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需要節日? ?
為什麼我們需要節日?
節日是生活中值得紀念的重要日子。各民族和地區都有自己的節日。一些節日源於傳統習俗,如中國的春節、中秋節、清明節、重陽節等。有的節日源於宗教,比如基督教國家的聖誕節。有的節日源於對某人或某件事件的紀念,比如中國的端午節、國慶節、青年節等等。另有國際組織提倡的運動指定的日子,如勞動節、婦女節、母親節。隨著時間推移,節日的內涵和慶祝方式也在發生著變化。而現時節日經常與假日相混淆,事實上大多數節日都沒有法定假期,如中國部分傳統節日仍沒有假期,如重陽節。
人們為什麼要慶祝傳統節日
中國人向來有“天下一家礎的概念,這種古典的世界主義雖然與今天全球意識不同,但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在節日中尤其有這種感覺,似乎要將自己的節日快樂帶給普天之下的人民,傳統節日更是如此,所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傳達的就是這樣一種理念。
傳統節日它象徵著對古人的緬懷更是對家人團圓的一種寄託,慶祝傳統節日
有利於加強親人們之間的溝通與情感的共鳴。從國家巨集觀層面講,慶祝傳統節日有利於增強民族凝聚力,增強認同感!
傳統節日,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分,有著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內涵,象徵著團圓、和諧,蘊含著一種人文精神:親情、團聚以及文化的傳承。但是,對於現在的孩子們來說,由於相對缺少對傳統節日的瞭解,容易被花樣繁多、活動豐富、禮品多多的外來節日吸引,而對於傳統節日卻較為陌生,只有淺顯的瞭解。所以,要想讓孩子對中秋節有更多的瞭解,產生較強的心理認同,過個有意義的中秋節,我們需要在弘揚傳統文化的同時,增加更為豐富多彩的過節形式,為傳統節日注入新的內容和活力。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現象?為什麼我們需要節日?我們究竟需要怎樣的節日?
這個 就不好說了 不過著個節日還多好的 給每個人了一個說謊的機會 又不犯罪 不是很好麼
為什麼要設立中國傳統節日
第一是尊重我們祖先留下的優良傳統文化
第二這也是在西方節日文化衝擊下的一種自救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96354924.html
《我們為什麼要過節》為題作文800字
個人一年一度最重要的日子是生日,大家一年一度最重要的日子是節日。節日是大家共同的日子。
節日是一種紀念日,內涵卻多種多樣。有民族的、國家的、宗教的,比如國慶節、聖誕節等等;有某一類人如婦女、兒童、勞動者的,這便是婦女節、兒童節、母親節、勞動節等等;也有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這類節日都很悠久,很早就有了一整套人們喜聞樂見、代代相傳的節日習俗。這是一種傳統的節日。比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等。傳統的節日為中華民族所共用和共享。
傳統節日是在漫長的農耕時代形成的。農耕時代生產與生活、人與自然的關係十分密切。人們或為了感恩於大自然的恩賜,或為了慶祝辛苦的勞作換來的收穫,或為了激發生命的活力,或為了加強人際的親情,經過長期相互認同,最終約定俗成,漸漸把一年中某一天確定為節日,並創造了十分完整又嚴格的節俗,如儀式、慶典、規制、禁忌,乃至特定的遊藝、裝飾與食品,來把節日這天演化成一個獨具內涵與情氛的迷人的日子。更重要的是,人們在每一個傳統的節日裡,還把共同的生活理想、人間願望與審美追求融入節日的內涵與種種儀式中。因此,它是中華民族世間理想與生活願望極致的表現。可以說我們的傳統——精神文化傳統,往往就是依靠這代代相傳的一年一度的節日繼承下來。
然而,自從20世紀整個人類進入了由農耕文明向工業文明的過渡,農耕時代形成的文化傳統開始瓦解。尤其是我國,在近百年由封閉走向開放的過程中,節日文化——特別是城市的節日文化受到現代文明與外來文化的衝擊。當下人們已經鮮明地感受到傳統節日漸行漸遠,日趨淡薄,併為此產生憂慮。傳統節日的淡化必然使其中蘊含的傳統精神隨之渙散。然而,人們並沒有坐等傳統的消失,主動和積極地與之應對。這充分顯示了當代中國人在文化上的自覺。
近五年,隨著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的全面展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申報工作一浪高過一浪地推行;2006年國家將每年6月的第二個週六確定為“文化遺產日”;2007年國務院又決定將春節假期前調一天,把除夕列為法定放假日,同時三個中華民族的重要節日——清明節、端午節和中秋節也法定放假。這一重大決定,表現了國家對公眾的傳統文化生活及其傳承的重視與尊重,同時這也是保護節日文化遺產十分必要的措施。
節日不放假必然直接消解了節日文化,放假則是恢復節日傳統的首要條件。但放假不等於遠去的節日立即就會回到身邊。節日與假日的不同是因為節日有特定的文化內容和文化形式。那麼重溫與恢復已經變得陌生的傳統節日習俗則是必不可少的了。
千百年來,我們的祖先從生活的願望出發,為每一個節日都創造出許許多多美麗又動人的習俗。這種願望是理想主義的,所以節日習俗是理想的;願望是情感化的,所以節日習俗也是情感的;願望是美好的,所以節日習俗是美的。人們用煙花爆竹,驚駭邪惡,迎接新年;把天上的明月化為手中甜甜的月餅,來象徵人間的團圓;在嚴寒剛剛消退、萬物復甦的早春,趕到野外去打掃墓地,告慰亡靈,表達心中的緬懷,同時戴花插柳,踏青春遊,親切地擁抱大地山川……這些詩意化的節日習俗,使我們一代代人的心靈獲得了多麼美好的安慰與寧靜?
誰說傳統的習俗全過時了?如果我們不曾知道這些習俗,就不妨去重溫一下傳統。重溫不是模仿古人的形式,而是用心去體驗傳統的精神與情感。
當然,習俗是在不斷變化的,但我們民族的傳統精神是不變的。這傳統就是對美好生活不懈的追求,對大自然的感恩與敬畏,對家庭團圓與世間和諧永恆的企望。
這便是我們節日的主題。我們為此而過節。
今天我們為什麼還要過傳統節日
傳統節日是一種文化的傳承,也是我們對先輩的一種懷念。另外每個傳統節日都有它自身的意義所在,我們人類有思想有情感而這些節日恰好可以抒發我們的感情
為什麼我們現在要重視中國的傳統節日?
傳統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保持國家和民族文化的競爭力,讓國家和民族在叮界上佔有一席之地,就要重視國家和民族的傳統節日。
我們為什麼要過西方人的節日
一,在全球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各國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與來往更家密切頻繁,從而有利於我們認識西方社會。西方經濟、文化的強勢因素對我們形成了極大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不單是中國人在過“聖誕節”,亞洲國家日本、韓國、新加坡也都在過,我國的香港、澳門也在過,甚至這些地方過聖誕節的歷史比我們還長。無論時間長短,本質都一樣,都可認為是西方發達國家和地區文化擴散和傳播的結果。
二,“聖誕節”之所以走俏中國,與商家的大肆吵作密不可分。為賺取更多利潤,商家常常利用節假日搞各種促銷活動。商家“五花八門”的聖誕促銷手段、鋪天蓋地的“聖誕”廣告,是“聖誕”成名不可或缺的原因。 三,人是一種情感動物,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生活、工作精神壓力越來越大,這就使人們需要更多與親朋好友交流與放鬆的機會,而節日正可以給人們這樣一個藉口。因此“聖誕節”這種“人造”的節日逐漸被更多人接受,而且賦予了它更多的中國特色。
四,“聖誕節”帶有狂歡的色彩,對於崇尚個性、追求時尚的青年人來說,聖誕節迎合了他們的需要。
相對而言,中國的傳統節日更強調團圓,一家人都坐在家裡吃點喝點,說說話,聊聊天,與聖誕相比無疑會顯得比較冷清。不過,這只是表現形態上的差異,完全不必擔心聖誕節會代替中國的傳統節日。而且中國過聖誕的年青人,絕大多數是不是因為信仰,而是因為好玩,從這個方面講,也不必擔心聖誕會“深入人心”!
當然,也不是年輕人不愛過自己國家的節日,而是傳統節日缺乏與市場結合的因素。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節日也需要發展,倒是可以考慮借鑑一下聖誕節的一些特點,讓傳統佳節走出單調的禁區,把傳統節日也辦得熱熱鬧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