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茶道精神是什麼?
中國茶道的基本精神是什麼
茶道屬於東方文化。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不同,在於東方文化往往沒有一個科學的、準確的定義,而要靠個人憑藉自己的悟性去貼近它、理解它。那麼呢?下面就做一詳細介紹。 1.臺灣中華茶藝協會第二屆大會通過的茶藝基本精神是清、敬、怡、真臺灣教授吳振鐸解釋:清是指情潔、清廉、清靜、清寂。茶藝的真諦不僅要求事物外表之清,更需要心境清寂、寧靜、明廉、知恥。敬是萬物之本,敬乃尊重他人,對己謹慎。怡是歡樂怡悅。真是真理之真,真知之真。飲茶的真諦,在於啟發智慧與良知,詩人生活的淡泊明志、儉德行事。臻於真、善、美的境界。 2.我國大陸學者對茶道的基本精神有不同的理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事茶業界泰斗莊晚芳教授提出的廉、美、和、敬。莊老解釋為:廉儉育德,美真康樂,和誠處世,敬愛為人。 3.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認為和、靜、怡、真應作為中國茶道的四諦。因為,和是中國這茶道哲學思想的核心,事茶道的靈魂。靜是中國茶道修習的不二法門。怡是中國茶道修習實踐中的心靈感受。真是中國茶道終極追求。 也有人說茶道是一種通過飲茶的方式,對人民進行禮法教育、道德修養的一種儀式。莊晚芳先生還歸納出中國茶道的基本精神為:廉、美、和、敬他解釋說:廉儉育德、美真廉樂、合誠處世、敬愛為人。
中國的茶道精神有什麼特點
中國茶文化是中國製茶、飲茶的文化。作為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之一,飲茶在古代中國是非常普遍的。中國的茶文化與歐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別很大。中華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質文化層面,還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層次。唐代茶聖陸羽的茶經在歷史上吹響了中華茶文化的號角。從此茶的精神滲透了宮廷和社會,深入中國的詩詞、繪畫、書法、宗教、醫學。幾千年來中國不但積累了大量關於茶葉種植、生產的物質文化、更積累了豐富的有關茶的精神文化,這就是中國特有的茶文化,屬於文化學範疇。
茶道精神 什麼是中國茶道精神
中國茶道精神:清、敬、怡、真
中國茶道包含茶藝、茶德、茶禮、茶理、茶情 、茶學說、茶道引導七種義理,中國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中國茶道 就是通過茶是過程,引導個體在美的享受過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養以 實現全人類和諧安樂之道
中國茶文化的核心精神是什麼?
中庸,和諧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是和諧
作為中華文化源頭的《易經》,以陰陽二爻演化出八卦繼而六十四卦,分別各種陰陽組合狀態,直觀地講述自然、萬物皆由陰陽兩種不同的元素組成,陰陽相互對應,相互依存,相互聯結。陰陽組合得適當和有序,人和事的發展就能處於最佳狀態(吉),反之,事物發展就出現不良狀態(凶)。因此,“陰陽和諧”是一切變化發展的前提和基礎。陰陽變易,整體和諧,才得以化生萬物。世上萬事萬物就處在這樣一個統一的超巨系統之中而互相聯繫、互相制約而達成整體運動,理想的狀態便是“太和,和之至也”。這種注重整體與局部聯繫的萌芽態的系統思想,寓含著原始而樸素的協調、平衡與和諧的理念。
儒家從《易經》中引申出“天人合一”的重要思想,把天、地、人看作一個統一的整體,認為人不過是天(自然)的一部分,認為“天之道”與“人之道”是統一的,人應當與自然和諧相處。孔子說“一陰一陽謂之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用現代哲學的話說,就是矛盾雙方的相互作用推動事物的的變化發展,這是天(自然)的法則;人只有順應這個法則,維護矛盾雙方的動態平衡,以求得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協調、共生,這要成為人的基本素質,並由此衍生出“仁者愛人,禮之用、和為貴”的管理理念、“禮、義、仁、智、信"的做人準則和“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觀(參見拙作《孔子大同演義篇》)。
道家除了更加重視處理人與自然和諧關係,明確提出“自然之道不可違”之外,對個人自我修養的要求別居一格。道家強調在人與人之間要互助互愛,“憫人之凶,樂人之善,濟人之急,救人之危”;認為“天道助弱”、“天之道”就是要“損有餘而補不足”,反對以智欺愚、恃強凌弱、以少犯老,從而把扶弱濟困和公平正義提到了“天道”的高度。道家經典《道德經》提出處理人際關係的“不爭”思想:“不自見,故明;不自是,自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惟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說的是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要迷信自己,自以為是,爭強好鬥。只有先尊重別人,才能最終獲得天下人的尊重。道家的“不爭”說,與儒家的“中庸中正”、墨家頗具平民色彩的“兼愛非攻”、佛家的"八戒十善”是出一轍,各有千秋。即使是崇尚法治的法家,也是為了“抱法處勢”、“無為而治天下”,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依法治國,確保社會安定和諧。法家主張的“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體現了原始的司法公平與公正。
佛教所說的“淨土”,即世界中的一切人事物象皆莊嚴、清淨、優美、良好,這種淨土也是一種和諧的社會;“普度眾生”是徹底的公平;“出家人不打誑語”就是誠實信用;佛教特別重視懲惡揚善以求公正;佛教講“慈悲為懷”即是講寬容、團結,處理好人際關係;另外,佛教也很重視人與自然的關係,提倡佈施,戒殺,放生,素食等等,具有尊重生命,提倡節約,關懷生態平衡,注重環保的深層意義,這些都是儒家和道家所不及的。本土化了的佛教也是中華傳統文化合理內核中的瑰寶。
這裡要特別提到集儒、佛、道之大成的宋代理學.宋代理學家概括了做人修身的四個基本點,即所謂“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大意是說:天地雖然無思維,但是天地的規律、大自然的規律都是有"心"存在的.我們要認識到大自然和社會的規律以提高人自身的思維素質;要以民為本,使老百姓有一個便於生存的環境,有一個美好的嚮往,有得以發展的物質與精神條件;繼承和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和智慧,不要讓聖賢之道斷流絕根;總之,是要為謀求千秋萬代、和諧太平的社會而盡心盡力。這些,恐怕不僅僅是對知......
茶道的精髓是什麼?
中國茶道的基本精神“和、敬、清、寂”“和”是中國茶道精神的績心。“和”意味著天和、地和、人和,也意味著宇宙萬物的和諧統一,並由此產生天人合一的和諧之美。
這種“和”的理念,是中國茶道的靈魂,是“以儒治世,以佛治心,以道治身”的中國儒佛道三家思想糅合的體現。這是源於《周易》的“保合大和”的哲學理念。“和”而陰陽協調,“和”而五行共生,“和”而天人合一,“和”更是中庸之道的基礎。實際上,中國茶道就是通過茶事過程的實施,來引導飲茶者在美的享受過程中,完善品格修養,實現和諧安樂之道。我們從陸羽在《茶經》中對煎茶風爐的描述就可以看出:鐵鑄風爐屬“金”,風爐放在地上屬“土”,爐中燒木炭屬“木”,木炭燃燒屬“火”,風爐煎的茶湯屬“水”。可見,煎茶的過程就是金木水火土等五行相生、相剋並達到和諧平衡的過程。這就從一個側面證實了五行共生、和合協調等理念是茶道的思想基礎。
茶文化所傳承的精神是什麼?
中國茶文化 中國是茶的故鄉,製茶、飲茶已有幾千年歷史,名品薈萃,主要品種有綠茶、紅茶、烏龍茶、花茶、白茶、黃茶。茶有健身、治疾之藥物療效,又富欣賞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國個人高雅的娛樂和社交活動,坐茶館、茶話會則是中國人社會性群體茶藝活動。中國茶藝在世界享有盛譽,在唐代就傳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飲茶始於中國。茶葉衝以煮沸的清水,順乎自然,清飲雅嘗,尋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點。同樣質量的茶葉,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沖泡技術不一,泡出的茶湯會有不同的效果。我國自古以來就十分講究茶的沖泡,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泡好茶,要了解各類茶葉的特點,掌握科學的沖泡技術,使茶葉的固有品質能充分地表現出來。
中國人飲茶,注重一個“品”字。“品茶”不但是鑑別茶的優劣,也帶有神思遐想和領略飲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壺濃茶,擇雅靜之處,自斟自飲,可以消除疲勞、滌煩益思、振奮精神,也可以細啜慢飲,達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昇華到高尚的藝術境界。品茶的環境一般由建築物、園林、擺設、茶具等因素組成。飲茶要求安靜、清新、舒適、乾淨。中國園林世界聞名,山水風景更是不可勝數。利用園林或自然山水間,搭設茶室,讓人們小憩,意趣盎然。 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很重禮節。凡來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禮儀是必不可少的。當有客來訪,可爭求意見,選用最合來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時,對茶葉適當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飲茶時,要注意客人杯、壺中的茶水殘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開水,隨喝隨添,使茶水濃度基本保持前後一致,水溫適宜。在飲茶時也可適當佐以茶食、糖果、菜餚等,達到調節口味和點心之功效。
中國茶文化的形成與發展
中國是茶的故鄉,是世界上最早發現茶樹、利用茶葉和栽培茶樹的國家。茶樹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萬年的歷史。茶被人類發現和利用,大約有四五千年的歷史。
茶的利用最初是孕育於野生採集活動之中的。古史傳說中認為“神農乃玲瓏玉體,能見其肺肝五臟”,理由是,“若非玲瓏玉體,嘗藥一日遇十二毒,何以解之?”又有說“神農嘗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兩說雖均不能盡信,但一靈縷微弱的信息卻值得注意:“荼”在長久的食用過程中,人們越來注重它的某些療病的“藥”用之性。這反映的是一種洪荒時代的傳佚之事。
依照《詩經》等有關文獻記錄,在史前期,“荼”是泛指諸類苦味野生植物性食物原料的。在食醫合一的歷史時代,茶類植物油的止渴、清神、消食、除瘴、利便等到藥用功能是不難為人們所發現的。然而,由一般性的藥用發展為習常的專用飲料,還必須有某種特別的的因素,即人們實際生活中的某種特定需要。巴蜀地區,向為疾疫多發的“煙瘴”之地。“番民以茶為生,缺之必病。”(清·周藹聯《竺國遊記》卷二)故巴蜀人俗常飲食偏辛辣,積習數千年,至今依然。正是這種地域自然條件和由此決定的人們的飲食習俗,使得巴蜀人首先“煎茶”服用以除瘴氣,解熱毒。久服成習,藥用之旨逐漸隱沒,茶於是成了一種日常飲料。秦人入巴蜀時,見到的可能就是這種作為日常飲料的飲茶習俗。
茶由藥用轉化為習常飲料,嚴格意義的“茶”便隨之產生了,其典型標誌便是“茶”(cha)音的出現。郭璞注《爾雅·釋木》“檟”雲:“樹小如梔子,冬生葉,可煮作羹飲。今呼早採者為茶,晚取者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可見,漢時“荼”字已有特指飲料“茶”的讀音了,“茶”由“荼”分離出來,並走上了“獨立”發展道路。但“茶”字的出現則是伴隨茶事的發展和商業活動的日益頻繁,直到中唐以後的......
中國茶文化的精神是什麼
中國茶文化的精神
一、重德——擺正人與自我關係的準則
重德,是中國茶文化精神中最基本的內容。講究茶德,塑造高尚人格,完善自我,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是歷代茶人崇尚和追求的目標,也是茶文化的核心內涵。而茶德的樹立,既是茶的自然特性的顯現,又是茶人精神的流露,同時又是茶人所確立的道德標準和行為規範。
二、尚和——協調人與他人關係的宗旨
茶道中“和”的基本涵義包括和諧、和敬、和美、平和等等,其中主要是和諧。通過以“和”為本質的茶事活動,創造人與自然的和諧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茶文化關於“和”的內涵既包含儒、佛、道的哲學思想,又包括人們認識事物的態度和方法,同時也是評價人倫關係和人際行為的價值尺度。
三、崇儉——處理個人與民族及國家關係的基礎
崇儉,就是倡導勤儉、樸實、清廉的個人思想品德與社會道德風尚。以茶崇儉、以儉育德,既是中國茶道精神的精義,也是茶文化關於人的人生價值的重要思想內容。
四、貴真——溝通人與自然關係的要求
貴真,就是講求人與自然的親和,追求真善美的統一。這既是中國茶道的核心內容,也是傳統茶文化的魅力所在,同時也是茶人對人生價值的最終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