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的解釋是什麼? ?
《長征》的解釋是什麼?
長征
【英文】Long March
【拼音】chánɡ zhēnɡ
【解釋】①將士遠途出征:為國遠長征。
②長途旅行:不知天外雁,何事樂長征|男兒事長征,少小幽燕客。
③中國工農紅軍主力從長江以南各革命根據礎向陝甘革命根據地會合的戰略轉移。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離開中央革命根據地開始長征。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紅二十五軍和川陝革命根據地的紅四方面軍分別離開原有根據地開始長征。1935年11月,在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紅二、六軍團也離開根據地開始長征。1936年6月,第二、六軍團組成第二方面軍。同年10月,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合,結束了長征。其中紅一方面軍長征歷時一年,轉戰十一個省,最遠行程約二萬五千裡。長征的勝利表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
④泛指漫長艱苦的革命歷程和建設事業。
長征對於我們現在有什麼意義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蹟。在一年中,紅軍長征轉戰十四個省,歷經曲折,戰勝了重重艱難險阻,儲存和鍛鍊了革命的基幹力量,將中國革命的大本營轉移到了西北,為開展抗日戰爭和發展中國革命事業創造了條件。 眾所周知,從1934年開始到1936年結束的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蹟。在整整兩年的時間裡面,紅軍輾轉十四省,突破幾十萬敵軍的包圍封鎖,唱響戰略轉移的凱歌,是人類近現代戰爭史上,凡人譜寫的英雄史詩。 時至今日,戰爭的硝煙已經散去,昔日腥風血雨刀、槍相見的地方早已恢復安寧,當富足和安康使我們把前輩們的努力只是看作歷史書中的一頁時,我們又該以怎樣的態度去面對這段歷史,去善待並銘記呢?我想真正值得記憶的,能矢志不忘的都已經融匯在我們的民族集體無意識之中,通過我們的基因遺傳代代相延。比如我們中華民族的勤勞善良、純樸敦厚……,“長征精神”是我們民族集體無意識中的一部分嗎?或者說它和我們民族集體無意識中的其他部分有什麼聯絡呢?直接查證“長征精神“是不是民族集體無意識中的組成部份,還需要時間的考驗,但是找出它和我們民族集體無意識中其他組成部分的聯絡確是現在就可以作的工作。 惠於中華文明薰陶的華夏兒女,以孔孟之道、儒家學說等為基礎的民族精神,除了作為修齊治平的政治理念外,還作為一種傳統、一種信念存在於每一個老百姓的心中。在某些情況下就會自覺不自覺的表現出這種精神的力量。 ★之一 人本精神 “人本精神”究其本質而言是對人自身生存和發展權利的尊重以及對於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相信,相信人類有把握自己、把握歷史和命運的能力。 “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孔子對於超出人類的虛構存在“存而不論”,但是對於人間世界卻充注了極大的熱情,用他一生的心血建立起了自己嚴密而獨特的哲學體系。在孔子哲學體系中,人學位居中心地位。人的價值和人的權利的學說是孔子人學的兩大發現。自春秋以降,人類對於宇宙自然和人類自身的把握能力大大加強,但是卻一直處於君主專制統治之下,即使是國民黨政府,也是為了某些特定人群,或者說是小部分人服務的政體。所以孔孟學說的仁義道德都還停留在抽象的層面上,對人的生命價值的尊重和人自身力量的重視並未得以執政者的真正實踐,而只是道德教化的宣傳內容。 高唱“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的共產主義戰士,是歷史上第一次真正認識到“人”在歷史活動中的主觀能動性,和人對於自身命運及其全人類歷史程序的把握。 “天道遠,人道邇,非所及也”,只有依靠人類自身努力鬥爭去爭取權力才能夠顯示人類生存的價值。這點在我黨長期的鬥爭史裡面顯現的酣暢淋漓,“不自由,毋寧死”,被剝削、被壓迫不是老百姓“天賜”的命運。 我們先來看一組數字:中央紅軍長征從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歷時13個月零2天,縱橫11個省份,長驅二萬五千裡,途中總共爬過18座山脈,走過600里人跡罕至的茫茫草地,渡過24條河流,打過大小戰鬥300多次;紅二方面軍長征從1935年11月至1936年10月,歷時11個月,轉戰九省,行程一萬六千里,進行大小戰鬥110次;紅四方面軍長征由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歷時長達18個月,轉戰數省,行程八千餘里,進行過大小戰鬥千百次。鑑於此,以色列軍人伍大衛曾經評價長征,中國紅軍表現出來的精神是全世界的珍貴財富,值得世界各國軍人景仰和學習。可以說,紅軍在長征路上的經歷是悲慘的,但他們的超凡毅力和精神卻是悲壯的。身後有飛機大炮追著,還要空著肚子,光著腳走過沒有路的“路”……這些在尋常看來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他們卻圓滿完成了。支撐他們走完漫漫長征路靠的是什麼?靠的......
長征是什麼意思?兩百個字起因經過結果,
長征為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間,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紅一方面軍(中央紅軍)、紅二方面軍(由紅二軍團和紅六軍團會合後組成)、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軍分別從各中央蘇區向陝甘蘇區的撤退和轉移。1935年夏,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會師,紅四方面軍首次使用“西征”這個詞。紅一方面軍行程在二萬五千華里以上,因此又稱二萬五千里長徵或萬里長征北上抗日,當時的國民政府稱其為“流竄”。紅軍被迫穿越大面積的雪山、高原草甸、永久凍土帶和無人區,主力由出發時的30萬人銳減到2萬5千。1936年10月7日起,紅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合。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蹟。在兩年中,紅軍長征轉戰十四個省,歷經曲折,戰勝了重重艱難險阻,儲存和鍛鍊了革命的基幹力量,將中國革命的大本營轉移到了西北,為開展抗日戰爭和發展中國革命事業創造了條件。
眾所周知,從1934年開始到1936年結束的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蹟。在整整兩年的時間裡面,紅軍輾轉十四省,突破幾十萬敵軍的包圍封鎖,唱響戰略轉移的凱歌,是人類近現代戰爭史上,凡人譜寫的英雄史詩。
惠於中華文明薰陶的華夏兒女,以孔孟之道、儒家學說等為基礎的民族精神,除了作為修齊治平的政治理念外,還作為一種傳統、一種信念存在於每一個老百姓的心中。在某些情況下就會自覺不自覺的表現出這種精神的力量。更加廣泛發動.
紅軍長征及意義
紅軍長征是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產黨領導的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方面軍分別從各蘇區向陝甘蘇區的戰略撤退和轉移。其中紅一方面軍行程為二萬五千裡,因此長征又常被稱作二萬五千里長徵。
紅軍長征的意義:
一、要特別注意防止“左”的錯誤
紅軍長征是在黨的“左”傾錯誤導致革命遭受重大挫折的背景下進行的。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王明“左”傾路線在中國革命性質、階級關係、革命形勢和中國革命道路等一系列問題上犯了教條主義和冒險主義錯誤。王明“左”傾錯誤使革命根據地和白區的革命力量受到極大損失,直接導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使紅軍不得不進行戰略大轉移,開始長征。王明“左”傾錯誤時間長、危害大。王明“左”傾錯誤之前,黨內就出現過瞿秋白“左”傾盲目主義和李立三“左”傾冒險主義。這兩次“左”傾錯誤時間不長,很快得到糾正。而王明“左”傾錯誤,繼續和發展了立三路線和其他“左”傾思想、“左”傾政策,時間長達四年之久,使紅軍從30萬人減到3萬人左右,共產黨員從30萬人減到4萬人左右。
王明“左”傾錯誤還有一個突出特點,即在主次矛盾的轉化問題上犯了嚴重錯誤。1931年“九一八”事變以後,中日民族矛盾開始上升為主要矛盾,客觀形勢要求全國各族人民聯合起來,開展抗日救亡運動。但是,王明“左”傾路線卻忽視或否認這個變化,沒有著重提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而是反對一切帝國主義;沒有突出民族矛盾,而是把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並列,強調解決國內階級矛盾是勝利進行民族鬥爭的先決條件;排斥中間力量,把同國民黨反動統治有矛盾的中間派別斷定為所謂“最危險的敵人”,否認中間階層和一部分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地方集團可以成為抗日同盟者的變化,從而形成嚴重的關門主義。因此,紅軍長征,直接原因是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但根源是在黨內的“左”傾路線。
在我們黨的歷史上,犯“左”的錯誤時間比較長,造成的損失也最大。建國後,在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國內主要矛盾已經不再是工人階級同資產階級的矛盾,而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黨的工作重點應該由階級鬥爭轉移到發展生產力上來,由革命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對此,黨的八大制定了正確的路線。但是,黨內的“左”傾思想,導致階級鬥爭擴大化,偏離了八大開闢的正確方向。“文化大革命”提出了一個以階級鬥爭的重點是“整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為突出內容的所謂“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最後使階級鬥爭擴大化的錯誤發展到極端。
“文化大革命”的“左”傾錯誤,是對在十年全國建設社會主義時期以階級鬥爭擴大化為主要特徵的“左”傾思想的繼續和發展。“文化大革命”前的“左”的偏差還沒有達到支配全域性的程度。“文化大革命”這一全域性性的、長時間的“左”傾嚴重錯誤,使黨、國家和各族人民遭到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文化大革命”長達10年之久,10年間國民收入損失約5000億元,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科學文教事業受到摧殘,科學技術水平同世界先進國家的差距拉得更大。
總之,我們黨的歷史證明,無論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還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既要注意反右,也要注意反“左”,但特別要注意反“左”。紅軍長征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長征,都是在糾正了黨的“左”傾錯誤之後,才真正走上了健康發展的道路。
二、歷史性轉折的根本是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確立
長征中,黨在關鍵時刻召開了著名的遵義會議。遵義會議著重批評和糾正了“左”傾錯誤,結束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黨中央的統治,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
現代社會需不需要長征精神
長征精神是不畏艱難,不怕困苦,不怕流血犧牲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弘揚長征精神有利於弘揚民族精神,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為社會的全面進步提供精神動力,促進精神文明的建設與發展,可以使人們正確認識歷史,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有
利於發揚艱苦奮鬥和艱苦創業精神,鼓舞廣大人民為實現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
關於長征的現代詩
篇一:《爬雪山》 皚皚雪山,擋住鷹的翅膀 凜冽寒風,卷沒天上的太陽 紅軍隊伍艱難爬行 向上,向上, 承受寒冷、飢渴、勞累、困頓的煎熬 留下彎彎曲曲的軌跡,連著天上的月亮 越過山巔,堅強的紅軍戰士 前進!向著紅太陽升起的方向 篇二:《過草地》 一望無邊的沼澤地,迷茫視線 草叢、泥潭、河流覆蓋腳下的路 沒有飛鳥、野獸,不見裊裊炊煙 狂風、暴雨、飛雪、酷暑、嚴寒 把草地的無常,暴戾性格彰顯 草地隱藏的一張張血口,隨時吞噬一切 過草地的紅軍戰士處處面臨生命危險 無畏,艱難跋涉,邁向目的地 用野菜、草根、皮帶充飢,披肝瀝膽 釋放信仰能量,面對殘酷 不讓熱血凝固,抱團取暖 望北斗,跟黨走,過了草地 鑄就革命歷史上一道,可歌可泣的風景線 篇三:《勝利會師》 山丹丹笑著紅紅的臉 喜迎遠方的三軍戰士大團圓 一面面紅旗迎風展 一顆顆五星紅燦燦 戰士擁抱山水暖 激動的淚水掛臉面 勝利的歌聲地動山顫 革命火種不滅,在黃土高原上 抗日烽火燎原 遙遙兩萬裡征程,歷盡 敵人圍追堵截、皚皚雪山、茫茫草地······ 千難萬險,前赴後繼,紅旗不倒 創下人間奇蹟,撼地動天 孕育中華民族的未來 勝利會師,編織新中國搖籃 【:關於長征的詩歌】 1921,漆黑吞吐著大地 在南湖的一條小船 紅色的火焰 被13個人小心翼翼點燃 火焰很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火焰很弱,幾經風雨幾經點燃 儘管雷霆在不斷地轟鳴 你流過眼淚 無數先烈的鮮血把你澆灌 你有過痛苦 多少次巨浪要把你掀翻 在你堅強的內心 再苦再難也要穿越黑暗 火焰傳遞到一個詩人手中 從平平仄仄的詩行裡 燃燒出熊熊大火 淬出銀光閃閃的鐮刀 割去壓迫、剝削和侵略 淬出無堅不摧的鐵錘 砸碎封建、官僚、資本三座大山 最後,你用你自己 燃成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 迎風招展 冊頁黨史 從1921到2016 95年曆史,靜靜躺伏成文字 輕輕觸控這些文字 如同觸控一個個久經風雨、歷經戰陣的軀體 它們有血、有肉、有溫度 滄桑斑駁表面 掩蓋不住內心熊熊火焰 它們體內奔跑著鐮刀、斧頭、閃電、雷鳴 高舉正義火炬 前赴後繼,義無反顧 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 一個個耳熟能詳的名字 方誌敏、楊靖宇、劉胡蘭、董存瑞、邱少雲 焦裕祿、孔繁森、楊善洲…… 躍然紙面 硝煙迷漫,壯杯激烈 多麼親切,又是那麼遙遠 翻閱一面面冊頁 如同翻越一座座大山,靈魂 在一次次翻閱中 從一個高度向 另一個高度邁進 【:關於長征的詩歌】 啊!長征! 八十春秋彈指過, 啊!長征! 世界壯舉史冊銘。 憶當年—— 華夏瀕臨亡國路, 同胞掙扎苦難中。 寇賊刺刀逼婦孺, 狼煙蔽日村落空。 荒野飢犬撕餓殍, 斷道哀鴉啄棄嬰。 求生存—— 井岡烽火漫四野, 南昌槍炮裂長空。 風雲驟—— 蔣軍凶凶集兵力, 瘋狂圍剿工農兵。 謀韜略—— 戰略轉移大周旋, 揮師北上赴長征。 長夜幽, 盼黎明, 華夏大地亂雲飛, 遵義城頭見曉星。 中國革命之巨舟, 從此楊帆有航燈。 雄師縱橫軍號烈, 萬水千山一程程。 大渡河,面前橫, 驚濤嘯,巨雷鳴, 冷冷鐵索橋板空, 對岸炮吼火力封。 選勇士,聚精英, 攀橋索,騰蛟龍, 鐵骨虎膽強勢攻, 濤濤白浪血染紅。 臘子口,劈絕峰, 駭古猿,驚飛鷹, 霧裡但見天裂縫, 敵堡踞險氣焰凶。 飛峭壁,蕩野藤, 灑碧血,懸魂靈, 鏖戰撼天泣鬼神, ......
紅軍長征被稱為什麼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蹟。在兩年中,紅軍長征轉戰十四個省,歷經曲折,戰勝了重重艱難險阻,儲存和鍛鍊了革命的基幹力量,將中國革命的大本營轉移到了西北,為開展抗日戰爭和發展中國革命事業創造了條件。從1934年開始到1936年結束的長征,他們突破幾十萬敵軍的包圍封鎖,唱響戰略轉移的凱歌,是人類近現代戰爭史上凡人譜寫出的英雄史詩。
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長征的勝利表明,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工農紅軍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強大隊伍,長征中紅軍表現出的對革命的必勝信念和一往直前、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成為激勵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前進的巨大動力。
希望可以幫到你
什麼是“長征精神”?
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
延安
井岡山會師
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共同孕育,產生於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實踐中,都以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為最終目標,都以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為基礎,都是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同發展變化了的革命形勢與任務相結合的產物.因此,這些革命精神之間具有密切相關的聯絡,即精神內涵的共性或內在統一性.
井岡山精神是中國革命精神之源.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形成的全部優良傳統及革命精神,無不與井岡山精神有著直接的淵源關係
延安精神的最顯著特徵是艱苦奮鬥.這種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無疑是直接由我黨我軍在井岡山時期和長征中所表現出來的舉世聞名的特別能吃苦的革命精神發展而來的
革命聖地延安,是紅軍長征結束後的立腳點和抗日戰爭,民族解放戰爭的中心指揮部.在挽救國家和民族危亡的艱苦歲月裡,黨中央,毛澤東在延安領導全國人民進行艱苦卓絕的民族解放戰爭和國內革命戰爭中,經歷了難以列數的艱難困苦和自我犧牲.
延安時期,是從土地革命戰爭向抗日戰爭轉變的關鍵時期,其中心任務是:拯救國家,拯救民族,驅除外侮,恢復主權.延安精神是緊緊圍繞這一壓倒一切的首要任務釀造而成的.延安精神的主要內涵是: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實事求是,理論聯絡實際,密切聯絡群眾,敢於勝利,艱苦創業.其核心和主題就是江澤民同志在陝西視察時所講的"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延安精神是我們黨長期培育發展起來的傳統作風和革命精神的凝聚和體現,是中國共產黨的政治本色,同時也是自尊,自立,自信,自強的中華民族精神的生動體現.這種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無疑是直接由我黨我軍在井岡山時期和長征中所表現出來的舉世聞名的特別能吃苦的革命精神發展而來的.
長征精神所包含的大無畏氣概和不怕犧牲,一往無前的革命精神,正是對井岡山精神的進一步發展和弘揚
長征中的作戰,更是在敵強我弱,紅軍兵力,裝備居於絕對劣勢且無後方依託的戰況下進行的.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突破長江天險,強渡大渡河,激戰臘子口,跨越雪山草地,挖野菜,吃樹皮草根,克服重重困難,紅軍終於戰勝了敵兵的圍追堵截,勝利到達陝北.沒有氣吞山河,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長征的勝利是不可想象的.同時,正是在這種艱苦卓絕的鬥爭過程中,形成了令人蕩氣迴腸的長征精神.
長征精神的主要內涵是:樂於吃苦,不懼艱難的革命樂觀主義;勇於戰鬥,無堅不摧的革命英雄主義;重於求實,獨立自主的創新膽略;善於團結,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其主題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現,是保證我們革命和建設事業從勝利訂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而長征精神所包含的大無畏氣概和不怕犧牲,一往無前的革命精神,正是對井岡山精神的進一步發展和弘揚.
現代具有長征精神名人 速度,很急
馬班郵路硬漢王順友.
王順友: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木裡藏族自治縣“馬班郵路”投遞員,中共黨員,苗族.
2001年被四川省郵政局評為四川省郵政勞動模範;2001年5月1日,成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2005年4月,中共四川省委授予王順友同志四川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國家郵政局授予王順友同志全國郵政勞動模範稱號;2005年5月1日,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王順友同志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一個人.一匹馬.一條路.
在綿延數百公里的木裡縣雪域高原上,一個人牽著一匹馬馱著郵包默默行走的場景,成為了當地老百姓心中最溫暖的形象.
20年,他一個人跋山涉水、風餐露宿,按班準時地把一封封信件、一本本雜誌、一張張報紙準確無誤地送到每個使用者手中;
20年,他一路奔波不喊累不叫苦,戰勝孤獨和寂寞,將黨和政府的溫暖、時代發展的聲音和外面世界的變遷不斷地傳送到雪域高原的村村寨寨,把黨和各族群眾的心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這個人,就是木裡藏族自治縣郵政局的一個普通的苗族鄉郵員;一個20年來每年都有330天以上獨自行走在馬班郵路上的郵遞員;一個在雪域高原跋涉了26萬公里、相當於走了21趟二萬五千里長徵、繞地球赤道6圈的共產黨員———王順友.
鄉郵員是我的本職工作,再大的苦也要忍,不能給黨丟臉
1984年,年僅19歲的苗族小夥子王順友從當鄉郵員的老父親手裡接過了馬繮繩,子承父業,成為了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木裡藏族自治縣一名普通的馬班郵路鄉郵員.當時,老父親拍拍兒子的肩膀鄭重地說:“送信就是為黨做事,為黨做事的人要吃得起苦.”王順友把這句話牢牢地記在心裡,走上了馬班郵路的漫漫征途.
四川木裡藏族自治縣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這裡高山綿延起伏,全縣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大山有20多座,平均海拔3100米,生活和工作條件十分艱苦.王順友負責的郵路從木裡縣城經白碉鄉、三桷椏鄉和倮波鄉至卡拉鄉,往返里程584公里.1999年,王順友開始負責縣城至白碉鄉、三桷椏鄉、倮波鄉三個鄉郵件的投遞工作,這條郵路往返360公里,他每月兩個郵班,一個郵班來回14天,他每月有28天要徒步跋涉在這蒼茫大山中的郵路上.
從海拔近5000米到近1000米,氣溫從攝氏零下十幾度到近攝氏四十度,依次經過察爾瓦山、雅礱江河谷、座窩山、矮子溝、雞毛店山、山王廟峰、刀子山等大大小小的山峰溝谷,穿過四片野獸出沒的原始森林.必經之地察爾瓦山,氣候異常惡劣,一年中有6個月冰雪覆蓋,氣溫達到零下十幾度.而一旦走到海拔1000多米的雅礱江河谷時,氣溫又高達40多度,酷熱難耐.從白碉鄉到倮波鄉,還要經過當地老百姓都談之色變的“九十九道拐”.這裡,拐連拐,彎連彎,山狹路窄,擡頭是懸崖峭壁,低頭是波濤洶湧的雅礱江,稍有不慎,就會連人帶馬摔下懸崖掉進滔滔江水中. 這就是王順友走了20年的郵路! 在這條路上,沒人能和王順友比速度,他頑強無比.
2002年12月,日本NHK電視臺專程來到木裡,對王順友負責的郵路進行跟蹤拍攝.攝製組用4天的時間只走了80多公里,最後實在走不動了,只好坐車返回木裡,然後轉西昌、過冕寧,再經甘孜州九龍縣到達倮波鄉,這一圈,他們繞了六、七百公里才進行完郵路終點的拍攝工作.出發前,他們和王順友打賭說:看誰先到達倮波鄉.然而,令日本攝製組萬萬沒想到的是,當他們坐車到達倮波鄉時,王順友已牽著那頭白騾子等他們半天了.日本記者被王順友征服了,他們伸出大拇指說,王順友,好樣的,你是真正的男子漢!
在這條路上,沒人能替他分擔這近乎殘酷的艱苦,他一肩挑、一人扛.當萬家燈火、家人團聚的時候,王順友只能一個人蜷縮在山洞、牛棚、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