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生活常規有哪些?
幼兒園常規示範園需要哪些
幼兒園小班常規管理細則
一、來園活動
A:幼兒常規活動
1.能衣著整潔、高高興興上幼兒園,能向老師問早、問好,能與家長說再見。
2.能接受晨檢,按號數插好自己的晨檢牌。
3.不帶危險品、零食入園。能將外衣、帽子等放在固定地方。
4.學習雙手輕拿輕放小椅子,願意進區遊戲。
5.玩桌面遊戲時,能保持安靜,不隨意走動,不影響別人。
B:對教師要求:
1. 開窗通風,讓室內空氣流通、光線充足。
2. 做好室內外清潔衛生工作。
3. 接待幼兒,與家長做好交接手續,檢查幼兒外套,帽子的放置。
4.觀察幼兒來園精神狀況,如有異常及時與保健醫取得聯繫。
5. 組織幼兒桌面遊戲,提醒幼兒做好簡單的自我服務性勞動。
6. 清點人數,作好點名記錄。
7.作好幼兒生活用品的安放及毛巾、水杯等的消毒工作。
8.準備好幼兒一日飲水,保證幼兒隨時有溫開水喝。
二、盥洗活動
A:幼兒常規活動
1. 能按老師的要求有序進入盥洗室,不推不擠,排隊如廁、洗手。
2.逐漸掌握洗手、洗臉、漱口的正確方法。
3. 飯前、便後、手髒時能主動洗手。
4. 大小便能基本自理,有困難的能及時跟老師說出大小便的要求。
5. 盥洗時不把水灑在地上,能保持地面乾爽、清潔。
B:對教師的要求
1.指導幼兒進行正確盥洗的方法。
2. 允許幼兒按需要隨時大小便。飯前、外出、入睡前提醒幼兒上廁所。
3. 提醒幼兒手髒洗手。提醒幼兒節約用水。
4.幼兒入廁,要觀察並給予幫助
5. 盥洗後及時清洗廁所、水池,消毒毛巾。
6. 保持地面乾爽、防滑。
三、飲食、飲水活動:
A:幼兒常規:活動
1. 餐前能先輕輕轉好小椅子後洗手,小手開花,安靜入座。
2. 正確使用勺子,能正確舀起飯菜,送入口中。
3.進餐時不講話,細嚼慢嚥,專心吃完自己的飯菜,不挑食,不剩飯菜。
4. 注意桌面、地面整潔,注意衣服整潔。
5.吃完後能按要求把碗和勺子放在指定的地方。
6. 餐後用小餐巾擦嘴、倒溫開水漱口。
7. 自己取水喝水,學會排隊等待。
8.吃好午餐能按要求進行安靜遊戲,不亂走亂跑,不做有危險的動作。
B:對教師的要求:
1. 餐前組織安靜活動。
2. 組織盥洗,指導用正確的方法盥洗。
3.清潔消毒餐桌,準備餐具。
4.向幼兒介紹飯菜,使其簡單瞭解食物中的營養,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
5.根據幼兒飯量大小隨時添飯,不催食,指導語:“你添飯了沒有?”。
6.照顧好體弱兒以及特殊幼兒,有需要的要喂好飯。
7.組織幼兒餐後散佈、文學藝術欣賞等安靜、輕鬆的活動,提醒幼兒按老師的要求活動,外出時不推擠,不做劇烈運動。
8.整理餐具、地面、桌面等的清潔消毒工作。
四、睡眠活動:
A:幼兒常規:活動
1.保持寢室安靜,自己在床鋪前有序穿脫衣褲、鞋襪。整理好自己的衣物等,放在指定位置。
2. 安靜入睡,睡姿正確,不玩物品,不和別人講話,不影響別人。
3. 起床時,在教師的幫助下穿好衣服、鞋襪。
4.起床後安靜到教室,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隨意到戶外玩耍。
B:對教師的要求:
1. 提供安靜、通風、整潔的睡眠環境。
2.指導、幫助幼兒穿脫衣服,提醒穿脫的順序與方法。
3. 幫助幼兒蓋被子,糾正不正確睡姿。
4. 隨時檢查睡眠情況,安慰入睡困難幼兒。
5. 特別注意睡眠期間起床入廁的幼兒安全保護。
6. 幫助幼兒整理衣褲鞋襪,梳理頭髮。
7. 等幼兒吃完點心後清潔消毒寢室。
五、遊戲活動
A:幼兒常規活動
1.......
幼兒園一日生活常規測試答案
幼兒園一日生活常規要求 【晨間接待】 對幼兒的要求: (一)衣著整潔,愉快入園,有禮貌地和老師、小朋友見面。 (二)有禮貌地和家長告別。 (三)學會告訴老師自己的身體有無不舒服的感覺。 (四)積極投入晨間活動。 對保教人員的要求: (一)幼兒入園前做好活動室內外清潔工作及開窗通氣。 (二)以熱情、親切的態度接待幼兒,並向家長詢問幼兒在家的情況,聽取家長的意見和要求,做好個別幼兒的衣物、藥物的交接工作。 (三)晨間檢查:按晨檢常規規定項目進行。 一般要求:對幼兒的臉色、皮膚、眼神、咽喉、精神逐個觀察,並詢問家長。 認真做好一摸:是否發燒;二看:喉部、皮膚和精神;三問:飲食、睡眠、大小便 情況;四查:仔細觀察幼兒有無攜帶不安全物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四)值日生工作的組織與指導(中大班設值日生),前一天做好值日生的交接工作(值日生要有標記),叮囑其第二天提前到園。工作內容有: 1.收拾整理室內環境(中班老師要作指導)如擦桌椅。整理圖書(大班增加修補圖書);整理玩具櫃及活動角等。 2.更換日曆牌(大班);記錄氣象志(中大班);報告本班缺席小朋友(中大班)。 3.自然角工作:給自然角的動植物澆水、餵食及清潔工作。大班還應記觀察日記。 (五)組織晨間活動:準備好玩具、材料和體育活動器械,讓幼兒參加自己喜歡的各種活動,帶領幼兒觀察,與幼兒交談等。 (六)早操前十分鐘,讓幼兒收拾整理玩具、材料,作好參加早操活動的準備。 1.入廁:照顧幼兒解便,一般情況下,要求幼兒大小便自理,在出現異常情況時及時報告老師,對個別自理有困難的,保教人員應加以協助。 2.幼兒便後用流水洗手,並教幼兒學會用正確的洗手方法。 3.整理服裝:幼兒在早操前相互檢查服裝及鞋帶,冬天脫去大衣,不戴圍巾、手套。【升國旗、早操】(25—30分鐘) 對幼兒的要求: (一)依次自然地進入活動場地。 (二)尊敬國旗,升旗時立正,注視國旗,行注目禮。 (三)聽從指揮作操。精神飽滿、情緒愉快,注意力集中,姿勢正確、動作整齊,努力達到鍛鍊目的。 (四)用輕器械進行操節後放回原處,注意愛護。 對保教人員的要求: (一)做操前半小時準備好場地,以免乾燥起塵,場地要平整,無障礙物,無積水。 (二)前一天認真檢查器械所需數量,清潔、安全;所需磁帶、收錄機等做好充分準備。 (三)保教人員要以身作則,與幼兒共同參加升國旗儀式。 (四)教師精神飽滿,口令、示範動作準確、熟練。並注意幼兒基本動作的練習和操節變換,活動密度適中。 (五)小班以模仿操為主,中大班以徒手操為主(大班要學會全國統一的“韻律操”)並選做兩套輕器械操。徒手操和輕器械操相互輪換,時間持續一個月左右。每學期應更換一套新操節。 (六)有幼兒自願選擇運動器械自由活動的時間(10分鐘左右)。 準備工作由值班人員事先做好。【教育活動】 (小班10—15分鐘;中班20—25分鐘;大班25—30分鐘) 對幼兒的要求: (一)活動前,逐漸轉入安靜狀態。 (二)在老師的指導啟發下,逐漸養成動腦、動手和手腦並用的習慣。 大班幼兒逐漸形成在日常生活和遊戲中能夠運用已獲得的簡單知識與技能的能力。大班幼兒能對自己完成的作品進行自我評價。 (三)在活動過程中,積極思考、踴躍發言或提問。不干擾別人,不和小朋友發生爭執,不影響活動秩序。 對保教人員的要求: (一)做好教育活動前的準備工作 1.環境:(1)室內地面清潔不起塵,擺好室位,光線充足,從左射......
幼兒園常規有哪些小方法
常規教育要與生活教育、知識性的教育相結合。把常規教育滲透到一日生活中去,並且要持之以恆,這樣就能達到目的了
幼兒園常規的本質是什麼
幼教改革的預期變化之一,就是幼兒園教育教學應逐漸褪去“上課”的色彩,還自身以本來面目。這一變化不應只表現為人們不再提“課”而改提“活動”,還應將幼兒教育的新理念落實在行動之中。其實,話語的改變是最為根本的,因為話語的改變意味著思維方式的變革,這麼說來,將長期習慣講的上課改稱活動,已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當前的問題是,由於不太清楚幼兒園課程的本質,幼兒園“活動”一詞用得太“氾濫”,如“幼兒園活動課程”“學科活動”“領域活動”“活動方案設計”等;有許多冠以“活動”名義但實質進行的卻是“上課”,如“語言活動”和“語言課”本質上並無二致;還有的“活動”有名無實,一般是老師在賣力地表現,幼兒是自願與不自願地模仿,表面上看起來熱熱鬧鬧,實質上卻是“走過場”,幼兒在其中難能有所發展。此外,在園本課程開發熱潮的推動下,幼兒園課程的名目繁多,層出不窮。幼兒園課程多元化固然是一種進步,但也對教育條件尤其是人員的素質構成了一種挑戰。許多地方在對幼兒園課程的本質缺乏根本瞭解的情況下,就人為地定一套課程,並在幼兒園實施,似乎有太多的隨意性。幼兒園課程開發必須科學、嚴謹地進行,而這一切的前提是切實瞭解幼兒園課程的本質。
一、幼兒園課程是幼兒的課程
幼兒園課程到底是什麼?對這個問題先不妨作一個簡短的歷史分析。在福祿倍爾幼兒園出現以前,幼兒學校的課程如同其機構的性質一樣,是學校課程向幼兒階段的延伸,“讀、寫、算”的教育(通常稱為“3R”)是當時幼教機構的主要教育內容。福祿倍爾的幼兒園以幼兒自由的自我活動為幼兒園課程的實質,雖然帶有一定的宗教神祕主義的色彩,卻採用了適合於幼兒的教育方式,開創了幼兒教育的新紀元。此後,幼兒園課程在價值取向上形成了兩大“陣營”:一方以“知識—學科”為取向,另一方以“活動—經驗”為取向,前者以社會文化知識的傳遞為幼兒園課程的首要任務,幼兒園課程內容主要從學科知識中尋找資源,從而容易忽視社會現實生活中廣博的學習內容,後者則強調幼兒園課程以學習者在學習環境中獲得的經驗為內容,尤其重視兒童通過自身活動獲得直接經驗。多年來,這兩大“陣營”既堅持自身的哲學傳統,又相互妥協,各自分化出多種課程模式,但至今沒有形成真正的統一。本文無意在誰優誰劣等老問題上過多糾纏,而刻意探討幼兒園課程的真諦,即真正屬於幼兒的課程應該是什麼樣子。
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擺正兒童與課程的關係。多年來,我們一直在強調幼兒園課程應考慮社會、知識和兒童這三大因素,我們似乎應“均衡地”考慮它們,卻找不到這樣一個“平衡點”。事實上,我們一方面在批判幼兒園課程的兩個極端——“學科中心主義的”與“兒童中心主義的”,另一方面卻不自覺地陷入其中一端,因為我們很少去思索這樣一個本質性的問題:幼兒園課程到底是為誰而設的?它屬於誰?譬如,我們都在說“幼兒園課程應與幼兒的發展水平相適應”“根據幼兒的興趣與需要來選擇內容”等,但只要細想如下問題:眼下的課程是幼兒真正感興趣的和關心的嗎?幼兒現在需要它嗎?它怎樣與幼兒發展水平相適應?我們就不難發現,課程所依據的幼兒的興趣與需要,其實是教師在教學前設定的,它可能是某個孩子於過去某個時間所表現出來的,也可能是教師設想出來的幼兒普遍或共同擁有的,卻不是幼兒當時的、真實的內容。〔1〕課程完全是由教師一人決定、發起、延續與終結的,它貫徹的只是教師的意圖,它實質上滿足了教師的需要,因而它是教師的課程。這樣一來,課程與幼兒的真實興趣與需要是不相符的,名義上為了兒童實質上卻沒有兒童,造成了課程與兒童之間的衝突。杜威在《兒童與課程》一文中認為,課程與兒童相互衝突的根本原因在於造成衝......
小班常規教育有哪些
一、 小班幼兒的生活常規管理
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規習慣,逐步引導幼兒學會自我的簡單的管理。眾所周之,現在的家庭幾乎都是六個大人圍著一個小孩轉,有的甚至還有保姆,所以,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有的可以說是一點也不會。因此,盥洗、解便、進餐、午睡等環節就成為我們工作的難點,同時也是我們生活常規建立的關鍵環節。突破這些難點我們採取以下的幾種方法:
1. 示範、模仿法。在運用這一方法時,改變以往單一說教的形式,以及“不準這樣”、“不準那樣”的戒律,採用有趣的教育方法,讓幼兒在看看做做中主動、自覺地學習。如在學習折衣服的常規時,我們採用“變魔術”的形式,先教幼兒將外套脫下,再將衣服的兩個袖子往中間折,最後將衣服上下對摺成小長方形。請幼兒模仿我們的做法,經過多次的練習幼兒就學會了折衣服。又如,開學初,在進行點名這一常規上,請能力比較強的幼兒和老師配合作示範,其他幼兒模仿他的做法,既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又培養了幼兒互相幫助的精神。這樣,幼兒在感性經驗的基礎上,就很容易掌握一些生活常規。
2. 兒歌的妙用。在生活常規中,洗手、穿脫衣褲是較重要的環節。在培養和訓練中,孩子們不是把先後順序弄錯,就是細節達不到要求。為了建立良好的常規,我們把這些要領編成兒歌,這樣既可讓孩子熟練地掌握要領,又可把握動作的先後順序。如在穿脫衣服這一常規的實施過程中,我們和孩子們一起編了《穿衣》、《扣鈕釦》這兩首兒歌。為培養孩子不挑食,喜歡吃各種食物的好習慣,我們也和孩子們一起編了幾首蔬菜兒歌,如《紅蘿蔔、綠青菜》:“紅蘿蔔,綠青菜,紅紅綠綠真可愛。吃紅蘿蔔,吃青菜,身體健康人人愛。”幼兒對這些兒歌很感興趣,很快就學會了。特別是在洗手這一環節中,有的孩子忘記了動作的先後順序。但只要在老師的點撥下,背一背兒歌,動作要領就掌握了,小手也洗得很乾淨。
3. 誇張的比喻。在生活常規中,有時運用一定的誇張比喻是非常有作用的,它是促進常規管理的有效方法。就拿吃飯這一環節來說吧,吃飯慢是小班幼兒常見的現象,因此,老師在這方面費了較多的精力。大家都知道小班幼兒年齡小,思維仍帶有很大的直覺性,另外,小班幼兒還喜歡誇大想象,根據這一特點,我們採用了誇張比喻的方法使我班幼兒在進餐方面有較大的進步。在幼兒吃飯時,經過我們的仔細觀察,瞭解到多數孩子是咀嚼慢、不肯吞,有的是不喝湯。於是,我們就誇張地比喻說自己是大老虎的嘴巴,獅子王的嘴巴,能嚼得快吃得快,自己一邊說一邊做。在巡視中,我們還提醒幼兒說“怎麼看不到老虎的嘴巴在動”、“看看哪隻大象把水吸乾了”。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孩子們吃飯的速度大大提高了,剩飯的現象減少了。
4. 個別教育。在常規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研究影響遵守常規的原因和幼兒生理、心理上存在的差異,而情緒、經驗、疲勞或環境則是構成破壞常規的因素。教師要根據不同孩子的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午睡中,小班的孩子較容易尿床,如不及時提醒尿床的孩子解小便,孩子尿床後很容易感冒,也給我們帶來工作的不便。經過我們的及時提醒,現在孩子尿床的現象減少了。
二、 小班幼兒的學習活動常規管理
1. 運用貼切的比喻方式,促進教學活動中的常規管理。由於小班幼兒年齡小、控制力差,思維的發展是以直覺行禒思維為主,因此,幼兒理解能力往往是很表面的,具體形象的。在引導幼兒坐姿上,我們就採取了很貼切的比喻,幼兒就容易理解,也容易做到。
在美術活動中,常規管理顯得更為重要,尤其是拿放筆盒的方法。我們就把油畫棒比喻成筆娃娃,告訴幼兒筆娃娃睡醒了,請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