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為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12-28

為什麼要長征?

1934年10月,由於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領導,以及敵強我弱,中央革命根據地(亦稱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戰爭遭到失敗,紅軍第一方面軍(中央紅軍)主力憨始長征,同時留下部分紅軍就地堅持游擊戰爭。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為了給中央紅軍戰略轉移探索道路,命令紅六軍團撤離湘贛蘇區,到湘中發展游擊戰爭。10月,紅六軍團與紅三軍(後恢復紅二軍團番號)會合,並創建了湘鄂川蘇區。

長征為什麼叫長征?

長征的路線是向西再向北,是在對我形式不利條件下進行的戰略轉移,但轉移的目的是保持勢力進行抗日戰爭,由於經行路線很長,沿途行程極為艱險,又分為幾個部分分別完成,歷時數年,所以叫長征。

而我軍的西征指的是1936年10月,我軍與盤踞在甘肅青海一帶的軍閥馬步芳展開的戰鬥,由於我軍剛剛完成長征,人員疲憊,裝備落後,約30000戰士在與馬軍9萬士兵20萬民團(還有精良的騎兵)艱苦作戰後只有不足2000戰士突圍,其餘全部犧牲。解放戰爭後期,我軍集中優勢兵力,以密集自動武器火力一舉殲滅反動軍隊,解放大西北。

當年紅軍為什麼要長征?

當時國民黨圍繳共產黨又由於王明的“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領導,以及敵強我弱,中央革命根據地(亦稱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戰爭遭到失敗,紅軍第一方面軍(中央紅軍)主力開始長征,同時留下部分紅軍就地堅持游擊戰爭。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為了給中央紅軍戰略轉移探索道路,命令紅六軍團撤離湘贛蘇區,到湘中發展游擊戰爭。10月,紅六軍團與紅三軍(後恢復紅二軍團番號)會合,並創建了湘鄂川蘇區。

為什麼會有長征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蹟。在一年中,紅軍長征轉戰十四個省,歷經曲折,戰勝了重重艱難險阻,保存和鍛鍊了革命的基幹力量,將中國革命的大本營轉移到了西北,為開展抗日戰爭和發展中國革命事業創造了條件。

眾所周知,從1934年開始到1936年結束的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蹟。在整整兩年的時間裡面,紅軍輾轉十四省,突破幾十萬敵軍的包圍封鎖,唱響戰略轉移的凱歌,是人類近現代戰爭史上,凡人譜寫的英雄史詩。

時至今日,戰爭的硝煙已經散去,昔日腥風血雨刀、槍相見的地方早已恢復安寧,當富足和安康使我們把前輩們的努力只是看作歷史書中的一頁時,我們又該以怎樣的態度去面對這段歷史,去善待並銘記呢?我想真正值得記憶的,能矢志不忘的都已經融匯在我們的民族集體無意識之中,通過我們的基因遺傳代代相延。比如我們中華民族的勤勞善良、純樸敦厚……,“長征精神”是我們民族集體無意識中的一部分嗎?或者說它和我們民族集體無意識中的其他部分有什麼聯繫呢?直接查證“長征精神“是不是民族集體無意識中的組成部份,還需要時間的考驗,但是找出它和我們民族集體無意識中其他組成部分的聯繫確是現在就可以作的工作。

惠於中華骸明薰陶的華夏兒女,以孔孟之道、儒家學說等為基礎的民族精神,除了作為修齊治平的政治理念外,還作為一種傳統、一種信念存在於每一個老百姓的心中。在某些情況下就會自覺不自覺的表現出這種精神的力量。

參考資料:baike.baidu.com/view/6412.htm#5

為什麼要長征

紅軍好艱苦滴

好好看看哦~~

1934~1936年間,中國工農紅軍主力從長江南北各蘇區向陝甘革命根據地(亦稱陝甘蘇區)的戰略轉移。

1934年10月,由於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領導,以及敵強我弱,中央革命根據地(亦稱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戰爭遭到失敗,紅軍第一方面軍(中央紅軍)主力開始長征,同時留下部分紅軍就地堅持游擊戰爭。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為了給中央紅軍戰略轉移探索道路,命令紅六軍團撤離湘贛蘇區,到湘中發展游擊戰爭。10月,紅六軍團與紅三軍(後恢復紅二軍團番號)會合,並創建了湘鄂川蘇區。

10月上旬,中央紅軍主力各軍團分別集結陸續出發,中共中央和紅軍總部及直屬縱隊離開江西瑞金就途。10月21日,中央紅軍從贛縣王母渡至信豐縣新田間突破國民黨軍第一道封鎖線,沿粵贛邊、湘粵邊、湘桂邊西行,至11月15日突破了國民黨軍第二、三道封鎖線。然而博古、李德等領導人一味退卻,消極避戰,使紅軍繼續處於不利地位。中央軍委決定從興安、全州之間搶渡湘江,經浴血奮戰,於12月1日渡過湘江(即第四道封鎖線),由於連續苦戰,紅軍銳減。12月中旬,抵達湘黔邊時,毛澤東力主放棄原定進入湘西與第二、六軍團會合的計劃。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開會,接受了毛澤東的主張,決定向以遵義為中心的川黔邊地區前進,使紅軍避免了覆亡的危險。1935年1月7日,紅軍佔領遵義。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遵義舉行了政治局擴大會議,著重總結了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經驗教訓,糾正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軍事上的錯誤,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確領導,制定了紅軍爾後的戰略方針,從而在最危險的關頭挽救了紅軍和中國共產黨。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和工農紅軍歷史上一個偉大的轉折點。3月,組成了實際上以毛澤東為首,周恩來、王稼祥參加的三人軍事指揮小組。他們以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名義指揮紅軍的行動。

遵義會議後,鑑於川敵佈防嚴密,川央紅軍確定撤離遵義後,在川黔滇邊和貴州省內迂迴穿插。特別是在四渡赤水的過程中,中央紅軍靈活機動地創造戰機,運動作戰,各個殲敵,以少勝多,從而變被動為主動。隨後出敵不意,主力南渡烏江,直逼貴陽,迅即西進,4月下旬以一部在翼側策應。5月初,搶渡金沙江,擺脫了幾十萬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由於執行了正確的民族政策,紅軍順利通過大涼山彝族區。接著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越終年積雪的夾金山。6月中旬,與紅四方面軍在懋功會師。

紅四方面軍原在川陝根據地,為向川甘邊發展,1935年3月28日至4月28日取得強渡嘉陵江戰役的重大勝利。然而紅四方面軍主要領導人張國燾等擅自決定放棄川陝根據地(亦稱川陝蘇區)向西轉移。5月初,共八萬餘人開始長征,中旬佔領了茂縣(今茂汶)、理番(今理縣)為中心的廣大地區。

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後,紅軍以北上建立川陝甘根據地為戰略方針,中共中央決定將兩個方面軍混合編為左、右兩路軍過草地北上。中共中央隨右路軍跨過草地,抵達班佑、巴西地區。8月底,右路軍一部在包座全殲國民黨軍第四十九師約五千餘人,打開了向甘南前進的門戶。9月張國燾率左路軍到達阿壩地區後,拒絕執行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針,並要挾中共中央和右路軍南下。毛澤東等於9月10日急率第一、第三軍(後組成陝甘支隊)繼續北上,奪取臘子口,突破國民黨軍渭河封鎖線,翻越六盤山,於10月19日到達陝北吳起鎮(今吳旗縣城),先期結束了長征。11月21~24日取得了直羅鎮戰役的勝利,為黨中央和紅軍紮根在陝北奠定了基礎。

在國民黨重兵對鄂豫皖根據地圍攻的......

紅軍為什麼要進行長征?

因為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了。反圍剿失敗意味著什麼啊?意味著中央蘇區防線已經崩潰,這時候再不逃國民黨大軍就全部攻進來了。所以說長征就是放棄整個中央蘇區,把人馬轉移到其他地盤。轉移跟逃跑不一樣,轉移是為了保存兵力,逃跑就是一盤散沙全亂了。紅軍的長征是轉移不是逃跑,是在毛澤東等領導人指揮下的非常聰明的轉移。長征成功,表示紅軍保存了軍力,使蔣介石失去了消滅紅軍的唯一機會。

紅軍為什麼要走二萬五千里長徵

嗯,激為紅軍當年想自費旅旅遊,順便搞個拉練啥的鍛鍊身體,沒想到國民黨不太樂意,所以被一頓猛打,差點全軍覆沒。

中國工農紅軍為什麼要長征

客觀上國民黨圍剿力度空前強大,主觀上由於博古李德的不正確指揮,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

當時中央蘇區與共產國際失去了聯繫。由李德倉促策劃了突圍轉移方案。原方案是轉而與賀龍他們的根據地合兵,另建一個蘇區。毛澤東的思想是把敵人拉到遠離蘇區後,中央蘇區再重返井岡。但當時毛澤東已被實際上剝奪軍事控制權。

在李德他們的指揮下,紅軍多次突圍,向賀龍靠攏,但被蔣識破紅軍戰略企圖。於瀟水和湘江戰役中,紅軍損失近半。儘管如此,李德還準備帶軍從渡長江北上,但蔣早已設重兵待殲紅軍。奪取遵義後,政治局對瀟湘戰役進行了反思,毛澤東重掌兵權。毛澤東決定西渡赤水,向敵人薄弱的貴西轉移。石城一戰失利,但之後四渡赤水,揮軍直指雲南等戰役,充分顯示出毛澤東在軍事上和權衡敵軍政治派別間博弈的藝術。貴西轉移目標不成功,紅軍從雲廠入川,準備與四川張國燾紅軍合併。但川南敵軍已陳重兵,故改道川西。因川西貧瘠無大後方,入川南不可能,於是上陝北建立根據地,背靠蘇聯,以蘇聯為大後方。

長征不是一開始的戰略規劃結果。北上抗日也是在川西時才提出的。是紅軍根據革命形勢的選擇結果。

總之,長征開始是反圍剿失利後的戰略轉移,在戰略轉移過程中,因敵我雙方的戰爭形勢,原來的戰略不斷改變發展,最後成為了長征。長征的過程才是長征最後形成的原因,非戰略規劃。

紅軍長征的目的地為什麼是陝北?

紅軍長征到陝北延安的歷史原因有7條。

1、當時渭南一帶有劉志丹的部隊,陝北延安有謝子長的部隊。這兩支紅軍已經在當地建立起非常穩固的革命根據地,紅軍北上就能與劉志丹、謝子長的部隊會師。從而佔領整個陝中和陝北地區。

2、紅軍開始是沒有打算去陝西的,後來被國民黨反動派追趕,在南方很難立足,因為南方是國民黨反動派統治的重點地區,紅軍到達甘肅後,應劉志丹同志和謝子長同志主動的聯繫,決定向國民黨統治的薄弱地區進軍。

3、國民黨反動派實質上是南方政權,陝中、陝北是國民黨統治的薄弱地區,蔣介石政權在陝中、陝北不存在。

4、從地理環境來看,陝西關中平原以北地區,到處是窮山惡水,高山大嶺,溝豁縱橫,連綿千里,易守難攻,誰也進不來,極其易於武裝割據。

5、陝北靠進蘇聯,便於取得蘇聯援助。

6、紅軍高舉北上抗日的旗幟,而抗日的前線在北方。在南方還算抗日嗎?

7、延安南靠西安,東靠北京,而日本又不可能攻打延安,延安就成了安樂窩,北方歷來是中國的政治、軍事中心,得北方者得天下,北方戰勝南方,這是中國5000年的歷史規律。是鐵的規律。

毛主席率領紅軍挺進陝北,具有偉大的戰略眼光,是英明的歷史決策。

紅軍為什麼要長征?

關於長征,現在通行的官方解釋是北上抗日,是在抗日救亡成為全民族最緊迫的任務、中國面臨民族危亡的情況下發生的,也是在黨和紅軍面臨生死存亡嚴重危機的情況下發生的。其實真實的原因更多的應該是後者,當勝利者根據自己的意願粉飾曾經的歷史真相的時候,對於經歷那場長征的人來說,雖然他們享盡哀榮,但是長征並不是他們的的本意,他們也沒有想到過要經歷那些苦難和取得那樣的輝煌。

1927年秋收起義後,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開創了中國革命的第一個根據地井岡山根據地。從1930年10月到1931年9月,紅軍先後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三次“圍剿”,形成了中央革命根據地。1931年11月7日至20日,在瑞金召開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中央蘇維埃政府的建立,標誌著共產黨人要建立一個以瑞金為核心基地並且最終奪取全國政權的革命計劃的正式開始。但是,1933年初,以博古為首的中共臨時中央從上海遷入中央蘇區,一味命令紅軍和地方武裝“以革命的進攻來粉碎反革命的進攻”,竭力推行“左”傾冒險主義進攻路線,開始了中央蘇區的噩夢。於是,在第四次反圍剿僥倖成功之後,第五次反圍剿以紅軍的失敗和元氣大傷使得中央蘇區在劫難逃,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中央紅軍撤離蘇區,開始了沒有方向的戰略撤退,當時對於紅軍來說最重要的是生存下來的問題,直到1935年初的遵義會議,毛澤東重新奪回領導權,紅軍的為了生存的逃亡才開始活色生香,開始精彩起來。而即使在這個時候,標誌著中國人民抗戰開始的七七事變還有六年半的時間。我們甚至可以這樣假設,如果紅軍粉碎了第五次甚至後來的七七八八次反圍剿的勝利,所謂北上抗日就永遠不可能發生。以成敗論英雄是中國的現實,但是,對於長征的開始,誰能否認是因為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蘇區已經無法立足,只有出走去爭取紅軍生存這樣一個歷史現實呢。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蹟,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鬥,攻佔七百多座縣城,紅軍犧牲營以上幹部多達430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其間共經過11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無人煙的草地,翻過連綿起伏的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裡,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到達甘肅與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宣告紅軍長征勝利結束。

相關問題答案
長征為什麼?
長征為什麼甩下瞿恩?
紅軍長征為什麼能勝利?
長門為什麼那麼瘦?
廣島長崎為什麼能住人?
長治為什麼叫上黨?
大長今為什麼這麼火?
紅軍長征有什麼意義?
紅軍長征是什麼?
寶寶長牙為什麼會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