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毛換糖精神是什麼?
雞毛換糖的介紹
雞毛換糖是指在那個物資匱缺的年代,小商小販走南闖北走街串巷,以紅糖、草紙等低廉物品,換取居民家中的雞毛等廢品以獲取微利。最早的雞毛換糖,形成於我國的浙江省義烏地區,而雞毛換糖的發展,也經歷了一波三折的過程,而最終,這一行為對地區經濟和發展的促進作用得到認可,併發揮出巨大的積極作用。雞毛換糖的人又被稱為敲糖幫,組織內部進行了嚴格的分工,新人還會有人指導。目前由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維碼利得(北京)文化公司、中國(微影金雞、微影百花)文化藝術協會聯合拍攝義烏《雞毛換糖,義商精神》百集系列微電影,“共同紀念一代偉人鄧小平同志,細述中國改革發展之宏業,親歷義烏義商創業之艱辛”。
雞毛換糖是什麼
雞毛換糖最著名的應該是浙江省義烏,可以說義烏市場形成的歷史就是雞毛換糖的歷史,是雞毛換糖慢慢形成的!而義烏最初的雞毛換糖是從廿三裡鎮開始的。雞毛換糖的人又被稱為敲糖幫。敲糖幫按生意的活動方式,進行了嚴密的分工,具體分為“坐坊”和“擔頭”兩類。“坐坊”,其組織有“糖坊”、“站頭”、“行家”、“老土地”四種。“糖坊”的任務是把煎好的糖粒、糖餅、生薑糖用現金或貨物貸給敲糖人,同時還收購代銷敲糖人收來的貨物;“站頭”就是敲糖幫居住的小客棧,並經營糖擔託運業務;“行家”專事採購各類小百貨以供敲糖幫經營;“老土地”專收敲糖幫換回的貨物。而“擔頭”,則是挑糖擔趕生意者,“擔頭”裡有幾個領導人物,稱為“老路頭”,這類人由精於敲糖業務的人擔當,且是從敲糖幫中公議推舉的“精英人物”,其任務是由其獨當一面,統帥一路糖擔;“老路頭”下又有“攏擔”,是各村糖擔的首領,由村推舉並負責帶領本村糖擔,其能力略遜於“擔頭”;“攏擔”下又有“年伯”,“年伯”的職位是由“攏擔”任命,其任務是協助“攏擔”的工作,同時,“年伯”要照管五至七副的“擔頭”;最後是糖擔,又稱“擔頭”。這些“擔頭”,就是“新手”,即初次出門的敲糖人,如同工匠所收的學徒,屬“年伯”帶領指導。另外,在吸收新糖擔上,也要行拜年伯的手續。目前在義烏,比較出名的是:"雞毛換糖"粗菜館,"雞毛換糖"桶裝水
寫一篇有關於弘揚雞毛換糖精神,踐行核心價值觀的作文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也是引領當代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根本指針.我們大學生只有自己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持崇高理想追求,弘揚偉大民族精神,塑造文明道德風尚,才能健康成長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有用之人.
雞毛飛上天雞毛換糖是什麼意思 雞毛換糖的由來歷史典故揭祕
雞毛換糖雞毛單單指雞毛 期貨幣比較少拿些布等破爛換取用品早期義烏商做雞毛換糖買賣改革放期段間認走資本主義改革放始流行用雞毛換糖像前用牙膏皮換捏面都現已經
雞毛換糖雞毛有什麼用
以前我們家裡用的風箱(人力鼓風機)裡面就得用風箱。 做雞毛撣子 可以,但一定不能做衣服。它和鴨毛不一樣,裡面沒有絨的。
有關雞毛換糖的作文400字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天,外公帶著我和弟弟來到了廿三裡的撥浪鼓廣場。
剛來到廣場,弟弟就直奔著一尊雕塑跑過去,還不停地東瞧瞧,西摸摸。我也不禁跟著好奇,只見這雕塑是一個叔叔頭頂著大草帽,肩扛著貨郎擔,手搖著撥浪鼓,形像十分逼真。外公看到我們這麼好奇,走過來親切地問道:“孩子,你們想聽聽外公當年雞毛換糖的故事嗎?”我和弟弟異口同聲地回答道:“想!”
外公講,在上個世紀70年代初,那時還沒有改革開放,由於當時經濟匱乏,義烏這邊人多地少,所以大家連基本的溫飽都得不到解決,現實生活所迫,勤勞智慧的義烏人想到了一個好辦法——雞毛換糖。當時義烏人把甘蔗炸成紅糖,再把紅糖加工成薑糖,然後再帶上些小百貨,比如,針、線、鈕釦、髮夾等,這些就是用來換雞毛的,最後把換來的雞毛賣錢,從中賺取差價。
起初,他們只是在附近的城市,慢慢有些經驗了,就越走越遠,比如江西。開始他們並不知道哪個地方可以換的多一點,就只能挑著沉重的擔子徒步行走,邊走邊看。一路上風餐露宿,嚴寒酷暑,一趟出門少則半個月,有時候則半年或者一年才能回一趟家。每次回家時鞋子都磨跛了,這路途可謂是多麼的艱辛。在外的日子難免會遇到各種困境,記得有一次,外公走在一條偏僻的小山路上,眼看太陽就要下山了,可附近望去卻看不到村莊。一天的行走,加上隨身帶的乾糧也吃完了,這時外公已經筋疲力盡了,外公想,難道今天晚上就要在這荒郊野嶺過夜嗎?正當外公一籌莫展時,遠處看到一個老伯推著一輛農用土車走了過來,這時外公就像抓到一根救命稻草一樣,忙向那們大伯打聽附近的村莊應該怎麼走。這位大伯心地很善良,他體會到了外公的難處和出門在外的不易,就主動帶外公去他家借宿,還幫著外公一起挑貨郎擔。當天晚上,大伯還讓家人煮了一大碗紅薯糯米飯給外公吃,外公吃得可香了,所以他經常感嘆:這世上還是好人多啊!
還有一次,因為是除夕的前幾天,家家戶戶都會殺雞來慶祝過大年,換來的雞毛特別多,而且都是溼的,所以擔子會特別沉重。於是,外公想了一個辦法,他決定把雞毛藏在一個地方,等晚上沒人的時候再回來取。可是要找到一個不被人發現的地方也不是簡單的事情,思前想後,最後決定藏在一片稻田的田埂上。但是,到了晚上去取的時候卻怎麼也找不到雞毛。這下外公可急慌了,要知道這可是好幾天的心血和成本啊。嘆氣過後,外公還是不放棄,繼續找了兩個多小時,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雞毛都找到了,外公可開心了。原來是白天藏的時候太過於慌張,記錯了地點。這件事情給了外公一個深刻的教訓,所以他經常教導我們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要冷靜處理,不要慌。
聽了外公的講述,讓我對“雞毛換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帶給我們的是一種勇於創新,不怕吃苦,堅持不懈的精神。這種精神能夠激勵我們更好地學習和生活!
雞毛換糖是什麼意思
雞毛換糖的雞毛不單單指的是雞毛 ,因為在那個時期貨幣比較少,人們會拿一些布頭等破爛換取日常用品,早期的義烏商人很多就是做雞毛換糖的買賣,在改革開放期的一段時間還被認為是走資本主義,改革開放後又開始流行,用雞毛換糖就好像以前用牙膏皮換捏的麵人,在當時都是這樣的,當然現在已經沒有了
雞毛換糖,雞毛有什麼用?
以前做雞毛撣子用的
雞毛換糖的創始人是誰?
敲糖幫古已有之,得名於其所售賣的餅糖,賣糖人肩挑糖擔,交易時用錘子敲打糖刀,把餅糖切成一小塊一小塊地賣,故稱“敲糖擔”。而敲糖人多以成群結隊的形式外出經商,這一交易群體就被稱為“敲糖幫”。
敲糖幫無處不在,他們會走到鄉村小鎮,也會來到大城市。在傳統的農業社會,人民手頭少有餘錢,與敲糖幫交易多以糧食或各種物品。
義烏紅糖,是敲糖幫最重要的部分,也是義烏著名的三大土特產之一。
以竹蔗(青皮糖梗)為原料,用牛拉木車絞蔗汁,用柴燒鐵鍋的古法煎熬製糖。
義烏紅糖因色澤嫩黃而略帶青色,故又名義烏青,素以質地鬆軟、散似細沙著稱。
中國在唐代便已掌握製糖技術,宋至明代日趨成熟,義烏古法紅糖就以傳統方法熬製。
2014年12月,義烏紅糖製作技藝作為傳統技藝類項目,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雞毛換糖”已經成為歷史,但敲糖幫的拼搏精神一直延續至今。義烏雞毛換糖是一種文化,紅糖也不再是單純的商品,更承載著義烏的文化與精神,義烏的歷史離不開紅糖,也離不開雞毛換糖。lizhi.shangc.net/2017/0315/06110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