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痰多是什麼原因?

General 更新 2024-11-27

每次吐痰時,痰顯得透明而粘稠,仿似香糊狀,這是什麼原因

有點鼻炎了。你看到的痰就是鼻炎的炎性分泌物被鼻纖毛運到咽喉處,由於比較粘稠,粘在那裡,最終被吐出來形成的。在鼻炎的判斷上,觀察下平常有沒有鼻屎或者鼻涕,有其中一種就已經有鼻炎了。

治療上,現在簡單多了,可以直接去買個鼻舒樂洗鼻器,自己好好調理治好鼻炎。鼻炎治好後,鼻腔不再分泌這種物質,痰就自然消失了。你的情況不嚴重,很快就治好了。

帶狀透明的痰是什麼

去痰的食物:

1.梨子,梨子性涼,味甘,能清熱化痰,熱咳者宜之。

2.羅汗果清肺止咳,肺熱咳嗽和風熱咳嗽者宜服。可用羅漢果1個,柿餅15克,水煎服食。

3.柿子性寒,能清熱、消痰、止咳,故熱咳者宜食之。據近代藥理試驗觀察,柿子確有祛痰和鎮咳效果,且祛痰作用強於鎮咳。

4.枇杷性涼,味甘,能潤肺化痰止咳。《滇南本草》雲:“枇杷治咳嗽吐痰。”適宜熱咳吐黃膿痰之人食用。

5.無花果能清熱、化痰、理氣,適宜風熱型咳嗽多痰胸悶者食用。《福建中草藥》還記載了當地民間方法,治肺熱咳嗽,聲音嘶啞,用無花果15克,水煎調冰糖服。

6.荸薺能化痰、清熱,對熱性咳嗽吐膿痰者尤宜。每次可用鮮荸薺250克,洗淨削去皮,用沸水燙一下,生吃,早晚各1次,連吃3~5天。

7.蘿蔔汁可選用紅皮辣蘿蔔新鮮者500克,洗淨不去皮,切成薄片,放於碗中,上面放飴糖(麥芽糖)2~3調羹,擱置一夜,即有溶出的蘿蔔汁,頻頻飲服,有清熱化痰止咳效果,適宜風熱或肺熱咳嗽者食用。也可用鮮蘿蔔與荸薺各500克,洗淨後一併搗汁或榨取汁水服。

8.冬瓜性涼,能消痰、清熱。《滇南本草》中說:“冬瓜潤肺消熱痰,止咳嗽。”凡風熱咳嗽或肺熱咳嗽者,均宜選用冬瓜煨湯食用。

9.絲瓜善於清熱化痰,對咳嗽痰多、痰稠色黃的熱咳者尤為適宜。這是由於絲瓜的植物黏液裡,含有一種皁素,具有除痰化痰的功效。凡屬肺熱或風熱犯肺的咳嗽之人,常吐膿痰,宜用絲瓜煎湯服,更宜用絲瓜與豆腐同燒食用,有利痰開胸快膈的好處。

10.薄荷味辛性涼,善於疏散外感風熱。《滇南本草》中說它“治傷風咳嗽”,實為風熱咳嗽。《簡便單方》中也介紹單用薄荷能“清上化痰,利咽膈,治風熱。”故凡風熱感冒咳嗽或肺熱咳嗽之人,以薄荷代茶飲頗宜。

11.胖大海有清熱、潤肺、止咳作用。如清代名醫張壽頤所說:“近人用之,皆以治傷風咳嗽,……善於開宣肺氣,並能通洩皮毛,風邪外閉,不問為寒為熱,並皆主之。能爽嗽豁痰。”《慎德堂方》中就介紹“治乾咳……,因於外感者:胖大海五枚,甘草一錢(3克),燉茶飲服,老幼者可加入冰糖少許。”

12.生藕有清熱作用。如《本草經疏》所說:“藕,生者甘寒,能除熱清胃。”《本草匯言》還認為藕為“清熱解暑之藥也。”《簡便單方》中介紹:“治上焦痰熱:藕汁、梨汁各半盞,和服。”尤其是在夏季肺熱咳嗽時,食之最宜。

13.竹筍性味甘寒,有清熱化痰作用。如《本草求原》中說:“竹筍,甘而微寒,清熱除痰。”《隨息居飲食譜》亦云:“筍,甘涼,開胸消痰。”因此,風熱咳嗽或肺熱咳嗽之人,最宜食用。

透明果凍似的老咳果凍痰是怎麼了

火氣大.建議吃點西瓜和生的西紅柿

屁放出來有透明的痰一樣的 是什麼東西,帶點透明水

痰多有很多原因:   第一,體質虛弱,中氣不足,由於脾虛不運,可以使水溼停留,凝聚為痰。   第二,脾胃薄弱,宿滯逗留,損傷脾胃;或恣食生食、瓜果,中陽被傷;或因熱病飲水過多,脾運不及等等都可以使水溼停留,聚集為痰。還有恣食肥甘,胃中濁氣鬱蒸,釀溼生熱也可以化為痰濁。   第三,外感失治,或體弱屢患外感,肺氣被傷,不能輸津四布,通調水道下輸膀胱,使水液停留,也可成痰,痰貯於肺,肺氣不利,痰湧氣道而發,必致咳嗽痰多。   中醫認為,痰的產生主要與肺、脾兩髒有關。肺主呼吸,調節宗氣(元氣)的出入和升降。如肺失肅降,就可出現咳喘、臥不平等症。在風邪或寒邪侵肺時,使肺內的津液凝聚成 痰。脾主運化,即消化和運送營養物質至各臟器。如果溼邪侵犯人體,或思慮過度、勞倦及飲食不節,都能傷脾而使其失去運化功能,造成水溼內停凝結成痰

白色半透明狀痰多(痰裡有許多小泡泡),請問是什麼病怎樣治療。

你好,初步認為和咽喉炎有關係,需要進一步的檢查,明確病因及早貳療.不要盲目用藥,以免加重病情,多喝水.不應作劇烈運動,忌吃辛辣食物,並保持睡眠充足,舒緩壓力.

痰多是透明的粘性很大,工作時過幾分鐘就要吐一次,感覺喉嚨處總是有痰,感覺有些心累,心裡越是不舒服痰

有沒有鼻後滴流的情況?建議去耳鼻喉科明確檢查,排查有無咽炎。

相關問題答案
透明痰多是什麼原因?
喉嚨幹痰多是什麼原因?
咳嗽白痰多是什麼原因?
喉嚨白痰多是什麼原因?
長期痰多是什麼原因?
痰多是什麼原因?
寶寶頭汗多是什麼原因?
手掌細紋多是什麼原因?
孩子眼屎多是什麼原因?
拉屎量多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