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墓挖不動的原因 武則天墓為什麼不挖 ?

General 更新 2025-01-22

武則天墓挖不動的原因 武則天墓為什麼不挖

武則天的陵墓和唐高宗的陵墓合葬為乾陵,是至今儲存最為完善的帝王陵墓,也是唐朝十八陵中被破壞最少的一座。至古以來,帝王陵墓均被很多盜墓者所惦記,唐太宗的昭陵被挖掘一空,康熙皇帝不止陵墓被盜就連屍體也不見蹤影。且說武則天身處盛唐之世,加上陵墓規模巨集大,其中所下葬的寶貝眾多,但乾陵卻不受破壞,讓我們來看看其中原由吧。

觀其歷史,武則天的陵墓不是沒被盜墓者挖掘過,而是因為很難挖掘,這應該算是最難挖掘的陵墓吧,在1300多年間,乾陵就被無數盜墓者盜取過,其中有姓名記載的便有17人,在這期間乾陵遭受著刀劍、機槍、大炮的侵襲,卻完好無損。

其中唐末時期反叛軍領袖黃巢曾挖掘過乾陵,因其聽聞梁山西側底下有大量碎石,便以為是乾陵入口,遂以40萬士兵挖掘,農民出生的士兵使用鐵鍬留下了數十米深的“黃巢溝”卻沒發現入口,後悻悻而走,耗費這麼大勞力卻不知挖錯方向。

還有一個便是五代的節度使溫韜,在挖掘乾陵之前已經將唐朝十七座皇陵給挖掘了,遂在光天化日之下發動數萬人馬挖掘乾陵,但均在上山時遭遇風雨侵襲,遂斷了念頭。

乾陵最危險的一次便是民國時期的國民黨將軍孫連仲挖掘的時候,那時現代化工具興起,他便用大炮轟炸山道,以軍事演習的名義安營紮寨,將墓道炸出,在將進入使逢濃煙冒出忽起龍捲風,使首當其衝的士兵吐血身亡方斷了他們念頭,因此乾陵才得以儲存。

而現代技術雖發達,但關於這陵墓所帶來的歷史意義重大,為了不破壞它,加上進行挖掘所要考慮的事情之多,為了能更好的保護文物,暫不考慮挖掘之事。

希望這個回答對你有幫助

武則天墓為何萬人挖不動

揭祕:為什麼40萬人都挖不動武則天墓

相關標籤:

[唐朝]

核心提示:最危險的是第三次,這次出動的不是40萬大軍,而是一個現代化整編師,盜墓的工具也不再是鋤頭、鐵鍬,而是開山劈石如切菜的機槍大炮。主謀就是民國時期的國民黨將軍孫連仲。

唐乾陵鑿山建穴,規模巨集大。

乾陵佈局

如果問世界上那個皇帝的陵墓最難挖,那麼毫無疑問是武則天的“萬年壽域”——乾陵。她的陵墓被冷兵器時代的刀劍劈過,被熱兵器時代的機槍、大炮轟過,1200多年之中,有名有姓的盜乾陵者就有17人之多,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出動人數40萬之多,乾陵所在的梁山幾乎被挖走了一半。然而時至今日,乾陵依然不拋棄、不放棄,像許三多一樣恪盡職守地保護著主人武則天和丈夫李治的遺體。我們不禁要問,漢武帝的茂陵被搬空了,唐太宗的昭陵被掃蕩了,康熙大帝連骨頭都湊不齊了,為什麼單單武則天的乾陵可以獨善其身?

這事得從乾陵的修建說起。乾陵位於陝西省乾縣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距古城西安76公里,修建於公元684年,歷經23年時間,工程才基本完工。梁山是一座自然形成的石灰岩質的山峰,三峰聳立,北峰最高,海拔1047.3米,南二峰較低,東西對峙,當時群眾稱為“奶頭山”。從乾陵東邊西望,梁山就像一位女性的軀體仰臥大地,北峰為頭,南二峰為胸,人們常說它是女皇武則天的絕妙象徵。唐時的堪輿家,,風水先生,,認為,梁山大有利於女主。所以女皇武則天便把梁山選為其夫唐高宗和自己百年後的“萬年壽域”。唐高宗病逝後,武則天昭令當時朝野聞名的大術士袁天罡和李淳風,要他們為皇上選址風水寶地。二人分別遍遊九州,回來後交旨都說選在了好畤縣,,今乾縣,,的梁山上。武則天便便派使臣去察看,到了梁山頂,袁天罡說他在這裡埋下一枚銅錢,李淳風說他在這裡訂下一枚鐵釘。刨開土,李的鐵釘正好紮在袁所埋的銅方孔中,在場的人無不拍手驚奇。於是,武則天便把陵址選在了梁山,即現在的乾陵。單從風水來說,乾陵就超過了唐朝所有帝陵。

乾陵修建的時候,正值盛唐,國力充盈,陵園規模巨集大,建築雄偉富麗,堪稱“歷代諸皇陵之冠”。唐初,太宗李世民汲取從古至今,沒有不亡之國,亦無不掘之墓的歷史教訓,從他與長孫皇后的昭陵起,開創了“因山為陵”的葬制,由當時著名的藝術大師閻立德、閻立本兄弟主持設計,陵墓由建築群與雕刻群相結合,參差佈置於有“龍盤鳳翥”之勢的山巒之上。唐高宗與武則天的乾陵,發展、完善了昭陵的形制,陵園仿唐都長安城的格局營建,分為皇城、宮城和外郭城,其南北主軸線長達4.9公里。文獻記載,乾陵陵園“周八十里”,原有城垣兩重,內城置四門,東曰青龍門,南曰朱雀門,西曰白虎門,北曰玄武門。經考古工作者勘查得知,陵園內城約為正方形,其南北牆各長1450米,東牆長1582米,西牆長1438米,總面積約230萬平方米。城內有獻殿、偏房、迴廊、闕樓、狄仁傑等60朝臣像祠堂、下宮等輝煌建築群多處。至於裡面的寶貝,經過多年的探測考察,一位文物工作者推算最少有五百噸!在前後通道的兩側,又各有四間石洞,洞裡裝滿了盛唐時最值錢的寶貝。在通向金剛牆的近百米過道兩旁,擺滿了各種金銀祭器。而最讓世人感興趣的就是那件頂尖級國寶——《蘭亭序》。史書記載,《蘭亭序》在李世民遺詔裡說是要枕在他腦袋下邊。那就是說,這件寶貝應該在昭陵,而不在乾陵。可是,五代耀州刺史溫韜把昭陵盜了,但在他寫的出土寶物清單上,卻並沒有《蘭亭序》,那麼十有八九《蘭亭序》就藏在乾陵裡面。乾陵一帶的民間傳聞中,早就有《蘭亭序》陪葬武則天一說。

如果問世界上那個皇帝的陵墓最難挖......

為什麼40萬人都挖不動武則天墓 裡面到底有什麼

1、唐朝的帝陵從太宗開始,按照虞世南建議,因山為陵,不藏金玉,因此唐朝帝陵基本都是因山而建,因此對盜墓者來說增加了較大難度。

2、無論是正史還是野史,可以肯定的是,唐朝帝陵都是被盜過的。僅正史記錄的大規模有組織的就有3次,黃巢、溫韜、孫連仲,動輒動用上萬人發掘,但都是因為機緣巧合,都未成功,因此從官方層面,認為乾陵的地下並沒有因為盜墓而遭到破壞。但從近來有些人的調查來看,乾陵存在著很多盜洞,被盜的可能性也很高,防範再厲害也無法徹底組織盜墓者的盜墓行為。

3、乾陵的修建正是盛唐,國力雄厚,但我認為乾陵的埋葬品可能沒有那麼豐富,原因是從昭陵開始的薄葬制度,但有人認為高宗非常喜歡蘭亭序,據說並沒有入葬昭陵,而是自己留著可能會入葬乾陵,這個是中華的無價之寶。

為什麼四十萬人都挖不動武則天墓

提要:武則天的陵墓,被冷兵器時代的刀劍劈過,被熱兵器時代的機槍、大炮轟過,甚至出動40萬人去挖。然而,沒有人能開啟乾陵。漢武帝的茂陵被搬空了,唐太宗的昭陵被掃蕩了,康熙大帝連骨頭都湊不齊,為什麼武則天乾陵獨善其身?

文物專家郭沫若先生曾對周恩來總理說過:“毫無疑問:肯定有不少字畫書籍儲存在墓室裡!開啟乾陵,說不定武則天的《垂拱集》百卷和《金輪集》十卷可重見天日!也說不定武后的畫像、上官婉兒等人的手跡都能見到!石破天驚,一定是一件石破天驚的大事!”

郭老隻字未提墓室中那車載斗量的金銀珠寶。其實,可以想象,乾陵一開,其間珍寶定會光耀全世界,不弄個世界第九奇蹟才怪哩!

漫漫歷史,幾多沉浮?對乾陵感興趣的豈止郭老一人?多少代志士仁人,誰不想在有生之年一飽眼福?

1960年,幾個農民放炮炸石頭,一不小心竟炸出了武則天的墓道口。這個墓道口是真正的國家級絕密,盜墓賊們找了1000多年也沒找見,黃巢40萬大軍挖了幾年也沒挖出來。此後,人們在這個墓道口上邊手植了一棵華山油松,如今四面迎風,已成棟樑之材。

對一座帝王陵墓來說,墓道口好比一把鑰匙,若要發掘,相當完成了一半工程量。如今,乾陵地宮的鑰匙已被我們握了40多年,這把鑰匙若是讓歷史上那些盜墓賊拿到手,乾陵早被挖掘一空了。

在我國曆史上,挖乾陵一事,早已有之。長達1200多年中,梁山上,就沒有斷絕過盜墓者的身影。小毛賊多如牛毛,正史裡不記載,野史裡也懶得寫。歷史上有名有姓的盜乾陵者,就有17次之多,比較大的盜掘活動有三次。但是又都因各種原因中途停止而未盜成功。

唐末農民起義,黃巢聲勢浩大。他動用40萬起義軍在梁山西側挖山不止。直挖出了一條深40米的“黃巢”溝,挖走了半座大山。因為軍中無飽學之士,不懂乾陵座北朝南的結構特點,結果因為挖錯了方向,終沒得手。

史載五代耀州刺史溫韜,是個有官銜的大盜墓賊。他率領兵丁一古腦掘開了十幾座唐陵,發了一筆橫財。因為手中有了錢,便驅動數萬人於光天化日之下挖掘乾陵。不料挖掘過程十分不順,遇到的天氣總是狂風暴雨,溫韜受了驚嚇,才絕了發掘乾陵的念頭。

民國初年,國民黨將領孫連仲親率一團人馬,也想學學孫殿英炸慈禧和乾隆墓的樣子,在梁山上埋鍋造飯安下營寨,用軍事演習作幌子,炸開了墓道旁的三層岩石,最後卻也沒能撈得半點好處。

目前,許多專家認定乾陵是唐十八陵中惟一未被盜掘的陵墓。理由是乾陵墓道完整,而舍墓道,從石山腹部另鑿新洞入地宮,難度很大,目前尚未發現新的盜洞。至於事實是否像人們希望的那樣,只有等到開啟地宮的那天才能得知了。

陝西省考古界老前輩石興邦老先生,幾次撰文說,發掘乾陵的各種條件都具備了,時機也成熟了。40多年來,考古界對南唐二陵、明定陵、法門寺地宮、秦公大墓的發掘中,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造就了一支高水平的專業隊伍,完全能夠勝任對乾陵的發掘工作。

發掘乾陵是陝西省政府40多年來的一種官方行為,在花重金撰寫幾十萬字、有眾多科學家參與、異常嚴密的《唐乾陵發掘計劃》中指出:所謂發掘,就是在採用密閉系統,阻隔空氣流通的有效措施下,只允許兩個攜帶有氧呼吸裝置的無菌工作人員(或機器人)進入墓道,用微光攝像器材採回資料就算髮掘成功。如何保護,如何展出應根據資料制定。那肯定是若干年之後的事情了,這怎麼會對文物有損害?

乾陵具有全國其他帝陵目前都不具備科學發掘的五個條件:知道主墓室的位置,且準確無誤,一打就開;內藏豐富且證明沒有被盜過;花重金撰寫的發掘方案,和經多方考證的徵求意見稿;幾十年不間斷的上書中央,已引起高階重視;可以......

武則天的墓為什麼沒被挖出來

如果問世界上那個皇帝的陵墓最難挖,那麼毫無疑問是武則天的“萬年壽域”——乾陵。她的陵墓被冷兵器時代的刀劍劈過,被熱兵器時代的機槍、大炮轟過,1200多年之中,有名有姓的盜乾陵者就有17人之多,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出動人數40萬之多,乾陵所在的梁山幾乎被挖走了一半。然而時至今日,乾陵依然不拋棄、不放棄,像許三多一樣恪盡職守地保護著主人武則天和丈夫李治的遺體。我們不禁要問,漢武帝的茂陵被搬空了,唐太宗的昭陵被掃蕩了,康熙大帝連骨頭都湊不齊了,為什麼單單武則天的乾陵可以獨善其身?    這事得從乾陵的修建說起。乾陵位於陝西省乾縣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距古城西安76公里,修建於公元684年,歷經23年時間,工程才基本完工。梁山是一座自然形成的石灰岩質的山峰,三峰聳立,北峰最高,海拔1047.3米,南二峰較低,東西對峙,當時群眾稱為“奶頭山”。從乾陵東邊西望,梁山就像一位女性的軀體仰臥大地,北峰為頭,南二峰為胸,人們常說它是女皇武則天的絕妙象徵。唐時的堪輿家,,風水先生,,認為,梁山大有利於女主。所以女皇武則天便把梁山選為其夫唐高宗和自己百年後的“萬年壽域”。唐高宗病逝後,武則天昭令當時朝野聞名的大術士袁天罡和李淳風,要他們為皇上選址風水寶地。二人分別遍遊九州,回來後交旨都說選在了好畤縣,,今乾縣,,的梁山上。武則天便便派使臣去察看,到了梁山頂,袁天罡說他在這裡埋下一枚銅錢,李淳風說他在這裡訂下一枚鐵釘。刨開土,李的鐵釘正好紮在袁所埋的銅方孔中,在場的人無不拍手驚奇。於是,武則天便把陵址選在了梁山,即現在的乾陵。單從風水來說,乾陵就超過了唐朝所有帝陵。     乾陵修建的時候,正值盛唐,國力充盈,陵園規模巨集大,建築雄偉富麗,堪稱“歷代諸皇陵之冠”。唐初,太宗李世民汲取從古至今,沒有不亡之國,亦無不掘之墓的歷史教訓,從他與長孫皇后的昭陵起,開創了“因山為陵”的葬制,由當時著名的藝術大師閻立德、閻立本兄弟主持設計,陵墓由建築群與雕刻群相結合,參差佈置於有“龍盤鳳翥”之勢的山巒之上。唐高宗與武則天的乾陵,發展、完善了昭陵的形制,陵園仿唐都長安城的格局營建,分為皇城、宮城和外郭城,其南北主軸線長達4.9公里。文獻記載,乾陵陵園“周八十里”,原有城垣兩重,內城置四門,東曰青門,南曰朱雀門,西曰白虎門,北曰玄武門。經考古工作者勘查得知,陵園內城約為正方形,其南北牆各長1450米,東牆長1582米,西牆長1438米,總面積約230萬平方米。城內有獻殿、偏房、迴廊、闕樓、狄仁傑等60朝臣像祠堂、下宮等輝煌建築群多處。至於裡面的寶貝,經過多年的探測考察,一位文物工作者推算最少有五百噸!在前後通道的兩側,又各有四間石洞,洞裡裝滿了盛唐時最值錢的寶貝。在通向金剛牆的近百米過道兩旁,擺滿了各種金銀祭器。而最讓世人感興趣的就是那件頂尖級國寶——《蘭亭序》。史書記載,《蘭亭序》在李世民遺詔裡說是要枕在他腦袋下邊。那就是說,這件寶貝應該在昭陵,而不在乾陵。可是,五代耀州刺史溫韜把昭陵盜了,但在他寫的出土寶物清單上,卻並沒有《蘭亭序》,那麼十有八九《蘭亭序》就藏在乾陵裡面。乾陵一帶的民間傳聞中,早就有《蘭亭序》陪葬武則天一說。

武則天墓為什麼不挖

唐高宗弘道元年(683年),武則天任命吏部尚書韋待價負責乾陵的工程,次年八月李治下葬,之後乾陵工程繼續進行。唐中宗神龍二年(706年)5月,中宗李顯下令將武則天葬入。此前一年,唐中宗還赦免了在武則天統治時期因為政治問題而被迫害致死的皇族,並且將他們重新厚葬,其中包括永泰公主李仙蕙、懿德太子李重潤、章懷太子李賢三人。除此之外,神龍二年(706年),還加建了許王李素節、澤王李上金、義陽公主李下玉等陪葬墓。

《唐會要》記載,唐德宗貞元十四年(798年),乾陵修葺時曾造屋378間。

唐朝末年發生黃巢之亂,黃巢動用40萬大軍打算盜掘乾陵,但挖出一條40餘米深的大溝,也沒找到墓道口,只好悻然作罷,至今在梁山主峰西側仍有一條深溝被稱為“黃巢溝”。

五代時,後梁崇州節度使溫韜組織軍隊發掘所有唐朝皇陵,“唐諸陵在其境內者,悉發掘之,取之所藏金寶。……惟乾陵風雨不可發。”乾陵因建築牢固而得以倖免。

民國初年,軍閥混戰,盜掘古墓成風。國民黨將領孫連仲以保護乾陵為幌子,率部下駐紮乾陵,用真槍真炮演習的辦法掩護一個師的兵力盜掘乾陵。士兵們用炸藥炸了許多處地方,卻沒能找到墓道口。

1958年,當地幾個農民放炮炸石,無意間炸出墓道口。1960年2月,陝西省成立了“乾陵發掘委員會”,經初步發掘確認被炸處是地宮墓道,並於4月3日開始發掘乾陵地宮墓道。5月12日,墓道砌石全部披露。挖掘情況與《舊唐書·嚴善思傳》“乾陵玄闕,其門以石閉塞,其石縫隙,鑄鐵以固其中”的記載相同。

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對《乾陵發掘計劃》作出“我們不能把好事做完,此事可以留作後人來完成”的批示,之後,國務院又再發通知要求“全國帝王陵墓前先不要挖”,乾陵的發掘就此停止。

由於乾陵墓道完整,且尚未發現新的盜洞,許多專家認為乾陵是唐十八陵中惟一未被盜掘的陵墓。

為什麼不能挖武則天的墓

從客觀角度說:是因為裡面的文物年代久遠,如果不事先做好防腐儲存的準備,是會“見光死”的,而現在的技術還沒有滿足這樣的要求。

從主觀角度說:其實挖掘前人墳墓本身是一種很“損”的行為,一般來說年代越老的墳墓,裡面的“陰氣”也越大,對人體的潛在傷害也越大。最現實的例子就是當年主持定陵開掘的許多人,如吳晗、鄭振鐸皆不得善終,郭沫若無子送終,白萬玉得了老年痴呆,死時極度痛苦。

所以我還是認為武則天的墓就不要因為好奇去挖掘了,還是由它安靜地躺在地下吧。

武則天墓是找不到還是真的挖不動

不是挖不動,而是不能挖:

1.諮詢意見認為,乾陵地區的水文地質條件不會對乾陵造成威脅;為防止地震災害而搶救性開挖乾陵的理由不充分;目前我國尚缺乏有效地儲存大面積出土文物的技術,國外也沒有同類先進保護技術可資借鑑。因此,開挖唐乾陵目前不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為了保護珍貴的歷史文物,唐乾陵近期不開挖為宜。

2 陝西省文物局科教處的劉處長告訴我們:考古是一種責任,一切要“以保護文物為前提”。 她說:“隸屬於文物部門的考古發掘工作是屬於自然科學範疇,古墓的發掘是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更不是大家所想象的如尋寶一般,發現寶藏就會迫不急待地挖出來。考古是一門科學,更是一種責任,它是以文物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為宗旨,以‘不主動發掘的方針’為工作原則。” 目前,我們現有的科技水平能否達到有效保護文物所需的程度,是決定發掘工作是否開展,何時開展的又一重要因素。以乾陵為例,在文物的保護工作中,對乾陵中的文物保護存在哪些棘手的難題呢?

據劉處長及乾陵博物館的相關人士透露:主要是有機質的保護問題。因為墓穴中是真空環境,如果溫度、溼度相對穩定,是比較有利於有機質的儲存;而如果發掘,有機質是最易被氧化的。據歷史學家推斷,唐墓中大多有很多相當珍貴的古代名人字畫、絲綢,尤其乾陵中紙質的名人字畫會有相當一部分,而且其中很有可能會出現不少至今從未面世過的名人真跡和解讀這段歷史中眾多謎團的文獻,展示當時真實風貌的絲綢製品及一代女皇武則天的屍體。倘若在發掘時沒有百分之百完好並長期儲存的把握,這些文物一旦受損,那將成為無法彌補的過失。所以對有機質的保護是最令專家頭痛的難題。 但劉處長還向記者透露一種決定發掘的可能,就是從搶救文物的宗旨出發,一旦專家經勘察發現,目前地下的各種環境已對文物造成了嚴重的損壞,而必須將現存文物搶救出來時,那就會立即開挖。據目前現狀推測:是否發掘的決定將在近3至5年中得出結論。

為什麼武則天的墓現在還不敢挖,原來隱藏著這樣的祕密

乾陵是唐代“依山為陵”紀念性建築工程的傑作,是唐高宗和武則天的合葬墓。秦漢以後,皇帝、皇后多不合葬,而乾陵夫妻“二聖”合葬墓獨樹一幟。乾陵是唐代帝王陵墓中唯一發現有雙重城垣的墓葬,內城象徵京城長安的皇城,外城相當於官員和土民居住的郭城,反映了當時中國古代都城的整體格局。乾陵也是唯一歷經千年未被盜掘的唐代帝王陵,其地宮遂道編號刻字砌石已被發現,出土有細腰鐵拴板、錫鐵錠等,具有一般陵墓所沒有的獨特價值。

多專家認定乾陵是唐十八陵中惟一未被@盜@掘的陵墓。理由是乾陵墓道完整,而舍墓道,從石山腹部另鑿新洞入地宮,難度很大,目前尚未發現新的盜洞~

相關問題答案
武則天墓挖不動的原因 武則天墓為什麼不挖 ?
李顯為什麼不殺武則天?
秦始皇的墓為什麼不能挖? ?
分析起動機不轉的原因?
男生不夠主動的原因?
冰箱不啟動的原因?
新車動力不足的原因?
汽車不能啟動的原因?
秦始皇的墓為什麼不開發啊? ?
我的世界虛無世界為什麼下載後啟動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