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華古代叫什麼?
在古時浙江叫什麼州?
春秋:越國、吳國
戰國:越國、楚國
秦:會稽郡(浙北)、閩中郡(浙南)
漢:揚州之吳郡、會稽郡
吳:揚州之吳郡、會稽郡、臨海郡
晉:揚州之吳郡、東陽郡、會稽郡、臨海郡
南朝:揚州之吳郡、東陽郡、會稽郡、臨海郡、永嘉郡
隋:餘杭郡、吳郡、遂安郡、會稽郡、永嘉郡、東陽郡
唐:江南東道
五代:吳越國
北宋:兩浙路
南宋:兩浙西路(杭州、湖州、嘉興一帶)、兩浙東路(紹興、寧波、溫州、金華一帶)
元:江浙行省
明:浙江布政使司
清:浙江省
金華自古以來稱為什麼
金華古稱婺州,自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建縣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因其“地處金星與婺女兩星爭華之處”得名金華。
金華市域春秋時屬越國。秦、漢為烏傷縣,屬會稽郡。三國吳寶鼎元年(266)置郡名東陽,以郡在瀫水(即衢江)之東、長山之陽得名。金華設立郡府建置自此始。“金華”這一名字由來相傳於金星婺女爭華之地。
金華市域春秋時屬越國。秦、漢為烏傷縣,屬會稽郡。三國吳寶鼎元年(266)置郡名東陽,以郡在瀫水(即衢江)之東、長山之陽得名。金華設立郡府建置自此始。東陽郡屬揚州,領長山(今婺城區、金東區、蘭溪市)、烏傷(今義烏)、永康、吳寧(今東陽)、豐安(今浦江)、太末(今龍遊)、新安(今柯城、衢縣)、定陽(今常山)、平昌(今遂昌)9縣,治設長山。南朝梁紹泰二年(556)置縉州,陳天嘉三年(562)撤州,東陽郡改名金華郡,郡名金華自此始。隋開皇十三年(593)改置婺州。大業三年(607)復置東陽郡。唐武德四年(621)改東陽郡置婺州,並於信安(新安)縣分置衢州。唐天寶元年(742)改婺州為東陽郡,乾元元年(758)復為婺州,一直沿續到宋元。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為婺州路,至正十八年(1358)朱元璋攻取婺州路,改名甯越府,至正二十年改為金華府。明成化八年(1472年)析遂昌、金華、蘭溪、龍遊縣部分地置湯溪縣。金華府領金華、蘭溪、東陽、義烏、永康、武義、浦江、湯溪8縣,故有"八婺"之稱。
1914年置金華道,轄區擴及原衢州、嚴州府。1927年廢道,各縣仍直屬於省。1932年6月設浙江省縣政督察專員辦事處第八區,駐金華。9月,改設浙江省特區行政督察專員辦事處第六特區。民國期間,行政督察區序號、轄縣、專署駐地時有變換。民國28年(1939年)6月,設磐安縣,劃縉雲縣之雙峰、金峰、潤州、龍門、湖中等5鄉,永康縣之盤峰、五美、翠蜂3鄉,天台縣之飛山鄉,東陽縣等都鄉,為磐安縣境。
1949年5月7日,金華解放,設立浙江省第八行政區。10月,改名金華專區。11月金華專區轄2市9縣。1955年3月,衢州專區撤銷併入。嗣後,金華專區轄縣(市)續有撤併、復置,並與杭州、麗水等毗鄰市地互有調整。1958年11月,撤銷湯溪縣,將原縣的行政區域分別劃歸金華、蘭溪、龍遊3縣,現改為將原縣的行政區域全部劃歸金華縣。1968年4月,改金華專區為金華地區。1985年5月,撤銷金華地區,原金華、衢州兩縣級市分別升為地級市,實行市管縣體制,並於金華城區設立婺城區,郊區設立金華縣,同時撤銷蘭溪縣,設立蘭溪市(縣級)。金華市轄婺城區、蘭溪市和金華、永康、武義、東陽、磐安、義烏、浦江7縣。原金華地區的龍遊、開化、常山、江山縣劃歸衢州市管轄。1988年5月,撤銷義烏縣設立義烏市(縣級),撤銷東陽縣設立東陽市(縣級)。1992年10月,撤銷永康縣設立永康市(縣級)。2000年12月,撤銷金華縣,設立金華市金東區。
今天的金華以古代叫什麼 5分
金華建制久遠,古屬越國地,秦入會稽郡,三國吳寶鼎元年(266年)置郡始名東陽,歷名金華、婺州,或設郡、州、路、府,或設道、區、專區和地區
參考資料:長山縣、東陽郡、金華府、婺州……
古代王維是金華哪裡人
王維,唐朝人,字摩詰,是盛唐詩壇上極負盛名的詩人,因官至尚書右丞,所以人稱王右丞。
金華古代有哪幾個門?聽說有13個?
清波門、梅花門什麼的,一般人應該都點不出來,可以到檔案館去查查
古時候金華的四個城門分別叫什麼
南天門 工天門 德天門 玄武門
金華有名的是什麼?
1,火腿
金華火腿歷史悠久。據傳南宋抗金名將宗澤(義烏人)是火腿業的祖師爺;有的傳說講他把家鄉豬肉經過醃製帶至皇宮,進獻給皇上,皇帝見到剖開的腿肉緋紅似火,即把它命名為“金華火腿”。
從此,金華火腿即以色、香、味、形“四絕”馳名中外,早在清朝就已遠銷日本和東南亞各國。曾在1915年巴拿馬國際商品博覽會上榮獲商品質量特別獎。從上世紀三十年代開始,金華火腿又進而暢銷英國和美洲等地。
由於所用原料和加工季節以及醃製方法的不同,金華火腿又有許多不同的品種。如在隆冬季節醃製的,叫正冬腿;將腿修成月牙形的,叫月腿;用前腿加工,呈長方形的,稱風腿;掛在鍋灶間,經常受到竹葉煙燻烤的,稱薰腿;用白糖醃製的,叫糖腿;還有與狗腿一起醃製的,稱戌腿。
金華火腿用金華兩頭烏豬的後腿精製而成,皮色黃亮,形似竹葉,肉色紅潤,香氣濃郁,營養豐富,鮮美可口,是饋贈珍品,佐食佳餚,也是滋補良晶。據清代趙學敏編篡的《本草綱目拾遺》記載,金華火腿有益腎、養胃、生津、壯陽、固骨髓、健足力等功能。在日常生活中,病人恢復元氣,老人益壽延年,婦女產後養身,吃點火腿,既能促進食慾,增添口福,又得到滋補,增進健康,一舉兩得,妙不可言。金東區有十多家火腿廠,年產火腿五十萬只,行銷全國和世界各地。
2,佛手
金華是我國佛手的主要產地之一。 金華佛手雅稱金佛手,由於歷史上主要集散於蘭溪,故又名蘭佛手。 1998年4月,金華被國家命名為“中國佛手之鄉”。
金華栽培佛手始於明末清初,由羅店西吳村吳必綱(1592~1674年)從吳閶(今蘇州)引進種植。金華羅店一帶自然環境、水質、土壤頗適宜佛於生長。《光緒·金華縣誌》記載:"佛手柑,邑四吳羅店等莊為仙洞水所經,柑性宜之,其透指有長至尺餘者,色香亦大勝閩產"。金華佛手是色香俱佳的盆景珍品,又是一味名貴的中藥材。
在國內外享有盛譽,被稱為“果中之仙品,世上之奇卉。”在古代,金佛手被列為貢品,在壽星圖中作為吉祥物與仙桃同列。
3,酥餅
金華酥餅歷史悠久,相傳唐代開國名臣程咬金曾在金華開過酥餅店,是酥餅行業的祖師。以後代代相傳,名氣越來越大,成為聞名遐邇的傳統特產。
金華酥餅以白麵粉、雪裡蕻乾菜、肥肉以及芝麻、菜油、飴糖等作原料,經過擀麵做坯,裹餡和烘烤,製成蟹殼那麼大一隻酥餅,兩面金黃,上面滿布芝麻,中間以乾菜肉為餡,上下各有10餘層,每層薄如紙。香鬆酥餅,味道極佳。進口酥碎,遇溼消融,即使牙齒脫盡的人也有門福品嚐其味;酥餅還以濃烈的陳香和鮮鹹的回味顯示其特有的魅力,強烈地吸引著顧客,民間有李白“聞香下馬”的傳說。
金華酥餅攜帶方便,是旅行者的理想幹點,據說唐代以來,金華一帶的人出門經商、赴試,都攜帶酥餅作乾糧。現在來金華的旅客,都喜歡買幾簡帶回饋贈親友,或作為途中的便餐。目前金華城鄉遍佈酥餅店,製作各類酥餅,可謂應有盡有。
4,金華府酒
金華府酒是傳統名酒,早在春秋末期,就已問世。是一種以精白糯米作原料,兼用紅曲、麥曲為糖化發酵劑,採用“餵飯法”分缸釀造而成的半乾型黃酒,其色金黃鮮亮,味香醇厚,過口爽適,既有紅曲酒之色、味,又有麥麴酒之鮮醇,聲譽不亞於紹興加飯酒,同列為中國酒文化之萃。早在1915年就在巴拿馬萬國商品博覽會上榮獲金質獎。當年樣酒就是取之於金東區曹宅鎮曹恆聚酒坊。1963年在全國第二屆評酒會上被評為全國優質酒,獲銀質獎。之後1988年又在北京首屆食品博覽會上獲金獎。...
歷史上衢州的古代稱呼有哪些?
唐武德四年(621),分婺州於信安置衢州,並分置須江(江山)、定陽(常山)2縣,衢州州名始於此。
七年(624)廢衢州,並定陽,須江、白石、太末4縣入信安縣,隸婺州;
武后垂拱二年(686),復置衢州,轄信安、龍丘、常山3縣,屬江南道,信安為州治;
天寶元年(742年),改衢州為信安郡;
乾元元年(758),復為衢州;
明太祖己亥年(1359年亦即元至正十九年),改衢州路為龍遊府,治所西安;
丙午年(1366年亦即元至正二十六年),又改龍遊府為衢州府
金華的風俗文化
金華婺劇婺劇在金華等幾個地區非常的流行,也是浙江比較有名的地方戲曲了。這婺劇是將幾種不同的聲腔結合起來,成為了一種合班。婺劇的傳統劇目十分豐富,較有影響的劇目有:《黃金印》、《孫臏與龐涓》、《三請梨花》、《斷橋》、《西施淚》和現代戲《桃子風波》等。著名演員有江和義、徐東福、周越先、徐汝英、周越桂、徐錫貴、王金龍、葉阿苟、鄭蘭香、葛素雲、吳光煜等。金華燈會金華燈會,燈綵品目繁多,造型千奇百妍,絢麗多姿。龍燈是燈會的主燈。龍燈中最有代表性的數橋燈(金華、蘭溪稱板凳燈,浦江稱長燈),一般均有百餘橋(一節為一橋),長者數百橋,甚至千餘橋,橋燈分龍頭和燈橋兩部分。迎橋燈主要陣式有:鐵索箍、肚裡滾、青蛇溜、麥餅挑、荷花旋、剪刀股、雙開門、繞房柱等,極為精彩、驚險。舊時廟會舊時廟會多,尤以農曆八月十三胡公大帝廟會最盛。屆時善男信女燒香拜佛,絡繹不絕。商賈雲集,百貨雜陳,除舉行迎佛等俗定儀式外,還有表演迎大旗、三十六行、翻九樓、迎擡閣、演大戲等娛樂活動。現各地廟會多成娛樂活動會、物資交流會和文化節,但膜拜神佛等封建迷信活動基本廢除,演戲、放電影、迎龍燈、遊藝、展覽等活動豐富多彩。春秋社戲舊俗為酬謝土地神祇保佑豐收,由某村或幾個村聘請戲班,稱“演社戲”。社戲一般於春社、秋社期間演出,也有於某神祇生日演出的。永康農曆正月十五演“壽龍戲”,三月十六日演“財神戲”,五月二十五日演“五穀神戲”等。又有為遊橋、祝壽、得子、禁山、做譜等演出的。演場或在祠堂、晒場,或於田間溪灘臨時搭臺。經費由族、常開支,或由主持者向民間籌集。社戲亦有“鬥臺”之風,即幾個戲班同時在同地演出,以觀眾多者為勝。鬥臺前由組織者下令放銃為號,第一二銃準備,第三銃一響,各戲班先鋒齊發,鑼鼓共鳴,誰都不得搶先開場,鬥臺勝負按休場放銃響聲為準,其時觀眾最多者為“最紅場”戲班。“鬥臺”風以浦江為盛。羅漢戲班在東陽、義烏一帶以村為單位,人數多少不限,每年七月半集中訓練。開始推舉一人牽頭,稱“領袖”。主持“盤攏頭酒”,吃過攏頭酒者,注入花名冊,組成羅漢班。羅漢班武術有拳術、棍術、叉術、馬刀術、槍盾術、疊羅漢等。均請拳師教練。花樣有“背獨腳”、“疊龍亭”、“疊出門”、“奈何橋”、“疊馬”、“疊荷花”、“猴子洞”、“排字”、“疊牌坊”等。表演有飛叉、團叉、踏叉、套叉、鉤叉等技巧。外加走陣、打盾牌、開四門、打五虎等,道具有舊式刀槍劍棒十八般武器,綠毛獅子等,配以鑼鼓嗩吶,於農閒時外出表演。羅漢班的人一律穿黑衣、紅褲、竹節襪、黑白幫布鞋,腰繫一條白毛巾,赤膊,不戴帽。助興豁拳是喜宴中的一項助興活動,又稱“猜拳”。有“對猜”(2人豁拳)、“三關”(3人豁拳)等。婦女在酒宴中喝酒不豁拳,用轉調羹的方式罰酒:將調羹放在一隻空盤內,同桌人輪流用手指撥調羹柄使之轉動,旋轉停止後調羹柄指向誰即罰誰喝酒。 吳語是金華當地人民交流的主要語言,金華話屬於吳語金衢片。共9個縣市,從通話情況看,金華、蘭溪接近,武義、永康接近,東陽、磐安與義烏接近,浦江更較特殊,湯溪鎮的吳語更為古老,保留了上古口音,較其他地區特殊。其源流可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的越國的官方語言,是古百越語與古漢語相互融合產生的。金華八婺縣市的方言基本上是相通的,婺城區(除湯溪外)、金東區、蘭溪、浦江、武義這些地方語言比較接近,只有湯溪話有點不同,大體上說的“金華話”指的就是這些地方的方言,義烏腔比較生硬,人稱“義烏十八腔”。東陽話比較古樸、難懂,有時也把義烏、東陽兩地方言單獨稱為義烏話、東陽話,但也不過是講話聲調上的某些不同。考察金華八縣市方言的本字看,其實很......
金華有哪些古建築
天寧寺
秦王宮
古月橋
金華大佛寺
黃山八面廳
大智禪寺
八詠樓
陳望道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