上,江水為中,井水為下;也可用經過淨化處理的自來水,但水質最差。
水質對泡茶有影響嗎? 什麼水泡茶比較好呢
自古以來茶葉界就有一個共識:好茶要用好水泡。
古人曰:“無水不可與之論茶”,“茶性必發於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八分之水,試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其中“無水”就是指沒有好的泡茶之水,沒有好的泡茶水就不能稱之為真正的“品茶”;用好的水泡出來的茶,會體現茶葉全面的品質。反之,若用不好的水來泡茶,則會掩蓋好茶的品質,是品茗的一大缺憾。
好水,乃中國茶文化發展與延續的載體。自從有了飲茶,人們為了追求茶葉最誘人的韻味,不惜腳力,四處奔波“為茶覓水”,給好茶尋找與之相配的好水。例如:獅峰龍井茶,伴有著名的虎跑泉;武夷巖茶,伴有著名的九曲溪;黃山毛峰茶,伴有著名的“人字瀑 ”;蒙頂石花茶,伴有著名的古蒙泉等等天下名泉,
應該看到,中國茶葉界的學者一直沒有停止對水對與茶功能祕密的探索。茶聖陸羽對自然界的水作了詳盡的調查和評估,提出了煮茶用水推泉水為最。其標準是:“山水上,江中水,井下水”。用井水應“汲取多者”,指的是取水的井要深,“井深則水多,水多則鮮活”;用江水應“取去人遠者”,指的是人少的地方未受汙染,江水就比較潔淨;用一等的山水,應擇“乳石隙間滿流而出”的泉水。
怎麼泡綠茶最好喝??
80C的溫水最好. 泡茶水溫的高低和用茶數量的多少,也影響沖泡時間的長短。水溫高,用茶多,沖泡時間宜短;水溫低,用茶少,沖泡時間宜長。沖泡時間究竟多長?以茶湯濃度適合飲用者的口味為標準。 細說 泡好一杯茶或一壺茶,首先要掌據茶葉用量。每次茶葉用多少,並沒有統一標準,主要根據茶葉種類、茶具大小以及消費者的飲用習慣而定。 茶葉種類繁多,茶類不同,用量各異。如沖泡一般紅、綠茶,茶與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50--60,即每杯放3克左右的幹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飲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如用茶壺,則按容量大小適當掌握。用茶量最多的是烏龍茶,每次投入量幾乎為茶壺容積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多。 茶葉用量還同消費者的年齡結構與飲茶歷史有關。中、老年人往往飲茶年限長,喜喝較濃的茶,故用量較多;年輕人初學飲茶的多,普遍喜愛較淡的茶,故用量宜少。總之,泡茶用量的多少,關鍵是掌握茶與水的比例,茶多水少,則味濃;茶少水多,則味淡。有人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取四隻茶杯,各等量放入3克相同的茶葉,再分別倒入沸水50毫升、100毫升、150毫升和200毫升。5分鐘後審評茶湯滋味,結果是,加水50毫升的滋味極濃,加水100毫升的滋味太濃,加水150毫升的滋味正常,加水200毫升的滋味較淡。 泡茶水溫的掌握,主要看泡飲什麼茶而定。高級綠茶,特別是各種芽葉細嫩的名茶(綠茶類名茶),不能用100℃的沸水沖泡,一般以80℃左右為宜。茶葉愈嫩、愈綠,沖泡水溫要低,這樣泡出的茶湯一定嫩綠明亮,滋味鮮爽,茶葉維生素c也較少破壞。而在高溫下,茶湯容易變黃,滋味較苦(茶中咖啡鹼容易浸出),維生素c大量破壞。正如平時說的,水溫高,把茶葉“燙熟”了。泡飲各種花茶、紅茶和中、低檔綠茶,則要用100℃的沸水沖泡。如水溫低,則滲透性差,茶中有效成份浸出較少,茶味淡薄。泡飲烏龍茶、普洱茶和花茶,每次用茶量較多,而且茶葉較極老,必須用100℃的沸滾開水沖泡。有時,為了保持和提高水溫,還要在沖泡前用開水燙熱茶具,沖泡後在壺外淋開水。少數民族飲用磚茶,則要求水溫更高,將磚茶敲碎,放在鍋中熬煮。 一般說來,泡茶水溫與茶葉中有效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呈正相關,水溫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湯就愈濃;反之,水溫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湯就愈淡,一般60℃溫水的浸出量只相當於100℃沸水浸出量的45—65%。 這裡必須說明一點,上面談到,高級綠茶適宜用80℃的水沖泡,這通常是指將水燒開之後(水溫達100℃),再冷卻至所要求的溫度;如果是無茵生水,則只要燒到所需的溫度即可。 茶葉沖泡的時間和次數,差異很大,與茶葉種類、泡茶水溫、用茶數量和飲茶習慣等都有關係,不可一概而論。 如用茶杯泡飲一般紅綠茶,每杯放幹茶3克左右,用沸水約200毫升沖泡,加蓋4—5分鐘後,便可飲用。這種泡法的缺點是:如水溫過高,容易燙熟茶葉(主要指綠茶);水溫較低,則難以泡出茶味;而且因水量多,往往一時喝不完,浸泡過久,茶湯變冷,色、香、味均受影響。改良沖泡法是:將茶葉放入杯中後,先例入少量開水,以浸沒茶葉為度,加蓋3分鐘左右,再加開水到七八成滿,便可趁熱飲用。當喝到杯中尚餘三分之一左右茶湯時,再加開水,這樣可使前後茶湯濃度比較均勻。據測定,一般茶葉泡第一次時,其可溶性物質能浸出50--55%;泡第二次,能浸出30%左右;泡第三次,能浸出10%左右,泡第四次,則所剩無幾了。所以,通常以沖泡三次為宜。 如飲用顆粒細小、揉捻充分的紅碎茶與綠碎茶,有沸水沖泡3—5分鐘後,其有效成份大部分浸出,便可一次快速飲用。飲用速溶茶,......
什麼水泡茶最佳?
泡茶用水究竟以何種為好,自古以來,就引起人們的重視和興趣。陸羽曾在《茶經》中明確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揀乳泉,石池漫流者上。”
一般說來,在天然水中,泉水是比較清爽的,雜質少,透明度高,汙染少,水質最好。但是,由於水源和流經途徑不同,所以其溶解物、含鹽量與硬度等均有很大差異,因此,並不是所有泉水都是優質的。有些泉水,如硫磺礦泉水已失去飲用價值。
泡茶用水,雖以泉水為佳,但溪水、江水與河水等長年流動之水,用來沏茶也並不遜色。宋代詩人楊萬里曾寫詩描繪船家用江水泡茶的情景,詩云:“江湖便是老生涯,佳處何妨且泊家,自汲淞江橋下水,垂虹亭上試新茶。”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說;“黃河之水,來自天上,濁者土色也,澄之既淨,香味自發。”說明有些江河之水,儘管渾濁度高,但澄清之後,仍可飲用。通常靠近城鎮之處,江(河)水易受汙染。唐代《茶經》中就提到:“其江水,取去人遠者。”也就是到遠離人煙的地方去取江水。千餘年前況且如此,如今環境汙染較為普遍,以致許多江水需要經過淨化處理後才可飲用。
井水屬地下水,是否適宜泡茶,不可一概而論。有些井水,水質甘美,是泡茶好水,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文華殿東傳心殿內的“大庖井”,曾經是皇宮裡的重要飲水來源。一般說,深層地下水有耐水層的保護,汙染少,水質潔淨;而淺層地下水易被地面汙染,水質較差。所以深井比淺井好。其次,城市裡的井水,受汙染多,多鹹味,不宜泡茶,而農村井水,受汙染少,水質好,適宜飲用。當然,也有例外,如湖南長沙城內著名的“白沙井”,那是從砂岩中湧出的清泉,水質好,而且終年長流不息,取之泡茶,香味俱佳。
雨水和雪水,古人譽為“天泉”。用雪水泡茶,一向就被重視。如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晚起》詩中的“融雪煎香茗”,宋代著名詞人辛棄疾《六么令》詞中的“細寫茶經煮香雪”,還有元代詩人謝宗可《雪煎茶》詩中的“夜掃寒英煮綠塵”,都是描寫用雪水泡茶。情代曹雪芹在《紅樓夢》“賈寶玉品茶棧翠庵”一回中,更描繪得有聲有色:當妙玉約寶釵、薰玉去吃“體己茶”時,黛玉問妙玉:“這也是舊年的雨水?”妙玉回答:“這是……收的梅花上的雪……隔年蠲的雨水,那有這樣情淳?”雨水一般比較潔淨,但因季節不同而有很大差異。秋季,天高氣爽,塵埃較少,雨水清泅,泡茶滋味爽口回甘;梅雨季節,和風細雨,有利於微生物滋長,泡茶品質較次,夏季雷陣雨,常伴飛砂走石,水質不淨,泡茶茶湯渾濁,不宜飲用。
自來水,一般都是經過人工淨化、消毒處理過的江(河)水或湖水。凡達到我國衛生部制訂的飲用水衛生標準的自來水,都適於泡茶。但有時自來水中用過量氯化物消毒,氣味很重,用之泡茶,嚴重影響品質。為了消除氯氣,可將自來水貯存在缸中,靜置一晝夜,待氯氣自然逸失,再用來煮沸泡茶,效果大不一樣。所以,經過處理後的自來水也是比較理想的泡茶用水。
在選擇泡茶用水時,還必須瞭解水的硬度和茶湯品質的關係。天然水可分硬水和軟水兩種:凡含有較多量的鈣、鎂離子的水稱為硬水;不溶或只含少量鈣、鎂離子的水稱為軟水。如果水的硬性是由含有碳酸氫鈣或碳酸氫鎂引起的,這種水稱暫時硬水;如果水的硬性是由含有鈣和鎂的硫酸鹽或氯化物引起的,這種水叫永久硬水。暫時硬水通過煮沸,所含碳酸氫鹽就分解,生成不鎔性的碳酸鹽而沉澱。這樣硬水就變為軟水了。平時用鋁壺燒開水,壺底上的白色沉澱物,就是碳酸鹽。一升水中含有碳酸鈣1毫克的稱為硬度1度。硬度0--10度為軟水,10度以上為硬水。通常飲用水的總硬度不超過25度。
水的硬度與茶湯品質關係密切。首先水的硬度影響水的pH值(酸鹼度),而pH值又影響茶湯色......
泡綠茶時要用多少度的開水泡比較好?
沖泡茶葉時,第一次注水入壺隨即倒掉的動作稱為“溫潤泡”。溫潤泡的用意在於使揉捻過的茶葉稍微舒展,以利於第一次泡茶發揮出應有的色、香、味。由於溫潤泡時間短,茶葉本身的可溶物還來不及溶出,但揉成半球形或球形的茶葉卻可借熱水的衝力與熱量慢慢開展。注水沖泡第一泡茶時,茶葉與水的接觸面積增加,再1分鐘的泡茶時間內,茶葉可溶解適量的成分,讓第一泡茶有完美的味道。 溫潤泡可說是第一泡茶的暖身運動, 特別對於重揉捻的茶如鐵觀音。有些說法指溫潤泡的作用在於清洗溫熱茶葉,所以不適合飲用。
2.泡茶時要用燒多少程度的開水泡比較好?
答:你似乎偏向於喝綠茶,關於泡綠茶的水溫度:
1.沖泡綠茶時,水溫應控制在80度~90度左右。
2.若是沖泡綠茶粉,以40度~60度左右的溫開水沖泡即可。份量為2克綠茶粉配450cc的白開水。
3.綠茶粉不可泡得太濃,不然會影響到胃液的分泌。
4.若是沖泡茶葉的話,第一泡不要喝,衝了熱水後搖晃一下即可倒掉。這也叫洗茶。
5.沖泡好的茶要在30分鐘~60分鐘內喝掉,否則茶裡的營養成分會變得不安定。
普遍來說,泡茶水溫以剛煮沸起泡為宜,用這樣的水泡茶,茶湯香味皆佳。如水沸騰過久,即古人所稱的“水老”。此時,溶於水中的二氧化碳揮發殆盡,泡茶鮮爽味便大為遜色。未沸滾的水,古人稱為“水嫩”,也不適宜泡茶,因水溫低,茶中有效成份不易泡出,使香味低淡,而且茶浮水面,飲用不便。泡茶水溫的掌握,主要看泡飲什麼茶而定。高級綠茶,特別是各種芽葉細嫩的名綠茶,不能用100度的沸水沖泡,一般以80度左右為宜。茶葉愈嫩、愈綠,沖泡水溫要低,這樣泡出的茶湯一定嫩綠明亮,滋味鮮爽,茶葉維生素C也較少破壞。而在高溫下,茶湯容易變黃,滋味較苦(茶中咖啡鹼容易浸出),維生素c大量破壞。正如平時說的,水溫高,把茶葉“燙熟”了。泡飲各種花茶、紅茶和中、低檔綠茶,則要用100度的沸水沖泡。如水溫低,則滲透性差,茶中有效成份浸出較少,茶味淡薄。泡飲烏龍茶、普洱茶和沱茶,每次用茶量較多,而且茶葉較粗老,必須用100度的沸滾開水沖泡。有時,為了保持和提高水溫,還要在沖泡前用開水燙熱茶具,沖泡後在壺外淋開水。少數民族飲用磚茶,則要求水溫更高,將磚茶敲碎,放在鍋中熬煮。一般說來,泡茶水溫與茶葉中有效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呈正相關,水溫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湯就愈濃,反之,水溫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湯就愈淡,一般60度溫水的浸出量只相當於100度沸水浸出量的45~65%。這裡必須說明一點,上面談到,高級綠茶適宜用80度的水沖泡,這通常是指將水燒開之後(水溫達100度),再冷卻至所要求的溫度;如果是無菌生水,則只要燒到所需的溫度即可。
茶葉用什麼水沖泡最好
典故《茶經》——
山泉上 江河次之 井水下
那已經是陳年往事了
現代居住環境已經變化
井是看不到了 江河不影響你的肺已經謝天謝地了 山泉嘛有點難得了而且大多被髮掘商業承包了
以前是偏向勇礦泉水,純淨水就差一點
現在是採用自來水過濾 ,建議用麥飯石
我的水壺常年是鋪著麥飯石顆粒——感覺還可以
中國最好的泡茶水?
中國人歷來好品茶,泡茶似乎人人都會,但並非個個都能泡出好茶。
好茶還需好水泡。
好水的標準從水質:清、活、輕,水味:甘、冽這五個方面來判斷。現代科學分析認為,每升水含8毫克以上的鎂離子鈣稱之為硬水,反之則為軟水。軟水沏茶,色、香、味俱佳,硬水泡茶,茶湯易變色,色、香、味也會大受影響。
水的輕重還包括水中所含的礦物質成分的多少以及酸、鹼度,含鐵、鹼物質較多的水泡茶,茶湯會飄起一層“鏽油”,出現混濁並有沉澱物。
水的酸度大,泡出的茶色就會深,甚至暗黑。
所以建議選用中性水泡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