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惡口戒兩舌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11-29

什麼是“兩舌戒”?

兩舌者。謂向彼說此。向此說彼。挑唆是非。鬥構兩頭等。

兩舌戒,又稱鬥謗欺賢戒、鬥諍兩頭戒、不鬥兩頭戒、離間語戒、不得兩舌戒。謂不得造作離間他人之言語。

惡口兩舌主要講的是什麼

1、惡口,十惡行之一,就是用惡毒的語言去說別人。分為“粗語,軟語,非時語,妄語,漏語,大語,高語,輕語,破語,不了語,散語,低語,仰語,錯語,惡語,畏語,吃語,諍語,調語,誑語,惱語,怯語,邪語,罪語,啞語,入語,燒語,地語,獄語,虛語,慢語,不愛語,說罪咎語,失語,別離語,利害語,兩舌語,無義語,無護語,喜語,狂語,殺語,害語,系語,閒語,縛語,打語,歌語,非法語,自贊嘆語,說他過語,說三寶語”等64種,都屬於惡口。2、兩舌:十惡業之一,即搬弄是非,離間他人。如:背後說其他人壞話,導致其他人對被議論的人產生負面認識,厭惡被議論的人。背後毀壞他人形象,詆譭他人名譽。

妄語,惡口,兩舌,綺語戒在佛教中的哪一戒

在十戒裡面

十善裡的不惡口是什麼意思 和不兩舌的區別

佛教對語言的修行很重視,言語造惡,有四個方面:

1妄語——.妄語欺人,騙人,說謊。

2.惡口——罵人。

3.綺語——說傷人的笑話。

4兩舌——兩面三刀,挑撥離間

從以上的四個方面可以看出,不惡口其實就是不罵人,不兩舌是指不兩面三刀說話。建議看看高僧大德講的《優婆塞戒經》,對於五戒有詳細的講解。

五戒十善是什麼意思?同喜佛學班

淨空法師-----“五戒”是在這個地球上得人身的根本,所以你要記住。我們死了以後來生到哪裡去?“五戒”兼持清淨就得人身。這個五條真做到,從心地做到,“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

淨空法師---五戒不失人身;“十善”生欲界天。

順便提到的,就是一定要重視“五戒”,“五戒”不失人身;“十善”生欲界天。“十善”裡面加上“不惡口、不綺語、不兩舌”(加上這三個),“五戒”裡面只有“不妄語”。

什麼叫“兩舌”?“兩舌”是挑撥是非,是希望這兩個人結冤仇,希望他兩個人鬥爭,這“兩舌”。“綺語”是花言巧語,欺騙人。“惡口”是說話很難聽,人沒有慈悲心。有慈悲心的人不會惡口,這人傲慢,沒有謙虛,都能看得出來。

有的人能勸,要勸他,為什麼?他接受;有的人不能勸,他不接受,不接受你勸他,他跟你結冤仇,那就沒有這個必要了。“五戒”裡頭沒有“貪、嗔、痴”。十善裡頭最後“不貪、不嗔、不痴”,生天道,這是“天業”,生天必須具備的條件。那麼這樣的人,學“五戒”、學“十善”的人也念佛往生,所以稱他為“人天”。

妄言,綺語,兩舌,惡口,殺人無血,其過甚惡. 這句是什麼意思?

是說 妄言,綺語,兩舌,惡口 這四種過失,比殺人罪還要惡。

因為殺人屬於”命斷“,斷其性命,只是斷其一期性命。簡單講就是,你如果殺人,只殺他一次,他死了,轉世投胎,下次再想殺,或者他殺你(因果),要因緣成熟。

相比較,惡口對人,會使人天天,甚至時時起噁心,就是說你惡口罵了張三,會使得張三起嗔恨心,會墮地獄的。

如,兩舌挑撥是非,使得兩國相戰,會死更多人。

類推。

惡口之業有哪些?

粗獷之惡言罵辱他人

以惡毒的話罵人

謂以惡言加彼,令他受惱,故名惡口

惡口者,謂言語粗獷,毀辱他人,令其受惱也。

十惡業之一,即口出粗惡語毀訾他人。據《大乘義章》卷七載,言辭粗鄙,故視為惡;其惡從口而生,故稱之為惡口。

不兩舌是什麼意思

妄語,七、不綺語,八、不貪,九、不嗔,十、不痴。

不兩舌是不說兩面三刀的話。 不惡口是不出口傷人。 不綺語是不只說好聽話。

十惡業—殺、盜、淫、妄語、綺語、兩舌、惡口、貪、瞋、痴 做何解釋?

我們曉得佛法無論大小乘,基本上都重視身、口、意的清淨。身口意所造的惡業,歸納起來,就有十樣,身體造的惡業是殺、盜、淫;嘴巴造的惡業是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意念上造的業是貪、嗔、痴。像我們的身體本身也會使人乖離,拿現代語來說就是‘肢體語言’,怎麼說身體會挑撥人家呢?譬如眼睛是身體的一部分,有時候用不著說話,一群人坐在一起蠻好的,對方故意跟你眨眼睛,示意某人對你不好,挑撥一下,就可使你們起仇恨。那個眨眼睛的動作就是身在造業。

言語上造業更厲害,中國儒家也經常講到言語的嚴重性。書經上說:‘惟口出好興戎’,也就是說,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如果不深讀歷史,不會相信這句話;看歷史就知道,往往因為一句話可以使國家興盛,一句話也可以使國家滅亡。

事實上,身、口兩種業力的總指揮是意,也就是意識、意念、思想,意所造的業主要是由貪嗔痴而來。例如我們偶而有一點不高興的心理似乎沒有什麼了不起,在修行來講,對人對事有一點不高興,就已經犯了嗔戒。嗔的心理行為有很多,微細的較難察覺。

譬如一個好人討厭一個壞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嘛!然而這個起厭惡的心,就是嗔恨心。這在人道行為來看,不能說有多大的錯誤,但也不能說完全沒有過錯,因為不高興的心理絕對是厭惡的、嗔恨的。但是在菩薛道看這個壞人,卻是憐憫的、慈悲的,等於我們看到自己最疼愛的兒女做壞事一樣,雖然也憤怒,也打罵,然而當父母打孩子,往往一邊打,一邊流眼淚,那等於是菩薩的行為,內心沒有真正的嗔恨。如果沒有這種父母的心腸則不然,是非太明,善惡太清,已經是嗔心的種性。

我們曉得,阿修羅道譯成中文是魔道的意思。阿修羅道也是天道,很高哦!人死後能到阿修羅道,談何容易?我們通常所說的神道就是阿修羅道,此道眾生善惡分得很清楚,因為嗔心重,不得證果,連天人的境界都談不上,不過他有天人的功德福報。理由何在?因為他的意念上有戒禁取見,是者是之,非者非之,善惡是非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一個人在佛菩薩面前犯錯,乃至打罵菩薩,往往還可以逃過去,如果在鬼神面前玩這一套,他非處罰你不可,因為他的善惡觀念分得很嚴謹,但是在菩提道上卻犯了嗔心的戒,正因戒禁取見的觀念太重了,無法證果。

貪,三毒之一,如果一個人說他能萬緣放下,只喜歡清淨,那也是貪喔!貪戀清淨也是貪,貪戀空也是貪。所以菩提道的究竟,連空也要徹底畢竟空。清淨與空還要放下,否則雖然放下萬緣,住在清淨、空的境界上,也算貪戀。

大家喜歡打坐,修清淨的定,目前尚未得定;就算得了定,如果貪圖定的境界,則是犯了菩薩戒。為什麼呢?因為貪戀禪定境界不會起慈悲心,不會犧牲自我而利他,慈悲利生做不到,因此犯菩薩戒。

痴,那更多了。總而言之,在沒有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成佛以前,乃至於在菩薩地都是痴,都沒有到達究竟。

殺、盜、淫、貪、嗔、痴、兩舌、惡口、妄語、綺語叫十惡業。我們修行的重點在那裡呢?不論大小乘,它的基礎是先修十善業道,把身口意的惡業轉成善業,這才叫修行。所以修行是隨時隨地檢查自己的思想、言語、行為。

佛說一切眾生以身語意造作增長種種惡業,意是在思想上製造,製造什麼呢?時時走上錯誤的思想,好喜乖離,更相鬥訟,總認為我的觀念對,你的觀念錯。‘惱亂自他’,一有這種心理,第一個煩惱就是看不慣,我討厭,跟著也使他人受害。

我們看到世界上有許多人做善事,看似種了善因,結果所得的卻是惡果,其理由就因為欠缺般若智慧。修行在智慧,不要自認為在行善,往往身語意在造作增長種種惡業而不自知。

身、口、意這三種惡業相互輾轉,譬如意識一動,嘴就講話,身體也起行動,面部等六根的表情也出來了。......

佛教的貪嗔痴代表什麼,五善十戒的含義是什麼?

淨空法師---五戒不失人身;“十善”生欲界天。

順便提到的,就是一定要重視“五戒”,“五戒”不失人身;“十善”生欲界天。“十善”裡面加上“不惡口、不綺語、不兩舌”(加上這三個),“五戒”裡面只有“不妄語”。

什麼叫“兩舌”?“兩舌”是挑撥是非,是希望這兩個人結冤仇,希望他兩個人鬥爭,這“兩舌”。“綺語”是花言巧語,欺騙人。“惡口”是說話很難聽,人沒有慈悲心。有慈悲心的人不會惡口,這人傲慢,沒有謙虛,都能看得出來。

有的人能勸,要勸他,為什麼?他接受;有的人不能勸,他不接受,不接受你勸他,他跟你結冤仇,那就沒有這個必要了。“五戒”裡頭沒有“貪、嗔、痴”。十善裡頭最後“不貪、不嗔、不痴”,生天道,這是“天業”,生天必須具備的條件。那麼這樣的人,學“五戒”、學“十善”的人也念佛往生,所以稱他為“人天”。

================================

百度百科:貪、嗔、痴為三毒,又稱三垢、三火。此三毒殘害身心,使人沉淪於生死輪迴,為惡之根源,故又稱三不善根。

(1)貪,對順的境界起貪愛,非得到不可,否則,心不甘,情不願。

(2)嗔,對逆的境界生嗔恨,沒稱心如意就發脾氣,不理智,意氣用事。

(3)痴,不明白事理,是非不明,善惡不分,顛倒妄取,起諸邪行。

相關問題答案
忌惡口戒兩舌什麼意思?
食指戒指是什麼意思?
出口結關是什麼意思?
中指戴戒指是什麼意思?
口碑單是什麼意思?
口頭貨是什麼意思?
大指戴戒指是什麼意思?
段前空兩格什麼意思?
罪惡都是條子什麼意思?
對口專科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