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得的意思?
“得”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1.得到,獲得。如:雖不得魚,無後災。2.心得,體會。如:古人之於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3.必須,應該。如: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4.合適,正確。如:於彼計則得。
文言文中“得”的意思、例句與出處
“得”在文言文中,一般用作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助詞。
作名詞:
心得;收穫。如《遊褒禪山記》:“古人之觀於天地,……往往有得。”
作動詞:
1、獲得;得到;取得。與“失”相對。如《魚我所欲也》:“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垓下之戰》:“漢皆已得楚乎?”
2、貪求;貪得。如《論語·季氏》:“戒之在得。”
3、領會;理解。如《朝三暮四》:“宋有狙公者,愛狙,養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4、實現;達到。如《信陵君竅符救趙》:“自王以下,欲求報其父仇,莫能得。”《諫太宗十思疏》:“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
5、能;能夠。如《垓下之戰》:“項王自度不得脫。”《送東陽馬生序》:“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群書。”
作形容詞:
1、得意;滿足。如《蘭亭集序》:“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
2、合適;恰當。如《六國論》:“此言得之。”
作副詞:
應該;應當;必須。如《鴻六宴》:“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作助詞:
表示完成或補充說明結果。如《琵琶行》:“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另:同“德”。恩惠;感恩。如] 《孟子·告子上》:“所識窮乏者得我歟。”
文言文中 如的意思
如
釋義 rú
①往;到……去.《涉江》:“入漵浦餘儃佪兮,迷不知吾所~.”
②依照;遵從.《中山狼傳》:“先生~其指,內狼於囊.”
③順;符合.《赤壁之戰》:“邂逅不~意,便還就孤.”
④像;如同.《兩小兒辯日》:“日初出大~車蓋.”
⑤及;比得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時不~地利.”
⑥用於短語“如……何”中,表示“對待……怎麼辦”、“把……怎麼辦”.《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何?”
⑦不如;應該.《子魚論戰》:“若愛重傷,勿傷.”
⑧如果;假如.《芙蓉樓送辛漸》:“洛陽親友~相問.”
⑨或者.《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安見方六七十,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⑩至於.《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其禮樂,以俟君子.”
⑾詞綴.用於形容詞後,表示“……的樣子”,也可不譯.韓愈《答李翊書》:“仁義之人,其言藹~也.”
''得以''在古文中的意思
得以,指借某事物而能做某事;能夠,可以。語出漢 晁錯 《論貴粟疏》:“今募天下入粟縣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
古文中有哪些字的意思是“得到,獲得,取得,擁有”
得 安得廣廈千萬間
據 乃入據陳。擁 擁雍州之地。
獲 獲有所聞。
佔 佔一山之勝。
文言文中的“之”是什麼意思?
(一)代詞。
1.第三人稱代詞,他、她、它(們)。有時靈活運用於第一人稱或第二人稱。
①太后盛氣而揖禒。(《觸龍說趙太后》)
②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之:我)(《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數存之。(之:我)(《信陵君竊符救趙》)
④且公子縱輕勝,棄之降秦,獨不憐公子姊邪?(之:我)(《信陵君竊符救趙》)
⑤然語之,又恐汝日日為吾擔憂。(之:你)(《與妻書》)
2.指示代詞,這,此。
①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將伐顓臾》)
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前一個“之”,這樣。後一個“之”,它。)(《季氏將伐顓臾》)
③之二蟲又何知。(《逍遙遊》)
④均之二策,寧許之以負秦曲。(《廉頗藺相如列傳》)
(二)助詞。
1.相當於現代漢語的“的”,放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
①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季氏將伐顓臾》)
②子而思報父母之仇,臣而思報君之仇。(《勾踐滅吳》)
2.放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①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燭之武退秦師》)
②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③不患其眾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恥也。(《勾踐滅吳》)
④王無異於百姓之以王為愛也。
3.放在倒置的動(介)賓短語之間,作為賓語提前的標誌。
①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師說》)
②譬若以肉投餒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竊符救趙》)
③詩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謂也。(《齊桓晉文之事》)
4.放在倒置的定語與中心語之間,作為定語後置的標誌。
①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
②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傳》)
5.用在時間詞或動詞(多為不及物動詞)後面,湊足音節,沒有實在意義。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寡人之於國也》)
②餘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項脊軒志》)
③頃之,煙炎張天。(《赤壁之戰》)
(三)動詞,到……去。
①胡為乎遑遑欲何之?(《歸去來兮辭》)
②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逍遙遊》)
③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齊桓晉文之事》)
④卒之東郭墦間,之祭者,乞其餘;不足,又顧而之他。(《齊人有一妻一妾章》)
之有時後在文言文中無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