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鳥會遷徙?

General 更新 2025-01-26

哪些鳥要遷徙?

春天常見到雙雙對對的家燕忙著做窩,成群的雨燕在空中來回急速飛翔,張著大嘴捉蟲吃;但秋後,竟有時一下子就再也見不到它們的蹤影,卻相繼出現野鴨和天鵝在水面盪漾的場面。初夏,布穀鳥聲聲劃破天空,好像在催人“快快收割”。可入秋以後,卻又消聲匿跡了。這些鳥類,在一年四季之中有規律的出沒,是因為它們具有遷徙習性的緣故。依據這種習性,可將鳥類分為三大類。

1.留鳥 終年在同一地區生活,沒有遷徙現象。如烏鴉、喜鵲、麻雀等。

2.候鳥 由於季節不同而變更生活場所,它們冬季在南方越冬,春秋又飛往北方繁殖,如家燕、大雁、野鴨、天鵝,這類鳥在越冬區稱為“冬候鳥”,在繁殖區稱為“夏候鳥”,而在往返遷飛途中過境的鳥稱之為“旅鳥”。

3. 漂泊鳥 一般沒有固定的棲息場所,往往在同一地區的不同環境區間,隨食物變化而改變棲息場所,如啄木鳥和山斑鳩,它們夏天生活在山林中,冬天則遷到原野覓食和越冬。

候鳥遷徙的途徑、遠近和速度各有不同。有的種類僅在我國南北方之間或我國與周圍鄰國之間往返,如在我國東北繁殖的白鷺、白枕鶴,它們秋天只飛往日本國的南部去越冬;有的種類則要飛行很遠的路程,跨越高山,遠渡重洋,才能到達目的地,如在我國東北繁殖的紅腳隼,遷徙時,途經我國的遼寧、山東、江蘇、福建各省,再往南飛越印度洋,直到非洲的東部或南部越冬。鳥類在遷徙時飛行的高度一般都在900米以下,小鳥則在100米左右。遷徙的速度,大都在每小時40~80公里,夜間比白天快,春季比秋季快,這是因為白天它們要覓食、飲水或因其他環境因素的干擾;春天它們要趕忙飛至繁殖地,尋找配偶、選擇巢區、做巢、孵卵、育雛。經研究,形成候鳥遷徙現象的主要原因不外乎有以下三種。

1.冰川時期的影響 在冰川時期,地球北大陸多被冰川覆蓋,大批昆蟲、植物死亡,鳥類為了生存,多次被迫向南方遷飛,每次冰川融化後,又遷回它的出生地,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鳥類的本能而遺傳下來了。

2.繁殖地的選擇 鳥類的繁殖地,需要具備豐富的食物和必要的安全條件,越冬地不適宜營巢繁殖,所以每到春天,它們又返回故鄉。

3.生理上的刺激 鳥類的遷徙,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體內所產生的內分泌刺激的結果。

總之,這三方面的原因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關係,相互制約的。研究鳥類遷徙工作是很有趣的,需要積累大量有關資料,開展大量的科研工作,這都需要後人去探討,從而認識客觀世界,掌握鳥類的遷徙規律。目前,研究鳥類遷徙現象,多采用環志法進行。用鋁合金製成腳環(圖4-1a), 套在鳥的跗跖部位(圖4-1b),環上刻有環志站及序號標記。環的大小隨鳥腿部粗細而有不同。每個環號設一張卡片,卡片上記載著環志號碼,鳥的名稱、性別及老、幼,套環地點,套環日期等項,把套上腳環的鳥釋放,當它們再度被捕後,獲鳥者將腳環號,捕獲日期和地點,報告給環志站,然後立即把鳥釋放,如果得到的是帶腳環的死鳥,應將腳環取下,隨同獲鳥日期和地點,一起寄往環志站。日積月累,便可以獲得鳥類的遷徙路線、時間及一些個體生態的寶貴資料。此外,還可以採用把鮮豔的染料噴在鳥羽上觀察,或把微型無線電發報機,戴在大型鳥類身體上追蹤,諸如此類先進有效的方法,同樣能獲得可貴的遷徙資料。研究鳥類遷徙工作,只憑一個國家是遠遠不能進行的。要靠全世界各國的鳥類工作者和廣大的愛鳥群眾共同合作。鳥類是沒有“國籍”的,它們遷徙的路程很長,往往由這個“國家”飛到另一個“國家”,甚至由一個”洲”飛往另一個“洲”,比如,曾在北美海岸放飛的1只套上腳環的北極燕鷗,90天以後,它在14500公里外的非洲東南部被捕;1只燕鷗......

遷徙類飛鳥都有哪些?

你的問題 太大了 遷徙的鳥很多 就說我們國家比較常見的吧

大雁又稱野鵝 大雁是出色的空中旅行家。每當秋冬季節,它們就從老家西伯利亞一帶,成群結隊地飛到我國的南方過冬。第二年春天,它們經過長途旅行,回到西伯利亞產蛋繁殖。大雁的飛行速度很快,每小時能飛68~90公里,幾千公里的旅途得飛上一兩個月。   在長途旅行中,雁群的隊伍組織得十分嚴密,它們常常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它們一邊飛著,還不斷髮出“嘎、嘎”的叫聲。大雁的這種叫聲起到互相照顧、呼喚、起飛和停歇等的信號作用。 大雁排隊的原因是:這種隊伍在飛行時可以省力。最前面的大雁拍打幾下翅膀,會產生一股上升氣流,後面的雁緊緊跟著,可以利用這股氣流,飛得更快、更省力。這樣,一隻跟著一隻,大雁群自然排成整齊的“人”字形或“一”字形。   另外;大雁排成整齊的人字形或一字形,也是一種集群本能的表現。因為這樣有利於防禦敵害。雁群總是由有經驗的老雁當“隊長”,飛在隊伍的前面。在飛行中,帶隊的大雁體力消耗得很厲害,因而它常與別的大雁交換位置。幼鳥和體弱的鳥,大都插在隊伍的中間。停歇在水邊找食水草時,總由一隻有經驗的老雁擔任哨兵。如果孤雁南飛,就有被敵害吃掉的危險。   科學家發現,大雁排隊飛行,可以減少後邊大雁的空氣阻力。這啟發運動員在長跑比賽時,要緊釘在領頭隊員的後面。   中國常見的有鴻雁、豆雁、白額雁等。雁隊成6只,或以6只的倍數組成,雁群是一些家庭,或者說是一些家庭的聚合體。

另外再說說我國的一些遷徙鳥類 習性其實和大雁一樣

1、在內蒙西部乾旱草原、甘肅、青海、寧夏等地的乾旱或荒漠、半荒漠草原地帶和高原草甸草原等生境中繁殖的夏候鳥,如斑頭雁(Anser indicus)、漁鷗(Larus ichthyaetus)等。它們遷飛時可沿阿尼瑪卿、巴顏喀拉、邛崍等山脈向南沿橫斷山脈至四川盆地西部、雲貴高原直至印支越冬,西藏地區候鳥除東部可沿唐古拉山和喜馬拉雅山向東南方向遷徙外,估計大部分大中型候鳥亦可能飛越西馬拉雅山脈至印度、尼泊爾等地區越冬。

2、包括在內蒙東部、中部草原,華北西部地區及陝西地區繁殖的候鳥,冬季可沿太行山、呂梁山越過秦嶺和大巴山區進入四川盆地以及經大巴山東部到華中或更的地區越冬。

3、包括在東北地區、華北東部繁殖的候鳥,如鴛鴦、中華秋沙鴨、鴴鷸類等。它們可能沿海岸向南遷飛至華中或華南,甚至遷到東南亞各國;或由海岸直接到日本、馬來西亞、菲律賓及澳大利亞等國越冬。

為什麼鳥類都有遷徙的生活習性

引起鳥類遷徙的原因很複雜,人們一般認為這是鳥類的一種本能,這種本能不僅有遺傳和生理方面的因素,也是對外界生活條件長期適應的結果,與氣候、食物等生活條件的變化有著密切的關係。

候鳥對於氣候的變化感覺很靈敏,只要氣候一發生變化,它們就紛紛開始遷飛。這樣,可以避免北方冬季的嚴寒,以及南方夏季的酷暑。氣候的變化,還直接影響到鳥類的食物條件。

鳥類的遷徙絕非輕易之舉。通常飛越一個寬闊的海面和高大的山脈後,其體重會減輕一半,大批當年出生的幼鳥在遷徙途中或到達遷徙終點後都難逃夭折的命運。在遷徙的途中來不及覓食、驟起的風暴、浩瀚的水域等等,無時無刻都在吞噬著這些生靈。同時遷徙時間的早晚也蘊藏著危機,太早意味著北方的生活環境還被冰雪覆蓋,過晚則會遭遇暴風雨的危激,而且還有無數人為的干擾:高大建築物,無線電天線,燈塔與煙囪、與飛機相撞等等,都潛伏在鳥類漫長的遷徙途中。

鳥類什麼時候遷徙

遷徙(qiān xǐ )泛指某種生物或鳥類中的某些種類和其它動物,每年春季和秋季,有規律的、沿相對固定的路線、定時地在繁殖地區和越冬地區之間進行的長距離的往返移居的行為現象。

目前研究的結果表明,許多鳥類都進行季節性遷徙。在古北區陸地繁殖的589種鳥類中有40%的種類,總共大約50億隻鳥,每年要飛到南方去越冬,這還不包括在本區類遷徙的鳥類。在加拿大繁殖的雀形目鳥類有160種,其中120種進行遷徙,佔75%。

鳥類的遷徙往往是結成一定的隊形,沿著一定的路線進行。遷徙的距離有近的,也有遠的,從幾公里到幾萬公里。最長的旅程可要數北極燕鷗,遠到1.8萬公里。此鳥在北極地區繁殖,卻要飛到南極海岸會越冬。在遷徙時,鳥類一般飛得不太高,只有幾百米左右,僅有少數鳥類可飛越珠穆朗瑪峰。遷行時飛行速度從40~50公里/小時,連續飛行的時間可達40~70小時。

許多鳥類在遷徙前必須儲備足夠的能量。這是對長距離的飛行的適應。能量的儲備方式主要是沉積脂肪。脂肪不僅為候鳥提供能量,而且脂肪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水分也能為身體所利用。許多鳥類因儲存脂肪而使體重大為增加,甚至成倍增加。例如北美的黑頂白頰林鶯和歐洲的水蒲葦鶯的體重一般為11克左右,但在遷徙前可達22克左右,所沉積的脂肪可供其飛行100小時左右。

引起鳥類遷徙的原因很複雜。現在一般認為,鳥類的遷徙是對環境因素週期性變化的一種適應性行為。氣候的季節性變化,是候鳥遷徙的主要原因。由於氣候的變化,在北方寒冷的冬季和熱帶的旱季,經常會出現食物的短缺,因而迫使鳥類種群中的一部分個體遷徙到其它食物豐盛的地區。這種行為最終被自然界選擇的力量所固定下來,成為鳥類的一種本能。

遷徙給鳥類帶來許多好處,主要表現在:①使鳥類始終生活在最適的氣候裡,並有豐富多樣的食物來源,有利於維持它們強烈的代謝;②遷徙還能為養育後代創造最合適的條件,因為養育後代需要大量的食物;③在北方能最大量地孵卵,季節晝長,有豐富的昆蟲,親鳥能有機會充分收集食物;④在北方敵害較少,而且這一年一度的脆弱幼烏的出現不會促使敵害種群形成;⑤遷徙能使活動空間大為擴展,有利於繁殖和爭奪佔區的行為;⑥有利於自動平衡,能使鳥關避免氣候懸殊;⑦遷徙提供了鳥類種群向新的分佈區擴散以及不同個體間接觸和交配的機會,因而在進化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許多鳥類的遷徙是先天的和可學習的。哈里斯的換親試驗可證明這點。他將銀鷗和小黑背鷗的卵進行了互換,並由此而得到了900只義親所撫育的幼鳥。對這些幼鳥的環志結果表明;銀鷗隨其義親遷飛到法國和西班牙,而小黑背鷗雖然其義親留在英國越冬,他們仍然象其親生父母那樣遷飛到了其在歐洲大陸上的越冬地。

鳥類的遷徙行為也是在進行過程中產生的。由於環境不斷變化,自然也一直處於發展變化之中。即使到了今天,遷徙的行為仍在這些鳥類中形成和消失。例如野生的金絲雀從前是地中海地區的一種留鳥。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分佈區已擴展到歐洲大陸波羅的海地區,現在在地中海地區這種鳥仍為留鳥,但在新的分佈區內變成了一種候鳥。

參考資料:baike.baidu.com/view/8036.htm

哪些鳥兒有遷徙的習性?

兩個字:候鳥

最著名的有大雁、燕子、天鵝等等

鳥類每個季節都遷徙嗎?要快!!!!!!!!!!!!!!!!!!

這要分情況了.

因為鳥的種類是非常多的.

不隨季節遷徙的鳥叫留鳥。

留鳥:即某地一年四季皆可見的鳥類。 終年生活在一個地區,不隨季節遷徙的鳥叫留鳥。它們通常終年在其出生地(或稱繁殖區)內生活。 中國的留鳥有麻雀、烏鴉、白頭翁、喜鵲、畫眉、魚鷹、啄木鳥、鷹等。 隨季節遷徙的鳥叫候鳥,春夏天遷來的鳥叫夏候鳥,秋冬季才出現的鳥叫冬候鳥;平時沒有,偶爾出現的叫迷鳥;只在冬天小範圍遷徙的叫漂鳥。

希望能夠幫到你,有問題歡迎一起探討.^-^

鳥類遷徙靠什麼定位,有什麼學說

這始終是自然界中一個使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謎。科學家通過環志、雷達、飛行跟蹤和遙感技術等方法觀測到,鳥類在飛行時,往往主要依靠視覺,通過天空中日月星辰的位置來確定飛行方向。此外,地形、河流、雷暴、磁場、偏振光、紫外線等,都是鳥類飛越千里不迷航的依據。最近的研究還表明,鳥嘴的皮層上有能夠辨別磁場的神經細胞,被稱之為松果體的神經細胞就像脊椎動物對光的感覺器官一樣起著重要作用。對哺乳動物和信鴿進行的多次電生理學試驗表明,部分松果體細胞能對磁場強弱的微小變化作出反應。

人們根據觀測和試驗結果將鳥類定向機制歸納為:視覺定向和非視覺定向兩大類。

1、視覺定向(visual orientation)

(1) 太陽定向(sun orientation)

(2) 星辰定向 (stellar orientation)

(3) 地標定向 (landmark orientation)

2、非視覺定向(non-visual orientation)

(1) 地磁場定向 (geomagnetic orientation)

(2) 聽覺定向 (acoustic orientation)

鳥類的遷徙是指鳥類種群在其夏天繁殖區和越冬區之間所進行的一種大規模的、有規律的、廣泛的和季節性的運動。這種運動的基本特點是定期和定向並且常常集成大群進行。對此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主要是:①鳥類是如何遷徙的和遷徙的原因是什麼?②鳥類遷徙是怎樣起源的?③鳥類在遷徙過程中是如何進行定向的?近幾年來,由於許多現代化的實驗技術手段的應用,使得對鳥類遷徙行為以及定向導航機制的研究不斷深入,並已取得初步成果。

為什麼鳥類會每年遷徙呢

大雁南飛,秋去春回。古往今來,人們被鳥類遷徒的景觀所感染,寫出了許多美麗的詩篇。但是,人類很久都不明白那些大雁、野鴨和白鷺為什麼一定要飛來飛去,不在一個地方安居呢?人們只是根據鳥的遷徒和氣候變化有關的現象,把這些鳥稱為候鳥。因為它們的來來去去,都是在季節、氣候變化之時。

候鳥差不多都是在每年同一時間遷徒的。觸發它們開始遷徒的信息,並非只是溫暖或寒冷氣候的來臨。實際支配鳥類開始遷徒的是外來刺激(包括氣候)和體內“生物鐘”所構成的複雜的相互作用,這種作用使鳥類能知道現在是一年中的某一季節,決定是否開始遷徒。

候鳥一般根據感覺的光量來計算季節,對春季白晝的延長和秋季白晝的縮短作出反應。科學家們曾利用人工延長及縮短白晝的方法,來偽造和當時季節不同的假季節對候鳥進行試驗。結果發現當白天的時間延長至相當於春天的時候,這些被試驗的鳥真的顯示出急於遷徒的跡象;當進行相反的試驗時,鳥類又相信秋天已經來臨,也表現出急於遷徒的跡象。然而,當同一類的鳥被關在一個人造的白天和黑夜長短一直保持12小時循環和環境中,這些鳥類雖然沒有受到白天時間延長或縮短的影響,卻仍然配合天然季節,顯現出急於遷徒的跡象。很明顯,它們還擁有某一種其他類型的體內計時器,這種體內計時器並不受光周期現象的影響,一直在自行計算日子。

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候鳥為什麼要遷徙

多動物都會遷徙,其中鳥類每年春秋兩季的遷移過程中,遷移距離可從數百公里到數萬公里。鳥類能飛越沙漠或海洋等難以停棲休息或補充能量的區域,因此被認為在因應遷移上,是演化最成功的一類動物。

鳥類每年定期且大規模的遷移,在很早以前就吸引人類的注意。候鳥為什麼要遷移?從哪裡來?要去哪裡?是否所有族群都會遷移?為什麼有些鳥遷移得比其它的鳥還遠?什麼機制促使候鳥在每年幾乎固定的時間開始遷移?候鳥用什麼方法在茫茫天際間往正確的方向遷移?等等,一直是科學家深感興趣的課題。行為生態學研究動物行為的生態意義;行為生態學常以代價(cost)與利益(benefit)來說明某一行為為什麼會發生。要解答「候鳥為什麼要遷移?」,我們也可以用行為生態學的角度來解釋。

鳥類在溫帶地區繁殖的好處是溫帶地區夏季晝長夜短,有更長的白天可以覓食、哺育幼雛、避免在物種繁多的熱帶地區繁殖所須面臨的巢位與食物競爭,並且溫帶地區夏季的昆蟲量也比熱帶地區豐富,同時溫帶地區天敵較少,天敵的捕食壓力相對較低。但是溫帶地區冬季氣候嚴寒,經常面臨食物缺乏的問題。在熱帶地區則相反,繁殖季面臨巢位與食物資源的強烈競爭,同時天敵的捕食壓力也比較大,但是冬季的氣候溫和,且冬季食物資源也比溫帶地區豐富很多。候鳥則因為夏天在溫帶地區繁殖,冬天在熱帶地區過冬,而兼取兩地的好處。既然如此,為什麼不是所有的鳥類都成為候鳥?答案是遷移是必須付出代價的。例如遷移過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可能遇到不良的天氣、遷移方向定位錯誤、要適應不熟悉的新環境、並且與其它候鳥及該地的留鳥競爭資源等等。同時,當所有的鳥類都採取有較大好處的行為模式(遷移)時,競爭變大,原本沒有很大好處的行為模式(不遷移)就會相對變得較為有利。因此不同的行為模式在演化上就都會存在,並達到一個演化上穩定的策略(Evolutionary Stable Strategy, ESS)。這同時也是為什麼有些鳥類會部分族群遷移,部分族群不遷移的原因。

進一步說,同一族群中冬季不遷移的個體可能必須忍受食物缺乏的危機,但可以在下個繁殖季來臨前儘早佔據較好的繁殖巢位,增加生殖成功率;相反的,遷移個體則可以在溫暖的渡冬區獲得較豐富的食物來源,但須冒遷移時的危險及繁殖巢位可能較差的代價。遷不遷移是個體生存與繁殖策略的問題,若遷移個體的生殖成功率遠高於不遷移者,則演化將趨向於遷移的行為模式;反之,若遷移個體的生殖成功率遠低於不遷移者,則演化方向將不利於遷移行為;若兩種策略的生殖成功率類似,則兩種行為模式在演化上都將被保留。

整體而言,我們可以依據鳥類在溫帶及熱帶所面對的繁殖及生存特性,歸納出下面這個簡表。在溫帶地區的繁殖成功率較高,但是面臨冬季嚴苛的氣候,因此成鳥與亞成鳥的存活率低。熱帶地區的競爭較大,繁殖成功率低,但是成鳥與亞成鳥的存活率則高。候鳥因為面對遷移過程所必須付出的代價,所以成鳥與亞成鳥的存活率中等,同時因為回到北方溫帶繁殖時,時間上會比當地留鳥晚,而且好的巢位也會被留鳥先佔據,所以繁殖成功率也是中等的(Gill 1990年)。

溫帶留鳥 候鳥 熱帶留鳥

繁殖成功率 高 中等 低

成鳥存活率 低 中等 高

亞成鳥存活率 低 中等 中等到高

引起鳥類遷徙的原因很複雜,一般都認為這是鳥類的一種本能,這種本能不僅有遺傳和生理方面的因素,也是對外界生活條件長期適應的結果,與氣候、食物等生活條件的變化有著密切的關係。候鳥對於氣候的變化感覺很靈敏,只要氣候一發生變化,它們就紛紛開始遷飛。這樣,可以避免北方冬季的嚴寒,以及南方夏季的酷暑。氣候的變化,還直......

相關問題答案
哪些鳥會遷徙?
哪些鳥是人類的好朋友?
徐州有哪些廟會?
秋天哪些樹會落葉?
鳥類遷徙的原因?
中國有哪些社會階層?
中國有哪些協會組織?
大學生有哪些社會責任?
哪些樹會在秋天落葉?
春天有哪些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