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公司成本管理?

General 更新 2024-11-24

公司經營成本都包括什麼呢?

企業產品成本的高低,不僅影響到國家的積累,而且同企業自身和職工群眾的利益息息相關。在國民經濟進一步調整當中,改進成本管理問題已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和關注。

一、成本管理的基本理論

(一)成本管理的對象

成本管理對象是與企業經營過程相關的所有資金耗費。既包括財務會計計算的歷史成本,也包括內部經營管理需要的現在和未來成本;既包括企業內部價值鏈內的資金耗費,也包括行業價值鏈整合所涉及的客戶和供應商的資金耗費。

成本管理的對象最終是資金流出。但是具體到每個企業的成本管理系統,成本管理的對象還是有所不同。傳統的簡單加工型小企業的成本管理僅限於進行簡單的成本計算,其成本管理對象也就限定在企業內部所發生的資金耗費。而自身處於激烈競爭的大型企業為贏得競爭,必須關注企業的競爭對手和潛在的所有利益相關者,因此其成本管理對象也就突破了企業的界限,凡是和企業經營過程相關的資金消耗都屬於成本管理的範圍。

(二)成本管理的目標

成本管理的基本目標是提供信息、參與管理,但在不同層面又可分為總體目標和具體目標兩個方面:

1.成本管理的總體目標是為企業的整體經營目標服務,具體來說包括為企業內外部的相關利益者提供其所需的各種成本信息以供決策和通過各種經濟、技術和組織手段實現控制成本水平。在不同的經濟環境中,企業成本管理系統總體目標的表現形式也不同,而在競爭性經濟環境中,成本管理系統的總體目標主要依競爭戰略而定。在成本領先戰略指導下成本管理系統的總體目標是追求成本水平的絕對降低,而在差異化戰略指導下成本管理系統的總體目標則是在保證實現產品、服務等方面差異化的前提下,對產品全生命週期成本進行管理,實現成本的持續性降低。

2.成本管理的具體目標可分為:成本計算的目標和成本控制的目標。

成本計算的目標是為所有信息使用者提供成本信息。包括外部和內部使用者提供成本信息。外部信息使用者需要的信息主要是關於資產價值和盈虧情況的,因此成本計算的目標是確定盈虧及存貨價值,即按照成本會計制度的規定,計算財務成本,滿足編制資產負債表的需要。而內部信息使用者利用成本信息除了瞭解資產及盈虧情況外,主要是用於經營管理,因此成本計算的目標即通過向管理人員提供成本信息,藉以提高人們的成本意識,通過成本差異分析,評價管理人員的業績,促進管理人員採取改善措施;通過盈虧平衡分析等方法,提供管理成本信息,有效地滿足現代經營決策對成本信息的需求。

成本控制的目標是降低成本水平。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成本控制目標經歷了通過提高工作效率和減少浪費來降低成本,通過提高成本效益比來降低成本和通過保持競爭優勢來降低成本等幾個階段。到現在在競爭性經濟環境中,成本目標因競爭戰略而不同。成本領先戰略企業成本控制的目標是在保證一定產品質量和服務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降低企業內部成本,表現在對生產成本和經營費用的控制。而差異化戰略企業的成本控制目標則是在保證企業實現差異化戰略的前提下,降低產品全生命週期成本,實現持續性的成本節省,表現為對產品所處生命週期不同階段發生成本的控制,如對研發成本、供應商部分成本和消費成本的重視和控制。

(三)成本管理環節

成本管理是由成本規劃、成本計算、成本控制和業績評價四項內容組成。

成本規劃是根據企業的競爭戰略和所處的經濟環境制定的,也是對成本管理做出的規劃,為具體的成本管理提供思路和總體要求。成本計算是成本管理系統的信息基礎。成本控制是利用成本計算提供的信息,採取經濟、技術和組織等手段實現降低成本或成本改善目的的一系列活動。業績評價是對成本控制效果的評估,目的在於改進原有的成本控制活動和激勵約束員工和團體的成本行為。......

成本理念對企業成本控制的影響是什麼?

成本管理觀念的更新與成本控制新思路一、成本效益觀念傳統的成本管理是以企業是否節約為依據,片面地從降低成本乃至力求避免某些費用的發生入手,強調節約和節省。傳統成本管理的目的可簡單地歸納為減少支出、降低成本。這就是成本論成本的狹隘觀念。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經濟效益始終是企業管理追求的首要目標,企業成本管理工作中也應該樹立成本效益觀念,實現由傳統的“節約、節省”觀念向現代效益觀念轉變。特別是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的今天,企業管理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通過向市場提供質量儘可能高、功能儘可能完善的產品和服務,力求使企業獲取儘可能多的利潤。與企業管理的這一基本要求相適應,企業成本管理也就應與企業的整體經濟效益直接聯繫起來,以一種新的認識觀——成本效益觀念看待成本及其控制問題。企業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動應以成本效益觀念作為支配思想,從“投入”與“產出”的對比分析來看待“投入”(成本)的必要性、合理性,即努力以儘可能少的成本付出,創造儘可能多的使用價值,為企業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這裡,值得注意的是:“儘可能少的成本付出”與“減少支出、降低成本”在概念是有區別的。“儘可能少的成本付出”,不就是節省或減少成本支出。它是運用成本效益觀念來指導新產品的設計及老產品的改進工作。如在對市場需求進行調查分析的基礎上,認識到如在產品的原有功能基礎上新增某一功能,會使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大幅度提高,那末,儘管為實現產品的新增功能會相應地增加一部分成本,只要這部分成本的增加能提高企業產品在市場的競爭力,最終為企業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這種成本增加就是符合成本效益觀念的。又比如,企業推廣合理化建議,雖然要增加一定的費用開支,但能使企業獲取更好的收益;引進新設備要增加開支,但因此可節省設備維修費用和提高設備效率,從而提高企業的綜合效益;為減少廢次品數量而發生的檢驗費及改進產品質量等有關費用,雖然會使企業的近期成本有所增加,但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和生產效益卻會因此而逐步提高;為充分論證決策備選方案的可行性及先進合理性而發生的費用開支,可保證決策的正確性,使企業獲取最大的效益或避免可能發生的損失。這些支出都是不能不花的,這種成本觀念可以說是“花錢是為了省錢”,都是成本效益觀的體現。總之,在現代市場經濟環境下的企業日常成本管理中,應對比“產出”看“投入”,研究成本增減與收益增減的關係,以確定最有利於提高效益的成本預測和決策方案。二、多動因理論的成本管理觀念庫珀和卡普蘭於1987年在一篇題為《成本會計怎樣系統地歪曲了產品成本》的文章中第一次提出了”成本動因”(cost driver,成本驅動因子)的理論,認為成本在本質上是一種函數,是各種獨立或交互作用著的因素(自變量)合力驅動的結果。那麼究竟是什麼因素驅動著成本,或者說成本的動因有哪些呢?傳統上把業務量(如產量)看作是唯一的成本動因(自變量),至少認為它對成本分配起著決定性的制約作用,而把其他因素(動因)撇開不論。按照這一成本動因思想,企業的全部成本分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兩大類。基於這一認識,形成了諸如量本利分析以及依存於產量的彈性預算等在成本費用管理中的具體應用。這雖不失為成本管理的有效思路。然而,業務量並不是驅動成本的唯一因素。按照庫珀和卡普蘭的“成功動因”理論,成本動因可歸納為五類:數量動因、批次動因、產品動因、加工過程動因、工廠動因。從這一觀點出發,我們應在分析有關各種成本動因的基礎上,開闢和尋找成本控制的新途徑。比如,按照作業成本法(ABC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對成本動因的分析,企業成本可劃分為由業務......

成本控制與成本管理的本質上的區別是什麼?

成本管理有很多要素,其中一個要素是成本控制。現代型的成本觀念有以下幾個:成本效益理念、戰略成本觀念、成本計算、成本動因觀念和成本的系統管理觀念

傳統的成本管理以成本控制為依據,強調節約和節省。傳統成本管理的目的可簡單地歸納為減少支出、降低成本。這就是成本論成本的狹隘觀念。在傳統的計劃經濟下,產品實行統購統銷,企業的產出等於企業的 收入。因此,降低產品成本就意味著增加企業的收益,企業必然將成本管理的重點放在降低產品成本上,而陷入單純的為降低成本而管理成本的滯後狀態,不能為決策提供所需要的正確信息。

現代型的成本管理以獲得經濟效益取得持續性的競爭優勢為主要目標,以一種新的認識觀——成本效益觀念看待成本及其控制問題。企業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動應以成本效益觀念作為支配思想,從“投入”與“產出”的對比分析來看待“投入”(成本)的必要性、合理性,即努力以儘可能少的成本付出,創造儘可能多的使用價值,為企業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這裡,值得注意的是:“儘可能少的成本付出”與“減少支出,降低成本”的概念是有區別的。“儘可能少的成本付出”,不就是節省或減少成本支出。它是運用成本效益觀念來指導新產品的設計及老產品的改進工作。如在對市場需求進行調查分析的基礎上,認識到如在產品的原有功能基礎上新增某一功能,會使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大幅度提高,那麼,儘管為實現產品的新增功能會相應地增加一部分成本。只要這部分成本的增加能提高企業產品在市場的競爭力,最終為企業帶來更大的經場效益,這種成本增加就是符合成本效益觀念的。

簡單的說,傳統的成本控制是節省,現代型的成本觀念就是“捨得”有舍才有得!推薦一個網址給你:www.ceconline.com/SUB1_600000,600008.HTM

常用的企業成本管理方法有哪些?

1、價值鏈分析

價值鏈是用來描述企業在研究、開發、設計、生產、銷售產品過程中,其作業與產品價值之間關係的一種方法。例如:存貨在企業生產活動中只起到有備無患的預防作用,它的存在並不能使企業產品價值增加,因此應儘量減少這種作業成本。

半成品在企業生產部門的傳送作業也不能使企業產品價值增加,應運用網絡規劃的科學方法合理佈局企業的生產車間,來減少半成品傳送作業使其傳送成本最小化。在產品價值形成過程中,企業必須嚴格區分價值增值作業與價值不增值作業,應儘量減少價值不增值作業從而減少企業生產成本。

2、零庫存與準時生產

由於存貨管理是價值不增值作業,所以目前許多企業追求零存貨,但是,零存貨給企業產品生產帶來很大風險,一旦供貨商違約延時供貨或所供材料有質量問題,這時給企業帶來的損失是不可忽視的。因此,零存貨的前提是必須要有良好合作關係的供貨商與客戶。

與此相關的就是及時生產方法—JIT,在這種生產理念的指導下,企業只有在接到訂單時,才準時生產,並且生產線上的各種生產部件都在下一個生產步驟需要時生產。這種生產方法要求企業不但能及時、有序的獲得各種訂單並開發設計產品,同時也要求各種零部件具有高質量高水準、生產工人的技能熟練程度也要達到極高。

因為一旦一個生產環節出錯,整個生產過程都要停下來。因此,在這種生產方式下,企業還要具有快速、靈活的應變能力,一旦出現故障或產生廢品要及時處理。

3、作業成本法

作業成本法是以作業為管理基礎,通過對作業成本動因的分析來計算產品生產成本,併為企業作業管理提供更相關、相對準確的成本信息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

作業是企業為提供一定量的產品或勞務所消耗的原材料、技術、方法和環境等的集合體,它是與產成品的獨特性無關的重複執行的標準化方法和技術。企業每完成一項作業都要消耗一定的資源,而作業的產出又形成一定的價值,轉移到下一項作業,按此逐步轉移,直到產品最終提供給企業外部的顧客。

因此,企業的生產過程就是作業消耗資源和產品消耗作業的過程,同時又是價值的形成過程。然而並非所有的作業都是價值增加作業,作業成本法管理的目標就是最大限度的消除不增值作業,儘可能提高增值作業的運作效率,減少資源消耗,以至於最終減少成本。

4、全面質量管理

全面質量管理被認為是上世紀末最重要的成本管理研究課題之一,它的核心是產品要全面滿足顧客的需求。目前西方製造業一大管理理念就是“質量是免費的(Quality is free)”,也就是說高質量產品所獲得的收益遠大於產品出現質量問題獲得的收益問題,因為產品出現質量問題如返修、銷售退回等,要付出額外成本、大幅度衝減收益。

其內涵就是“為顧客提供質量上零缺陷的產品是企業責無旁貸的義務”。對待質量問題,傳統的成本效益分析一定要結合企業的長期利益進行運用,追求質量上零缺陷的產品是企業不顧一切代價要達到的目標,因為劣質產品或不合格產品在目前買方市場條件下意味著企業要失去顧客、失去市場佔有份額,最終結果可想而知。

全面質量管理的起點是應顧客的需求而設計產品,其終點是保證這種產品令顧客滿意。

質量是指消費者對產品或服務滿意的程度。追求質量當然要付出成本的,質量成本一般包括預防成本、檢驗成本、內部缺陷成本和外部缺陷成本。它們是企業為確保產品達到規定的質量水平而付出的費用。世界上許多成功的大公司如美國的福特汽車公司、英國的英國通訊公司、日本的富士和豐田公司等都把全面質量管理作為他們90年代取得巨大成功的最主要因素。二、現代成本管......

通訊企業成本管理的重點是什麼?

所有企業的成本管理幾乎相同,你可以參考其他行業的。

現代企業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企業產品質量與價格的競爭,若質量已達最優,價廉便成了首要的競爭手段。此時,成本是否領先便成為競爭成敗的關鍵。為此。筆者結合福建實達資訊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簡稱“企業”)實際成本管理實踐,通過不斷調查、研究,總結出行之有效的成本管理十要點,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一、組織機構是成本管理的關鍵

企業應當建立寶塔式的成本管理組織機構,由上至下包括成本管理委員會、成本管理辦公室及基層成本管理組,這些組織機構能否高效運作決定了成本管理的效能。成本管理委員會是實施全面成本管理的最高決策機構,由企業總經理、副總經理、總工程師、財務總監等經營班子成員組成,其職責是:制定成本管理的總體政策,確定成本管理目標,審議成本分析報告,進行成本重大決策;成本管理辦公室執行成本管理委員會的任務,由各部門負責人和企業管理部組成,其職責是:制定企業成本管理的具體制度和規定,指導、審查企業各部門編製成本預算方案並編制企業的總預算,監督企業成本控制的執行,對成本控制執行結果進行考核和評價;基層成本管理組由各部門和車間的成本管理員組成,其職責是:負責本部門成本預算的編制、實施、控制和總結。

健全的成本管理組織機構必須與企業組織機構相適應,與企業業務特點和規模相協調;必須明確職責權限,形成科學、有效的分工合作機制;必須有利於提高成本管理效能,促進成本控制有效實施。

二、基礎工作是成本管理的前提

抓成本管理,首先要從基礎工作抓起,紮實的基礎工作是順利開展成本管理的前提。成本管理基礎工作主要包括原始記錄、統計報表、技術經濟情報以及數據管理和資料貯存等管理工作。

企業應當加強成本管理的原始記錄和統計報表的統一管理,責成企業管理部主管這項工作,統一規定成本管理的原始記錄和統計報表的格式、內容和計算方法以及填寫、簽署、報送和存檔等管理辦法。

企業應當做好經濟情報工作,根據企業成本管理的實際需要組織情報收集、明確情報重點、進行情報加工,為企業開展成本管理提供相關的經濟情報。

企業應當建立電子計算機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對材料採購、產品生產、商品銷售等數據進行收集、存貯和檢索,把數據變為信息。信息工作涉及企業所有科室和車間,各部門應加強審核,認真、負責地完成各項成本管理的數據記錄。

實踐經驗告訴我們,企業成本管理基礎工作的完善程度直接關係到企業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有些企業成本管理混亂,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成本管理基礎工作沒有做好。一旦重視了這項工作,就可以很快扭轉被動局面,所以有人比喻企業成本管理好像一棵大樹,基礎工作是樹根,只有根深才能葉茂。

三、材料採購是成本管理的源頭

採購成本作為企業最大費用構成部分,在整個製造成本中始終佔據主要位置。可以說。採購行為提前決定了企業最終產品的成本,是成本管理的源頭。

企業應當成立以總經理為主任,副總經理為副主任,供應、生產、技術、質量、財務和審計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採購招標委員會,其主要職責為:供應市場調研分析,供應商審核與選擇,控制材料採購數量和質量。招標委員會中專門設立信息小組,廣泛收集各種材料的市場信息,綜合測評材料市場產量、質量和價格,給競標提供採購可比價;招標委員會中還要設立材料成本分析小組,對所採購的材料成本開展分析,提出材料採購參考價,作為競標的重要指標。

企業招標委員會通過網站、報紙、雜誌和電視廣告等發出招標公告,加大采購材料內容的公開力度。在公正、公開的方式下,通過現場競爭、事後評審辦法,擇優選用供......

企業成本管理制度與方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規範集團公司所屬企業的成本和費用管理及核算工作,根據財政部頒佈的《企業財務通則》和《企業會計準則》、《工業企業財務制度》,結合深化改革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需要,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 本制度適用於集團公司所屬全資子公司(企事業)和集團公司控股的工業企業(含股份制企業),以及分公司和分公司性質的分支機構。

第三條 企業的成本和費用管理工作是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核心內容,必須貫穿於生產經營活動的全過程。其基本任務是:通過預測、計劃、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成果,挖掘降低成本潛力,努力降低產品成本。成本和費用管理的基本工作要點是:

(一)遵守財經紀律,貫徹執行國家有關政策、法規;

(二)加強和完善成本和費用管理的基礎工作;

(三)正確掌握成本和費用開支範圍和標準,合理劃分產品成本界限;

(四)進行成本預測,參予生產經營決策,實行主要產品的目標成本管理;

(五)編制先進可行的成本計劃和增產節約計劃,組織制訂降低成本的措施;

(六)分解成本和費用指標,控制生產耗費,落實成本管理責任,實行分級歸口管理;

(七)準確、及時核算產品成本,控制和監督成本計劃和費用預算執行情況,進行成本和費用分析;

(八)運用現代化管理方法,不斷提高企業成本管理水平。

第四條 企業要結合經營責任,貫徹成本管理責任制。企業負責人要組織總會計師、總經濟師、總工程師等各級領導,依靠全體工程技術人員、生產經營管理人員和財務會計人員,組成成本管理體系。同時也要注意學習借鑑國內外成本管理的先進經驗,進行對比分析,找出差距,促進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在市場競爭中不斷提高。

第五條 各級成本管理的責任承擔者,都必須作到責任內容清楚,職權範圍明確,考核獎懲分明,貫徹責、權、利三結合。成本管理責任承擔者對所承擔的經濟責任,要具備下列三項條件:

(一)能瞭解所分管成本費用指標的要求和資料來源;

(二)能瞭解所分管成本費用指標的實際執行情況和計算依據;

(三)能調節、控制所分管成本費用指標的耗費數。

第二章 成本和費用管理基礎工作

第六條 企業應在企業負責人和總會計師、總經濟師、總工程師的領導下組織各職能部門,認真作好成本和費用管理的基礎工作。其主要內容是:定額管理、原始記錄、計量驗收、內部價格體系、內部經濟核算制。

第七條 企業對各種原材料、工具、燃料動力的消耗,以及勞動工時、設備利用、物資儲備、定額流動資金佔用、費用開支等,都要制訂先進、合理的定額,並定期進行檢查、分析、考核和修訂。

第八條 各項定額的制訂,是一項複雜細緻的工作,需要在統一領導下,由各職能部門密切配合進行。在定額制訂過程中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要考慮企業生產發展、經營管理水平提高的要求,同時兼顧企業目前的生產能力和管理現狀,使定額既先進又可行。

(二)要保持定額相對穩定,以利調動職工積極性,使分析和考核建立在可比基礎上。但隨著企業生產技術進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對已不適應的定額應適時地進行補充和修訂。

(三)要注意各種定額之間的內在聯繫,防止相互脫節,彼此矛盾的情況出現。

(四)要採取相應的組織措施,定期檢查分析,保證定額的貫徹執行。

第九條 企業應根據生產和管理的實際情況,建立、健全下列各項原始記錄:

(一)材料物資方面的原始記錄,應能反映材料的收、發、領、退等物流過程。包括:材料、物資驗收入庫單、領料單、限額領料單、委託加工材料單、委託加工入庫單、超定額領料單、退料單、材料切割單、材料物資盤點報告單、工具請領單等,並作好工具借交......

請問什麼叫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管理概述  成本領先是企業在競爭中取勝的關鍵戰略之一,成本控制是所有企業都必須面對的一個重要管理課題。企業無論採取何種改革、激勵措施都代替不了強化成本管理、降低成本這一工作,它是企業成功最重要的方面之一。有效的成本控制管理是每個企業都必須重視的問題,抓住它就可以帶動全局。 成本控制管理的內容  企業的成本控制管理包括成本的分配與成本控制兩大環節。成本分配解決如何歸集、分配產品或服務的成本問題,其核心內容是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所面臨的問題是如何使企業達到成本最小化,包括企業所做出的一切降低成本的努力。   l. 成本分配   成本分配,即是將間接成本、共同成本或聯合成本分配到不同的部門、工序或產品中。成本分配包括以下基本步驟:   (1)確定成本對象。企業必須確定向什麼部門、產成品或工序分配成本。成本對象常常是企業中的分部。如果企業中的一個分部被授予一些決策權,併成為成本對象,那麼會計系統將對該分部進行業績評價。   (2)歸集共同成本並分配到成本對象中。   (3)選擇成本分配基礎。成本分配基礎是與將要分配計人成本對象的共同成本有關的作業指標。共同成本通常是通過成本分配基礎分配計入成本對象。成本分配基礎能夠大致反映成本對象對共同資源的消耗方式。   2.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指運用以成本會計為主的各種方法,預定成本限額,按限額開支成本費用,以實際成本和成本限額比較,衡量經營活動的業績和效果,以提高工作效率,實現乃至超過預期的成本限額。 成本控制管理目標  在企業發展戰略中,成本控制處於極其重要的地位。成本控制管理目標必須首先是全過程的控制,不應僅是控制產品的生產成本,而應控制產品壽命週期成本的全部內容。實踐證明,只有當產品的壽命週期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成本才會顯著降低。   此外,企業在進行成本控制的同時還必須兼顧產品的不斷創新,特別是保證和提高產品的質量,絕不能片面地為了降低成本而忽視產品的品種和質量,更不能為了片面追求眼前利益,採取偷工減料、冒牌頂替或粗製濫造等歪門邪道來降低成本;否則,不但坑害了消費者,最終也會使企業喪失信譽,甚至破產倒閉。 成本控制管理的原則  1.競爭是成本控制的基準。   2.全員全過程控制。   3.以企業價值最大化為最終目標。   4.精細管理,從細節人手。   5.整合優化內外部資源。 企業實施成本控制管理的作用  1.成本控制管理是企業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徑,直接服務於企業目標;   2.成本控制管理是企業抵抗內外壓力,求得生存的主要保障;   3.成本控制管理是企業發展的基礎。

成本是企業管理者什麼的重要的依據

為所銷售產品進行定價的重要依據。

如何進行企業的成本控制

這個問題太大了

要根據企業本身的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泛泛的講

一是目標成本,給相關車間部門下指標

二是責任成本。成本費用指標分解到個人

三是標準成本按BOM計算的可控成本

最重要的是獎罰機制及人的要素

相關問題答案
什麼是公司成本管理?
什麼是公共資源管理?
什麼是實際成本?
什麼是可控成本?
什麼是公司實名認證?
什麼是會計成本?
什麼是隱性成本?
什麼是公司發起人?
什麼是公司的章程?
什麼是變動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