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氣指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12-20

中醫學中所說的“氣”是指什麼?

氣是生命活動的原動力。氣有兩個含義,既是運行於體內微小難見的物質,又是人體各臟腑器官活動的能力。因此中醫所說的氣,既是物質,又是功能。人體的呼吸吐納,水谷代謝,營養敷布.血液運行,津流濡潤,抵禦外邪等一切生命活動,無不依賴於氣化功能來維持。在《壽親養老新書》中謂:“人由氣生,氣由神往.養氣全神可得其道。”書中還歸納出古人養氣的一些經驗:“一者,少語言,養氣血;二者,戒色慾,養精氣,三者,薄滋味,養血氣;四者,咽津液。養髒氣;五者,莫嗔怒,養肝氣:六者,美飲食,養胃氣;七者.少思慮,養心氣。”此七者強調了“慎養”:但由於氣是流行於全身、不斷運動的,所以人體也要適當地運動,促進臟腑氣機的升降出入。才會有利於維持機體的正常生理功能。所以古人提倡“人體欲得勞動.但不可使之極(過度)。”我國流傳下來的多種健身運動及氣功,就是以動養氣的寶貴遺產。

中醫學說中的氣是什麼意思?

【中醫術語——氣】

一、氣的基本概念

(一)氣是構成宇宙的最基本物質。氣在宇宙中有兩種形態:1. 瀰漫而劇烈運動的狀態,由於細小、彌散、加上不停的運動,難以直接察知,故稱“無形”。2. 凝聚狀態,細小而彌散的氣,集中凝聚在一起,就成為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體,故稱“有形”。

(二)氣是構成人體的最基本物質。

(三)氣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

二、氣的生成

(一)先天精氣:來自父母。髒府定位在腎(命門)。

(二)後天水谷之氣:乃消化吸收之物質。髒府定位在脾胃。

(三)清氣:呼吸而入。髒府定位在肺。

三、氣的運動和運動形式

(一)氣的運動中醫稱為〞氣機〞。

(二)有升、降、出、入四種運動形式。

(三)氣在不同髒府則有不同表現形式。

(四)氣流佈全身各處,走到臟腑就叫臟腑之氣,至血脈內外則稱營衛之氣,至經絡則稱經絡之氣等。

四、氣的生理功能

(一)推動作用;

(二)溫煦作用;

(三)固攝作用;

(四)防禦作用;

(五)氣化作用。

五、氣的種類——依氣的來源作標準劃分:

(一)元氣:是人體中最基本、主要之氣。乃由腎中精氣、脾胃水谷之氣 及肺中清氣 所組成,分佈於全身各處。

(二)宗氣:由清氣及谷氣相合而成,以貫心脈而司呼吸。

(三)營氣:谷氣之精專部分。旨在化生血液、營養全身。其運行路徑有二:1.十二經脈(精專營氣);2.任督,陽蹺,陰蹺。

(四)衛氣:水谷之悍氣也。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闔。

(五)臟腑經絡之氣:和全身的氣一樣。是精氣清氣、水谷之氣經肺、脾、腎共同作用而化生。可轉化為推動和維持臟腑經絡進行生理活動的能量;並可更新充實髒府經絡的組織結構、並生成五臟六腑之精而貯存。

我也是學中醫的,希望對你有用哦!

中醫行氣是什麼意思

是中醫中的一個療法。中醫的理論中,有氣的概念。氣運行與全身,對人體的發揮著不可或缺的生理功能。氣運行不暢,在體內發生淤滯,人體就會表現出哀聲嘆氣,心情低落,抑鬱寡歡,或食後腹滿腹脹等等。遇到這種情況,中醫就會採用行氣的療法,氣機淤滯得以暢通。病症因此解除。這就是行氣。

中醫中說的氣是指什麼?

中醫認為,氣是構成人體的最基本的物質基礎,也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人體的各種生命活動均可以用氣的運動變化來解釋。氣的生成來自於三個方面:1.先天之精氣:即受之於父母的先天稟賦之氣。其生理功能的發揮有賴於腎藏精氣;2.水谷之精氣:即飲食水谷經脾胃運化後所得的營養物質;3.吸入之清氣:即由肺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氣。作為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氣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推動作用:氣可以促進人體生長髮育,激發各臟腑組織器官的功能活動,推動經氣的運行、血液的循行,以及津液的生成、輸布和排洩。2.溫煦作用:氣的運動是人體熱量的來源。氣維持並調節著人體的正常體溫,氣的溫煦作用保證著人體各臟腑組織器官及經絡的生理活動,並使血液和津液能夠始終正常運行而不致凝滯、停聚。3.防禦作用:氣具有抵禦邪氣的作用。一方面,氣可以護衛肌表,防止外邪入侵;另一方面,氣可以與入侵的邪氣作鬥爭,以驅邪外出。4.固攝作用:氣可以保持臟腑器官位置的相對穩定;並可統攝血液防止其溢於脈外;控制和調節汗液、尿液、唾液的分泌和排洩,防止體液流失;固藏精液以防遺精滑洩。5.氣化作用:氣化作用即在通過氣的運動可使人體產生各種正常的變化,包括精、氣、血、津液等物質的新陳代謝及相互轉化。實際上,氣化過程就是物質轉化和能量轉化的過程。氣的各種功能相互配合,相互為用,共同維持著人體的正常生理活動。比如,氣的推動作用和氣的固攝作用就是相反相成的,一方面,氣推動血液的運行和津液的輸布、排洩;另一方面,氣又控制和調節著血液和津液的分泌、運行和排洩。推動和固攝的相互協調,使正常的功能活動得以維持。氣的運動被稱為氣機,氣的功能是通過氣機來實現的。氣的運動的基本形式包括升、降、出、入四個方面,並體現在臟腑、經絡、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之中。例如,肺呼氣為出,吸氣為入,宣發為升,肅降為降。又如,脾主升清,胃主降濁。氣機的升降出入應當保持協調、平衡,這樣才能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根據所在的部位、功能及來源的不同,氣分可為以下各類:1.元氣:元氣又稱原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元氣由先天之精所化生,並受後天水谷精氣不斷補充和培養。元氣根源於腎,通過三焦循行於全身,內至臟腑,外達肌膚腠理。元氣的功能是推動和促進人體的生長髮育,溫煦和激發臟腑、經絡、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因此,可以說元氣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的物質。2.宗氣:宗氣即胸中之氣,由肺吸入之清氣和脾胃運化的水谷精氣結合而生成。宗氣的功能一是上走息道以行呼吸,二是貫注心脈以行氣血。肢體的溫度和活動能力、視聽功能、心搏的強弱及節律均與宗氣的盛衰有關。由於宗氣積於胸中,臨床上常以心尖搏動部位的(虛裡)的搏動情況和脈象來了解宗氣的盛衰。3.營氣:營氣即運行於脈中、具有營養作用的氣,主要由脾胃運化的水谷精氣所化生。營氣的功能表現為注入血脈、化生血液及循脈上下、營養全身兩個方面。4.衛氣:衛氣即行於脈外、具有保衛作用的氣,與營氣一樣,也主要是由脾胃運化的水谷精氣所化生。衛氣的功能包括:護衛肌表,防禦外邪入侵;溫養臟腑、肌肉、皮毛;調節控制汗孔的開合和汗液的排洩,以維持體溫的恆定。

中醫的“氣”的含義是什麼?

氣,在古代是人們對自然現象的一種樸素認識,認為氣是構成世界的最基本的物質,宇宙間一切事物和現象都是由氣的運動變化而產生的。所以在《公羊解話》中說:“元者,氣也,無形以起,有形以生,造起天地。”在醫學領域中則認為氣既是比精更微小的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而且以氣的運動變化來說明人體各種生理現象和病理變化。

氣的概念,在中醫學最早的經典醫籍《黃帝內經》中使用極廣,有人認為它是《內經》中哲學和醫學理論的基石。應該說《內經》發展了古代唯物主義的精氣說,從而形成了比較系統的氣的理論。從人體生命的產生及形體的構成、各種生理功能、病理變化,精神活動等等,無不用氣的理論加以闡述。如《素問·寶命全形論》說:“人以天地之氣生。”“天地合氣命之日人。”《六節髒象論》說:“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靈樞·決氣篇》更具體指出“上焦開發,宣五穀味,薰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是謂氣”。

綜合上述內容,氣的概念有兩方面含義,一是指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精微物質。即氣是比精更微小,運動能力較強的物質。如水谷之氣,呼吸之氣等,由於其來源和分佈部位之不同,故有著不同的名稱,如元氣、宗氣、營氣、衛氣等;二是指臟腑組織的機能活動,如五臟之氣、六腑之氣、經絡之氣等等。精微之氣正是通過臟腑組織的功能活動而表現其存在的。

精和氣同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彼此能相互化生,故中醫學認為“精能化氣,氣能生精。”

氣在生命活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人體的生長、發育、衰老、死亡和疾病的發生發展都與氣的盛衰、運動變化有關。《難經·八難》說:“氣者,人之根本也,根絕則莖葉枯矣。”

概括氣的生理作用,可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1、氣的動力作用:人體的生長髮育、各臟腑經絡的生理活動,血液的循行,津液的輸布,均靠氣的激發和推動。若氣虛則動力不足,人的生長髮育就會遲緩,臟腑經絡的功能就會減退、或血行滯緩,或水液不化,津液不布,痰溼內生等病變。這種機械的動力,中醫學認為是氣的功能。

2、氣的溫煦作用:人體的體溫是相對恆定的,它不會因外界溫度的變動而發生明顯的變化,體溫相對恆定的維持依賴於產熱過程與散熱過程之間的相對平衡。這種維持體溫保持一定恆定也是氣的作用。具體講這是由於陽氣的溫煦作用維持的。《難經·二十二難》說:“氣主煦之。”《靈樞·本藏篇》說:“衛氣者,所以溫分肉,……”就是指氣的溫煦作用。如果陽氣不足,氣的溫煦作用減退,則會出現畏寒,膚冷等陽虛表現。

3、氣的防禦作用:在人的生命活動中,危害人體的因素不可勝數,而且經常存在著,如微生物、寄生蟲、周圍環境的各種不利因素等。即使是維持正常生命活動的因素,如日光、空氣、水等等,在某種情況下,亦可因異常變化而成為危害人體的因素。但在多數情況下人體的防禦機能都能有效地防止侵害,或者在體內截攔與圍剿了這些不利因素,從而保證人體的健康。這種防禦侵害維護健康的功能,中醫學也認為是氣的作用。如氣能護衛肌表、防禦外邪的入侵。《素問·遺篇·刺法論》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這裡所說的“邪”即是危害人體的因素,“正氣”即是機體的防禦作用。另外如邪已侵害機體,則氣又能與其作鬥爭,或驅邪外出、或圍剿消滅於內,使之恢復健康,故《靈樞·刺節真邪篇》說:“虛邪之入於身也深,有所結,氣歸之;有所結,深中骨,氣因於骨。”這裡所說的“氣歸之”、“氣因於骨”都是指正氣聚積於邪氣入侵之處,發揮其抗禦和消滅外邪之作用。臨床常見的正氣足邪氣盛之實證,之所以病情表現比較劇烈和明顯,正說明正氣有抗禦邪氣侵犯的重要作用。

4、氣的固攝作用,主要是指氣對腹腔臟器、體內的某些物質、某些代謝產物等,有固攝......

中醫上的‘氣’是什麼?什麼是‘氣’

中醫的氣是什麼? “氣”一直是中醫學上的一個重要概念。中國古代哲學很早就出現了“氣”的概念。無論是儒家、道家還是陰陽等哲學流派,都曾對“氣”的本質和特性進行過探討和論述,可以說“氣”的觀念和思想是中華民族所共有的。概括起來,中國古代哲學認為“氣”是一種無形無象、無所不在、充盈宇宙、具有生命力的細微物質。世間萬物都是由連續不斷運 動著的“氣”構成的

古人認為,“氣”是構成世界的基本物質。“氣”除了作為一種物質存在以外,還是生命的基始,是萬物生機活力的本源,《淮南子·原道訓》說:“氣者,生之元也。”氣是生命的本源,因此“有氣則生,無氣則死,生者以其氣”。"(《管子·樞言》)這一點很重要,它對於中醫學的“氣”的理論影響很大。

風、寒、暑、溼、燥、火原本是自然界中六種不同的氣候變化,在正常情況下,稱為“六氣”。“六氣”一般不會導致發病。只有當氣候變化異常,六氣太過或不及,即夏天過分的炎熱,冬天特別的寒冷,謂之太過;假若冬天變為暖和,夏天反而寒涼,這為不及。或非其時而有其氣,這是指季節氣候的異常,如近年來由於全球氣候變暖,冬天應該是寒冷的季節,卻出現了暖冬。再就是氣候變化過於急驟,加上人體正氣的不足,抵抗力下降時,六氣才能成為致病因素,傷及人體而發生疾病。中醫學在這種情況下,將反常的六氣稱為“六淫”。所以又稱為“六邪”。

精和氣同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彼此能相互化生,故中醫學認為“精能化氣,氣能生精。”氣在生命活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人體的生長、發育、衰老、死亡和疾病的發生發展都與氣的盛衰、運動變化有關。《難經·八難》說:“氣者,人之根本也,根絕則莖葉枯矣。”

實際上是體內新陳代謝的生理生化過程,即物質的轉化與能量轉化的過程。這個複雜的過程,中醫學認為是由氣在起作用。王冰注《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氣化則精生,味和則形長。”這是指精氣之間的相互化生,從而維持了人體的生長變化。有時中醫學的“氣化”概念也侷限於指膀胱排尿作用,即《素問·靈蘭祕典論》說:“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其致病原因為正氣不足(機體抗病力差),溼濁邪毒,乘虛而入,加之飲食不節,以致溼鬱熱薰,脾失健運,肝失疏洩,如遷延不愈,溼熱停留,肝脾兩傷,氣滯血辨。諸疾損傷致肝包括肝細胞膜、肝細胞線粒體;導致線粒體功能異常mtDNA突變主要有點突變和缺失突變兩種。與遺傳性疾病相關的mtDNA突變主要是點突變,與衰老相關的主要是mtDNA的缺失突變。其中某些缺失只見於某類組織,而另一些缺失卻可能在不同組織或器官中出現。不管是mtDNA的點突變還是片段缺失都可以導致線粒體內tRNA的種類不全以及mRNA的不足,使多種蛋白質合成受阻,影響線粒體的功能。根據突變細胞系的不同,可分為生殖細胞系突變和體細胞系突變兩種。mtDNA的體細胞系突變與氧自由基損傷關係密切。這是因為mtDNA是唯一存在於人胞質中的DNA分子,在線粒體內膜上合成,而氧化磷酸化場所也在線粒體內膜。

中醫中的元真之氣是指什麼?

中醫中的元真之氣即是元氣或真氣,學術名叫元氣。它是由腎中精氣所化生,是推動人體的生長和發育,溫煦和激發各個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是維持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

相關問題答案
中醫的氣指什麼?
中醫六經指什麼意思?
中醫戾氣是什麼意思?
新六藝中的御指什麼?
黃賭毒中的黃指什麼?
六藝中的射指什麼?
美中不足的美指什麼?
中醫開竅是什麼意思?
會計中業主是指什麼?
同氣指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