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推進一帶一路?
中國為什麼要實行一帶一路
國內市場飽和,產能過剩,需要為過剩產能找到市場;而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證急需發展的資金和技術,是一個巨大的未開發的市場,一帶一路政策既能為我們的產能找到新的市場和出路,為國家經濟找到新的增長點,同時也為一帶一路國家提供了急需的資金和技術,是一個雙贏的政策。
我國為什麼要推動"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
1、“一帶一路”有利於將政治互信、地緣毗鄰、經濟互補等優勢轉化為務實合作、持續增長優勢。
2、“一帶一路”戰略合作中,經貿合作是基石。遵循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中國與沿線各國在交通基礎設施、貿易與投資、能源合作、區域一體化、人民幣國際化等領域,迎來共創共享的新時代。
3、“一帶一路”在平等的文化認同框架下談合作,是國家的戰略性決策,體現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贏的精神。
4、“一帶一路”,是開放包容的經濟合作倡議,不限國別範圍,不是一個實體,不搞封閉機制,有意願的國家和經濟體均可參與進來,成為“一帶一路”的支持者、建設者和受益者。
為什麼要建設"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它將充分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藉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一帶一路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係,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它的建設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一帶一路”戰略目標是要建立一個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是包括歐亞大陸在內的世界各國,構建一個互惠互利的利益、命運和責任共同體。
“一帶一路”是中國與絲路沿途國家分享優質產能,共商項目投資、共建基礎設施、共享合作成果,內容包括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政策溝通、人心相通等“五通”,肩負著三大使命:
探尋經濟增長之道:“一帶一路”是在後金融危機時代,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火車頭的中國,將自身的產能優勢、技術與資金優勢、經驗與模式優勢轉化為市場與合作優勢,實行全方位開放的一大創新。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共同分享中國改革發展紅利、中國發展的經驗和教訓。中國將著力推動沿線國家間實現合作與對話,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夥伴關係,夯實世界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
實現全球化再平衡:“一帶一路”鼓勵向西開放,帶動西部開發以及中亞、蒙古等內陸國家和地區的開發,在國際社會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發展理念;同時,“一帶一路”是中國主動向西推廣中國優質產能和比較優勢產業,將使沿途、沿岸國家首先獲益,也改變了歷史上中亞等絲綢之路沿途地帶只是作為東西方貿易、文化交流的過道而成為發展“窪地”的面貌。這就超越了歐洲人所開創的全球化造成的貧富差距、地區發展不平衡,推動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開創地區新型合作:中國改革開放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創新,“一帶一路”作為全方位對外開放戰略,正在以經濟走廊理論、經濟帶理論、21世紀的國際合作理論等創新經濟發展理論、區域合作理論、全球化理論。“一帶一路”強調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超越了馬歇爾計劃、對外援助以及走出去戰略,給21世紀的國際合作帶來新的理念。
中國為什麼要推進"一帶一路"政策
“一帶一路”是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的合作共贏之路,是增進理解信任、加強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誼之路。中國政府倡議,秉持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的理念,全方位推進務實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當今世界正發生複雜深刻的變化,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繼續顯現,世界經濟緩慢復甦、發展分化,國際投資貿易格局和多邊投資貿易規則醞釀深刻調整,各國面臨的發展問題依然嚴峻。共建“一帶一路”順應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的潮流,秉持開放的區域合作精神,致力於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和開放型世界經濟。共建“一帶一路”旨在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推動沿線各國實現經濟政策協調,開展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共建“一帶一路”符合國際社會的根本利益,彰顯人類社會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國際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積極探索,將為世界和平發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一路一帶示意圖
共建“一帶一路”致力於亞歐非大陸及附近海洋的互聯互通,建立和加強沿線各國互聯互通夥伴關係,構建全方位、多層次、複合型的互聯互通網絡,實現沿線各國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續的發展。“一帶一路”的互聯互通項目將推動沿線各國發展戰略的對接與耦合,發掘區域內市場的潛力,促進投資和消費,創造需求和就業,增進沿線各國人民的人文交流與文明互鑑,讓各國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諧、安寧、富裕的生活。
當前,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高度關聯。中國將一以貫之地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經濟體系。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既是中國擴大和深化對外開放的需要,也是加強和亞歐非及世界各國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國願意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承擔更多責任義務,為人類和平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我國為什麼積極倡導和打造"一帶一路
一、為實現中國夢創造國際環境這一核心
作為“主席戰略”的“一帶一路”戰略,始終圍繞一個核心,就是為實現民族振興中國夢爭取有利的外部條件。中國外交為維護主權、安全和發展服務,服從於實現“兩個一百年”戰略目標。
外交講大局、全局,外交離不開國內,要妥善處理國內國外兩個大局。這不僅在思想認識上,而且要落實到具體規劃上。習主席外交活動都是立足於大局、全局,著眼於國內國外兩個大局。他不辭辛勞,廣泛做大國、周邊、發展中國家的工作,在各種多邊外交場合闡明中國的發展目標、道路和立場,主動提建議、出主張,發揮中國的參與、決策和話語作用,引領這些多邊機制朝正確方向發展,樹立了我國的新形象,有效地改善了我國周邊環境和國際環境。
二、為中國增強自身國力和世界影響力
中國三十幾年的改革開放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國民生產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中國改革所帶來的紅利開始越來越為世界所關注,標誌著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分量越來越重,中國的經濟改革穩健,世界經濟也會穩健,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算,2014年中國經濟增量對全球經濟增量的貢獻率已居居世界首位,達到27.8%。另外,預計中國通過經濟結構調整改革帶來的經濟增長動力,對G20未來5年實現2%額外增長目標的貢獻率高達40%左右。
當下,中國正在從“世界工廠”向投資輸出國轉變,作為“主席戰略”的“一帶一路”戰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銀行、絲路基金、歐亞高速運輸走廊,促進了相關承接國家產業升級和自主發展的能力,也推動著中國致力於建設的更加開放和穩健型的世界經濟,給全球帶來正面積極地影響。
預計未來10年,中國對外投資將高達1.25萬億美元,中國市場和資本對世界經濟而言,意味著巨大的經濟增長動能,中國將真正成為世界經濟的發動機。
三、為中國與亞洲、世界建立外交新形關係
⒈站在戰略的高度,倡導“命運共同體”理念,把中國夢與世界夢以及各國人民的夢想有機聯繫在一起,倡揚我國關於各國共同發展和共同繁榮的主張,有力駁斥了歪曲中國的“國強必霸”謬論。
⒉既高瞻遠矚,又實事求是,提出構建新型大國關係、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海上絲綢之路”、打造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等一些列新倡議,鮮明而具體地推進我國合作共贏的戰略觀念。
⒊提出廣交朋友、廣結善緣和增強國家親和力的思想,強調“關係親不親,關鍵在民心”,做好人脈工作。訪問非洲時,提出“真、實、親、誠”四字方針。在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講話中,又提出“親、誠、惠、容”的理念,充分顯示出博大和自信的胸懷。
⒋發展我國同各國互惠互利、同舟共濟的傳統,大力弘揚新型“義利觀”。主張對發展中國家交往中應義利並舉、義重於利,在利益上要有予有取,有時要多予少取,甚至只予不取,把我國發展戰略與周邊和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對接起來,為正確處理南北關係和南南關係,深化國家之間互信合作樹立了典範。
⒌推動國際社會共同應對各種安全挑戰,為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倡導安全新理念。習大大提出,“國際社會應該倡導集體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的理念,使我們的地球村成為共謀發展的大舞臺,而不是相互角力的競技場,更不能為一方之私把一個地區乃至世界搞亂”。他與美國奧巴馬總統達成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的共識,把不衝突、不對抗列為核心內涵之一,表示願與美國攜手合作,成為世界穩定的壓艙石、世界和平的推進器。
中國為什麼要推行一帶一路
產能過剩,就業需求壓力大,人民幣要走向全世界自由流通,發展中國家及落後國家需要,修路架橋,改善基設施,一帶一路戰略可以說,所有的參與國都可以說雙贏
我國現時期為什麼要大力推廣一帶一路計劃
“一帶一路”分別指的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初步估算,“一帶一路”沿線總人口約44億,經濟總量約21萬億美元,分別約佔全球的63%和29%。“一帶一路”作為中國首倡、高層推動的國家戰略,對我國現代化建設和毅力於世界的領導地位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提出,契合沿線國家的共同需求,為沿線國家優勢互補、開放發展開啟了新的機遇之窗,是國際合作的新平臺。“一帶一路”戰略在平等的文化認同框架下談合作,是國家的戰略性決策,體現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贏的精神。
為什麼要實施一帶一路 如何推進
一路一帶”是中國資本輸出計劃的戰略載體。在經濟層面上,“一帶一路”的戰略目的有兩大層次:近期著眼於“基建產能輸出+資源輸入”,遠期著眼於“商貿文化互通,區域共同繁榮”。基於以上分析框架,我們可以梳理出國內產業發展的五大主題機遇:一、“通路通航”主題:包括交通運輸業(港口、公路、鐵路、物流),鐵路建設與相關設備,航空服務、設備、整機生產等。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交通運輸是優先發展領域,以加快提升我國與周邊國家交通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水平,並形成區域交通運輸一體化。交通運輸業(港口、公路、鐵路、物流)將率先直接受益於亞歐交通運輸大通道的建成,為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創造條件,將加快推進公路、鐵路、民航、海運等多種運輸方式的互聯互通,吞吐量將明顯提升。連雲港至鹿特丹港聯通的新歐亞大陸橋,將強化其在國際陸路運輸中的骨幹作用。中國也將全力打造與我國第三大貿易合作伙伴——東盟地區的海陸空綜合交通方式:海上——將中國和東南亞國家臨海港口城市串連起來;內河——中國出資瀾滄江-湄公河河道建設,打造黃金水道;公路——南(寧)曼(谷)、昆(明)曼(谷)公路已經開通,東南亞正在形成兩橫兩縱的公路通道;鐵路——中國計劃以昆明和南寧為起點,建設泛東南亞鐵路聯繫東南亞陸路國家。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走出去”,也將帶動鐵路建設與相關設備,航空服務、設備及整機生產等產業增長。我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港口運營、設備製造等領域的管理與技術優勢,推動中國標準、技術、裝備、服務和交通運輸企業在更大範圍和更高層次上“走出去”。中國的港口有用豐富的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經驗,鐵路建設“走出去”給其他基礎設施類公司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的樣板。同時,“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東南亞及南亞國家存在強烈的建設大港口的需求,我們認為這些領域的優質企業存在建設和運營“走出去”的良好前景。尤其是在鐵路建設方面,突破國家界限的“歐亞鐵路網計劃”,也會刺激鐵路建設的發展,據不完全統計顯示,目前有意向的鐵路工程已達到0.5萬公里,和歐亞鐵路網的8.1萬公里規劃目標相比還有巨大的空間。而且中國依靠壓倒性技術和成本優勢,將成為鐵路建設的最大受益方。二、“基建產業鏈”主題:包含建築業(建築及基礎設施工程),裝備製造業(設備及配套類裝備製造),基建材料(鋼鐵、建材、有色等)。從需求端來看,“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無論是從國內需求或是未來區域經濟合作的角度分析,這些國家對於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均極其旺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由於財政緊張的原因,基建投資支出不足,普遍呈現基礎設施落後的現狀——人均GDP、人均公路里程、人均鐵路里程等指標均遠低於我國,亞洲和非洲的沿線國家較中國分別有10%和20%的城鎮化提升空間,而中國在自身城鎮化過程中累積的大量經驗和產能可以對外輸出。從國內來看,西北部區域各省區鐵路、公路及高速公路密度在全國均屬後列,新疆、青海、甘肅躋身倒數5位,寧夏、陝西居於中後段水平,為實現“一帶一路”各國間的基建對接,中國西北部的城市建設、交通運輸網絡等基建領域投資需求很有空間。從供給端來看,伴隨著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臺階,我國建築業及製造業產能過剩的問題日趨嚴重,“基建輸出”能夠大幅緩解我國建築業、製造業的產能過剩問題。在“一帶一路”的戰略大背景下,我國參與設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很大程度上表明瞭我國加大對外開展基建投資業務的戰略構想。根據總體基建投入約佔GDP的5%估算,“一帶一路”沿線對基建的需求或達到每年1.05萬億美元,而中國對外承包完成額2013年僅為0.14萬億美元,僅佔其中的13%。主觀意願和客觀條件......
結合本題材料說明我國為什麼要積極推進一帶一路戰略
(1)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這一倡議順應了時代要求和各國加快
發展的願望,提供了一個包容性巨大的發展平臺,能夠把快速發展的中國經濟同沿線國家的利益結合起來。
(2)該倡議深受歷史的啟迪,又帶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古絲綢之路的交往歷史證明,只要堅持團結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鑑、合作共贏,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發展。與亞洲互聯互通建設相輔相成,將為沿線國家增進政治互信、深化經濟合作和密切民間往來及文化交流注入強大動力,具有巨大的合作潛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我國為什麼要推動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理由
一帶一路”是在後金融危機時代,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火車頭的中國,將自身的產能優勢、技術與資金優勢、經驗與模式優勢轉化為市場與合作優勢,實行全方位開放的一大創新。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共同分享中國改革發展紅利、中國發展的經驗和教訓。中國將著力推動沿線國家間實現合作與對話,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夥伴關係,夯實世界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