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內部控制測試?
瞭解內部控制和控制測試有什麼區別?
1、兩者的區別
(1)程序所屬的類型不同:瞭解內部控制屬於風險評估程序,控制測試屬於進一步審計程序。
(2)目的不同:瞭解的目的是評價控制的設計、確定控制是否執行,控制測試的目的是評價控制的執行效果。
(3)程序有所不同:瞭解內部控制一般採用穿行測試,而控制測試一般需要重新執行。
(4)必要性不同:瞭解內部控制是必要程序,而控制測試是有條件程序,不是必要程序。
(5)程序的範圍不同:在瞭解控制是否得到執行時,只需抽取少量交易檢查或觀察某幾個時點。測試控制運行的有效性時,需要抽取足夠數量的交易檢查或對多個不同時點觀察。
2、兩者的聯繫
(1)雖然控制測試與瞭解內部控制的目的不同,但兩者採用審計程序的類型通常相同,一般包括詢問、觀察、檢查和重新執行等。
(2)如果存在某些可以使控制得到一貫運行的自動化控制,註冊會計師對控制的瞭解可以替代測試控制運行的有效性(如果是人工控制的話就不能替代)。
求 什麼是控制測試?如何判斷內部控制運行的有效性?
①控制測試指的是測試控制運行的有效性。控制運行有效性強調的是控制能夠在各個川同的時點按照既定設計得以一貫執行,是為了確定被審計單位控制政策和程序的設計與執行是否完整與有效而實施的審計程序。②內部控制系統有效與否在於其能否發揮作用並實現既定的目標.當錯弊發生時,如果內部控制對杜絕錯弊的發生無能為力,則判斷內控無效,如果內部控制能夠發揮作用,則說明內控有效.內部控制系統有效程度取決於有效程序的過程性、結果性等要素.
控制測試和了解內部控制的區別?
1.瞭解內部控制[內容、程序、必要性]
瞭解內部控制,包括以下兩個內容:
1評價控制設計的合理性:一項控制單獨或連同其他控制是否能夠有效防止或發現並糾正重大錯報
2確定控制是否得以執行:該項控制是否實際存在且被審計單位正在使用。
註冊會計師通常實施下列程序,以獲取有關控制設計和執行的審計證據:
1詢問被審計單位人員[評價設計是否得以執行]
2觀察特定控制的運用[是否得以執行]
3檢查文件和報告[評價設計是否得以執行]
4追蹤交易在財務報告信息系統中的處理過程穿行測試。[是否得以執行]
註冊會計師在每項財務報表審計業務中都要了解內部控制。
2.控制測試[內容、程序、必要性]
控制測試是指評價內部控制運行有效性的審計程序。評價的內容包括控制:
1在所審計期間的相關時點是如何運行的。
2是否得到一貫執行。
3由誰或以何種方式執行。
在瞭解控制是否得到執行時,註冊會計師只需抽取少量的交易進行檢查或觀察某幾個時點。但在測試控制運行的有效性時,註冊會計師需要抽取足夠數量的交易進行檢查或對多個不同時點進行觀察。
控制測試並非在任何情況下都需要實施。當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時,註冊會計師應當實施控制測試:1在評估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時,預期控制的運行是有效的2僅實施實質性程序並不能夠提供認定層次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
控制測試程序:詢問、觀察、檢查、重新執行。
3.兩者的區別
1程序所屬的類型不同:瞭解內部控制屬於風險評估程序,控制測試屬於進一步審計程序。
2目的不同:瞭解的目的是評價控制的設計、確定控制是否執行,控制測試的目的是評價控制的執行效果。
3程序有所不同:穿行測試主要用於瞭解內部控制,重新執行主要用於控制測試。
4必要性不同:瞭解內部控制是必要程序,控制測試不是必要程序。
5程序的範圍不同:在瞭解控制是否得到執行時,只需抽取少量交易檢查或觀察某幾個時點。測試控制運行的有效性時,需要抽取足夠數量的交易檢查或對多個不同時點觀察。
內部控制測試和內部控制審計的區別
內部控制審計與內部審計兩者的審計對象不一樣,前者只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執行進行審計,而後者不僅包括前者,還包括資產、負債、損益審計。
內部控制的管理層測試是什麼意思
內部控制的管理層測試是為給公司管理層就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發表評估報告。對管理層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從測試方法、測試工具、測試評價、人員素質等方面進行剖析,健全完善管理層內部控制制度,提高內部控制的有效性。
內部控制測試的方法主要包括哪些
詢問
觀察
檢查
再執行
內部控制評估和測試的方法主要包括哪些?具體解釋。
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之間存在著一種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內在聯繫。內部控制本質上是組織為了達到一定目標所採取的=系列行動和過程,主要目的包括: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政策、計劃、程序、法規的遵循性;資產的安全性:資源使用的經濟性和有效性;為經營和計劃所確定的目的和目標完成情況。而內部審計的主要目的是評價組織控制,它既對內部控制的健全和有效進行評價,以確保揭露組織潛在的風險和運行的經濟達到組織的目標。其本身又是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經濟實體所提供的會計信息和其他經濟信息的真實、完整與否,與該實體是否存在具有規範的內部控制制度有效執行,有著相當程度的因果關係。內部控制的存在與否,對內部審計方式的選擇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由於內部控制是為了推進經濟實體的有效運營,而內部審計則在於協助管理層調查、評估內部控制制度,適時提供改進建議,以求內部控制制度得以持續實施。在通常情況下,內部控制系統由經濟實體經營管理部門指定並在實施執行中評價和改進,通過內部審計部門評價內部控制系統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由於內部審計是在有限的時間與合理的成本條件下進行的。同時,審計主體對審計結論負有相應的責任。因此,審計工作必須講究效率與結果,保證內部控制的合理性和運行的有效性。 適當的組織目標和合理的評價標準是管理和內部審計工作走向規範的標誌。沒有合理的評價標準,就等於沒有實質意義的管理,缺少有效的內部控制,內部審計工作展開也就無法真正發揮其作用,以風險評估為基礎的風險導向審計屬於開放式的模型。審計人員當開始一項審計項目時,必須首先評估組織面臨的經營、管理、財務,風險,考慮組織目標是否適當和是否有相應的控制,這不僅體現在具體項目及與部門的相互溝通方面,而且還反映在宏觀上審計目標的不斷演變。由此可見,內部審計人員根據風險評估的思路開展對內部控制的評價,以組織目標為起點和核心,能夠更加有效地發揮建設性作用,完成由監督控制到風險基礎,為組織做好服務。 現代企業內部審計工作主要涵蓋以下內容: 1、財務收支審計。主要是評價和監督企業是否做到資產完整、財務信息真實及經濟活動收支的合規性、合理性及合法性,對會計記錄和報表分析提供資料真實性和公允性證明; 2、經濟責任審計。是評價企業內部機構、人員在一定時期內從事的經濟活動,以確定其經營業績、明確經濟責任,這裡包括領導幹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和年度經濟責任審計。3、經濟效益審計。審計重點是在保證社會效益的前提下 以實現經濟效益的程序和途徑為內容,對企業的經營效果、投資效果、資金使用效果做出判斷和評價,其中基建工程預決算審計應為重中之重。 4、內部控制制度評審。主要是對企業內部控制系統的完整性、適用性及有效性進行評價。 5、開展明晰產權的審計。審計明晰其產權歸屬,避免造成國有資產、集體資產流失或其他有損企業利益的行為。 6、其他審計。結合企業自身行業特點,開展對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審計工作,以增強醫院後備能量。 內部控制是企業有效組織經營,進行管理及各項經濟業務有序開展的必要保證。內部審計通過對內部控制進行測試,可以評價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遵循性和有效性,能針對內部控制中的薄弱環節及時提出相應改進建議,促使企業以合理的成本促進有效控制,達到改善企業內部經營狀況的目的。內部審計在當前企業轉機建制過程中,應抓住時機,認真總結經驗,研究和探討審計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拓寬視野,儘快消除舊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模式,跳出常規的財務收支審計侷限,向經濟效益審計、經濟責任審計、管理審計領域進一步延伸。參考資料:
控制測試和了解內控的區別。
(1)從審計程序運用的目的來看,對內部控制取得了解的程序主要是為了評估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是否可以信賴,並據以規劃審計工作;控制測試主要是為了評估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的運行是否有效,是否可以取得證據以支持被審計單位控制風險處於低水平的證據。
(2)從審計程序的類型來看,對內部控制取得了解的程序基本上也可以用於控制測試,控制測試的程序中重新執行程序不適用於對內部控制取得了解。
(3)從審計準則的要求來看,對內部控制取得了解的程序屬於必須執行的程序,而控制測試則需要根據對內部控制瞭解的結果來判斷是否需要。
(4)從二者的聯繫來看,對內部控制取得了解的過程中進行穿行測試等會獲取有關內部控制運行的證據,可做為控制測試的證據;對內部控制取得了解的程序通常可以決定是否需要執行控制測試,以及所需要執行的控制測試的性質、時間和範圍。
會計內部控制測試的方法包括麼
內部控制要素
內部控制的內容,歸恨結底是由基本要素組成的。這些要素及其構成方式,決定著內部控制的內容與形式。
1.控制環境
控制環境提供企業紀律與架構,塑造企業文化,並影響企業員工的控制意識,是所有其它內部控制組成要素的基礎。控制環境的因素具體包括:誠信的原則和道德價值觀、評定員工的能力、董事會和審計委員會、管理哲學和經營風格、組織結構、責任的分配與授權、人力資源政策及實務。
2.風險評估
每個企業都面臨來自內部和外部的不同風險,這些風險都必須加以評估。評估風險的先決條件,是制定目標。風險評估就是分析和辨認實現所定目標可能發生的風險。具體包括:目標、風險、環境變化後的管理等等。
3.控制活動
企業管理階層辯識風險,繼之應針對這種風險發出必要的指令。控制活動,是確保管理階層的指令得以執行的政策及程序,如核准、授權、驗證、調節、複核營業績效、保障資產安全及職務分工等。控制活動在企業內的各個階層和職能之間都會出現,這主要包括:高層經理人員對企業績效進行分析、直接部門管理、對信息處理的控制、實體控制、績效指標的比較、分工。
4.信息與溝通
企業在其經營過程中,需按某種形式辨識、取得確切的信息,並進行溝通,以使員工能夠履行其責任。信息系統不僅處理企業內部所產生的信息,同時也處理與外部的事項、活動及環境等有關的信息。企業所有員工必須從最高管理階層清楚地獲取承擔控制責任的信息,而且必須有向上級部門溝通重要信息的方法,並對外界顧客、供應商、政府主管機關和股東等做有效的溝通。主要包括:信息系統、溝通
5.監控
內部控制系統需要被監控。監控是由適當的人員,在適當及時的基礎下,評估控制的設計和運作情況的過程。監控活動由持續監控、個別評估所組成,其可確保企業內部控制能持續有效的運作。具體包括:持續的監控活動、個別評估、報告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