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飾的“花樣年華”時代?
General 更新 2022年9月13日
1978年到2008年,中國的改革開放整整走過了三十個年頭。三十年滄桑鉅變,從咱們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中隨處都可見這種變遷的痕跡。服裝是一種記憶,也是一
服飾的“花樣年華”時代
小時候每逢春節前夕,我就激動得不可名狀。過大年,吃水餃,穿新衣,放鞭炮,的確是一件十分高興的事,渴望能穿上一件新衣服的慾望尤為強烈。那時的衣服大都是買布料自個兒加工,一件衣服花不了幾個錢,但當時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很低,有時連填飽肚子都成問題,更別說穿新衣了。母親時常對我說:“我們手頭實在拮据,平時要注意節約,我要採取‘翻新術’,將一些舊衣服拼湊,‘改造’成‘新衣’。”即便如此,我心裡也美滋滋的,因為那時更多的孩子連翻新的衣服也穿不上。記得有一年,母親將父親的一件舊大衣為我翻新成小大衣,我穿著上街時,還贏來不少羨慕的目光呢。
30年前的衣著至今讓我記憶猶新,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物質還比較貧乏。吃肉、吃油、吃糖要票,連吃豆製品也要票,穿衣更是按人頭供應布票。穿的顏色不外乎老三種:藍、灰、黑,擁有一套草綠色的軍裝在當時來說是很“提勁兒”的行頭。隨著物質慢慢豐富,市面上出現了一種少量的料子布———“的確良”。挺刮、滑爽、尤其是印染出的鮮亮效果,對熟悉了粗布粗衣或者是洋布洋衫的“灰暗國”裡的中國人來說,不能不說是一次巨大的視覺衝擊。在那個時代,擁有一件“的確良”襯衫如果算不上時髦,起碼也是“洋氣”的象徵。它的流行一直延續到了上世紀80年代,同“泡泡紗”等布料做成的服裝一起風靡全國。
上世紀七十年代,綠、灰、藍等色彩大行其道,人們尤以穿綠軍裝為美。即使逢年過節,大街小巷也都綠乎乎、灰濛濛的一片,實在是大煞風景。當時的女性最為可憐,不說穿裙子,連穿件短衫都有可能招來非議。那個年代,人們並不是不向往美,但在低下的經濟實力和陳舊觀念的制約下,誰又有條件恰當地表現這些呢?那時人們認為穿得越破越好,好像只有破舊才能顯示出你的樸素本色。記得父親說過,文革大串聯時,他穿了件黑色破棉衣,油漬發亮,棉花外露,也沒覺得多難看。當時最時髦的一種布料是的確良,當時有一名女青年說“全世界不解放,我就不穿的確良!”這句話在當時特定的政治經濟環境下,還真算生動貼切。
1981年我終於擁有了第一件天藍色的“的確良”,直到現在,當時買衣服的心情我還記憶猶新。當時要10多元錢,那可是我在學校當代課老師的半月工資。那時“的確良”在中國才流行,硬領、色彩豔麗,穿在身上真的“的確涼”,讓那些愛美的女性穿上去不想脫下來。我也盼了好久,也許正是愛美的年齡,特別是我周圍同學朋友都穿上了“的確良”,每當一起出去,總感到有些失落。但要買到一件正宗的“的確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當時在我們小鎮上的百貨公司是不大會進這種高檔商品的,只是上海有,可那時去上海的人又不是很多。於是我就想起了常年跑供銷的老同學李強。他可是個熱心人,難為他在上海排了1個小時的隊,才買到一件上海“海螺”的名牌襯衫。不怕笑話,那天我在鏡子前試了又試照了又照,晚上還壓在枕頭底下。俗話說“佛要金裝,人要衣裝”,第二天在講臺上似乎一下子變得神氣多了。上公開課總要體面一點,而著了水就沒的替換,只能到了晚上脫下來馬上洗一下,晾在衣架上,第二天又能穿出去了。這件“的確良”整整陪伴我兩年,兩年後我才有了第二件白色的“的確良”。在我的記憶中,那個年代的“的確良”是最美的衣服。從那時開始,人們對服飾的看法漸漸有了改變,也就是從那以後,逐漸有了一些服裝和布料的展銷會,可供選擇的空間大了許多,我的衣櫃裡也慢慢有了更多的漂亮衣服。
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進步,曾經風靡一時的“的確涼”逐漸退出公眾的視線,被其它更高階好看的布料和成衣製品所代替。衣服逐漸進入了色彩繽紛時代的80年代,大喇叭褲、蝙蝠衫、健美褲、牛仔褲和連衣裙悄悄進入了我們的生活,90年代後人們的日常著裝意識在這個年代又發生了一次徹底的革命,從長期以來注重價格和款式變化轉為更注重品牌。著裝的品牌檔次成為人們身份和品位的主要標誌。當改革開放進入21世紀,人們從簡單的跟隨潮流到現在的引領潮流;從盲目崇拜名牌到現在DIY個性服裝的盛行,無不體現出了時代的更替和進步。特別是經濟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人們的消費觀念也改變了,女性終於可以盡情地展示自己了。即使在冰天雪地的寒冬,也不乏鏤空的針織衫、繡花的長靴、蕾絲的裙子……洋紅、酒紅、桃紅……華麗、樸素、優雅……男裝從款式到色彩都開始悄悄演繹著男性剛柔並濟的內蘊,絲麻的面料釋放著男性灑脫的本性。皮爾卡丹、聖大保羅、鱷魚等世界名牌也漸漸融入廣大人民的日常生活。21世紀是張揚個性的時代,是自我意識覺醒的時代,更是“我的地盤我做主”的自由時代,服飾的“花樣年華”時代悄然來臨。服飾的變化,是祖國變化的一個見證。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審美觀念改變了,服飾變美了,人變美了,鄉村也在這道亮麗風景的映襯下變得更美了。
看著當年時興,如今已算“過時”的服飾,再看看逐年多起來的精品店、大商場,時不時逛逛街,選購流行服飾的年輕人,這三十年的變化真可謂翻天覆地。但那件天藍色的“的確良”至今我捨不得扔掉,它不僅見證了我青春年華,還讓我銘記了一段艱難的歲月。也許經歷了穿“的確良”的年代,才會深切體會到改革開放給大家帶來的實惠。服飾記錄著一個一去不復返的時代。今天當我們重新回憶它們,除了苦澀、辛酸、親切,還有不盡的感慨:是改革開放給我們帶來了今天的美好生活。