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調節國際收支失衡?

General 更新 2025-01-22

論述調節國際收支失衡的政策與措施. 5分

國際收支的政策調節是指國際收支不平衡的國家通過改變其宏觀經濟政策和加強國際間的經濟合作,主動地對本國的國際收支進行調節,以使其恢復平衡。人為的政策調節相對來說比較有力,但也容易產生負作用(如考慮了外部平衡而忽視了內部平衡),有時還會因時滯效應達不到預期的目的。

國際收支的政策調節措施有以下幾點:

外匯緩衝政策。外匯緩衝政策是指一國運用所持有的一定數量的國際儲備,主要是黃金和外匯,作為外匯穩定或平準基金(Exchange Stabilization Fund),來抵消市場超額外匯供給或需求,從而改善其國際收支狀況。它是解決一次性或季節性、臨時性國際收支不平衡簡便而有利的政策措施。

財政政策。財政政策主要是採取縮減或擴大財政開支和調整稅率的方式,以調節國際收支的順差或逆差。

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主要是通過調整利率來達到政策實施目標的。調整利率是指調整中央銀行貼現率,進而影響市場利率,以抑制或刺激需求,影響本國的商品進出口,達到國際收支平衡的目的。

匯率政策。匯率政策是指通過調整匯率來調節國際收支的不平衡。這裡所謂的“調整匯率”是指一國貨幣金融當局公開宣佈的貨幣法定升值與法定貶值,而不包括金融市場上一般性的匯率變動。

直接管制政策。財政、貨幣和匯率政策的實施有兩個特點,一是這些政策發生的效應要通過市場機制方能實現,二是這些政策的實施不能立即收到效果,其發揮效應的過程較長。因此,在某種情況下,各國還必需採取直接的管制政策來干預國際收支。

國際借貸.國際借貸就是通過國際金融市場、國際金融機構和政府間貸款的方式,彌補國際收支不平衡。國際收支逆差嚴重而又發生支付危機的國家,常常採取國際借貸的方式暫緩國際收支危機。但在這種情況下的借貸條件一般比較苛刻,這又勢必增加將來還本付息的負擔,使國際收支狀況惡化,因此運用國際借貸方法調節國際收支不平衡僅僅是一種權宜之計。

國際經濟、金融合作(國際經濟合作、國際金融合作).如前所述,當國際收支不平衡時,各國根據本國的利益採取的調節政策和管制政策措施,有可能引起國家之間的利益衝突和矛盾。因此,除了實施上述調節措施以外,有關國家還試圖通過加強國際經濟、金融合作的方式,從根本上解決國際收支不平衡的問題。

如何調節國際收支的失衡

國際收支逆差的影響一國的國際收支出現逆差,一般會引起本國貨幣匯率下浮;如逆差嚴重,則會使本幣匯率急劇跌落。該國貨幣當局如不願接受這樣的後果,就要對外匯市場進行干預,即拋售外匯和買進本國貨幣。這一方面會消耗外匯儲備,甚至會造成外匯儲備的枯竭,從而嚴重削弱其對外支付能力;另一方面則會形成國內的貨幣緊縮形勢,促使利率水平上升,影響本國經濟的增長,從而引致失業的增加和國民收入增長率的相對與絕對下降。從國際收支逆差形成的具體原因來說,如果是貿易收支逆差所致,將會造成國內失業的增加。如系資本流出大於資本流入,則會造成國內資金的緊張,從而影響經濟增長。國際收支順差的影響一國的國際收支出現順差,固然可以增加其外匯儲備,加強其對外支付能力,但也會產生如下的不利影響:1.一般會使本國貨幣匯率上升,而不利於其出口貿易的發展,從而加重國內的失業問題。2.順差固然可以加大國內的黃金和外匯儲備,但也會使本國貨幣供應量增長,而加重通貨膨脹。3.將加劇國際摩擦因為一國的國際收支發生順差,意味著有關國家國際收支發生逆差,易引起對方採取報復性措施。4.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國際收支順差形成往往是由於出口過多所形成的貿易收支順差,則意味著國內可供使用資源的減少,因而不利於發展中國家經濟的發展。國際收支的調節政策各國政府可以選擇的國際收支調節手段包括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匯率政策、直接管制和其他獎出限入措施等。這些政策措施不僅會改變國際收支,而且會給國民經濟帶來其他影響。各國政府根據本國的國情采取不同措施對國際收支進行調節。1.財政政策宏觀財政政策指+國政府通過調整稅收和政府支出實現對國民經濟需求管理的政策。它通常用做調節國內經濟的手段。由於總需求變動可以改變國民收入、物價和利率,啟動國際收支的收人和貨幣調節機制,所以財政政策成為國際收支調節手段。當一國出現國際收支順差時,政府可以通過擴張性財政政策促使國際收支平衡。首先,減稅或增加政府支出通過稅收乘數或政府支出乘數成倍地提高國民收入,由於邊際進口傾向的存在,導致進口相應增加。其次,需求帶動的收入增長通常伴隨著物價水平上升,後者具有刺激進口抑制出口的作用。此外,在收入和物價上升的過程中利率有可能上升,後者會刺激資本流入。一般說來,擴張性財政政策對貿易收支的影響超過它對資本項目收支的影響,因此它有助於一國在國際收支順差的情況下恢復國際收支平衡。反之,當一國出現國際收支逆差時,政府可以通過緊縮性財政政策促使國際收支平衡。首先,增稅或減少政府支出可以減少國民收入,從而相應地壓縮進口。其次,抑制總需求會降低通貨膨脹率或使物價水平下降,從而有利於出口並抑制進口。當然,緊縮性財政政策可能促使利率下降和刺激資本流出。但是,政府一般是在充分就業和高通貨膨脹情況下推行緊縮性財政政策,因此它的基本作用方向是減少國際收支逆差。

國際收支失衡的調節方式

國際收支失衡的調節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自動調節,二是人為調節。 指國際收支在失衡後一定時期內可自動恢復均衡1.金本位制度下的自動調節機制其基本思想是:各國只要遵循遊戲規則,一國國際收支失衡,可以通過黃金的自由輸出入和物價的漲跌而自動取得平衡。所謂遊戲規則:(一)規定貨幣含金量並以鑄幣平價決定匯率;(二)黃金在國際間自由流動;(三)各國不採取任何抵消黃金流出入對本國貨幣供應量影響的貨幣政策(四)自由商品市場,不以任何政策加以干預,物價上個具有完全彈性,各國之間處於完全競爭、充分就業狀態。2.紙幣流通制度下的自動調節機制(1)固定匯率下的自動調節機制(2)浮動匯率下的自動調節機制 在紙幣流通制度下,國際收支自動調節機制因為要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其正常運作具有很大的侷限性,其效應往往難以正常體現,儘管人為的調節也具有一定的負作用,但各國都在不同程度上予以運用。1.支出變更政策:指通過改變社會總需求或經濟中支出的總水平,進而改變對外國商品、勞務和金融資產的需求,以此來調節國際收支失衡的一種政策。它主要包括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2.匯率政策:指一個國家通過調整匯率改變外匯的供求關係,由此影響進出口商品的價格和資本流出入的實際收益,進而達到調節國際收支失衡的一種政策。匯率政策的運用受到一些條件的約束,比如:進出口商品供給和需求的彈性。3.資金融通政策:指一國通過動用官方儲備和使用國際信貸便利而調節國際收支失衡的一種政策。主要用於解決臨時性的國際收支失衡。4.直接管制政策:指一國對國際經濟交易直接採用嚴格的行政管制,主要包括外匯管制和貿易管制。直接管制的弊端:阻礙了市場機制,容易受到國際社會的指責,是暫時的政策管制,使庇護者有依賴性,會阻擾將來政策的改變。5.國際經濟金融合作政策總之,調節國際收支失衡的政策是多樣化的,每一種政策都有其各自的特色與調節功效,一國可根據具體情況予以取捨。取捨的基本原則是:第一,應根據國際收支失衡的具體原因選擇調節政策;第二,應多通過政策搭配方式來調節國際收支;第三,選擇調節國籍收支失衡的政策,應儘量不與國內經濟發生衝突或儘量減少來自他國的壓力,以免影響國際間正常的經濟關係。

論述國際收支失衡的原因以及國際收支失衡的調節手段???

國際收支失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結構性失衡

因為一國國內生產結構及相應要素配置未能及時調整或更新換代,導致不能適應國際市場的變化,引起本國國際收支不平衡。

(二)週期性失衡

跟經濟週期有關,一種因經濟發展的變化而使一國的總需求、進出口貿易和收入受到影響而引發的國際收支失衡情況。

(三)收入性失衡

一國國民收入發生變化而引起的國際收支不平衡。一定時期一國國民收入多,意味著進口消費或其他方面的國際支付會增加,國際收支可能會出現逆差。

(四)幣性失衡

因一國幣值發生變動而引發的國際收支不平衡。當一國物價普遍上升或通脹嚴重時,產品出口成本提高,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下降,在其他條件不便、變的情況下,出口減少,與此同時,進口成本降低,進口增加,國際收支發生逆差。反之,就會出現順差。

(五)政策性失衡

一國推出重要的經濟政策或實施重大改革而引發的國際收支不平衡。

調節國際收支的手段主要有:

財政政策 採取擴大或縮減財政支出和調整稅率的方式來調節國際收支的順差或逆差。當國際收支大量順差、國際儲備較多時,採取增加財政預算、擴大財政支出、降低稅率、刺激投資等手段,可以提高消費水平,促使物價上漲,增加國內需求和進口,減少順差。當國際收支大量逆差時,則可採取削減財政預算、壓縮財政支出、增加稅收、緊縮通貨等措施,迫使國內物價下降,增加出口商品的國際競爭能力,減少逆差。

金融政策 採取利率調整、匯率調整和外匯管制等政策來調節一國的國際收支:①利率調整。提高或降低銀行存款利率和再貼現率,可以吸引或限制短期資本的流入,調節國際收支失衡。當國際收支出現大量順差時,可以降低利率,促使資本外流和擴大投資規模,使順差縮小。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可以提高利率,吸引外資流入,控制投資規模,使逆差縮小。但是,提高利率會使本幣匯率上升,容易影響國內投資,抑制商品出口,從而發生貿易收支逆差或使逆差擴大,從根本上影響國際收支的改善。因此,只有在幣值嚴重不穩,國內經濟和金融狀況不斷惡化時才採取調整利率的措施。②匯率調整。通過貨幣法定升值或貶值,提高或降低本幣的匯率,可以改善國際收支。貨幣升值後,本國商品的國際市場價格就會相應提高,進口商品的國內價格就會下降,在客觀上起到鼓勵進口、抑制出口的作用,從而使順差減少;相反,貨幣貶值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逆差。但運用匯率手段調節國際收支失衡,往往會遭到其他國家的抵制。③外匯管制,指一國政府機構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直接干預外匯的自由買賣或採取差別匯率。當一國國際收支逆差擴大、外匯入不敷出時,制定嚴格的外匯管制條例,對外匯買賣、外匯的收入和支出實行嚴格管制,控制外匯的支出和使用,防止資本外逃,可以達到改善國際收支的效果。

貿易管制政策 貿易管制政策的著眼點是“獎出限入”。在獎出方面,主要是實行出口信貸、出口信貸國家擔保制和出口補貼。出口信貸是由進出口銀行為擴大出口向本國出口商或他國進口商提供的貸款。出口信貸國家擔保制是由國家行政當局對本國出口商向外國進口商提供的買方信貸提供擔保,一旦進口商拒付貨款或無力償還貸款而使本國出口商受到損失時,由國家負責補償損失。出口補貼是國家行政當局為提高本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對本國出口商提供現金補貼或稅收方面的優惠。在限入方面,主要是實行關稅壁壘、進口配額制和進口許可證制。關稅壁壘是指貿易進口國為限制或阻止某種商品的輸入而對進口商品徵收高額關稅的措施。進口配額制即貿易進口國為限制進口而對某些商品的進口規定最高的數量或金......

如何調節國際收支的失衡?結合中國現實

國際收支平衡主要是指經常項目平衡(有形貿易、無形貿易和單方面轉移)和資本項目平衡(經常項目加上長期資本流動),即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的收支相等.而在現實中,相等是一種偶然,更多的情況是一種不相等.也可以說,國際收支平衡是一個動態的概念,與國際貨幣體系和國際收支的內容與變化趨勢有密切的關係.保持國際收支平衡是各國當局宏觀經濟管理的目標之一,長期的逆差或順差不利於經濟的均衡和資源的配置.

論述調節國際收支不均衡的政策有哪些?這些政策是如何運用

按對需求的不同影響,可分為:支出變更政策和支出轉移政策。  從供給角度講,有產業政策和科技政策  國際收支調節政策的分類與搭配核心精神在於:當國際收支失衡時,正確使用並搭配不同類型的調節政策,以最小的經濟和社會代價達到國際收支的平衡或均衡。125、試述資本與金額賬戶為經常賬戶提供融資的機制(自答發揮題)126、試評析西方國際收支調節理論的優缺點.  西方學者對國際收支的分析主要集中於一國國際收支的決定因素和保持國際收支平衡的調節政策。西方的國際收支理論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和時代的更替而不斷髮生變化。最早對國際收支系統進行分析的理論可追溯到1752年大衛休謨的"價格一鑄幣流動機制"。直到20世紀30年代金本位制崩潰,各國的經濟學家才對國際收支進行新的理論探索。英國經濟學家瓊羅賓遜和A.勒納進一步發揮了馬歇爾的供求彈性局部均衡分析,系統地提出了國際收支"彈性論"。二次世界大戰後,馬克盧普和梅茨勒將凱恩斯的乘數原理應用到國際收支分析,提出了"對外貿易乘數論"。與此同時,亞歷山大採用凱恩斯的宏觀經濟模式,提出了國際收支"吸收論"。隨著貨幣學派的興起,60年代出現了將貨幣主義封閉經濟條件下的原理推衍到開放經濟的"貨幣論"。這些理論都大大地豐富了國際收支的理論分析,為各國貨幣當局調整國際收支提供了重大的理論依據和政策參考。  一、彈性分析法  彈性分析法是對理論界出現的貨幣貶值一定能改善國際收支(貿易收支)狀況的一種進一步分析和理論的深入。它說明了在貨幣貶值後,只有滿足馬歇爾一勒納條件,一國才能改善貿易收支,進而改善國際的支出。即使這樣,在改善貿易收支時,也受"J"型曲線效應的影響,即不能立即改善貿易收支,不僅不能立即改善,而且還使國際收支進一步惡化,在過了這個"時滯"後才能快速地改善貿易收支。彈性分析理論糾正了貨幣貶值一定能改善貿易收支的片面看法,它建立在定量分析的基礎上,對於變量的諸因素作了比較全面的考察,具有現實意義,但也有很大的侷限性:第一,它把國際收支僅侷限於貿易收支,而未考察勞務進出口與資本流動。第二,彈性分析理論以小於"充分就業"為條件,因而作出了供給完全有彈性的假定。這種假定只適用於週期的危機和蕭條階段,而不適應於週期的復甦與高漲階段。第三,彈性分析法採用了馬歇爾的"局部均衡"分析法,它假定"其它條件不變",實際上其它條件是不斷變化的,它對國際收支的影響有時是不可忽視的。  二、乘數論。  乘數論又稱收入分析法,它主要分析了在匯率和價格不變的條件下收入變動在國際收支調整中的作用。它同樣不考慮國際資本流動,將國際收支等同於貿易收支。它是凱恩斯"乘數理論"在對外貿易方面的運用和發展。該理論的基本含義是:一國的出口具有和國內投資相同的效應,可以增加國民收入總量;一國的進口具有和國內儲蓄相同的效應,會減少國民收入總量。當一國商品、勞務出口時,從出口獲得的收入會使出口產業部門收入增加,這些部門人員收入增加又會刺激他們對消費品需求的增加,從而引起了從事國內消費品生產部門的收入和就業的擴大,並使進口增加,如此推算下去,國民收入增加量將為出口增加量的若干倍,此即外貿乘數理論。但外貿乘數理論只有在國內沒有達到充分就業和出口有彈性的前提下才能對國際收支發生作用。  三、吸收論。  吸收論又稱支出分析法。它主要闡述收入和支出在國際收支調整中的作用。它......

簡述國際收支失衡的政策調節。

各國政府可以選擇的國際收支調節手段包括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匯率政策、直接管制和其他獎出限入措施等。這些政策措施不僅會改變國際收支,而且會給國民經濟帶來其他影響。各國政府根據本國的國情采取不同措施對國際收支進行調節。

1.財政政策

宏觀財政政策指一國政府通過調整稅收和政府支出實現對國民經濟需求管理的政策。它通常用做調節國內經濟的手段。由於總需求變動可以改變國民收入、物價和利率,啟動國際收支的收人和貨幣調節機制,所以財政政策成為國際收支調節手段。

2.貨幣政策

宏觀貨幣政策指一國政府和金融當局通過調整貨幣供應量實現對國民經濟需求管理的政策。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政府一般通過改變再貼現率、改變法定準備率和進行公開市場業務來調整貨幣供應量。由於貨幣供應量變動可以改變利率、物價和國民收入,所以貨幣政策成為國際收支調節手段。

3.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搭配運用

作為以經濟增長、物價穩定、充分就業、國際收支平衡和金融穩定的宏觀經濟調節重要手段的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單一政策對單一目標的調整會引起另一目標的變動,如用緊的財政政策調節國際收支時,由於企業負擔的增加而使經濟發展的動力減小,影響國內經濟增長等,所以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使用各有側重,往往配合運用。

4.匯率政策

匯率政策指一國通過調整本幣匯率來調節國際收支的政策。當一國發生國際收支逆差時,政府實行貨幣貶值(Devaluation)可以增強出口商品的國際競爭力並削弱進口商品的競爭力,從而改善該國的貿易收支。當一國長期存在國際收支順差時,政府可以通過貨幣升值(Revaluation)來促使國際收支平衡。為了保證國際間匯率相對穩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曾規定各會員國只有在國際收支出現基本不平衡時才能夠調整匯率。

5.直接管制政策

直接管制政策指政府直接干預對外經濟往來實現國際收支調節的政策措施。直接管制可分為外匯管制、財政管制和貿易管制。

國際收支失衡的原因有哪些

(一)結構性失衡因為一國國內生產結構及相應要素配置未能及時調整或更新換代,導致不能適應國際市場的變化,引起本國國際收支不平衡。(二)週期性失衡跟經濟週期有關,一種因經濟發展的變化而使一國的總需求、進出口貿易和收入受到影響而引發的國際收支失衡情況。(三)收入性失衡一國國民收入發生變化而引起的國際收支不平衡。一定時期一國國民收入多,意味著進口消費或其他方面的國際支付會增加,國際收支可能會出現逆差。(四)幣性失衡因一國幣值發生變動而引發的國際收支不平衡。當一國物價普遍上升或通脹嚴重時,產品出口成本提高,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下降,在其他條件不便、變的情況下,出口減少,與此同時,進口成本降低,進口增加,國際收支發生逆差。反之,就會出現順差。(五)政策性失衡一國推出重要的經濟政策或實施重大改革而引發的國際收支不平衡。

國際收支失衡的調節政策有哪幾種

財政政策

匯率政策

利率政策

直接管制

動用官方儲備

國際官方貸款

宣佈財政破產

相關問題答案
如何調節國際收支失衡?
如何調節國際收支順差?
如何維護國際收支平衡?
如何調節皮膚水油平衡?
什麼是國際收支平衡?
如何平衡國際收支?
什麼是國際收支不平衡?
如何調節手機遊戲幀數?
如何開通國際漫遊?
如何申領國際駕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