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分配的主要對象是?

General 更新 2024-12-22

財政分配的對象是C+V+M還是V+M

社會總產品首先要在物質生產部門和企業裡進行初次分配,因為企業是國民經濟運行的起點和基礎,只有企業能夠生產和提供社會產品,所以在企業進行初次分配中,首先要在社會總產品中扣除補償生產資料的耗費(相當於C的部分)和以工資形式支付職工的勞動報酬(相當於V的部分),然後剩下的企業純收入(盈利相當於M的部分),成為財政收入分配的主要對象。

財政分配的主要對象是

如果多選:

A剩餘產品

B社會產品

如果單選:

A剩餘產品

財政分配的對象是社會產品,主要是社會產品中的剩餘產品。因為由財政分配所滿足的公共需要,雖然也是社會再生產過程的客觀需要,但不是企業物質再生產過程的直接需要。這就決定了可供財政分配的社會產品,主要是物質生產過程中勞動者為滿足社會公共需要而提供的一部分剩餘產品。

財政分配的對象為什麼是社會剩餘產品?

一般而言,財政分配的對象是社會產品,其中又以剩餘產品(價值)為主。

但是,國家在其財政分配活動中,並不是將所有的剩餘產品(或其價值)加以集中,而只是將剩餘產品(或其價值)的一部分,通過徵稅、收費、舉債等方式從企業、個人手中集中起來。另外,要注意的是,在我國計劃經濟體制下,國有企業的固定資產折舊基金也曾成為財政分配的對象;而隨供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市場經濟體制一逐步建立,個人收入不僅成為財政分配的對象(如徵收個人所得稅、證券交易印花稅等),而且來自個人的財政收入在整個財政收入的中地位也日益重要

財政分配的主體

財政分配的主體是國家,在任何社會形態下都是如此。財政分配以國家存在為前提,由國家來組織進行,國家在財政分配中居於主導地位。這是財政分配區別於其他分配範疇的基本特徵。財政分配的主體是國家,它包含幾層含義:第一,國家是財政分配的前提;第二,國家在財政分配中處於主動的、支配的地位;第三,財政分配是在全社會範圍內進行的集中性分配。

財政分配區別於其他分配形式,根本在於什麼

稅收的無償性體現了財政分配的本質,是稅收的特徵。

稅收的無償性,使得國家可以把分散的資金集中起來統一安排使用。這種無償的分配,可以貫徹國家的政策,改變國民收入使用額的構成和比例,正確處理積累和消費的比例關係。可見,稅收的無償性是至關重要的,體現了財政分配的本質,它是稅收三個基本特徵的核心。

稅收的三個基本特徵是稅收具有強制性、無償性、固定性。這些特徵是稅收區別於其他財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標誌。

(資料來自網絡)

我國財政補貼的主要對象是?分為那幾類?拜託各位了 3Q

財政補貼是我國傳統的計劃體制下的重要特徵,體現了計劃的軟約束,存在著銀大的弊端,改革後形成的雙向補貼機制又使我們面臨兩難局面和財致的極度困境. 補貼作為價格機制運作的減壓悶,從短期看.的確能起到保持價格穩定,提高實際消費水平的作用,但是從長期來看,補貼必然引起需求上升,隨之就會出現價格上升的壓力,不但不能提高消費水平.反而會衝擊原來的價格制度這是財政改革滯後的表現.為此,必須適應市場機制轉變財政職能,以擺脫不必要的財政補貼的困擾. 在我國傳統的中央集權體制中,補貼遠遠超出了公共支出的—般含義,而是特定製度運行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 從我國的經濟發展模式和制度結構來分析財政補貼機制的形成,作用及其後果.一,傳統補貼機制生成的制度安排1.傳統模式的運行及其矛盾在一個農業部門占主導地位,工業部門比重很小的二元結構中發展問題的核心可以說在於如何將經濟的重心逐漸地從農業部門移向工業部門.這樣一個過程可以根據兩個部門間的人口重新配置以促進工業就業和產出的逐漸擴大去測量,同時農業生產率的提高必須足以使總人口中比較小的一部分人能用糧食和原料去支持整個經濟然而,在早期工業化階段,利用農業剩餘作為工業投資資金的主要來源是十分複雜的,農產品作為一種特定商品必須同時發揮另一種特殊商品的作用.也就是說,在一定的國民收入下要想滿足不斷擴張的投資需求,而又不至於引起通貨膨脹,唯一的辦法就是;一方面經濟體制改革制大量農業剩餘勞力的流動,一方面將農產品剩餘作為工業工人的工資基金引入工業化過程.這一目的的實現取決於不同社會下具體制度安排,我國在工業化過程中選擇了限制兩部門間資源自由流動,以政府管制抑制消費,支撐工業突進增長的模式和組織結構.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經濟增長的常態表現為供求的非均衡運動,表現為抑制消費積累工業投資的模式,但同時各主體的經濟行為常常又會形成要求偏離這種常態的壓力,使經濟自運行出現障礙就家庭而言,消費者同時又是生產者,他們在消費上的滿足程度遲早會通過對勞動與閒暇的選擇表現出來,因此在投資缺乏必要的約束機制的情況下,一旦計劃過緊,消費受到過度抑制,必然會引起生產者對閒暇的追求增加和勞動積極性的降低,經濟增長反而會在投資猛增的情況下發生障礙,消費擴張的內在動力會劇烈地衝擊維持經濟模式運行的價格機制就企業而言,投資衝動往往伴隨著上級下達的緊的計劃任務,如果這種計劃壓力覘乏必要的釋放途徑,企業在無力完成計劃任務的時候必然會違背政府目標偏好,產生主動抑制投資的行為,使工業突進增長的目標受挫,價格機制失去預期的效果.可見,這種經濟模式不斷運行的同時也累積著模式異化的內在壓力.2.補貼機制的減壓作用模式異化的內在壓力來源於調節微觀供求手段空缺的假設.實際上,在傳統制度下,管制使價格脫離了資源配置過程.在排斥市場運作的前提下,政府財政手段,即以數量調節和實物控制成為配置資源的替代手段,這種財政的主要特徵是以補貼機制來釋放模式異化的內在壓力.也就是說,補貼作為一種制度安排,維持了工業突進增長的順莉進行補貼的作用,首先是在穩定價格結構的前提下,以明補,暗補的形式,試圖提高家庭的消費水平,以達到將投資導向資本貨物品工業而不是消費品工業的目的.其次是通過補貼,在保證價格機制不斷積累工業資金的同時,刺激企業的投資需求.這種補貼實際上是軟預算約束的主要手段,也是我國傳統模式下特有的補貼定義,它反映了補貼形成的制度根源. 在企業不能完成計劃的時候,軟預算約束是對企業現有生產能力的認可,企業可以在下期繼續增加投資而不必考慮後果同時它也是對計劃者行為的認可,計劃者可以繼續按設想......

工資分配影響財政分配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主要體現在通過財政收入再分配,縮小收入差距,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確保人民基本生活,體現公平分配,實現共同富裕。 絕對的正確,我們政治考過!

財政體系由哪些環節構成

財政政策體系的分類是為了便於財政政策的制定,研究分析和貫徹執行,而按不同的原則標準對財政政策的體系構成進行劃分。主要有七種分類方法。

(一)按照財政政策發揮作用的期間劃分,可以分為中長期財政政策和經常性財政政策兩類。

1、中長期財政政策。

為了指導財政分配中期(5年左右)、長期(10年左右)活動而制定的基本方針和行為準則。它主要依據社會經濟發展戰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計劃和十年規劃提出的發展任務,對財政分配中的一些重大的政策,提出戰略性的、總體性的方針。中長期財政政策的主要內容包括:財政收支水平的增長目標及達到這一目標的基本途徑;財政收支結構的發展方向、積累和消費比例的調整,財政分配格局的調整和財政管理體制變動的走向等。

由於中長期財政政策涉及的時間較長、計劃期內不確定的因素較多,因此,它只能是對財政發展基本方向和重大問題提供的一個比較粗略的設計。但是,它對於保證財政、經濟發展的連續性、穩定性有著重要意義,它也是制定經常性財政政策的依據。

2、經常性財政政策。

貫徹實施中長期財政政策目標和偏重於經常性、短期性的財政政策,具有明確、靈活和可操作的特點。它根據每一年度的實際情況,把中長期財政政策所規定的戰略原則加以具體化,並且隨著國民經濟實際運行狀況的變化,而不斷地進行調整、補充。其主要內容包括:年度的預算收支規模結構、投資規模和方向的變動,稅率、稅負的變動,稅收減免或優惠,企業利潤上繳基數和地方預算基數的調整,補貼範圍和項目的調整,預算平衡或赤字規模的控制等。經常性財政政策更加切合實際,更有利於貫徹實現中長期財政政策提出的政策目標,是實現國民經濟靈活調控不可缺少的政策工具。

按財政政策發揮作用的期間來分類,一般適用於在倡導制定和分析研究不同期間內的財政政策時使用。

(二)按財政政策所規範的活動內容劃分,主要包括三類。

1.財政收入政策。

規定財政收入的總量水平及結構,徵收對象和範圍,收入的方法和方式。

2.財政支出政策。

規定財政支出的總量水平、支出結構和支出方式。

3.財政調控政策。

根據一定時期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要求,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間的財力分配關係,國家與企業的收益分配關係,國家預算內、預算外收支關係,財政、信貸、物資,外匯之間的平衡關係,進行宏觀調節和控制。

按財政政策所規範的活動內容來分類,一般適用於在倡導制定和分析研究總體財政政策時使用。

(三)按財政政策的構成劃分,主要包括七類。

稅收政策、國債政策、投資政策、補貼政策、經費開支政策、國家預算政策、國有企業收益分配政策。

按財政政策的構成分類,一般適用於在倡導制定和分析研究某一項,或某幾項具體財政政策時使用。

(四)按財政政策作用和影響範圍劃分,可分為宏觀財政政策和微觀財政政策兩類。

1、宏觀財政政策是在整個國民經濟範圍內實施的,對國民經濟活動具有廣泛、深遠影響的重大財政政策。它能對國民經濟活動的總量特別是總供給和總需求產生重大影響。

2、微觀財政政策是指對局部地區和單位實施,對整個國民經濟活動總量不產生重大影響的財政政策。

按財政政策的作用和影響範圍分類,一般適用於在倡導制定和分析研究不同範圍內的財政政策時使用。但這種分類方法對微觀財政政策的表述,不夠科學,也不具體。因為,財政政策既是國家經濟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公共政策的重要內容之一,而公共政策所要解決的是公共問題。具有普遍性,財政政策要解決的問題是公共問題,因此不應當只針對某一個單位,有悖於......

簡述我國財政參與社會總產品的分配過程大神們幫幫忙

財政分配的對象是社會產品,其中主要是剩餘產品。從社會總產品的價值構成來看,C+V+M構成社會產品價值,C是補償價值,V是是用於勞動力再生產的部分,M是剩餘價值,在我國,財政參與社會產品分配的具體情況是: 1、 對剩餘價值M的分配,是對公司、企業利潤所得直接課徵的企業所得稅及稅後利潤上繳,或是以租金、股息、紅利等形式的上交; 2、 對用於勞動力再生產部分V的分配,是對個人的工資、薪金和其他收入所得直接課徵的個人所得稅以及勞動者購買公債等; 3、 對補償價值C的分配,是對財產課徵的各種財產稅等 ; 4、 對國民收入V+M的分配,是對公司、企業的淨產值課徵的增值稅等; 5、 對社會產品的價值C+V+M的分配,是對社會產品的總價值課徵的消費稅、營業稅等。 財政在參與社會產品分配過程中,可以有三種身份,與不同的身份相對應,採用不同的分配形式:一是以社會管理者的身份(政權所有者的身份),憑藉政治權力,採用稅收形式;二是以國有財產所有者的身份,憑藉財產權力,採用利潤上繳、股息、紅利等形式;三是以商品交換主體的身份,採用信用形式即公債形式。

財政風險的按照具體財政活動類型劃分

在我國,人們通常傾向於按照具體財政活動類型劃分財政風險,這些風險主要包括以下幾類並且都屬於內生性風險: 由於政府的權力實際上是通過政府官員行使的,如果政府官員不能正確地使用權力,就會把國民賦予的用以謀求公共福利的權力改變為官員們謀取私利或集團利益的工具。此外,即使人們相信政府官員的職業道德是可靠的,也沒有足夠的理由把處理重大社會經濟事物的決策權力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因為政府官員與普通社會成員一樣,不可能保證個人所做出的各種決策總是正確的,而權力則有助於產生實際上是按照個人性格、作風制定的“政府決策”,推行這種決策往往在濫用權力的同時還給經濟社會造成效率損失。上述風險提法不一定準確,但內生性財政風險主要涉及這些方面。對於我國來說,急需規避的風險是前五項,相應的避險工作可以通過發展財政技術手段予以支持;而長期的體制改革則有助於規避後四項風險,這項任務必須依靠科學的制度建設才能完成。

相關問題答案
財政分配的主要對象是?
植物分類的主要依據是?
支配的主要意思?
決定(公文)的主要特點是:A.政策性與執行性B.強制性與教育性C.客觀性與科學性D.規範性與領導指導 ?
貨幣市場的主要功能是?
南南合作的主要機構是?
通報的主要特點是?
信息作戰的主要途徑是?
蜂王的主要食物是什麼?
論文的主要依據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