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祖先是誰?

General 更新 2025-01-21

李白的祖先是誰

? 李白,這位我國文壇上彪炳千古的大詩人,一千多年來,許許多多學者對他的家世進行考證和研究,可是始終未能得出令人滿意的結論。 李白的父親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的祖先又是誰?讓我們循著前人的足跡,作些瞭解吧! 對於李白的家世,李白本人在自己的著述中有過一些介紹:“白本隴西布衣,流落楚漢。”(《與韓荊州書》)“白本家金陵,世為右姓,遭沮渠蒙遜難,奔流鹹秦,因官寓家,少長江漢。”(《與安州裴長史書》)這些自述,語焉不詳,很難從中瞭解他的家世究竟如何。在《贈張相鎬》這首詩中,李白又寫道:“家本隴西人,先為漢邊將,功略蓋天地,名飛青雲上。苦戰竟不侯,當年頗惆悵。”這裡也只提遠祖,而諱言近代。總之,從李白的自述中,很難了解他的家世究竟如何。 讓我們再看看李白同時代的一些人的介紹。他的從叔李陽冰在《草堂集序》中是這樣寫的:“李白,字太白,隴西成紀人,涼武昭王暠九世孫。蟬聯珪組,世為顯著。中葉非罪,謫居條支,易姓與名。……神龍之始,逃歸於蜀……”李白好友範倫的兒子範傳正在《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並序》中寫道:“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隴西成紀人。絕嗣之家,難求譜牒。公之孫女搜於箱篋中,得公之亡子伯禽手疏十數行,紙壞字缺,不能詳備,約而計之,涼武昭王九代孫也。隋末多難,一房被竄於碎葉,流離散落,隱姓與名,故自國朝以來,漏於屬籍。神龍初,潛還廣漢,因僑為郡人。父客,以逋其邑,遂以客為名,高臥雲林,不求祿仕。” 以上文字,無論是李白的自述,還是旁人的介紹。其材料來源大抵出自李白本人,然而,仔細讀來,使人產生不少難解的疑竇。 首先是“涼武昭王李焉九世孫”的問題。既是“涼武昭王李暠的九世孫”,那就應該是唐玄宗的族祖。唐玄宗在天寶元年下過詔書,准許李暠的子孫“隸人宗正寺,編人屬籍”,意思是說,可以登記上皇族的戶口,這在當時是十分榮耀的事。然而,據史載,李白的一家卻並沒有去登記。後來,李白進入翰林院,多次見到皇帝,也沒有直接向皇上提起此事。既使到了他的晚年,處境很為困難,求人推薦的心情十分迫切,也沒有向人提起過這一段家世。這就令人懷疑,為什麼李白生前不敢將此事寫成文字,而只在死後讓別人公之於世? 近人根據李白的“家本隴西人,先為漢邊將”等詩句進行分析,認為李白是“飛將軍”李廣的第25代孫,屬於西漢李陵、北周李賢、隋朝李穆一系的後裔,而李白生前卻只承認遠祖李廣,而否認與李陵等人的關係。不久前,臺灣一位學者根據自己的分析,認為李白是李世民的曾侄孫。他從李白是李廣、李暠之後,其先人曾因罪遭貶謫的事實,推斷認為,李白先人犯的罪可能牽涉一場“宗室恩怨”——“玄武門之變”,他的曾祖父可能是李世民的哥哥或弟弟中的一個。自然,這些推斷,都只是一家之言,還有待於進一步的考證。 在李白的家世問題上,對他父親的情況,人們瞭解的更為影影綽綽。他父親李客究竟因何“逃歸於蜀”或“潛還廣漢”?如是國破家亡,出奔異域,那麼早就應該返回原籍;假如是因是觸犯刑律,流放遠方,時隔百餘年,也用不著“潛還廣漢”。總而言之,李白的祖先無論是因為國破家亡,還是觸了刑律,都不能構成“逃歸於蜀”或“潛還廣漢”的真正原因。這就使人猜測,或許有什麼更直接的原因。促使李白的父親“逃歸”、“潛還”,跑到偏僻的大巴山中來,也正是這一原因,使李白對自己的家世閃爍其辭,以致後人無法真正瞭解這位偉大詩人的身世。 近人對這個問題也進行了種種分析,有人從清人王琦編著的《李白年譜》中提到的《杜詩補遺》與範傳正的(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並序》相對照,以及“逋其邑”一語在《周易訟卦》中的原意等方面進行分析、推論,認為李白父親李客......

李白的祖先是誰,李白出生於何處

先來看看史書上關於李白的記載。

舊唐書:李白,字太白,山東人。

新唐書:李白,字太白,興聖皇帝九世孫。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龍初,遁還,客巴西。白之生,母夢長庚星,因以命之。

歷史總是被質疑的,但是我們可以看看李白自己的說法,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他說:“白本家金陵,世為右姓,遭沮渠蒙遜之難,奔流鹹秦,因官寓家......”這是李白唯一一次談起自己的家世。

古人為文總是喜歡用典,所以根據“沮渠蒙遜之難”說,就讓我想到酒泉。也就是李暠安葬的地方。於是翻書。

《新唐書卷四十地理志》記載:肅州酒泉郡----酒泉,中下。本福祿,唐初更名。西十五里有興聖皇帝陵,七十里有洞庭山,出金;有崑崙山。(談兩漢歷史的時候我就喜歡看地理志,前幾天在為吾友做上古彭蠡位置考的時候,也是翻了好多地理志)

《史記李廣列傳》記載,李廣,隴西成紀人。其祖先為李信,秦國大將,抓到燕太子丹的人。李廣兒子三人,為當戶、椒、敢。前兩個都早死,李敢被霍去病所射殺,當戶有子為李陵,李敢有子李禹。李陵投降匈奴後,由於被進讒言,漢武帝將李陵母弟妻子全部誅殺。

《魏書》記載,興聖皇帝李暠(公元351~417年),字玄盛,小字長生,隴西成紀人,是西漢前將軍李廣的第十六代孫子。公元400年,李暠在敦煌建立西涼國,疆域東自建康,西至鄯善。義熙十三年(公元417年)病卒,享年67歲。死後諡為“涼武昭王”。《唐書.禮儀志》曰:“玄宗天寶二年三月,追尊皋繇為德明皇帝,涼武昭王為興聖皇帝。”(《新唐書》“唐高祖李氏諱淵,是涼武昭王李暠七代孫。”)

李暠是北方各政權統治者中極少有的漢人之一,他的出身沒有太大的疑問,史皆曰其為西漢名將李廣的十六世孫。他的家族從漢朝到晉朝,都是涼州的大族。祖父李弇在前涼張軌的手下做到將軍、侯爵。父親李昶也很有名氣,只是死得早,李暠是他的遺腹子。

《魏書》,暠死,子歆統任。----歆弟敦煌太守恂復自立於敦煌,----蒙遜攻恂於敦煌,三面起堤,以水灌城。恂請降,不許。城陷,恂自殺,蒙遜克敦煌。恂兄翻子寶後入國,自有傳。

《魏書李寶傳》記載,李寶,助北魏世祖太武帝拓拔燾攻克敦煌,有六子:承、茂、輔、佐、公業、衝。

《魏書李琰之傳》記載,李琰之,隴西狄道人,李韶的族弟。早有盛名,時人號曰神童。從父李衝很驚異,常說:“興吾宗者,其此兒乎?”一直把他當作親兒子看待。

李充,琰之的孫子。《隋書列傳第十八達奚長儒》記載,“隴西成紀人也。少慷慨,有英略。開皇中,頻以行軍總管擊突厥有功,官至上柱國、武陽郡公、拜朔州總管,甚有威名,為虜所憚。後有人譖其謀反,徵還京師,上譴怒之。充性素剛,遂憂憤而卒。”這詆譭李充謀反的,就是隋朝國公楊素。而這武陽郡公即為唐朝始祖的武陽房。(唐朝史官為李淵的祖先做的考據,稱之為“四公子房”)

李充死後仍被定罪,後人被流放。這便是李白的嫡系祖先。隋末,李白的先人流寓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唐中宗神龍元年(公元705年),李白的父親才搬家回內地,定居於西蜀綿州的昌隆。

唐李陽冰《草堂集序》記載:“李白,字太白,隴西成紀人,涼武昭王暠九世孫。蟬聯圭組,世為顯著。中葉非罪,謫居條支,易姓為名,然自窮蟬至舜,七世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嘆焉。神龍之始,逃歸於蜀,復指李樹而生伯陽。驚姜之夕,長庚入夢,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

唐範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並序》記載:“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隴西成紀人。絕嗣之家,難求譜牒。公之孫女搜於箱篋中,得公之亡子伯禽手疏十數行,紙壞字缺,不能詳備。約而計之,涼武昭王九代孫也 ......

李白的身世之謎,李白的祖先是誰

李白生於碎葉城,也就是現在的吉爾吉斯斯坦,《與韓荊州書》自言祖籍隴西成紀人(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

李白之父是誰

李白的父親名客,大概是取客居之意。當然也有人說因為姓李,當地人因他是外來戶便叫他李客。定居昌隆以後,李客始終過著不求仕進的隱逸生活。而在此之前他去西域究竟幹些什麼,已經無法猜度了。從李白後來的詩文中看,他的家庭十分富裕,他曾“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餘萬”(李白《上安州裴長史書》),有人因此猜測李客內遷前或許是做生意的,是一名絲綢之路上的富商;當然,也有可能是他的祖先流落西域時所帶甚豐,歷經幾世仍舊富甲一方。家中有錢,對李白後來善成“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豪放詩句有頗 大的影響。李客賦閒在家,常常管管孩子們讀書,李白後來還回憶起父親令他誦讀《子虛賦》的情景。李白這位曠世奇才,大概就是在這位神祕的鄉間隱士手中發矇的。

李白是不是和李淵同一個祖先

李白說他自己是隴西成紀人,就是甘肅天水一帶,他自稱是西涼時期涼武昭王李的第九世孫。李白自己在《贈張相鎬二首》其二中說:“本家隴西人,先為漢邊將,功略蓋天地,名飛青雲上。” 漢代的飛將軍李廣有一支後裔定居隴西成紀,李是李廣的第十六世孫。他在敦煌、酒泉一帶擁軍自立,號為涼公,死後國人加諡號為武昭王。有意思的是,李唐王朝的皇帝們的祖先也是李,唐高祖李淵就是李的七世孫,唐玄宗李隆基是李的第十一世孫,如果這麼算起來,李白的輩分很高,唐玄宗還得管李白叫族爺爺。可是根據李白跟很多李唐宗室貴族交往的詩文來看,他經常以族叔、族兄、族弟、族侄等稱謂來稱呼對方,從這個稱呼中可以看到,李白自己將輩分也排得很亂。比如說,他有時候稱呼一個人為兄,實際上他比這個人還要大兩輩;有時候稱呼一個人為叔,實際上他比這個人可能還要大四輩。最具有典型性的就是李陽冰了,按輩分排列,李白應與李陽冰同輩,但是他卻稱李陽冰為“族叔”,自己就把自己降低了一輩。根據李白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的自述,李去世後,他的兒子李歆即位,但是很快被另一個軍閥勢力沮渠蒙遜擊敗。李歆的弟弟李恂,自稱冠軍將軍、涼州刺史,後來也被沮渠蒙遜所殺。李白家族的一支就在這個時候流落到長安渭水一帶。到了他的六世祖的時候,又遷徙到了碎葉城,李白就是在碎葉城出生的。隨後又跟隨他的父親遷徙到了四川。在經歷瞭如此波折的遷徙之後,族譜遺失的可能性非常之大。所以,即使李白自己清楚他就是涼武昭王的九世孫,但是具體說到他跟誰算輩分大,跟誰算輩分小,由於家譜和族譜沒有了,沒有文字上的證據,所以就容易發生混淆。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李白與唐王室之間始終沒能建立起合法的宗親關係,一直沒有能夠得到唐朝宗正寺,也就是皇家檔案館的確認,那個檔案館裡始終沒有他的名籍。李白其實有機會列入皇家檔案館。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玄宗聽從官員李彥允的建議,將李之後絳郡、姑臧、敦煌、武陽四公子孫列入宗正寺,換句話說,屬於這四公子孫的,就是皇上正式的親戚。當時李白就在長安,並得到唐玄宗的器重,而他在天寶三載離開長安後,也曾與李彥允一同去北海學道,二人關係很密切。因此,如果他有正式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證明材料或者系統的家譜族譜的話,是肯定能夠列入宗正寺的,之所以沒有被列入,缺少必要的證明材料應該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這樣看起來,李白的家世無非有兩種可能:一,李白這一系家族的確是李的後代,但是由於他們往返遷徙,家譜族譜遺失不存,難以自我證明,李白自己也不大說得清楚;二,李白家族出於某種政治目的,攀附皇親,假託李之後,因為在唐朝有這個風氣,大家都喜歡攀龍附鳳,姓李,就說我們家是隴西成紀人,是涼武昭王的後代。但我覺得李白假冒攀附的可能性不大。因為李白在世的時候,與一些李唐皇室宗親貴族交往比較密切,詩文中常常與他們稱兄道弟,論資排輩,但沒有任何人、任何證據表明,曾有人質疑、揭露、告發李白的真實身份。在缺乏更進一步的證據之前,我們只能暫且相信李白的自述,認為他是涼武昭王的後代,是李唐皇室的宗親。講完李白的祖先家族譜系,再說說李白的父親。李白父親的名字很難確知,身份也不確切。有人說他是個縣尉,有人說他是商人,有人說他是俠客,還有人說他是隱士,我們只知道當地人稱呼他為“李客”。範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並序》中說:“父客以逋其邑,遂以客為名。高臥雲林,不求祿仕。”就是說李白的父親因為避難、避仇逃到四川,擔心招惹是非,於是待在綿州昌隆縣青蓮鄉這個小地方隱居起來,不求仕宦。既然是隱居,所以他沒有留下自己的真實姓名,只知道叫客,是當地人稱呼他的,因為對當......

李白是皇族後裔嗎

唐朝三位“李”姓大詩人中,李賀可以肯定為皇室後裔,李商隱似乎也與皇室沾親帶故,那麼李白與皇室有沒有關係呢?李白自己認為與李唐王室關係很密切。在與李唐王室中的一些不太重要的人物交往時,詩人經常理直氣壯地稱他們為族叔、族兄、族弟、族侄等等。李白曾經給唐太宗的曾孫吳王李祗寫過三首詩,名為《寄上吳王三首》,毫無愧祚地自稱“小子忝枝葉,亦攀丹桂叢”,意思是他也是老李家這顆大樹上的枝杈,與那些金枝玉葉是同氣連枝。據說吳王並沒有異議,默認了他為同宗。那麼,李白如何與李唐王室敘譜連宗的呢?  大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李白因參加永王李璘幕府,被捕入潯陽獄,八、九月間,經宣慰大使崔渙和御史中丞宋若思的營救出獄,十月左右病臥於宿松山。此時,正逢宰相張鎬率軍東征睢陽(在今河南境內),平定安史叛軍,李白就寫了《贈張相鎬》詩二首給他。在第二首中,李白敘述了自己祖先的功業:  本家隴西人,先為漢邊將。功略蓋天地,名飛青雲上。苦戰竟不侯,富年頗惆悵。世傳崆峒勇,氣激金風壯。英烈遺厥孫,百代神猶王。  詩人自稱為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人,認定自己是漢代飛將軍李廣的二十五代孫。當年李廣全身心投入抗擊匈奴的事業中,身經大小七十餘次戰鬥,氣概象秋風一樣勁壯,其謀略為人驚歎,其功績為人景仰,可是由於意外的挫折沒有能夠得到封侯,讓後人無不痛惜。他英武的氣概與壯越的情懷留傳給了他的子孫,直至百代之後還旺盛地保持著。詩人自豪地說他自己就是李廣的後裔之一。無獨有偶,李唐王室也認為他們是李廣的後裔。當年飛將軍李廣的後代有一支定居隴西成紀,這也就是唐代郡望中赫赫有名的隴西李氏。李白與李唐王室不約而同地宣稱是隴西李氏,這樣看來,李白與李唐王室關係確實相當密切了。  不過,今天許多專家指出,唐人其實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樣誠實。當時望族勢力強大,地位崇高,許多人都喜歡冒充著姓,什麼清河崔氏、太原王氏、滎陽鄭氏鋪天蓋地,甚至李唐王室都有假冒隴西李氏的嫌疑,來歷頗為不明。李唐王室利用手中的職權,使自己的血統合法化了,但李白這一族卻未能躋身其中。  李白一族號稱李廣十六世孫李暠之後,天寶元年,唐玄宗下詔讓李暠後裔中的絳郡、姑蔵、敦煌、武陽四支編入宗正寺,正式認可他們為金枝玉葉,但李白家一族卻沒有通過審核,被排除在外。後來不少細心的專家如郭沫若等發現李白在與皇室宗親交往時,稱呼頗為混亂,經常與人家譜牒中的排行不合。有人就私下裡揣摩:當年李白一家從西域回來時,為了站穩腳跟,抵禦當地人歧視的眼光,就假冒是李暠之後。  李白一家是否假冒隴西李氏,還待專家學者的進一步考察。不過,他們來自西域的說法,已經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據有關碑銘記載,李白的父親名為李客。為什麼會有這樣奇怪的名字呢?陳寅恪先生解釋說,那是因為李白的父親是西域人,西域人的名字與華夏不同,所以稱他為“胡客”,也就是外鄉人的意思,“客”並非他父親的本名。李白本來出生於碎葉,即在今天的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的托克馬克附近,大約五歲左右,李白的父親牽著他從河西走廊來到隴南,然後沿岷江而下,最後駐足在綿州昌隆,即今天的四川江油。既然從西域遷過來,在財產豐饒的前提下,為什麼不到通都大衢去居住呢?俞平伯先生又告訴我們,李白的父親是因避難或避仇或避官司等難以名言的原因躲到了這個偏僻的小州,所以行為很低調。  從隱姓埋名的角度來看,李白的父親做得很成功。即使他培養了這樣一個流光四溢的天才兒子,無論何時何地都不可能不引人矚目,但一代又一代的專家學者絞盡腦汁也無法挖掘出半點關於李客的信息。李白的族叔李陽冰在《草堂集序》中介紹李白的身世時說,李白一家在神龍初年逃到四川,“復......

李白的祖父是誰?

先來看看史書上關於李白的記載。

舊唐書:李白,字太白,山東人。

新唐書:李白,字太白,興聖皇帝九世孫。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龍初,遁還,客巴西。白之生,母夢長庚星,因以命之。

歷史總是被質疑的,但是我們可以看看李白自己的說法,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他說:“白本家金陵,世為右姓,遭沮渠蒙遜之難,奔流鹹秦,因官寓家......”這是李白唯一一次談起自己的家世。

古人為文總是喜歡用典,所以根據“沮渠蒙遜之難”說,就讓我想到酒泉。也就是李暠安葬的地方。於是翻書。

《新唐書卷四十地理志》記載:肅州酒泉郡----酒泉,中下。本福祿,唐初更名。西十五里有興聖皇帝陵,七十里有洞庭山,出金;有崑崙山。(談兩漢歷史的時候我就喜歡看地理志,前幾天在為吾友做上古彭蠡位置考的時候,也是翻了好多地理志)

《史記李廣列傳》記載,李廣,隴西成紀人。其祖先為李信,秦國大將,抓到燕太子丹的人。李廣兒子三人,為當戶、椒、敢。前兩個都早死,李敢被霍去病所射殺,當戶有子為李陵,李敢有子李禹。李陵投降匈奴後,由於被進讒言,漢武帝將李陵母弟妻子全部誅殺。

《魏書》記載,興聖皇帝李暠(公元351~417年),字玄盛,小字長生,隴西成紀人,是西漢前將軍李廣的第十六代孫子。公元400年,李暠在敦煌建立西涼國,疆域東自建康,西至鄯善。義熙十三年(公元417年)病卒,享年67歲。死後諡為“涼武昭王”。《唐書.禮儀志》曰:“玄宗天寶二年三月,追尊皋繇為德明皇帝,涼武昭王為興聖皇帝。”(《新唐書》“唐高祖李氏諱淵,是涼武昭王李暠七代孫。”)

李暠是北方各政權統治者中極少有的漢人之一,他的出身沒有太大的疑問,史皆曰其為西漢名將李廣的十六世孫。他的家族從漢朝到晉朝,都是涼州的大族。祖父李弇在前涼張軌的手下做到將軍、侯爵。父親李昶也很有名氣,只是死得早,李暠是他的遺腹子。

《魏書》,暠死,子歆統任。----歆弟敦煌太守恂復自立於敦煌,----蒙遜攻恂於敦煌,三面起堤,以水灌城。恂請降,不許。城陷,恂自殺,蒙遜克敦煌。恂兄翻子寶後入國,自有傳。

《魏書李寶傳》記載,李寶,助北魏世祖太武帝拓拔燾攻克敦煌,有六子:承、茂、輔、佐、公業、衝。

《魏書李琰之傳》記載,李琰之,隴西狄道人,李韶的族弟。早有盛名,時人號曰神童。從父李衝很驚異,常說:“興吾宗者,其此兒乎?”一直把他當作親兒子看待。

李充,琰之的孫子。《隋書列傳第十八達奚長儒》記載,“隴西成紀人也。少慷慨,有英略。開皇中,頻以行軍總管擊突厥有功,官至上柱國、武陽郡公、拜朔州總管,甚有威名,為虜所憚。後有人譖其謀反,徵還京師,上譴怒之。充性素剛,遂憂憤而卒。”這詆譭李充謀反的,就是隋朝國公楊素。而這武陽郡公即為唐朝始祖的武陽房。(唐朝史官為李淵的祖先做的考據,稱之為“四公子房”)

李充死後仍被定罪,後人被流放。這便是李白的嫡系祖先。隋末,李白的先人流寓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唐中宗神龍元年(公元705年),李白的父親才搬家回內地,定居於西蜀綿州的昌隆。

譁李陽冰《草堂集序》記載:“李白,字太白,隴西成紀人,涼武昭王暠九世孫。蟬聯圭組,世為顯著。中葉非罪,謫居條支,易姓為名,然自窮蟬至舜,七世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嘆焉。神龍之始,逃歸於蜀,復指李樹而生伯陽。驚姜之夕,長庚入夢,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

唐範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並序》記載:“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隴西成紀人。絕嗣之家,難求譜牒。公之孫女搜於箱篋中,得公之亡子伯禽手疏十數行,紙壞字缺,不能詳備。約而計之......

李白的祖宗叫什麼誰知道

李是(涼武昭王)—李故(涼後主)—李重耳—李熙(金門鎮將)一一一李天賜一一李虎(又名李龍遷)--李畏—李淵一一李貞一一李貞幼子—李客—李白

李白的身世背景

關於李白的身世

關於李白的身世,最原始、最權威的記載只有兩個,一是李白後認的族叔(從叔)、宣州當塗縣令李陽冰的《草堂集序》,一是宣歙池等州觀察使範傳正為李白所作的墓誌銘《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並序》。後世所有李白傳記中凡涉及身世、籍貫等等問題,無一例外皆依據於此。

可是這兩處記載卻語焉不詳,漏洞百出,令人生疑。

李陽冰《草堂集序》:“李白,字太白,隴西成紀人,涼武昭王暠九世孫。蟬聯圭組,世為顯著。中葉非罪,謫居條支,易姓為名,然自窮蟬至舜,七世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嘆焉。神龍之始,逃歸於蜀,復指李樹而生伯陽。驚姜之夕,長庚入夢,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

範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並序》:“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隴西成紀人。絕嗣之家,難求譜諜。公之孫女搜於箱篋中,得公之亡子伯禽手疏十數行,紙壞字缺,不能詳備。約而計之,涼武昭王九代孫也。隋末多難,一房被竄於啐葉,流離散落,隱易姓名。故自國朝已來,編於屬籍。神龍初,潛還廣漢,因僑為郡人。父客以逋邑,遂以客為名。高臥雲林,不求祿仕。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枝以複姓,先夫人夢長庚而告祥,名之與字,鹹所取象。”

二說當以李陽冰為先,因為此文作於“寶應元年十一月乙酉”,即762年十一月,李白新死。李白因永王案下潯陽獄,旋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在江南一帶顛沛流離,後投奔族叔、時任當塗縣令的李陽冰,卒於當塗。而範傳正不僅是和李白有過通家之好的範倫之子,還做過李白墓所在地的父母官,尋訪到李白的兩個孫女,為李白遷過墳,時在元和十二年(818年),距李白死年僅56年。

細細品味這兩段記載,疑點甚多。“絕嗣之家,難求譜諜”,李白沒有家譜;“隋末多難,一房被竄於啐葉,流離散落,隱易姓名”,李白祖上隋末逃到了碎葉;“神龍初,潛還廣漢,因僑為郡人。父客以逋邑,遂以客為名”,李白的父親在神龍初年潛回,神龍初年即705年;“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枝以複姓”,李白出生時,其父指李樹恢復了李姓(天枝即李樹,避皇室“李”諱)。李陽冰和範傳正都說,李白的父親是神龍初年(705年)潛回廣漢後才生的李白,可是李白自稱以及所有知情人都指李白生於701年,顯然是李白父親在碎葉生下李白後才潛回的;潛回時,李白已經四歲,又談何在其出生時恢復李姓呢?況且原來並非李姓,一複姓居然就復了個國姓!

二人又說,李白祖上因為獲罪,逃到碎葉,隱易姓名。是什麼樣的罪名使他們隱姓埋名呢?幾代之後,李白的父親尚且還要“潛回廣漢”,一個“潛”字,把這種罪名錶露得驚心動魄——即使過了這麼多年,祖上的罪名依然是巨大的陰影,李白的父親依然生活在被追殺的恐懼之中。而這個父親更奇怪,“父客以逋邑,遂以客為名”——這分明是變換了姓名,因為客居逃亡的地點,就以“客”字換作名字。那麼他原本姓什麼呢?無解;因為後來李白出生時才復了李姓。

李陽冰又說:“(李白祖先)中葉非罪,謫居條支,易姓為名。”什麼叫“易姓為名”?字面解釋是把姓變作名。什麼叫“把姓變作名”?(後詳)

——至此,李白非常親近的一個族叔,一個故人之子的一篇序,一篇墓誌銘,就寫成了兩篇詭異的怪誕小說,也徹底把李白的身世變成了一筆糊塗賬。

二人又說,李白祖籍隴西成紀,乃西涼武昭王李暠的九世孫,而李暠乃李廣十六世孫。查李廣三子:當戶,遺腹子李陵;椒,子嗣無載;敢,一女一子,俱侍奉太子戾,子名禹,戾太子失勢,有人誣告李禹欲投奔李陵,“下吏死”。而李陵降匈奴後,單于賜姓拓跋氏,已不復李姓。“隴西士大夫以李氏為愧”,所以,可能的李廣二子、三子的後......

李白到底是哪個民族的 是中國人嗎?

漢族。當然是中國人。

李白,字太白。祖籍隴西成紀,先世於隋末流徒西域,李白即生於中亞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戶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由)青蓮鄉。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

李白的出生地碎葉,雖然現在不屬於中國,但是在唐朝時卻是中國唐朝的疆域。李白是無可置疑的中國人,漢族。

相關問題答案
李白的祖先是誰?
李白的後代是誰?
安徽姓黃的祖先是誰?
我們人類的祖先是誰?
姓童的祖先是誰?
中國人的祖先是誰?
羌族的祖先是誰?
貓的祖先是誰?
猿猴的祖先是誰?
鯊魚的祖先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