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嶽中的嶽是什麼意思?
五嶽這個說法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怎麼出現的,“嶽”是什麼意思
嶽:會意。從山,從丘。古文字形,象兩座高大的山峰形,表示高山大嶺。
本義:高大的山。
五嶽,是中國五大名山的總稱,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中嶽嵩山、北嶽恆山、南嶽衡山。有人認為,五嶽來源於中國的五行思想與山嶽、以及對山神的崇拜。傳說盤古死後,頭和四肢化為五嶽。雖然五嶽不是中國最高的山,但由於高聳在平原或盆地上,故在古人眼中格外險峻。加上不少名人雅士的祭祀、修行和到訪,留梗遺蹟,大大增添了五嶽之名聲。
歷史
五嶽起源於古代中國人的山川崇拜,是和國君對山神的祭祀聯繫在一起的。五嶽一詞始見於《周禮》的“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嶽。”《禮記》“王制”記載:“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嶽視三公,四瀆視諸侯。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這裡的五嶽並沒有列出具體山名。東漢的鄭玄對《周禮》的註釋說:“五嶽,東曰岱宗、南嶽曰衡山、西曰華山、北嶽曰恆山、中嶽曰嵩山。”
至於為什麼是"五嶽",而不是"四嶽"或者"六嶽",人們經過研究,認為我國五嶽制度立始於漢朝,可能是當時的一些經學家根據殷商時的"五方"(東、南、西、北、中)和五色(青、赤、白、黑、黃)等觀念,加以附會而成。
五嶽具體山名見諸文字並得到官方確認,是在秦漢時期。《爾雅》“釋山”和秦朝人伏生所做的《尚書?大傳》都記載了五嶽分別為“岱(泰)山、霍山、華山、恆山、嵩高(嵩山)”。其中的霍山,又稱衡山。《漢書》的“郊祀志”載,漢宣帝在公元前61年(神爵元年)頒詔,正式確定東嶽為泰山、西嶽為華山、南嶽為霍山(即衡山)、北嶽為常山(即恆山)、中嶽為嵩山。由此可見,確定這五山為五嶽,可能早在《周禮》成書的春秋或戰國時期,最晚也在西漢時期。
漢武帝之後中國曆代皇帝都對五嶽不斷加封,唐代把五嶽封為王,宋代加封為帝,元代繼續加封為帝,到了明代更被加封為神。
參考資料:www.yqyouth.com/...9.html
五嶽的嶽是什麼意思
在王朝時代由朝廷確認的具有神聖意義的名山。有時也作為高山的泛稱。
泰山是五嶽中的什麼嶽
南嶽衡山、北嶽恆山、東嶽泰山、西嶽華山、中嶽嵩山
華山是我國五嶽中的什麼嶽
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南嶽衡山.....
華山是五嶽中的西嶽!
五嶽是啥意思
五嶽指泰山、華山、衡山、嵩山、恆山.
五嶽是遠古山神崇拜、五行觀念和帝王封禪相結合的產物,它們以象徵中華民族的高大形象而名聞天下。以中原為中心,按東、西、南、北激中方位命名,“五嶽歸來不看山”。五嶽稱華夏名山之首,有景觀和文化雙重意義。五嶽各具特色:東嶽泰山之雄,西嶽華山之險,南嶽衡山之秀,北嶽恆山之奇,中嶽嵩山之峻,早已聞名於世界。baike.baidu.com/view/69156.htm這裡是三山五嶽的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