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抓蟋蟀?
怎麼捉蟋蟀
捕蟲必備――裝備篇
電筒:有很多網友都喜歡用礦燈,戴在頭上,方便。我更傾向於充電手電筒,若遇到需要騰出雙手捕捉時,可以將電筒咬在嘴裡。
備用電珠電池:這就不細說了,個人根據捕捉時間的長短來準備好了,多帶也重,沒必要的。
蟋蟀罩:最好帶兩個。如果丟了實在找不到,那也可以用第二個嘛,呵呵。我有一次抓到個大的,邊抽菸邊仔細端詳罩裡的蟋蟀,由於湊得太近,菸頭把罩子燙出個洞,hoho,還是帶兩個保險啊。
細銅絲:用處大了!石縫,亂石堆,柴草垛……都用得著。
竹筒:我一般通宵的話帶50個左右。只抓中等或者大的。小的放生,留給後面的兄弟再抓一遍,哈哈哈!如果晚上戰果輝煌,50個都裝不夠,那只有倒出來比大小了,小的放生嘍。
螺絲刀:我用的是總長55公分的平口螺絲刀,有小手指這麼粗吧,不管什麼地,只管撬。
水壺:一能解渴,二能灌水將蟲趕出巢穴。
誘餌:當然是引誘蟋蟀上當啦。
長袖長褲:牛仔褲比較好,厚。長袖棉T恤好了,我自己那件棉T恤改裝過,有個裝拉鍊的小口袋,備用電珠就放裡面,呵呵,萬一爆了趕快換!這裡順便說一下鞋子,沒什麼特殊要求,只要走路時不要太響的就好。
雙肩揹包:揹著雙肩包,什麼都往裡面裝好了,不過最好是防水的!
對講機:多人出動時最好帶上,人生地不熟的,找不到人找不到路就麻煩了。有了對講機就方便了。還有就是,需要幫忙一起捉的時候,總不能大聲喊得全村人都聽到吧。
捕蟲必備――氣候篇
正所謂天時地利人和。氣候很關鍵的!不過本人對氣候也沒有太多研究,先把自己瞭解的說一下。晚上10點左右的雷雨過後,一兩小時內,這個時間最好,蟲子都到洞口來透氣喝水了,再加上樹葉上的水一滴滴“啪嗒啪嗒”的掉,步子響點也不怕蟋蟀受驚,呵呵。
捕蟲必備――環境篇
青苔佈滿的亂石堆;牆角大青石下;水邊大青石下;水邊蘆葦中間;毛豆地;辣椒地;甘蔗地;玉米地;老瓦片堆裡;老牆磚縫裡;河埠頭邊上……,只要是人少去的地方,有充足食物的地方就有蟋蟀。
捕蟲必備――技巧篇
捕蟲的技巧通常都是日積月累的經驗,許多時候並不是死搬硬套的,需要靈活應用。下面列舉幾種不同地方的不同捉法。
1.毛豆地與辣椒地:
毛豆地辣椒地捕捉很方便啦,別看這麼大一堆的葉子,其實聽仔細後,大步走進去好了,一腳踩開毛豆的枝杆,乾乾淨淨的地就出來了,找找看,有沒有洞,呵呵。這裡特別要提的是,往往一片毛豆地有很多個叫聲,所以要在毛豆地外圍多換幾個角度去仔細聽,等把幾隻需要捉的叫聲都聽仔細了,轉身看看周圍,找個參照物,記住若干只蟋蟀的方位,然後衝進去抓你最期待的一隻,等抓完後,照著參照物,直接抓第二隻就行了。再說到毛豆地的洞,待你把所有周圍的毛豆枝杆都踩開,那隻蟋蟀早就躲到洞的最深處了。這個時候先別急著抓,往每個洞裡看看,說不定還能看到蟋蟀的屁股呢。確定方位後,就要選擇捕捉方法了,先看看土質硬不硬,如果不硬,那就用螺絲刀撬或者拿銅絲從洞邊上點的地方插到蟋蟀的下方輕輕抖動銅絲,一般情況下,蟋蟀受到驚嚇都會棄洞而逃的。如果鑽得更深或者洞轉彎了也或者看不到蟋蟀在洞裡,那就拿水灌唄。罩子可要隨時待命啊。如果土質堅硬,螺絲刀和銅絲根本就很難插入土裡,灌水就別灌了,蟋蟀正愁著沒水喝呢,乾土會把倒下去的水都吸乾的。這種時候就有兩種可能了,一是土上就這麼幾個洞,但很乾;另一種是土已經裂開了長長的口子。先說說前者的捕捉方法吧,仔細觀察蟋蟀的洞口,找到洞口的小土粒最多的洞,那個就是蟋蟀最新挖的洞(蟋蟀之前挖的那些洞由於時間長了,下雨刮風,已經把洞口蟋蟀咬出的小土粒都......
抓蟋蟀怎麼抓
捕蟲必備――裝備篇
電筒:有很多網友都喜歡用礦燈,戴在頭上,方便。我更傾向於充電手電筒,若遇到需要騰出雙手捕捉時,可以將電筒咬在嘴裡。
備用電珠電池:這就不細說了,個人根據捕捉時間的長短來準備好了,多帶也重,沒必要的。
蟋蟀罩:最好帶兩個。如果丟了實在找不到,那也可以用第二個嘛,呵呵。我有一次抓到個大的,邊抽菸邊仔細端詳罩裡的蟋蟀,由於湊得太近,菸頭把罩子燙出個洞,hoho,還是帶兩個保險啊。
細銅絲:用處大了!石縫,亂石堆,柴草垛……都用得著。
竹筒:我一般通宵的話帶50個左右。只抓中等或者大的。小的放生,留給後面的兄弟再抓一遍,哈哈哈!如果晚上戰果輝煌,50個都裝不夠,那只有倒出來比大小了,小的放生嘍。
螺絲刀:我用的是總長55公分的平口螺絲刀,有小手指這麼粗吧,不管什麼地,只管撬。
水壺:一能解渴,二能灌水將蟲趕出巢穴。
誘餌:當然是引誘蟋蟀上當啦。
長袖長褲:牛仔褲比較好,厚。長袖棉T恤好了,我自己那件棉T恤改裝過,有個裝拉鍊的小口袋,備用電珠就放裡面,呵呵,萬一爆了趕快換!這裡順便說一下鞋子,沒什麼特殊要求,只要走路時不要太響的就好。
雙肩揹包:揹著雙肩包,什麼都往裡面裝好了,不過最好是防水的!
如何再抓蟋蟀的時候判斷蟋蟀的好壞?
蟋蟀多數中小型,少數大型。黃褐色至黑褐色。頭圓,胸寬,絲狀觸角細長易斷。咀嚼式口器。有的大顎發達,強於咬鬥。雄性蟋蟀相互格鬥是為了爭奪食物、鞏固自己的領地和佔有雌性。凡雄性蟋蟀都會打架,只是打架的能力相差很大。 蟋蟀穴居,常棲息於地表、磚石下、土穴中、草叢間。夜出活動。雜食性,吃各種作物、樹苗、菜果等。蟋蟀的某些行為可由特定的外部刺激所誘發。在鬥蟋蟀時,如果以細軟毛刺激雄蟋的口須,會鼓舞它衝向敵手,努力拚搏;如果觸動它的尾毛,則會引起它的反感,用後足脛節向後猛踢,表示反抗。 蟋蟀生性孤僻,一般的情況都是獨立生活,絕不允許和別的蟋蟀住一起(雄蟲在交配時期也和另一個雌蟲居住在一起),因此,它們彼此之間不能容忍,一旦碰到一起,就會咬鬥起來。 蟋蟀是以善鳴好鬥著稱的。在蟋蟀家族中,雌雄蟋蟀並不是通過“自由戀愛”而成就“百年之好”的。哪隻雄蟋蟀勇猛善鬥,打敗了其它同性,那它就獲得了對雌蟋蟀的佔有權,所以在蟋蟀家族中“一夫多妻”現象是屢見不鮮的。當然,從生物學進化論觀點來分析,這也是自然選擇,優勝劣汰,有利於蟋蟀家庭子子孫孫健康昌盛。此外,蟋蟀的鳴聲也是頗有名堂的,不同的音調、頻率能表達不同的意思,夜晚蟋蟀響亮的長節奏的鳴聲,既是警告別的同性:這是我的領地,你別侵入!同時又招乎異性:“我在這兒,快來吧!”當有別的同性不識擡舉貿然闖入時,那麼它便威嚴而急促地鳴叫以示嚴正警告。若“最後通牒”失效,那麼一場為了搶佔領土和捍衛領士的凶殺惡戰便開始了,兩隻蟋蟀甩開大牙,蹬腿鼓翼,戰在一起,其激烈程度,決不亞於古代兩國交戰時最慘烈的肉搏。 蟋蟀的分佈地域極廣,幾乎全國各地都有,黃河以南各省更多。它喜歡棲息在土壤稍為溼潤的山坡、田野、亂石堆和草叢之中。 此蟲一般在夏季的8月開始鳴叫,野外通常在20度時鳴叫得最歡,10月下旬氣候轉冷時即停止鳴叫。它每年發生1代,產卵在土中以卵越冬。 雄蟲遇雌蟲時,其鳴叫聲可變為:“唧唧吱、唧唧吱”,交配時則發出帶顫的“吱......”聲。 雄蟲好鬥,當兩隻雄蟲相遇時,先是豎翅鳴叫一番,以壯聲威,然後即頭對頭,各自張開鉗子似的大口互相對咬,也用足踢,常可進退滾打3~5個回合。然後,敗者無聲的逃逸,勝者則高豎雙翅,傲然地大聲長鳴,顯得十分得意。 蟋蟀因其能鳴善鬥,自古便為人飼養。據記載,中國家庭飼養蟋蟀始於唐代,當時無論朝中官員,還是平民百姓,人們在閒暇之餘都喜歡帶上自己的“寶貝”,聚到一起一爭高下。據研究,蟋蟀是一種古老的昆蟲,至少已有1.4億年的歷史。 每個寧靜的夏夜,草叢中便會傳來陣陣清脆悅耳的鳴叫聲。聽,蟋蟀們又在開演唱會了!蟋蟀優美動聽的歌聲並不是出自它的好嗓子,而是它的翅膀。仔細觀察,你會發現蟋蟀在不停地震動雙翅,難道它是在振翅欲飛嗎?當然不是了,翅膀就是它的發聲器官。回為在蟋蟀右邊的翅膀上,有一個像銼樣的短刺,左邊的翅膀上,長有像刀一樣的硬棘。左右兩翅一張一合,相互摩擦。振動翅膀就可以發出悅耳的聲響了。每到繁殖期,雄性蟋蟀會更加賣力地震動翅膀,用動聽的歌聲,尋找佳偶。其中歌王當屬長顎蟋蟀。體長可達20毫米左右,觸角長約35毫米,因兩顆大牙向前突出,故名長顎蟋蟀,俗稱克斯。 除了善於歌唱,蟋蟀還十分好鬥。
怎樣才能捉到好的蛐蛐?
在農民經常耕耘的農田裡或者近期內耕耘過的土地上不宜捕捉。因為這些農田土地大多噴灑過農藥化肥,化肥農藥對作物有利,但對蟋蟀來說卻是“催命符”,以致在這些地方生長的蟋蟀多為小、弱、殘、薄之物。再者,由於經常翻動地表,蟋蟀的生棲場所受到侵擾,使之不能安靜生長,導致個體衰弱。另外,在農作物田地中捕捉蟋蟀,特別容易損壞莊稼,這對農業生產是極為不利的。捉蟲本身是一項娛樂和鍛鍊活動,若一旦過火,就是一害,在上海七寶地區就是如此,因這裡盛產名蟲上品,每年秋天,捉蟲者趨之若騖,將大片農田闢琺平地,當地農民苦不堪言。在淺草中、貧瘠土裡、瓦礫堆內、糞坑近旁,以及垃圾堆和畜舍旁邊,不會有好蟲生長。同時,在小水溝附近、腐草堆裡,也絕少有上將名蟲。但是,如果在牆腳邊和乾燥高敞的地方捕捉蟋蟀,大多會有上品之蟲入手。特別是在荒僻的石坑、巖縫、城牆根、大石板下、廢寺棄字、野家、河畔等人跡罕到之處,常有體質剛健的珍品異蟲。此外,在以下兩種環境裡也可能有佳蟲隱伏:一種是在體質特別肥壯的“棺材板”蟋蟀特別多的地方;另一種就是蟋蟀的密度特別小,即在正常情況下,蟋蟀的鳴叫聲特別稀的地方。在這兩種環境裡,常常能捉到超乎尋常的上上佳品蟲。如能選擇好以上諸地,只要走下心來,慢慢搜捕,一定會有好的收穫。選好了時間、地點,還要有好的捉蟲技巧,才能保證一隻只上等蟲兒手到擒拿。一般到了野外,四下裡都是此起彼伏的蟲聲,這樣就需要從中聽出蟲的優劣了。總的來說,要選擇那些聲音宏亮、雄渾的蟲下手,要找準這種聲源。隨著季節的不同,它們的聲音會有一些細微的差異。 早秋時節,應以鳴聲蒼勁剛烈的作為捕捉對象;若其聲抑揚頓挫並呈間歇性的,以及鳴聲雖不高,但其聲調堅實有力,屬於“實聲”的,更是不可輕易放過;長衣、闊翅之類的蟋蟀,鳴聲多寬大、沙啞,它們的聲音特別容易區分,這也是捕捉對象,不可輕棄。實踐證明,那些上好的蟋蟀,往往是鳴叫快捷有力,震動人心,它每振翅一呼,捕捉者的心跳也隨之加快,這是因為聽到好蟲的聲音而令人興奮所致。至於那些鳴聲尖小、連續不斷,或聲音雖高,但聽去卻是給人一種空洞感、全無節奏的聲音,則完全可以棄之不顧。到了中秋時節,蟲鳴聲要以響亮、剛烈的為好,但是那些發出寬大而沙啞聲的,往往是日趨蒼老的垂暮之蟲,對它也不必再操勞了。據老一輩的說法,上品佳蟲的鳴聲,不但具有上述短暫、快捷、有力的特點,而且每次連續鳴叫的次數,總是單數,即每次急鳴三聲、五聲、七聲,這也是一種區別蟋蟀優劣的依據。如果在白天聽鈴聲捕捉,方法也大致相同。早期以鈴聲緩慢、略帶沙啞、個頭兒較大者,多為上品之蟲,那些鈴聲急促、聲音清脆的,多為小個兒劣種。到了中秋時節,鈴聲以稍急而響亮的為佳,時近晚秋,對其不應輕易放過。至於那些聲音緩慢、沙啞的,必為顫顫老矣的衰弱之蟲,對它也就不必再費力去捕捉了。一般養蟲者都普遍認為捉蟲以深夜為好,因為上品好蟲都在這時鳴叫,事實也確是如此,但好蟲鳴叫的間隔時間是很長的,有時正當捉蟲者路過時它沒有鳴叫,就會失之交臂。而中午結鈴則不同,因其迫切需要交尾,鳴叫一聲緊接一聲,間隔不是很長,從而給捉蟲者提供很大方便。對於捉午鈴蟲這一點,歷代蟲譜都木加議論,或者只說“聽鈴聲捉大不到好蟲”。事實恰恰相反,善於從結鈴聲中辨別其大小優劣的捕捉老,卻最愛捉午鈴蟲,而且得將機會遠遠高於深夜,但其缺點就是如前所述的捉蟲難度比深夜高出許多。在深夜捉蟲,一旦發現後,用電筒照住,只要不碰到它,一般它是不動的,而白天則不同,一旦翻開磚塊草皮,它馬上就會連竄帶跳地逃之夭夭,而且好蟲會審得更快,跳得更遠,更容易逃脫,故捉蟲者如果沒有......
如何捕捉蟋蟀
蟋蟀一般都是晚上活動的,晚上叫聲最多。
聽蟋蟀叫聲在哪有難度,因為蟋蟀發聲器官能讓人聽得好像瞬間轉移到另一地方。
叫聲亥度大的是真的地方,比較尖銳模糊響度小的就是虛假的。(遠處聽的就是響度大那是真的,當你近聲音位置變了那是假的)
1)在草地上就要聽聲音辨別他在哪,帶上電筒再去抓。
2)在水裡岸上有草的話,踩草看看有蟋蟀掉水上沒有。
怎樣去捉蟋蟀的方法呢要使用什麼工具才能呢!
一般有兩種捉法,一是晚上十點以後聽蟋蟀的叫聲捕捉,另一種是中午十二點左右聽蟋蟀貼鈴聲捕捉,晚上相對容易些。晚上捕捉,需要手電、小起錐、網罩和竹管筒。先聽聲音找到蟋蟀的大致方位,然後開電筒找洞穴,一般驟見強光,蟋蟀是會停住不動的。如果在洞口可以直接用網罩捕捉,在洞內需要先用網罩住洞口,再用起錐截斷其退路,把蟋蟀從洞裡趕出來。捉到的蟋蟀都要放到竹管筒裡,並用棉花塞住口,防止其逃跑。白天捕捉基本與夜間類似,不需要手電,但蟋蟀容易跳走
怎麼捕蟋蟀?要什麼工具/什麼時間/要具體的
蟋蟀穴居,常棲息於地表、磚石下、土穴中、草叢間。夜出活動。雜食性,吃各種作物、樹苗、菜果等。蟋蟀的某些行為可由特定的外部刺激所誘發。在鬥蟋蟀時,如果以細軟毛刺激雄蟋的口須,會鼓舞它衝向敵手,努力拚搏;如果觸動它的尾毛,則會引起它的反感,用後足脛節向後猛踢,表示反抗。
捉蟋蟀時間可分白天和夜間兩種,白天在雜草中、水塘邊、莊稼地裡,聽給鈴聲來捕捉。這樣捕捉的好處在於,蟋蟀結鈴迫切、叫聲不斷,容易捕捉聲源,不足之處是白天陽光照射,蟋蟀見光就跑,所以捕捉的難度要比夜間大;夜間捕捉可在11點錠後,此時正是夜深人靜,蟋蟀高歌的時候,聽好聲源後,打開手電筒,蟋蟀就會往燈光處爬而且還不會亂蹦,這樣就可下罩捉蟲了。地點在淺草中、貧瘠土裡、瓦礫堆內、糞坑近旁,以及垃圾堆和畜舍旁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