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宮廷服裝落戶甬城 收藏欣賞兩相宜?

General 更新 2022年9月13日

清代年間石青色十二章紋繡朝服、藏式香色妝花緞蟒袍、黃色萬字底團花繡吉服、紅色妝花緞吉(夾)服、石青色繡彩雲金龍朝褂……當12件精緻華麗、琳琅滿

清代宮廷服裝落戶甬城 收藏欣賞兩相宜

清代年間石青色十二章紋繡朝服、藏式香色妝花緞蟒袍、黃色萬字底團花繡吉服、紅色妝花緞吉(夾)服、石青色繡彩雲金龍朝褂……當12件精緻華麗、琳琅滿目、光燦如新的清代龍袍展示在人們面前時,讓人引起一片驚歎。

這是記者在位於甬江畔的和豐創意園區內的民和文化藝術中心展廳內看到的清代龍袍展品。隨著和豐創意園4月8日對外開放,這些昔日“藏在深閨人未識”的清代龍袍將走入甬城觀眾的視野。近日,記者採訪了民和文化藝術中心總經理、職業藝術品評估師胡天民,他為公眾揭開了這些清代龍袍的神祕面紗。

北京、海外共“淘寶”

收藏欣賞兩相宜

“這裡展示的清代龍袍只是我們中心收藏的清代宮廷服裝的一小部分,實際上,我們收藏了100多件清代宮廷服裝,包括清朝歷代皇帝穿過的60多件龍袍,其中康熙和乾隆的龍袍就各有10多件。”胡天民向記者透露,“這些藏品主要從兩個渠道收藏而來,其中70餘件是從北京的一位收藏家手中得到的,另外的則是從國外的各類拍賣會中‘淘’來的”。

去年7月,胡天民偶然從北京的朋友處得知,京城一位收藏家要出手一批清代宮廷服裝,於是,他立即飛赴北京與這位收藏家面談。胡天民回憶說:“老先生60多歲了,除了祖上留下的一部分龍袍外,自己也傾家蕩產全力收藏清代宮廷服裝,本想辦個清代宮廷服裝博物館,但是受到資金、場地等的限制,而且年紀大了有些力不從心,加上子女結婚拿不出錢,所以就忍痛割愛了。”經過一個多星期的談判,民和文化藝術中心購入了這批總數70餘件的清代宮廷服裝,其中僅皇帝龍袍就有40多件。“老先生在成為千萬富翁後很激動,但他告訴我他心裡空落落的。”胡天民非常感慨。

此外,胡天民通過自己的美籍華人朋友,把目光瞄向海外各類拍賣會,“只要有好東西,朋友便會傳來資訊和圖片,經過鑑定分析後,我們又‘淘’來30多件各類清代宮廷服裝。”

為了進一步確定這些清代宮廷服裝的真偽,藝術中心還專門請來了著名服飾研究專家、蘇州大學博導繆良雲教授。胡天民解釋,因為蘇州是我國研究絲織品最好的地方,所以便從蘇州大學請來了繆教授。在仔細看過實物後,繆良雲教授作出了肯定的鑑定。經過專家辨認,其中那些龍袍的主人至少包括了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和光緒5位皇帝,另外的一些龍袍由於紋章、規制變化不大,目前尚難斷定主人是誰。

“收藏過程中也有遺憾。”胡天民至今耿耿於懷,“那是三件皇帝閱兵時穿的軟甲,當時賣家稱這是明朝的龍袍,我看了圖片後,認為應該是清朝的,所以不敢貿然下單。”回來後,胡天民研究了服裝圖案的造型後得出結論,這是清早期帶有明朝風格的龍袍,非常珍貴。而當胡天民再回過頭來向對方購買時,對方卻再也不肯出讓了。

收藏欣賞兩相宜

“在大眾的心目中,龍袍就是影視劇中皇帝穿的明黃色的服裝,實際上這是對龍袍的誤解。”胡天民糾正了公眾對龍袍認識的誤區。其實,龍袍可分為行服、常服、袞服、朝服、吉服5種。行服、常服是皇帝日常生活中所穿的服裝;袞服、朝服、吉服則是皇帝在舉行重大活動或接受朝拜時才穿的禮服。禮服的尺寸都比較大,襯托了皇帝的高大威嚴,行服比禮服短一尺。胡天民還告訴記者:“老百姓通常對皇帝所穿的衣服總稱為龍袍,但是並不只有皇帝穿的衣服才叫龍袍,皇后、皇子穿的服裝也叫龍袍,而且除了大家熟悉的明黃色外,紅色、月白色、香色、石青色等都是龍袍常用的顏色。”

記者在展示中心看到,櫥窗內掛著的龍袍五顏六色,工藝精美。一件清康熙香色妝花緞吉服在燈光的映襯下光鮮如新,龍袍身上的龍爪遒勁有力、雲朵飛揚結實。胡天民指著這件龍袍介紹道:“從龍的造型可以判斷出這是清早期的服裝,越是早期的龍袍,龍的形象越威猛,而到了晚期,龍的形象更‘無骨’一些了。再看龍袍下襬斜向排列著許多彎曲的線條,稱作‘水腳’。水腳之上,有許多波浪翻滾的水浪,水浪上面有山石寶物圖案,俗稱‘海水江崖’,它除了表示綿延不斷的吉祥含意之外,還有‘一統山河’和‘萬世昇平’的寓意。”

記者還了解到,清朝皇帝的龍袍上繡有九條金龍,前胸和後背分別有一條正金龍,下面前後分別有兩條金龍,肩部左右兩側分別有一條過肩金龍,右面內襟裡面還有一條金龍。這樣,每件龍袍從正面或背面單獨看時,所看見的都是五條龍,恰好與九五之數相吻合,九、五兩數,通常象徵著高貴,這與古代稱帝王之位為“九五之尊”相吻合。

另一件月白色緙絲吉服同樣色澤鮮豔,圖案精美、巧奪天工。記者被告知:“這件龍袍用緙絲縫製而成,不僅運用了金線、銀線,還嵌入了孔雀羽毛。緙絲工藝相對複雜,在花紋交接之處有細微的印記,工藝上稱為‘連經斷緯’,這是緙絲工藝的特徵,這種工藝在中國流傳已久,民間有‘一寸緙絲一寸金’之稱,因為耗時長,所以多用於製作龍袍。”

一件石青色十二章紋繡朝服吸引了記者的目光,記者發現,除了龍紋,龍袍上還繡有斧子、瓶子、日、月、星辰等12種紋章,圖案生動活潑。胡天民告訴記者:“這些紋章有著不同的含義,比如瓶子代表孝順,日、月、星辰代表光明等,他們都寓意皇帝至善至美的帝德。”

在一件清黃色妝花緞吉服上,記者看到了些許汙點,感到有些吃驚。胡天民笑著解釋:“一般來說,皇帝一年穿朝服的次數不會超過5次,而這些汙點說明這件龍袍的使用率還挺高的。”原來,由於龍袍做工極為精細,絲綢面料也非常精美,只要一經洗滌,龍袍無論色澤還是面料即遭破壞,毫無收藏價值。因此龍袍都是一穿到底,從來不洗的。“我諮詢過現在的乾洗專家,他們對此也表示無能為力。”

據悉,龍袍這類絲緞類的嬌貴物對收藏環境要求非常高,太乾燥,絲容易斷裂,太潮溼又容易發黴。為此,民和文化藝術中心特別讓這些龍袍處於恆溫恆溼的環境中,在展示櫥內,由於參觀的需要必須開著燈,中心工作人員便細心地安上了冷光燈,為防萬一,還注意把可能產生的熱量往後散。

據透露,一件清雍正明黃色緞彩雲黃龍夾龍袍朝服是中心目前價值最高的藏品。之所以珍貴,不僅僅因為朝服是皇帝最高規格的服裝,還因為它的年份早,而且雍正皇帝在位時間只有13年,其服裝的存世量也少。

最好歸宿是甬城

為什麼要收藏如此多的清代宮廷服裝?胡天民稱他看到了其中的價值。一方面是工藝價值,清代宮廷服裝是中國頂尖的織工藝人設計、製作的,其紋飾、規制非常精細、嚴格,“它們都是用最好的蠶絲紡出的面料精製而成,不僅運用了金銀線,還把孔雀羽毛與絲線織在一起,做工、顏色搭配無可挑剔,光刺繡針法就有平針、套針、戧針、平金、釘線等10餘種,做一件龍袍起碼需要三四個人花上一兩年時間。”

另一方面是其潛在的經濟價值。總體而言,清代宮廷服裝尤其是龍袍存於民間的非常稀少,目前國內最大的龍袍收藏單位是北京故宮,在其收藏的13萬件珍貴絲織品中,有2萬餘件(套)是皇家龍袍。“因為對中國的絲綢、瓷器等物品感覺得很神聖,所以國外有許多收藏中國龍袍的藏家,而國內卻還處於起步階段。”胡天民分析著,“與宮廷瓷器相比,宮廷服裝是皇帝最親近的物品,而且製作耗時長,其中緙絲工藝是瀕臨失傳的工藝,這是宮廷瓷器不具備的優勢,而與宮廷瓷器動輒千萬元、上億元的拍賣價格比,目前,中國宮廷服裝的市場價格還處於低位。”

對於100餘件清代宮廷服裝落戶寧波,胡天民充滿了自豪,他說:“清代宮廷服裝代表了中國當時製衣藝術和絲綢織造技術的最高水平,是中華民族服飾文化的精粹,集中體現了中國人的智慧,蘊涵著豐富的文化礦藏,它對當代的服飾文化研究、服裝設計和生產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而寧波是我國曆史上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現在又是服裝大市,我們收藏的這些清代宮廷服裝可以為我市文化界、學術界提供第一手的研究資料,也可以作為我市的服裝業、旅遊業功能化的資源,同時也提升了我們城市的品位,所以我認為寧波是它們的最好歸宿。”

相關問題答案
微信服裝代理怎麼掙錢?
古代服裝袖口叫什麼?
怎樣代理一個服裝品牌?
服裝清加工怎麼收費?
怎樣代理服裝品牌?
服裝款號順序代表什麼?
服裝的英語怎麼說?
服裝店培訓總結怎麼寫?
動漫人物的服裝怎麼畫?
新落戶如何辦理醫保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