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如何對待西方文化?

General 更新 2024-11-12

如何辯證看待西方文化

西方文化特點:個人主義、功利主義、科學理性精神、民主法治精神、競爭意識等。

中西文化區別:

中國傳統文化講求天人合一、天人互應、天地人為一體, 強調中庸, 強調人和自然的和睦共處。而西方文化強調對自然的思考, 把人與自然割裂,把自然界當作純客觀的物質存在沒有命, 只有規律。

中國文化深深植根於小農經濟的土壤中, “民以食為天” 、“ 不患寡而患不均” , 中國文化首先追求的是公平—這與善本文化相適應。小農經濟賦與中國文化的屬性必然表現為“ 重農輕商, 厭惡競爭、平均主義以及清心寡慾。而以市場經濟為基礎的西方文化則恰恰相反,市場經濟機制就是在最大限度內給人們提供追求利益的方便, 因此西方文化的屬性表現為: 商品經濟的擴大再生產, 促使工商迅猛發展, 提倡競爭以反對平均主義, 商品生產使社會成員物慾橫流而力求進取創新。

中國古老文化附麗於宗法政治, 中國文化以善為本,官本位,具有德主刑輔的人治傳統, 求長治久安, 以人際的和諧來企求社會的穩定, 為鞏固政權而提倡“學而優則仕” , 提倡尚同精神, 西方的社會政治是西方文化的產物, 稱文化超越政治, 不一定要為政治服務, “ 為藝術而藝術” , 其主要功能是發展科學、發展生產。以功利為社會道德標準, 輕仁義, 當然, 完全超越政治的文化是不存在的。

社會目標不同中國文化是大一統的, 強調天下一統, 定於一尊, 重集權而輕分權, 重中央輕地方。“ 天下太平, 長治久安” 是中國文化迫求的理想社會目標, 為此, 提倡“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的一體化。而西方的多元衝突性文化必須導致多元並存的社會, 從古希臘開始, 城邦林立, 近代西方更是多元林立, 在個體與社會的關係上,西方文化強調個體, 認為個體乃國家之本, 社會應該是人人都充分發展的社會, 因而社會應該是開放的而不是封閉的。

文化性質不同中國文化屬於人文文雞。重人倫、輕器物, 價值取向以道德為本位。重綜合、輕分析。重意會、輕言傳。講求一種靜觀、玄覽、格物致知。崇尚群體意識、強調同一性。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西方文化屬於理性文化。重物質, 輕人倫, 價值取向以功利為本位。重分析, 輕綜合。重概念, 忌籠統, 強調人權, 主張個人至上, 重視特殊的辨識, · 強調人與自然的對立,人對自然的索取。

如何看待西方文化,一方面要批判地繼承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 並在此基礎上予以創新, 另一方面全方位開放, 大膽吸收外來先進科學文化技術和進步的價值觀。不能盲目地繼承傳統, 也不能無批判地“ 西化” 。在對待文化的伺題上, “ 實事求是” 和“取其精華, 棄其糟粕”,“洋為中用, 古為今用” 和“ 推陳出新”。鄧小平同志也一再闡明我們必須“實事求是” , 必須學習和借鑑我國傳統文化與資本主義國家的一切先進的東西, 同時又必須堅決反對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腐朽思想, 堅決清除來自這一方面的精神汙染。他說: 社會主義的經濟是以公有制為基礎的, 生產是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的物質文化需要, 而不是剝削。由於社會主義制度的這些特點, 我國人民能有共同的政治經濟社會理想, 共同的道德標準,以上這些, 資本主義社會永遠不可能有。” 他還說: “資本主義已經有了幾百年歷史, 各國人民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所發展的科學和技術, 所積累的有益的知識和經驗都是我們必須繼承和學習的, 我們要有計劃丫有選擇地引起資本主義國家的先進技術和其他對我們有益的東西, 但是我們決不能學習和引進資本主義制度, 決不能學習和引起醜惡頹廢的東西。”

...

怎樣正確對待外國文化九年級政治

要正確的對待外國文化,就應該有自己的文化觀,有意識的去吸收外國優秀的文明成果,而驅除那些消極的思想,這樣就有助你的思想意識的提高和自己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取之精華,去其糟粕。不可盲目接受,也不能統統排斥。也就是要區別各種文化的好壞

如何對待中西文化差異

人類的歷史進程,為後人提供了極其豐富的文化,也積累了有益的成功經驗和慘痛的失敗教訓,這份巨大的寶貴財富,也是人類走向文明的重要資源。我們應該充分利用這些資源,開拓自己的眼界,改變傳統的思維定勢,培養廣泛的興趣,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

文化修養,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修養的高低,不僅關係到個人的素質,還直接影響著個人的觀念利意識,其中既包括價值觀、人生觀和道德觀;同時還影響著人的身心健康。因此,提高每個人自身的文化修養,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

人類之所以能夠創造出豐富的物質和精神文明,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人類能夠不斷地總結自身發展的歷史,從中汲取有益的經驗,接受慘痛的教訓。從而推進人類自身從低級向高級,社會從野蠻向文明的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說,歷史可以給人以智慧,給人以啟迪。

在文化進程中,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沿著時間的長河,此消彼長,又各具特色。

一、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特徵:平衡和現實主義

中西方民族不同的文化特徵,即平衡與現實主義,也反映了民族間觀念、意識的差異。而這兩種基本的文化特徵,在具體的文化現象和文學藝術作品中,又有具體的表現形式:即中國傳統文化以穩重、平和、和諧及寫意為特色;西方傳統文化則以個性化鮮明、寫實性強為特點。

1. 中國傳統文化崇尚平衡,以穩重、平和、和諧為特徵

追求平衡.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的農業生產小形成的—種特定的觀念、農業生產受季節變化和作物生長規律的制約,需要穩定的社會秩序;農業生產隨時面臨自然災害的威脅,需要人們團結合作,建構一種穩定、和諧的人際關係;農作物生長需要的自然氣候條件,各種氣象因素:光照溫度、防水等,都需要適宜,即“無過不及”。中國的傳統武術太極功,強調剛柔並濟,古人認為天地,陰陽,晝夜,都是相對,要保持他們的平衡。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平衡發展。

孔子對“為人之道”提出“中庸”的思想:“君子中庸,小人反小廟”。明代理學家對“中庸”作了解釋:“中者,不偏不倚,元過不及”。即為人處世個能左、右偏激,需沿著正直的方向發展和前進。這種為人處世正直的認識,也成為中華民族的共識,由此也養成了中華民族堅持原則,是非分明的優秀品德。

中國的傳統飲食則具有“平衡”的特點,而且多為經驗型的。在古代,人們根據自己的親身實踐,將各種食物分為溫、熱、涼、寒,四種“屬性”,又稱“四氣”,且按味道分為辛、酸、甘、苦、鹹等“五味”。中國傳統飲食的“平衡”,就是根據各種食物的“屬性”和“五味”,將不同的食物相搭配,使之實現“四氣”和“五味”的“平衡”。

與之相比較,因為西方生活工作節奏快,方便快潔的就餐方式和缺什麼營養補什麼營養成為主旨,也表現了現實主義在飲食上的差別。

2. 西方傳統文化的特色:現實主義

西方民族受畜牧業生產的影響,而形成了許多特有的觀念其中最突出和重要的是現實主義,即注審現實。

2.1 現實主義在西方社會生活中的反映

現實主義的觀念在西方的社會生活中.是十分明顯的。反映在西方民族審視社會、處理人際關係,以及日常生活等,都是以現實作為基礎。

西方民族在消費理念上的“超前消費”,即先消費,後還貸的作法,就是從現實出發.先考慮眼前的實際需要,滿足人們對現實的需求。至於下一步的還貸,也是根據現實的需要決定的,所以西方人常出現重複借貸的現象。

現實主義的觀念在西方民族及社會的文明發展史上,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世界近代歷史上的一系列重大發明,近代自然科學學科體系的建立,基本上是歷史上曾是遊牧民族的後裔的貢獻。

在西方國家的外交政策中,也體現了現實主......

分析中西文化差異對中西方政治體制產生怎樣不同的影響

試論中西政治思想的差異

一、中西政治思想形成的基礎不同.

政治文化形成的最主要基礎是自然與社會基礎.

首先自然地理環境對中西政治文化有影響.我國的漢文化發源於西北和中原地帶,自然環境適宜於農業,我國又是地處西北多山,北部為大沙漠,東南面臨大海,影響了對外交流,這就決定了我國傳統文化具有封閉性的特點.而西方國家的文化大多發源于海洋附近,人們面對大海,以海為生,較早從事海上貿易,因此在文化形態上比較開放.

其次是中西方的經濟生產方式和經濟形態.不同的經濟生產方式和經濟形態對一個民族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有決定性的作用.中國社會幾千年來是以自給自足為經濟特徵的.而西方較早的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在這種經濟基礎之上形成的是不同於中國臣民文化的公民文化.

再次是中西方的社會政治生活結構.社會政治生活是一個民族政治文化的直接基礎.在我國古代以小農為基礎的自然經濟,在政治上形成了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制度.同時,血緣關係長期影響著我國社會,長期保留了專制思想和家族觀念,人們對君權的認同,清官思想的保留,家長作風的存在,都是其表現.而在西方君主立憲制或三權分立的國家中,人們敢於衝破封建的束縛,呼喚理性和人的自由.

如何看待東西方文化的碰撞與融合政治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與西方的聯繫更加緊密與頻繁。文化的交流與碰撞在所難免,中國應該堅定自己的原則與立場,即不能照搬西方的社會制度與發展模式,而是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要立足中國的實際情況,借鑑國外先進的文化與管理模式。促進中國的發展。

如何應對中西方文化中的禮貌原則

傳統文化是從前時代繼承和保留下來、存在於生產關係和上深建築中的部分或全部因素。我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影響深遠,內容十分豐富。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教育、史學、哲學、道德、宗教等 理論和思想方面,在安邦治國、品德修養、成就事業等 實踐方面,都給我們留下了富貴的遺產。我們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是:一是分析和評價;二是批判繼承;三是使現代化。

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分析、評價傳統文化。首先,我們應當看到,中國傳統文化是建立在封建的生產方式和政治制度的基礎之上的,是對它們的反映和表現。其次,我們應該看到,傳統文化的許多基本觀念、基本思想,本身具有兩重性。要歷史地辯證地看待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是不斷髮展變化的,在不同歷史時期,具有不同的性質、特點和作用。最後,對傳統文化的評價,要從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出發、判斷什麼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什麼是糟粕,真正發掘出傳統文化中的瑰寶,清除其中的垃圾。

文化的批判繼承,是文化發展中的常規。離開批判繼承就談不上文化的發展。尤其是在社會發展的轉變關頭,在變革的時代,這個問題就顯得特別引人注意。

如何對待中西方文化的衝突和融合報告

因為衝突的主要根源,既不是意識也不是經濟,而是文化,不同的文化及文明的差異是引起衝突的根源。雖然民族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仍舉足輕重,但是,全球政治的主要衝突將發生在不同文明和民族集團之間,文明的衝突將左右全球政治,文明之間的斷層線將成為未來的戰鬥線。   目前世界上還存在著七八種文明,即西方文明、儒家文明、日本文明、伊斯蘭文明、印度文明、斯拉夫—東正教文明、拉丁美洲文明和還不明確的非洲文明。世界上一切衝突都是文明之間的衝突,文明之間基本價值的差異導致了軍事、政治的衝突。   當今,世界已進入了經濟全球化階段,全球化實質上是不同社會制度、不同社會文明的競爭與整合。全球化的深刻社會意義在於,它既是不同社會文明的對抗,又是不同社會文明的交融。   文明是人類不同族群之間相互認同的最大共同體,由於歷史的原因,人類形成了幾個最主要的文明體系,就是西方基督教文明、中東伊斯蘭教文明、南亞印度教文明,以及中國儒家文明等。 人類最初的這5個文明基本上形成了南農北牧的基本格局——南邊是一些剛剛萌芽的、弱小的文明國家,人們過著定居的農耕生活,文化水平比較高;北邊則是許多遊徙不定、追逐水草而生的遊牧民族,生產力水平低下、文化水平很低,基本上還處於矇昧和野蠻狀態。

如何看待近代以來西方國家對中國進行的文化滲透

近代以來,西方資本帝國主義對華的文化滲透是與對華政治控制、軍事侵略、經濟掠奪同時進行併為之服務的,因此,他們文化滲透的目的就是宣傳西方資本帝國主義對華政治控制、軍事侵略、經濟掠奪是合理的;宣揚殖民主義奴化思想,麻醉中國人民的精神,摧毀中國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要讓中囯人民接受西方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奴役,不反抗不鬥爭,進而達到他們永遠控制奴役中華民族的目的。 近代歷史上,西方資本帝國主義對華文化滲透的途徑和形式主要有以下兩種。 其一,在華髮展傳媒事業,製造對西方有利的殖民主義奴化思想輿論,從而麻醉中國人民的精神。 自1840年鴉片戰爭結束後,西方列強撞開了中國的大門,在領事裁判權的庇護下,為了在華髮展傳媒事業,更好地製造對華奴化思想輿論,他們在中囯的辦報活動由華南沿海逐漸擴展到華中、華東和華北。在19世紀40到90年代的將近半個世紀的時間內,他們先後創辦了近170種中、外文報刊,約佔同時期我國報刊總數的95%,其中大部分是以教會或傳教士個人的名義創辦的。 這一時期外國教會和傳教士在中國創辦的中文報刊主要有: 《遐邇貫珍>、《六合叢談》、《中外新報》、《香港新聞》、《中外雜誌》、《中外新聞七日錄》、《教會新報》、《中國讀者》、《中西聞見錄》、《益聞錄》(後改名《格致益聞彙報》)、《聖教雜誌》、《聖心報》、《學塾月報》、《新學月報》、《通問報》等。 其二,通過教會在中國辦學,直接培養親西方的“精英人士”, 西方資本帝國主義企圖使文化滲透在意識形態層面更有效地影響中國,以便達到掌控中國政治、外交、思想文化教育等各領域的目的。 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過渡.他們對華的侵略也具有了新的歷史特點。一是在經濟上對華以資本輸出取代商品輸出,二是展開了劃分勢力範圍的角逐。為適應這種經濟政治侵略的需要,對中國的精神文化滲透也要求深化。為此教會大學便成為其滲透西方文化,奴化中國人的思想意識最有效的手段。他們毫不隱晦地說“傳教士們是值得我們援助和支持的。如果我們讓他們失掉支持.我們國家的名譽將要受到損害。毫無疑問。他們一走,我們的商業,就會遭到極大的損失,我們之外交就會失掉支柱。”解放前夕.協和醫學院美國校長顧林寫信給國民黨政府衛生部的美國顧問蘭安生說:“用一百萬美元來支持個教會大學,比用兩百萬美元幫助蔣介石維持軍隊更有用。軍隊會叛變,至於由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則更為馴服可靠,忠誠不變。”由此可見,西方國家支持教會大學是有其特殊的目的和作用。絕不止於辦教育本身,也不僅僅是幫助教會傳播基督教思想,而是有其更深遠的政治目的。這一點,在1908年《日本外交時報》刊載的《論各國以國際競爭爭奪中國教育權》一文中都明確指出了:美之獎勵中國青年,意亦甚殷,派遣學者赴華,傳授教育,其精神活潑.能使人知其宗旨為情愛主義之宗教,而不知其為政治之競爭。

相關問題答案
政治如何對待西方文化?
如何對待西方文化?
如何對待外來文化?
如何看待山寨文化?
中學生如何對待法律?
孩子如何對待陌生人?
如何對待網絡用語?
如何對待調皮的孩子?
如何對待自己作文?
如何對待欺負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