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的特徵是什麼?
校本教研的主要特徵
校本教研強調學校是教學研究的基地,這意味著要把教學研究的重心置於具體的學校教學情境中,因為教學研究的問題是從學校教學實踐中歸納和彙集的,而不是預設和推演的,所以要在學校的教學情境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對於許多教學問題,如果脫離了具體的教學情境抽象談論是容易做到的,但意義不大。比如,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三級課程管理政策對學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學校不僅要創造性地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還有權力和責任開發適合本校特點的校本課程,這樣就會出現與以往任何時候都很不相同的教學情境,再加上各個學校的情況差異較大,對於具體學校而言,解決所謂“面上”的教學問題就顯得不那麼“真實”,總有一種隔離感,不能對學校的教學實踐產生直接的影響。如校本課程如何開發?綜合實踐活動如何開展?大班額背景下如何體現學習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等等之類的問題,只有把它們置於學校的具體教學情境中才可能找到解決的辦法。如果教師持續地關注某個或某些有意義的教學“問題”,想方設法(“設計”)在教學“行動”中解決問題,並且不斷地回頭“反思”解決問題的效果,那麼教師的教學工作就同時具備了教學研究的性質,教學質量和水平的不斷提高就有了堅實的基礎。強調教學研究的基地是學校,這意味著教學研究的工作方式將發生很大變化。一方面,學校內部的教學研究要立足於學校自身的真實教學問題,另一方面,校外教學研究機構不僅要採用自上而下的工作方式,還要更多地採用自下而上的工作方式,傾聽和反映學生、教師和校長的教學要求和教學問題。教學研究除了研究教材、教參和教法之外,還要重視研究學生、研究課堂、研究學校、研究課程。如果只是傳達指示和分派任務,即使天天在學校,也不能說教學研究的基地在學校。 校本教研強調教師是教學研究的主體,認為教學研究不能只是少數專職研究人員的專利,還應該是所有教師的權力和責任。只有當越來越多的教師以研究的態度對待自己的教學實踐和教學工作,並且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高解決實際教學問題能力的時候,學校教學質量的普遍提高才有真正的可能。以教師為主體所從事的教學研究不同於以倡導“思想觀念”和“理論流派”為己任的象牙塔式的研究,應該是“問題解決”式的行動研究,自覺和主動地致力於探索和解決自身教學實際中的教學問題,從而達到改進教學實踐和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強調教師是教學研究的主體,就應該對中小學在教學研究中的一些誤區加以澄清。例如,在一些學校,教學研究項目僅由學校個別科研能人乃至校外專家代勞,或者教育科研項目越做越大,甚至動輒就要形成某某理論,這不僅讓廣大教師對教學研究望而卻步,也否定了教師從事教學研究的權力和責任,而且這樣的研究遊離於教師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之外,脫離教師的經驗範圍,對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起不到應有的支持作用。這些現象的存在和蔓延,會使教學研究越來越遠離學校的教學實踐,這與校本教研機制方面的制度建設跟不上有密切關係。加強校本教研,必須提高教師教學研究的意識和能力。教師成為教學研究的主體是整個教育創新的活力所在。 這應該是教學研究的主要而直接的目的。校本教研,無論作為一種教學研究活動,還是作為一種教學研究機制,其直接目的都是為了改善學校實踐,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和學生共同發展。其中的核心是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學生的身心健全發展,這是體現學校辦學水平的主要內容。丟掉了這個直接目的,“以校為本”就會變成一句空話。考察教學研究的直接目的是否指向改善學校實踐、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和學生共同發展,一個重要的標誌就是看它是否植根於教師和學生的日常教學活動,是否與學校日常教學行為的改善聯結起來。而且,評判的最終主......
什麼是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 一、概念的辨析首先,什麼是校本?按照專家的觀點,校本就是“為了學校”“在學校中”“基於學校”通俗地說就是在校本部。在學校裡。那麼,校本是不是一定就是在一間學校裡呢?不一定,這太狹隘,應該是就學校而論,只要是學校裡那怕是校際間交流也是為了學校也可理解為校本。而不是其他科研機構開展的。研修。《辭源》上說,研,學習、遵循;著作、撰寫。修,磨、碾;研究、探討。針對學校教育工作而言,是想通過學校管理者、學校教育科學研究、教師的研究,提高教師教育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能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具體問題和困難,熟練應用已有的知識,服務於教育教學,又在教學和管理中提高自已,不斷的更新自已,逐漸的構造自己的教學風格,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一)校本研修的內涵與基本特徵三句話揭示“校本研修”的內涵與基本龔徵。1 、“為了學校和教師的發展”這是“校本研修”的根本目的。“校本研修”目的:是以促進學校、教師的發展為目的,實實在在、一點點、一步步、看得見的發展。表現在“改進學校的課程與教學,提升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和提高”。2 、“基於學校和教師的發展”這是“校本研修”的基本問題。“校本研修”問題:是學校、教師實際中發現、思考、迫切想要解決的問題,而不是由專家批示的問題,甚至是看起來很小、別人以為很膚淺,但必須研究與解決的問題。表現在“學主體,學校研修在促進學生髮展的同時,也要有促進教師發展的功能”。3 、“通過學校和教師的發展”這是“校本研修”的主要對策。“校本研修”對策:“在學校(以在學校為主),由教師(以教師為主),有組織、有針對性“(包括學習、培訓、進修)與”教育研究“(包括學科教研、教育科研)”統一的工作,從目的、內容、形式、活動到管理等方面有機融合在一起,實現“研與修”一體化,進而促進教師專業化“以學校所面臨的突出問題和學校發展的實際需要為出發點,依託自身的資源優勢和特色進行教師教育”。簡單說“學校和教師的問題,主要由學校和教師通過‘研修’來解決”。(二)對“校本研修”的概念界定1 、學術性界定。所謂“校本研修”,是指以學校教育、教師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為切入口、著眼點,以預定目標和學校、教師的發展規劃為基本方向,以滿足學校內教師的專業發展需求為根本目的,以學校自身力量、資源優勢為主要依託,在學校、教師自我反思的基礎上,在教師發展共同體(教的相互作用(影響)下,進而在教育專家的指導與專業引領下,由學校自行設計與策劃安排實施的一系列、分階段、有層次的教師教育(包括教師培養、教師培訓、教師進修、及教師繼續教育)與教育研究(包括教學研究及常規教研、教育科研)有機融合的促進學的過程與活動。核心是學校“教研、科研、培訓一體化”。2 、實踐性界定。所謂“校本研修”,簡單地說 : 就是以學校為基地的師資培訓或教師教育,即學校以教師互教式,與教學研究、教育科研融合在一起,以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為主要目標的教師教育活動綜上所述,校本研修,顧名思義,就是為了學校的發展,為了學生的發展,為了人的終身發展,在學校中通過開展教育教學研究,如進行同夥互助、專業和專家引領、實踐中反思等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問題,不斷的更新自已,逐漸的構造自己的教學風格,提高教育教學質量。3、關於校本研修與校本教研前幾年在對校本教研談得比較多,什麼是校本教研呢?校本教研,以校為本的教研,是將教學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學校,以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為對象,以教師為研究的主體,理論和專業人員共同參與。就是為了改進學校的教育教學,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從學校的實際出發,......
校本教研機制是什麼?有哪些?
滿意答案再見!小時候7級2009-12-20校本教研是什麼?隨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校本教研”成為多頻詞,不時迴響在耳際、跳躍於眼前。一天,有教師問我:“校本教研是什麼?”我不敢好為人師,反問:“你希望校本教研是什麼?”這位教師若有所思,說:“校本教研?不就是學校、教師本來要做的事情麼?這事,過去做了,做得不夠,現在看來不做好是不行了。”——這番話不無道理。確實,校本教研是學校本來要做,過去做了,做得不夠,現在不做好不行的事情。教學是科學性、藝術性很強的育人活動,單憑行政的、經濟的和法規的手段抓不好教學。教學的改進與提高必須依賴教研,教學的生機活力存在於教學研究之中。沒有好的教研,就沒有好的教學和好的教師。在學校,離開了教學的研究和離開了研究的教學都是不可想象的。教研是學校和教師本來要做而且能做的事情。我國中小學長期以來有以教學研究為職能的機構,有以教學研究為內容的教研活動,有為教學研究提供保障的教研製度。多層級的基(教處或科)、督(導室)、教(研室),是地方管理、監控和指導基礎教育的三大職能部門。歷史告訴我們,在我國,什麼時候重視教研、發揮教研室作用,中小學教育就進步,反之教育質量則堪憂。從“文化大革命”至今,伴隨著中國教育的起落興衰,我國中小學教學研究也經歷了從取消到恢復、從落後到振興的發展軌跡。20世紀80年代以來,對受到嚴重摧殘的中國基礎教育的歷史補償成效巨大,而又缺憾甚多。中小學教研因迫於義務教育數量、規模、速度的追趕而無遐顧及,囿於“制度課程”而無大作為,苦於對升學率的孜孜以求而被個別人認為無關緊要。教書生涯囿於一桌一書一粉筆,年復一年重複著固化的教學預設,沒有創造和智慧的挑戰,教師素質固化、甚至退化自不待言,教研還用得著麼? 走進新世紀,我國基礎教育由課程改革引發全面創新。理想課程實現的需要凸顯出教師教研的必要性,提供了教師自主教研的廣闊空間,提出了教研走向校本的全新要求。校本教研,要以教學和教師素質現狀為研究起點,以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為研究內容,以改進教學,提升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水平和能力為任務目標。校本教研是幫助教師多角度反思教學的活動,具有實踐性特點。校本教研,強調教師工作過程與學習、研究過程的整合,以及教師之間、教師與專業人員之間的合作。哪怕是自上而下的跨校教研活動,也應該以學校為基點,服從、服務於校本教研,起著引領、提升校本教研的作用。很明顯,校本教研具有整合性特點。校本教研,是教師具有內在需要的自主教研,是自主學習和自主發展的教研,是引領、提升教師自我學習、自我發展的願望和能力的教研,具有自主性特點。校本教研,是尊重教師個體差異、學校不同特色追求,在時空安排、內容確定、形式選擇和效果評價上校校不同的教研,具有差異性特點。校本教研,是教師全員參與、合作探究、全體受益的教研,是教師人人要做,人人能做,人人受益的大眾化教研,具有全員性特點。“濯足急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校本教研彰顯了中國基礎教育課程實施的特色,也超越了傳統課程實施模式,在努力探尋教師終身學習的有效組織形式和教師共同成長之路上,賦予了教師這一古老職業以研究的新特徵。毫無疑問,它對促進學校文化重建和中小學走內涵發展的道路具有積極的意義。但願“校本教研”在學校不要成為概念和時尚,而是“不做好是不行了”的感悟和努力,是紮紮實實的制度與行動的良性互促。 追問: 我需要的是具體的機制制度 謝謝!
校本教研的主體是什麼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朱慕菊指出,以校為本的教研,是將教學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學校,以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為對象,以教師為研究的主體,理論和專業人員共同參與。強調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性研究,既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又注重經驗的總結、理論的提升、規律的探索和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保證新課程改革實驗向縱深發展的新的推進策略。校本教研是基於校級教研活動的制度化規範,其基本特徵是以校為本,強調圍繞學校自身遇到的問題開展研究。學校是教學研究的基地,教師是教學研究的主體,促進師生共同發展是教學研究的直接目的。
概括地說,校本教研,就是為了改進學校的教育教學,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從學校的實際出發,依託學校自身的資源優勢和特色進行的教育教學研究。
有關專家認為,所謂校本教研,也就是教師為了改進自己的教學,在自己的教室裡發現了某個教學問題,並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以追蹤或汲取他人的經驗解決問題。也有人把這稱之為“為了教學”、“在教學中”、“通過教學”。
“為了教學”,是指校本教研的主要目的不在於驗證某個教學理論,而在於“改進”、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提升教學效率,實現教學的價值。
“在教學中”,是指校本教研主要是研究教學之內的問題而不是教學之外的問題;是研究自己教室裡發生的教學問題而不是別人的問題;是研究現實的教學問題而不是某種教學理論假設。
“通過教學”,是指校本教研就是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而不是讓教師將自己的日常教學工作放在一邊,到另外的地方做研究。
開展校本教研對教師有什麼意義
教師個人、教師集體、專業研究人員是校本研究的三個核心要素,他們構成了校本研究的三位一體關係。教師個人的自我反思、教師集體的同伴互助、專業研究人員的專業引領是開展校本研究和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三種基本力量和行為方式,三足鼎立,缺一不可。
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是教師與自我的對話,是開展校本研究的基礎和前提,是校本教研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活動形式。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職業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職業活動中的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反思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回顧(或回頭看),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各個方面問題,具有研究的性質。自我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校本教研只有轉化為教師個人的自我意識和自覺自願的反思行為,校本研究才有基礎,才得以真正的落實。
同伴互助。同伴互助是教師與同行的對話,是校本研究的標誌和靈魂。校本研究強調教師在自我反思的同時,開放自己,加強教師之間以及在課程實施等教學活動上的專業切磋、協調和合作,共同分享經驗,互相學習,彼此支持,共同成長。
專業引領。專業引領主要是指各層次的專業研究人員對校本教研的介入。校本教研雖然是以學校教師為主體,是在“本校”展開的,但它不完全侷限於本校內的力量,因為校本教研是在一定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性研究,缺少先進理念的引領,就可能困於經驗總結水平上的反覆,甚至導致形式化、平庸化。
XP會不會比98更加充分的發揮硬件的性能,從而使遊戲運行更順暢?
作為服役十餘年的系統,它已經迎來了自己的歸宿。現在,全世界的網友不禁為這一頑強存在於microsoft十餘載的系統肅然起敬。只有不斷地探索、嘗試、創新,才能使系統運行更人性化。這一點,是XP無法與7和8.1相媲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