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是什麼調料 ?
白芷是什麼調料
白芷知識介紹:白芷為傘形科植物杭白芷或祁白芷的根。杭白芷栽培中於江蘇、安徽、浙江、湖南、湖南、四川等地,祁白芷多年生高大草本,河北、河南等地有栽培。秋種者在次年秋季葉枯萎時採收;春種者由當年寒露時採收,挖出根後,抖去泥土,除去鬚根,洗淨,晒乾或烘乾。
1. 杭白芷呈長圓錐形,長10~20cm,直徑2~2.5cm。上部近方形或類方形,表面灰棕色,有多數橫向皮孔樣突起,多四縱行排列,端有凹陷的莖痕。質堅實,較重,斷面白色,粉性,皮部密佈棕色油點,形成層環棕色,近方形,氣芳香濃烈,味辛、微苦。
2. 祁白芷根呈圓錐形,長7至24釐米,直徑1.5至2釐米,表面灰黃色或黃棕色,皮孔樣橫向突起散生,並有支根痕,質硬,斷面灰白色,粉性,皮部散有散在棕色油點,開成層環圓形,棕色,氣香濃,味辛,微苦。
以獨枝、條粗壯、體重、粉性足、香氣濃者為佳。
中藥白芷別名叫什麼
白芷
【別名】芷,芳香,苻蘺,澤芬,白臣,番白芷,興安白芷,庫頁白芷,杭白芷,柱白芷或雲南牛防風,川白芷,香棒。
【商品名】
杭白芷,又名浙白芷、香白芷。為產於浙江者。
川白芷,又名庫頁白芷。為產於四川者。
祁白芷,又名興安自芷,為產於河北安國,定縣者。
禹白芷:又名會白芷。為產於河南禹州、長葛者。
亳白芷:又名白芷,為產於安徽亳州。
【處方名】白芷,香白芷。
①興安白芷,又名:達烏里當歸,走馬芹。
②川白芷,又名:異形當歸。
③杭白芷,又名:浙白芷、臺灣當歸。
④雲南牛防風,又名:滇白芷、粗糙獨活。
⑤滇白芷為植物雲南牛防風的乾燥根。
白芷是什麼顏色
白芷的外形、功效:
性味:性溫,味辛,氣芳香,微苦。根呈圓錐形,長10~20cm,直徑2~2.5cm。表面灰棕色,有橫向突起的皮孔,頂端有凹陷的莖痕。質硬,斷面白色,粉性足,皮部密佈棕色油點。
功能主治:祛風溼,活血排膿,生肌止痛。用於頭痛、牙痛、鼻淵、腸風痔漏、赤白帶下、癰疽瘡瘍、面板瘙癢。
白芷還有美容功效,挑選大而色純白無黴跡的白芷,取其根部,碾為極細末,摻入到一小瓶普通護膚品中,充分攪拌和勻,堅持使用,有一定的增白效果。
白芷梢和白芷區別是什麼
兩種不同的中藥。 白芷 性味歸經: 味辛,性溫。歸肺、脾、胃經。 功效: 祛風除溼,通竅止痛,消腫排膿。 應用與配伍: 用於風寒感冒,頭痛,牙痛。白芷辛能祛風止痛,溫可散寒除溼,上行頭目,主入陽明,擅治前額及眉稜骨痛。用治外感風寒溼邪,惡寒發熱,頭痛偏於前額,四肢酸楚,常與羌活、防風、蒼朮、細辛等祛風解表藥同用。用治偏正頭痛,眉稜骨痛,常與川芎同用,可加強散風止痛作用,如由風寒引起者,配荊芥、紫蘇;風熱而致者,配菊花、茶葉.治牙痛,證屬風寒者,可配細辛以散寒止痛;如屬風火者,可配石膏以清熱止痛。 用於鼻塞,鼻淵。白芷兼入肺經,能宣通鼻竅,對於鼻塞不通,鼻流濁涕,頭額脹痛用之頗效,每與蒼耳子、辛夷、薄荷等宣肺通竅藥配伍,如《濟生方》蒼耳散;若鼻涕黃厚腥臭,證屬風熱者,加配丹皮、蒲公英等清熱涼血解毒之藥;亦可與清肺經之魚腥草、黃芩等同用。 用於溼勝久瀉,婦女白帶。白芷治久瀉、白帶,主要取其辛香入脾,溫升清陽和祛風勝溼之功。用治寒溼傷中,清陽下陷之溼瀉、久瀉,可與升麻、柴胡、葛根、羌活等同用。寒溼白帶,常與白朮、茯苓、海螵蛸等配伍;溼熱帶下,須與清熱燥溼之椿根皮、黃柏、蒼朮等同用。 用於癰疽瘡腫,毒蛇咬傷。白芷治療癰疽瘡腫,取其辛以散結,消腫排膿之功,為外科常用輔助藥,內服外用均可。用治瘡瘍初起紅腫熱痛未潰者,可配赤芍、蒲公英、野菊花等以清熱消散;膿成不易穿潰者,配金銀花、天花粉、連翹等以託瘡排膿;對於陰疽發背,陰冷流注,則宜與烏頭、肉桂等溫陽祛寒藥同用。腸癰可配丹皮、冬瓜仁;乳癰可配貝母、瓜蔞等。它如外科常用之外敷藥“如意金黃散”,其中即有白芷。毒蛇咬傷,常與蛇藥方劑中加入本品,蛇傷潰爛,和膽礬、麝香外用。 此外,白芷尚治面板溼癢,若外敷面部,可治瘢疵。 山白芷 (即羊耳菊,在廣東和福建稱山白芷,還稱白牛膽、大力王、毛柴胡[湖南]、葉下白、沖天白、小茅香、大茅香、牛耳風、羊耳風、白麵風、白背風、綿毛旋覆花、天鵝絨、毛舌頭、毛山肖) 性味歸經: 辛、微苦,溫。 功效: 散寒解表,祛風消腫,行氣止痛。 應用與配伍: 用於風寒感冒,咳嗽,神經性頭痛,胃痛,風溼腰腿痛,跌打腫痛,月經不調,白帶,血吸蟲病。
白芷有什麼其他意思?
白芷別名香白芷(福建、臺灣、浙江等省)、庫頁白芷(四川)、祈白芷(河南、河北)。夏季開傘形白花,果實長橢圓形,根入藥,有鎮痛作用,古以其葉為香料。分為興安白芷(祈白芷)、庫而白芷(川白芷)及杭白芷(香白芷),以根入藥,有祛病除溼、排膿生肌、活血止痛等功能。主治風寒感冒、頭痛、鼻炎、牙痛。赤白帶下、痛癤腫毒等症,亦可作香料。
白芷除了藥用做藥名和詩裡做香草名沒別的意思了
香料白芷有什麼用
有人說:白芷既是藥材,又是香料調料,用途廣,作為“十三香”原料之一,是香料類家族中的重要成員,其味芳香、微苦,具有去異味,增香味,調節口味,增進食慾的作用,常用於煮、滷、醬、燒、扒、燜、燴、蒸、炸、烤、醃等多種烹調方法。白芷作火鍋底料、滷料,具有提味、保鮮、防止腐化的功效。南方的煲湯加入白芷,很受當地人喜愛,如“白芷川芎魚頭湯”。北方烹製牛羊肉加白芷,可除羶增鮮,使肉質細嫩。白芷有收斂的功效,烤雞、鴨、鵝時,可防止水的流失,烤出的雞、鴨、鵝潤澤鮮嫩,不焦不幹不燥。四川人愛吃泡菜,罈子裡放上幾根剛出土的,新鮮的,未經過硫磺燻蒸過的白芷,可防止壇水腐化,不“生花”,泡出來的泡菜脆嫩可口。夏季中暑時,將壇裡泡久了的白芷撈出來,切上幾片,吃了可解暑;鬧肚子時,吃了泡菜壇裡的白芷,可止瀉。
中藥白芷有什麼功效
性味: 味辛;性溫 歸經: 歸肺;脾;胃經 功效: 祛風除溼;通竊止痛;消腫排膿 主治: 感冒頭痛;眉稜骨痛;牙痛;鼻塞;鼻淵;溼勝久瀉;婦女白帶;癰疽瘡瘍;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敷。 用藥禁忌: 1.陰虛血熱者忌服。 2.《本草經疏》:嘔吐因於火者禁用。漏下赤白陰虛火熾血熱所致者勿用。癰疽已潰,宜漸減去。 功效分類: 解表藥;祛風藥 各家論述: 1.李杲:白芷,療風通用,其氣芳香,能通九竅,表汗不可缺也。 2.王好古:白芷同辛夷、細辛用治鼻病,入內託散用長肌肉,則入陽明可知矣。 3.《綱目》:白芷,色白味辛,行手陽明;性溫氣厚,行足陽明;芳香上達,入手太陰肺經。如頭、目、眉、齒諸病,三經之風熱也;如漏、帶、癰疽諸病,三經之溼熱也;風熱者辛以散之,溼熱者溫以除之。為陽明主藥,故又能治血病、胎病,而排膿生肌止痛。治鼻淵、鼻衄、齒痛、眉稜骨痛,大腸風祕,小便出血,婦人血風眩運,翻胃吐食;解砒毒,蛇傷,刀箭金瘡。 4.《本草經疏》:白芷,味辛氣溫無毒,其香氣烈,亦芳草也。入手足陽明、足太陰,走氣分,亦走血分,升多於降,陽也。性善祛風,能蝕膿,故主婦人漏下赤白。辛以散之,溫以和之,香氣入脾,故主血閉陰腫,寒熱,頭風侵目淚出。辛香散結而入血止痛,故長肌膚。芬芳而辛,故能潤澤。辛香溫散,故療風邪久瀉,風能勝溼也。香入脾,所以止嘔吐。療兩脅風痛,頭眩目癢,祛風之效也。 5.《本草匯言》:白芷,上行頭目,下抵腸胃,中達肢體,遍通肌膚以至毛竅,而利洩邪氣。如頭風頭痛,目眩目昏;如四肢麻痛,腳弱痿痺;如瘡潰糜爛,排膿長肉;如兩目作障,痛癢赤澀;如女人血閉,陰腫漏帶;如小兒痘瘡,行漿作癢,白芷皆能治之。第性味辛散,如頭痛、麻痺、眼目、漏帶、癰瘍諸症,不因於風溼寒邪,而因於陰虛氣弱及陰虛火熾者,俱禁用之。 6.《本草經百種錄》:凡驅風之藥,未有不枯耗精液者,白芷極香,能驅風燥溼,其質又極滑潤,能和利血脈,而不枯耗,用之則有利無害者也。蓋古人用藥,既知藥性之所長,又度藥性之所短,而後相人之氣血,病之標木,參合研求,以定取捨,故能有顯效而無隱害,此學者之所殫心也。 7.《本草求真》:白芷,氣溫力厚,通竅行表,為足陽明經祛風散溼主藥。故能治陽明一切頭面諸疾,如頭目昏痛,眉稜骨痛,暨牙齦骨痛,面黑瘢疵者是也。且其風熱乘肺,上爍於腦,滲為淵涕;移於大腸,變為血崩血閉,腸風痔瘻癰疽;風與溼熱,發於面板,變為瘡瘍燥癢;皆能溫散解託,而使腠理之風悉去,留結之癰腫潛消,誠祛風上達,散溼火要劑也。 8.《本草正義》:白芷,氣味辛溫,芳香特甚,最能燥溼。《本經》所謂長肌膚而潤澤顏色者,以溫養為義,初非謂通治外瘍,可以生肌長肉;乃《大明本草》竟以治乳癰、發背、瘰癧、痔瘻、瘡痍、疥癬,謂為破宿血,生新血,排膿止痛云云。潔古亦謂治頭面面板風痺燥癢。瀕湖且謂色白味辛,性溫氣厚,陽明主藥,癰疽為陽明溼熱,溼熱者溫以除之,故排膿生肌止痛。頤謂辛溫上升之品,可治寒溼,必不可治溼熱,而潰瘍為病,溼熱者十之九而有餘,寒溼者十之一而不及,胡可以統治癰瘍,抱薪救火。《日華子》排膿止痛一句,實是無中生有,大乖醫藥原理。且潔古所謂面板燥癢者,明是火燥溼熱,又安得投此辛燥之藥。瀕湖所謂溼熱者溫以除之一句,如何說得過去。總之諸公於瘍科理法,未能體會,人云亦云。寇宗奭《衍義》謂治帶下,腸有敗膿,淋露不已,腥穢殊甚,臍腹冷痛,皆由敗膿血所致,須此排膿,云云。頤謂此症,是帶下之一,寒溼瘀垢,互結不通,臍腹冷痛四字,是其寒結確症,故宜用溫升而兼洩瘀固澀......
白芷是做什麼用的?
作用是 祛風散寒,通竅止痛,消腫排膿,燥溼止帶!常用作治療頭痛、牙痛、三又神經痛 取白芷2兩、冰片2分,共研成末,以少許置於患者鼻前庭,囑均勻吸入。治療牙痛20例、三叉神經痛2例,顯效時間最短1分鐘,最長10分鐘;治療頭痛21例,有效20例;神經衰弱頭痛17例,有效14例,在2~7分鐘內顯效。
白芷是什麼樣子的?
白芷是做菜用的!買來都是片狀的!和樹枝似的!飯店裡面一般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