袈裟為什麼也叫百納衣?
袈裟為什麼也叫百衲衣?
“袈裟”是梵語,到了晉朝葛洪撰寫字苑,才把它改成“袈裟”了。“袈裟”又叫做“袈裟野”、或“迦羅沙曳”,義譯是“濁、壞色、不正色、赤色”或“染色”之義。耽
“袈裟”是僧尼們的“法衣”,它是從衣的“色”而立名的;所以也可以把它叫做“壞色衣”或“染汙衣”。又因為“袈裟”的縫製方法,必須先把布料剪成一些碎塊,然後縫合起來;所以又可以把它叫做“雜碎衣”或“割截衣”。又據四分律第四十和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疏說:“袈裟”是由阿難尊者奉佛指點,模擬水田的阡陌形狀縫製而成。世田種糧,以養形命。法衣之田,長養法身慧命,堪為世間福田;所以又叫做“田相衣”、“福田衣”、“百納衣”。
袈裟為什麼也叫百納衣?
由許多塊布補綴而成
開心辭典題海_百度知道
15、袈裟為什麼也叫百納衣? (低級題) 1: 由許多塊布補綴而成
袈裟也有紅的、黃的、赭石...有些和尚,為了表白自己苦修苦煉的心跡,特地徵用民間花花綠綠的雜碎布片,縫到一起做成袈裟,叫百衲衣
袈裟一詞是梵文Kasdya的譯音,也可寫作"迦裟",是一種佛教僧尼的法衣,因僧衣避免使用青、黃、赤、白、黑等"正色",而用似黑似青、似蘭等不正之色故此得名,又稱緇衣。據根據佛教的定製,法衣的種類只有三種,總稱為"支伐羅(clvara)"。一種稱為"僧伽梨(sanghati)",即大衣。用9-25條布片縫成;另一種稱為"鬱多羅僧(Uttarisanga)",即上衣,用7條布片縫成;還有一種稱為"安陀會(Antaravasa)",即內衣,用5條布片縫成。以上"僧伽梨"、"鬱多羅僧"和"安陀會"合稱"三衣"。後來更有變化,先不多說。
漢傳佛教的袈裟縫有衣鉤和衣環,現在南傳和藏傳的袈裟也沒有“鉤環”,不過這也是戒律所允許的。
衲衣,也稱百衲衣,以前一般指用破布縫製的袈裟,所以,僧人又稱衲子、老衲。百衲衣現在則指補丁撂補丁的大褂另外據《十誦律》載,衲衣得名於五衲衣,即(一)有施主衣,(二)無施主衣,(三)往還衣,(四)死人衣,(五)糞掃衣。又說,佛祖初度五比丘時就提倡著五衲衣。
其實袈裟和百衲衣還是有所分別的,不過現在都簡化了,直接就說袈裟就是百衲衣。並無大礙。只不過精益求精的話,還是差一點。
袈裟為什麼也叫百納衣?
袈裟為什麼也叫百納衣?由許多塊布補綴而成
袈裟為什麼也叫“百衲衣”
袈裟為什麼也叫“百衲衣”
“袈裟”是梵語,到了晉朝葛洪撰寫字苑,才把它改成“袈裟”了。“袈裟”又叫做“袈裟野”、或“迦羅沙曳”,義譯是“濁、壞色、不正色、赤色”或“染色”之義。
“袈裟”是僧尼們的“法衣”,它是從衣的“色”而立名的;所以也可以把它叫做“壞色衣”或“染汙衣”。又因為“袈裟”的縫製方法,必須先把布料剪成一些碎塊,然後縫合起來;所以又可以把它叫做“雜碎衣”或“割截衣”。又據四分律第四十和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疏說:“袈裟”是由阿難尊者奉佛指點,模擬水田的阡陌形狀縫製而成。世田種糧,以養形命。法衣之田,長養法身慧命,堪為世間福田;所以又叫做“田相衣”、“福田衣”、“百納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