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馮的歷史和來源?

General 更新 2024年09月10日

姓馮的來源。

馮姓發源地--河南滎陽馮城

一、出自姬姓,為周文王(即西伯侯 姬昌)之後,第十五子畢公高後裔畢萬的封地馮城,屬於以居邑名為氏。馮氏繫系承畢公高,始祖馮文孫。

據《元和姓纂》、《後漢書》等所載,周文王第15子畢公高後裔畢萬,西周時,在晉為大夫,當時晉獻公陸續功滅了許多小國,將其地分封給有功之臣,其中包括畢萬的一支孫被封於馮城(今河南滎陽西),其後子孫以邑為姓氏,稱馮姓。世代相傳至今,為河南馮氏。

二、出自歸姓,出自春秋時鄭國大夫馮簡子的封地馮邑,屬於以居邑名為氏。

據《世本》記載,春秋時鄭國有大夫馮簡子,因封邑在馮而得氏,其後子孫以馮為氏。

贊助廣告

春秋時期除畢公高一脈馮姓外,據《世本》所載,鄭國著名大夫簡子,以善斷而名聞諸侯。他在任期間,鄭國與周邊諸侯的縱橫往來、攻戰聯盟等大事,鄭國君主都要向他諮詢。簡子廣納賢士,集思廣益,其判慚、決策無一不精當,深得鄭君賞識。為褒獎簡子的政績與貢獻,鄭國君以馮邑(今河南滎陽馮城)封簡子,簡子入居馮邑後,遂號馮簡子。而他的封地馮邑,正是後來併入魏國的馮城(河南滎陽)。因此,長卿受封馮城之前,馮簡子的後代便早巳在此生活多年,只因簡子的名位遠不及畢萬及其後裔,所以被忽略或有意淡化了。

因此,源於河南的馮氏應由兩部分組成,即先期的馮簡子及其後裔和後來居上的畢魏世家。他們都可以稱為馮姓之源或馮氏正宗。

贊助廣告

而且從馮姓產生的過程來看,姬、畢、魏、馮在一定程度上講“三千年前是一家”。

據2007年5月在廣東省潮安縣歸湖客安[曲灣]村馮衛中家發現的[馮氏族譜]明確記載簡子是畢公高之第十四世孫,系如吾之子.我認為這一記載十分確切地解決了馮簡子的身份來源問題.還有一些家譜也記載始平堂世系為畢公高之後。稱始平堂世系者為馮簡子支脈. 馮簡子和魏長鯽均應是畢公高之後,也是馮氏正宗.

三、為司馬遷的後代改姓馮

為西漢司馬遷之後.司馬遷因受奸人所害,為逃避追殺,司馬遷長子司馬臨將司字加一豎改姓同.司馬遷次子司馬觀將馬字加兩點水改姓馮.這在古籍中雖然沒有記載,但在民間有不少傳說,,陝西省韓城芝川鎮徐村有司馬遷之墓和司馬祠,徐村原住居民是馮同二姓,兩姓有馮同不分,馮同不婚的習俗,二千多年來,馮同二姓均認同祭拜司馬遷為共同先祖的事實,加之以家譜為佐證,司馬遷後代有馮姓,是完全能夠認定的.這是馮氏源流上又添了新支脈.

少數民族姓。湘南瑤族有馮姓。

四、源於其他馮氏,出處待考。

1. 出穎川者,為漢徵西大將軍馮異之後;

出於潁川(河南省)的馮氏,是東漢光武帝的徵西大將軍馮異的後代。馮異就是著名的“大樹將軍”,曾經為光武帝平赤眉,擊匈奴,軍功彪炳,後來被封為陽夏侯,騰達非常。據安徽歙縣鴻飛馮氏族譜記載,馮異是周文王第15子畢公高後裔畢萬的第十九世孫,歙縣馮氏始祖 馮 繁:由青州遷往歙州任刺史,敬宗進逝世於官,其季子定墓而後居,譜遂以定為遷歙一世祖。

2. 出上黨者,為左將軍馮奉世之後;

2. 出上黨者,為左將軍馮奉世之後;

上黨(山西省)的馮氏,則系漢代左將軍馮奉世的後代。馮奉世也是一位威震諸夷的大將,漢宣帝時,曾經出使西域各國,接連擊敗了莎車等國,後來又以破羌之功,被封為關內侯

3. 出長樂者,為宜都侯馮參之後;

4. 出京兆者,為燕王馮巨集之後;

5. 出弘農(河南省)者,為西魏寧州刺史馮寧之後;

6. 出河間(河北省)者,為唐監察御史馮師之後。...餘下全文>>

歷史上姓馮的名人?

馮 道:五代時歷任四朝宰相,在相位20餘年。他在後唐任宰相期間,倡議由田敏等人在國子監監校定《九經》文字,並組織刻工雕印,至後周完成,後世稱“五代監本”。官府大規模刻書至此始。

馮 異:東漢開國名將。字公孫。潁川父城(今河南省寶丰東)人。初屬王莽,更始元年(23年)歸劉秀。隨劉秀巡撫河北,提出廣施恩德、籠絡人心的建議。攻破王郎後,封應侯。同年,破鐵脛農民軍於北平(今河北省滿城北),收降匈奴於林闟頓王。冬,拜孟津將軍,統魏郡、河內郡兵駐黃河北岸,與河內太守寇恂合力防備洛陽更始軍。二年夏,乘洛陽守將李軼不與爭鋒之機,率兵北攻天井關(今山西省晉城南),得二城;南奪成皋(今河南省滎陽西北)以東13縣,收降10餘萬人。復渡河擊斬更始所署河內太守武勃,殲5000人。東漢王朝建立,封陽夏侯。建武二年(26年)冬,替代鄧禹西征。三年,經崤底之戰,大破赤眉軍。又擊破延岑等割據武裝,平定關中。四年,擊敗公孫述所遣數萬兵於陳倉(今陝西省寶雞東),屢次挫敗公孫述進窺關中的企圖。六年,漢軍隴西之戰受挫後,馮異受命進軍栒邑(今旬邑北)。此時,隗囂部將行巡率兵亦欲乘勝攻取馳邑。馮異力排眾議,率兵搶先佔領栒邑,然後偃旗息鼓,待行巡軍至,突然出擊而獲勝,北地豪強武裝勢力聞風歸降。先後領北地太守、安定太守事,平定上郡(治膚施,今榆林東南)、北地(郡治馬領,今甘肅省慶陽西北)、安定(郡治今鎮原東南)等地。九年行天水(郡治平襄,今通渭西)太守事。十年夏,與諸將共攻落門(今武山洛門),病卒軍中。 馮異長於謀略,號令嚴整,用兵進止有序;為人謙讓,諸將會聚論功之時,馮異常獨自避於樹下,故軍中稱為“大樹將軍”。

馮 繚:中國第一位女政治家、女外交家。公元前101年,隨漢解優公主遠和禾親到了烏孫國。由於她多才多智,成為解優公主的得力助手。後嫁給烏孫右大將。她在協助公主加加漢朝同西域諸國之間的友好關係,作出了很大貢獻,深得西域各國的敬服。尊稱她為“馮夫人”。

馮 如:廣東省恩平人。又名自如,號鼎三。我國第一個飛行家和飛機設計師。早年在美國三藩市(舊金山)當雜工謀生,後轉往紐約工廠工作,業餘鑽研機械學,數年後自行製造抽水機、無線電報機。在日俄戰爭中,深感飛機之厲害,自此決心獻身於航空事業,以報祖國。在三藩市集資創辦飛機制造公司。1909年自制收音機試飛成功。廣州光復時,被任為陸軍飛機長。後在舉行飛行表演時,不幸失事遇難。1985年在恩平縣牛江本鄉建馮如紀念亭、馮如中學以紀念。

馮承輝:清江蘇省婁縣人,字少眉,一字伯承,號梅花畫隱。貢生。工篆隸,精刻印,兼善畫,尤喜畫梅。著述甚富。有《印學管見》、《歷朝印識》、《石鼓文音訓考證》、《古鐵齋印譜》、《古鐵齋詞鈔》等。

馮夢龍:明蘇州府吳縣人。崇禎中以貢為丹徒訓導,遷知壽寧。善詩文,工經學。輯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古今譚概》、《智囊》、《掛枝兒》、《山歌》及《墨憨齋定本傳奇》等。

馮子材:清末著名的老將軍。他曾在年近70歲時,在廣西鎮南關。諒山等地大敗法國軍,取得鎮南關大捷,其名威震邊關。

馮雲山:廣東省花縣人。一名雲珊,本名乙龍。太平天國領導人。曾任鄉村塾師。1843年與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會。在桂平吸收楊秀清、蕭朝貴等山區農民。1851年參與領導金田起義,任後軍主將,又任前導副軍師,在永安受封為南王。協助洪秀全制訂太平天國官制、軍制、律令、營規、天曆等。1852年攻廣西全州中炮負重傷,後卒於蓑衣渡。

馮玉祥:近代愛國將領。1993年任抗日同盟軍總司令,多次擊改日寇,收復許多失地。建國前夕,因乘船失火,受傷身死。

馮國璋:直隸(今河北省)河間人。北......餘下全文>>

馮姓的來歷,歷史上有哪些有名的人?

馮姓早在東周時期就已經出現,據《元和姓纂》和《廣韻》記載,馮姓是周文王之後,他們的祖先,可追溯到周文王的第15個兒子畢公高,他的後代封在魏地,其子孫採食於馮城,於是,這一支子孫就以邑為氏,就是馮氏。而記載姓氏的最早典籍《世本·氏姓篇》說馮姓是“鄭大夫馮簡子之後”。馮簡子是春秋後期鄭簡公時人,據說他博學多才,能斷大事,當時鄭國凡事要跟諸侯打交道,許多大事都先同他商議,再做決定。因鄭國建都於今河南新鄭,故此支馮氏出自新鄭 戰國時的馮驩,為齊國孟嘗君薛文門下食客,曾替薛文到封邑收取債息,把不能還息的債券燒掉,替薛文收買民心。 西漢有馮奉世,上黨潞縣人,宣帝時曾率兵擊破莎車,後為左將軍,封關內侯。 東漢人馮異,被劉秀封為陽夏侯,任徵西大將軍;京兆杜陵人馮衍,為辭賦家; 十六國時,長樂信都人馮跋,乘後燕內亂,推翻慕容熙的統治,建立地方政權,國號燕,史稱北燕,歷時27年,於436年被北魏所滅。 五代時的馮道,後唐、後晉時歷任宰相;契丹滅後晉,又附契丹任太傅;後漢時任太師;後周時又任太師、中書令,成為歷史上少有的歷事五姓的人物。 南唐著名詞人馮延巳,任中主(李璟)時的宰相。北宋有大臣馮京,仁宗時是知開封府,神宗時進參知政事。 元代有散曲家馮子振。 明代有散曲家馮惟敏,文學家、戲曲家馮夢龍。 清代有詩人馮班,清末有愛國名將馮子材,於70歲高齡時,大敗法軍於鎮南關,為當時受外國列強欺壓的中國人揚眉吐氣了一番。 太平天國領導人之一的馮雲山。

姓馮的歷史人物有哪些

歷史名人

馮夢龍:明末小說家,通經學,善詩文,尤以小說詞曲見長,輯有時代話本集《喻世名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合稱"三言"。

馮 道:五代時歷任四朝宰相,在相位20餘年。他在後唐任宰相期間,倡議由田敏等人在國子監校定《九經》文字,並組織刻工雕印,至後周完成,後世稱"五代監本"。官府大規模刻書自此始。

馮子材:清末著名的老將軍。他曾在年近70歲時,在廣西鎮南關、諒山等地大敗法國軍,取得鎮南關大捷,其名威震邊關。

馮 繚:中國第一位女政治家、女外交家。公元前101年,隨漢解憂公主遠嫁和親到了烏孫國。由於她多才多智,成為解憂公主的得力助手。後嫁給烏孫右大將。

她在協助公主加強漢朝同西域諸國之間的友好關係,作出了很大貢獻,深得西域各國的敬服。尊稱她為"馮夫人"。

馮玉祥:近代愛國將領。1993年任抗日同盟軍總司令,多次擊敗日寇,收復許多失地。建國前夕,因乘船失火,受傷身死

馮姓由來

出現年代:馮姓早在東周時期就已經出現,據《元和姓纂》和《廣韻》記載,馮姓是周文王之後,他們的祖先,可追溯到周文王的第15個兒子畢公高,他的後代封在魏地,其子孫採食於馮城,於是,這一支子孫就以邑為氏,就是馮氏。而記載姓氏的最早典籍《世本·氏姓篇》說馮姓是“鄭大夫馮簡子之後”。馮簡子是春秋後期鄭簡公時人,據說他博學多才,能斷大事,當時鄭國凡事要跟諸侯打交道,許多大事都先同他商議,再做決定。因鄭國建都於今河南新鄭,故此支馮氏出自新鄭。

來源有三:

1、出自姬姓,為周文王昌之後。據《元和姓纂》、《後漢書》等所載,周文王第15子畢公高後裔畢萬,西周時,在晉為大夫,當時晉獻公陸續功滅了許多小國,其中包括畢萬的一支孫被封於馮城,其後子孫以邑為姓氏,稱馮姓。史稱馮氏正宗。是為河南馮氏。

2、出自歸姓,為馮簡子之後暢據《世本》所載,春秋時鄭國有大夫馮簡子,因封邑在馮而得氏。後馮邑被晉國所奪,成為魏氏子弟長卿的封邑,長卿的後裔也稱馮氏。是為河南馮氏。

3、還有出自其他方面的馮姓,如:出穎川者,為漢徵西大將軍馮異之後;出上黨者,為左將軍馮奉世之後;出長樂者,為宜都侯馮參之後;出京兆者,為燕王馮巨集之後;出巨集農者,為西魏寧州刺史馮寧之後;出河間者,為唐監察御史馮師之後。

郡望堂號:

堂號:

"同輿堂"或"三同堂":根據《後魏書》記載,馮誕和後魏高祖同歲,幼同學,娶高祖妹安樂公主為駙馬都尉。他常和高祖同輿而行,所以稱"同輿堂"。又同案而食,同硯而學——同輿、同硯、同案,所以叫"三同堂"。

"市義堂":戰國時馮驩,是孟嘗君的食客。起初孟嘗君對他只當一般門客對待,後來孟嘗君派他到薛地,他把所有帳戶叫來,宣佈將債券燒掉,給所有帳戶解決了困難。馮驩回去後,對孟嘗君說:"討來的錢我全部買了'義'帶回來。"(市就是買)。孟嘗君當時不懂這句話的意思,後來,孟嘗君罷了官到薛地去,薛人夾道歡迎,這時孟嘗君才省悟地感謝馮驩說:"今天我嚐到了你替我買的珍貴物品——義,這可是萬金難買呀!"

郡望:

始平郡:晉時置郡,治所在槐裡。

杜陵縣:此支馮氏,為上黨馮氏分支,其開基始祖為馮唐之弟馮騫。

穎川郡:秦時置郡,治所在陽翟。

上黨郡:戰國韓置郡,此支馮氏,其開基始祖為戰國時韓上黨太守馮亭。

長樂郡:後魏置郡。

京兆郡:漢時置郡,治所在長安。

弘農郡:西漢置郡,治所在弘農。

河間郡:漢高帝置郡,治所在樂城。

馮姓分佈:

戰國時有馮亭,入趙,拒秦戰死,其宗族分散,有的留上黨潞縣,有的在趙,子孫有許多為將相。至西漢文帝時、車騎都尉馮唐徙居安陵,其弟馮騫自上黨徙居京兆杜陵。此外,先秦時代,馮氏已有徙居今山東者。三國以前,氏還有遷至今四川的射洪、中江、渠縣等地及湖北公安者,東晉末,馮氏又有徙居和龍者。唐玄宗時著名宦官高力士,本為馮盎之曾孫,後為宦官高延福收養,改姓高,此為馮姓改為高姓者。唐末黃巢起義時,中原馮氏有一支避難南遷福建寧化石壁,宋代分出上杭、漳州、武平等支脈,至宋末元初,上杭馮氏有的又南遷至廣東的平遠、潮州、揭陽,後再遷至豐順、梅州等地。清康熙至乾隆年間,廣東、福建馮氏有數支移居臺灣,此後,有的又遠播海外。

【馮氏家譜】

江蘇:

馮氏族譜八卷、京口馮氏族譜一卷、錫山馮氏宗譜二十四卷、澄江馮氏宗譜十卷、馮氏家譜一卷

浙江:

赫山......餘下全文>>

歷史上姓馮的名人有哪些

馮夢龍:明末小說家,通經學,善詩文

.馮子材:清末著名的老將軍

馮 異:東漢開國名將。

馮如:廣東省恩平人。

馮雲山:廣東省花縣人。一名雲珊,本名乙龍。

歷史上姓馮的名人?

太多了。太平天國領導人之一的馮雲山;民國時期的著名將領馮玉祥;民族女英雄馮婉貞;當代作家,文學家,藝術家馮驥才;相聲演員馮鞏……

歷史上姓趙的跟姓馮的有什麼淵源

他們都曾是中國人!

歷史上姓馮的有名的女子,已經她們的具體故事

這是我所熟悉的兩個姓馮的女的但記不清他們生平事蹟所以查了百度複製給你希望有用檢視更多圖片馮太后(又名:文成文明皇后),公元442年出生於長樂信都(今河北省冀州市冀州鎮嶽良村),北魏文成帝的皇后,她的姑姑是太武帝拓跋燾的左昭儀。馮太后本是官宦之女,因罪充公為奴。452年,被選為北魏文成帝的貴人,456年被立為皇后。465年北魏獻文帝即位,尊為皇太后。馮太后在文成帝死後於466年發動政變除掉了矯詔擅權、多行不法的丞相太原王乙弗渾,並兩度攝政,將北魏的漢化推向巔峰。她對北魏的影響,在其孫北魏孝文帝朝更加發揚光大史稱孝文帝改革。其在任攝政期間推行三長法、均田法、班祿法建立了農業大國的雛型,革除了相當多朝政亂象和貴族圈地行為,政策影響力陸續擴及後續所有朝代,甚至直到今日。公元490年10月17日,馮太皇太后去世,諡號文明太皇太后。

基本資訊

中文名 :馮太后

外文名 :Von

別名 :文明太后、文明皇后

國籍 :北燕→北魏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長安

出生日期 :公元442年

逝世日期 :公元490年

職業 :皇后→皇太后

主要成就 :臨朝輔政、誅殺乙渾去胡漢化、改革新制

代表作品 :太和新制

諡號 :文成文明皇后

陵墓 :金陵

職業 :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

別名 :文明太后、文明皇后

諡號 :文成文明皇后

陵墓 :金陵

國籍 :北燕→北魏

民族 :漢族

人物生平

馮小憐是北齊後主高緯的淑妃,善彈琵琶,能歌善舞。原是皇后穆黃花身邊的侍女,後來躍上枝頭作鳳凰,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她的嬌媚與荒唐,使北齊帝國遭到覆亡的命運。高緯為馮小憐不顧晉州危急,陪她繼續打獵;又為馮小憐造橋觀戰,對其寵愛至甚。後立馮小憐為左皇后。577年,北齊滅亡,馮小憐與高緯被周軍押解到長安。同年,高緯被殺,馮小憐被北周武帝宇文邕賜給代王宇文達,很受宇文達寵愛。宇文達妃李氏,與馮小憐爭寵,馮小憐中傷李氏,幾乎將李氏害死。隋文帝楊堅代周建隋後,又再賜給李氏的哥哥李詢,李詢的母親知道馮小憐曾迫害過自己的女兒,就令她自殺而死。

快速導航

微信文章圖冊集錦

基本資訊

中文名 :馮小憐

別名 :馮淑妃

國籍 :北齊→北周→隋朝

民族 :漢族

職業 :淑妃、左皇后

典故 :玉體橫陳

人物生平

封為淑妃

馮小憐,是後主高緯皇后穆邪利的侍女。穆邪利失寵後,便在五月五日把馮小憐進獻給高緯,稱為“續命”,高緯封馮小憐為淑妃。馮小憐聰明靈巧,善彈琵琶,精於歌舞。高緯深深被她迷住,坐時同席,出則同乘一匹馬,但願兩人生死在一處。高緯讓馮小憐住在隆基堂,馮小憐厭惡這裡原是曹昭儀日常居住的地方,所以命人把地面都換了一遍。

城失圍獵

公元576年(北齊武平七年)十月,北周軍攻打平陽城,晉州危急。高緯正和馮小憐在三堆(《資治通鑑》作天池)打獵。晉州告急的人,從早晨到中午,騎驛馬來了三次。右丞相高阿那肱說:“皇上正在取樂,邊境有小小的軍事行動,這是很平常的事,何必急著來奏報!”到傍晚,告急的使者再次到來,說“平陽已經陷落,”這才向高緯奏報。高緯準備回去援救,可是馮小憐餘興未盡,要求高緯再圍獵一次,高緯依從了她的要求。

造橋觀戰

同年(公元576年)十一月,高緯抵達晉州時,城池已將失陷。於是高緯令士兵挖地道向城裡發起攻擊,城牆倒下十幾步寬,將士們正準備趁勢而入。高緯傳令暫時停下,讓人召馮小憐一起觀看。可是,馮小憐正在梳妝打扮,沒能馬上趕來。周軍便用許多木頭把缺口堵塞嚴密,因此城未能攻下。

過去民間相傳說晉州城西的石頭上有聖人留下的遺蹟,馮小憐......餘下全文>>

廣東姓馮的來源?

馮源出於姬姓。春秋時期,鄭國大夫馮簡子是公族之後,因為他的封地在馮(今河南滎陽縣西),便以當地地名為自己的姓氏。馮簡子很有才幹,善幹處理國家大事,當時鄭國子產做宰相,許多大事都同他商議。後來馮邑被晉國奪去,成為魏氏子弟魏長卿的封地,長卿的後代也稱馮氏。馮異,東漢徵西大將軍,穎川父城(今河南寶丰東)人。他在戰場上屢建奇功,但從不爭名利,每次打完勝仗回營論行賞時,他總是出營站在大樹下躲避,被譽為“大樹將軍”。馮夢龍,明朝末年文學家、戲曲家,長洲(今江蘇吳縣)人。他擅長小說、詞曲和通俗文學的創作

相關問題答案
姓馮的歷史和來源?
關於李姓的歷史和來源?
王姓氏的歷史由來?
姓馮的歷史名人?
姓王的歷史來源?
伍姓的歷史和現狀?
姓馬的人的歷史由來?
關於徐姓的歷史和現狀?
姓譚的歷史起源?
姓鳳的歷史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